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年长沙中考:记叙文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2018-08-28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习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波澜是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从阅读心理来说,一篇一波三折、悬念迭出的文章最能扬起读者心底的波澜,获得情感的共鸣。张弛有道、动静分明、跌宕起伏的情节构思也最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中外名篇名著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呢?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年长沙中考:记叙文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以供学习与参考。

  一、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绘画与造型史上有一条著名的原理:蛇行线最美。蛇行线就是S型曲线。有些事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只要准确地把握这些事件本身的进展,就会使文章一波三折,显出一定的波澜。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中,曹操赤壁之战后率领一百多人在火海中仓皇逃窜,败走乌林。在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他三次“仰而大笑不止”,笑诸葛亮、周瑜没有谋略,不在这三处设下伏兵。而在每次笑声还没有停止时,分别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几乎把他活捉,吓得他魂飞魄散。后来曹操死里逃生,最后到了自己的地盘南郡,终于可以大笑了,而这时又是“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操惊呼:“吾命休矣!”却原来是曹洪。曹洪为他摆酒压惊,他本应大笑,庆幸自己死里逃生,谁知他却捶胸大哭,悔恨谋臣郭嘉不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读者的心情也随着事件的发展起起伏伏,为曹操游走在刀口上的命运而担忧,也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折服。

  二、恰当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1.悬念法。

  又称“关子”或“扣子”,就如古典章回小说中每到故事关键处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个方面。设置悬念常用倒叙的写作方式;或利用人物的反常言行;或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在一起,中途中断某件事情的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如契诃夫的小说《威胁》: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一则简短的声明,竟吓得小偷心惊肉跳,赶紧原马奉还,也让朋友不明就里。寻找其中缘由竟然是一种简单的自我惩罚方式,令人啼笑皆非。

  2.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或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或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是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来刻画贾宝玉形象的。先由王夫人介绍,称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后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位“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是抑,最后一次是扬,目的在于以贬抑突出褒扬。值得注意的是,先抑后扬的目的在于扬,抑的部分或者出于误会,或者是不重要、非本质的方面。所以,写人的抑常在外表,不要在人品方面好坏各半,或者本末倒置。

  又如《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叙写蒋干劝降周瑜的故事。曹军刚输了一阵,挫动锐气;又被周瑜窥营,曹操束手无策。蒋干却在此时挺身而出:“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曹操大喜。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操问:“要将何物去?”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此时的蒋干意气洋洋,仿佛成竹在胸、胜券在握,何等风光!可惜一到江东之后,蒋干就被周瑜牵着鼻子转,害得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了水军大将蔡瑁、张允,为赤壁败仗留下祸根。作者这里对蒋干就运用了“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使人物前后对照,形成曲折,凸显了蒋干外强中干、言过其实的性格特征。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和感情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小小说《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围绕着“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这一问题,学生、老师和校长各有不同的说法,却没有一种答案是对的,小说通过极力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学校师生的不学无术。(未完待续)

  4.突转法。

  指事件没有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而是中途发生逆转。这种转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变为逆境,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反之亦然。如小小说《一幅国画》(片断):

  四年一度的干部选拔会议就要召开了。牛部长家里,可真是比过年还热闹。

  一波送礼的人都走了,牛部长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将一个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部长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的有点像鼠。突然,牛部长从画下发现了一行小字,他连忙凑上去看,还看不太清,又赶紧从上衣口袋拿出老花镜,看了起来。那是用蓝色圆珠笔写的,上面写道:“远观看似牛,近看不是牛。不把田耕地,只把香油偷。”

  牛部长怀着兴奋的心情欣赏礼品,谁知却是一幅讽刺之作,心情一下降到极点。这种前面层层渲染蓄势,高潮时笔锋陡然一转,忽然出现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局的构思方式犹如平地一声春雷,让人耳目为之一震。

  5.对比法。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人物、事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方面的比较,最能够彰显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的本质。而强烈的对比反差,也能够使读者的阅读心理形成落差,获得美感。如小小说《刘一刀》:

  刘屠户,名准。自幼随父卖肉,练就一刀割肉不差分毫,曾上央视一展绝技,人送外号“刘一刀”。因其好功夫,日每其肉案前人头攒动,生意火爆。

  一日,一云游僧过此,试其绝技。先要十八斤八两。刘一刀手起刀落,上称,准。再要八斤八两,刘再挥刀,上称,准。僧不服,出一珍珠为赌资,再要一斤八两。此珠也,大如鸽卵,重约二两,通体晶莹,熠熠放光,乃一稀世宝物。围观者无不讶慕。刘一刀目呆呆睹此物半晌,持刀手抖抖不能自已。众人催促,犹豫再三乃下刀,上称一约,一斤六两。僧收宝珠,大笑而去。众皆嗟叹。刘一刀绝技破矣,自此不复称一刀。

  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绝技却不显灵,这个深刻的主题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现的。文章内容虽短,却波澜陡起,引人深思。

  6.伏笔法。

  伏笔,是指前文埋伏的线索,对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预作的提示;照应,是指在后文中回应伏笔,做出具体的描述或交代。“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技法的运用,能够使情节跌宕有致,脉络分明,构思也更加严谨。如《项链》中对项链是赝品的暗示: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随便的态度,说明项链并不贵重;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夫妇拿着盛项链的盒子找到那家珠宝店时,老板说他没有卖出这挂项链,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盒子和项链不是原配,项链有可能是假的;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甚至没有打开看过,再次说明所借项链并不贵重。

  7.情感曲折法。

  人的感情由于受外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往往错综复杂而又变化多端。采用这种结构时,其矛盾冲突的线索虽然比较单一,却起起落落,犹如黄河九曲。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围绕着“狗的主人是谁”这一案件,警官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情感经历了五次变化。善变成了奥楚蔑洛夫主要的性格特征。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8.欲擒故纵法。

  当敌人锐气尚盛时,我方故意避战示弱,骄纵敌志,使其懈怠,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这就是军事上常用的欲擒故纵之计。其中,“纵”是手段,“擒”是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的擒拿,是在充分掌握解决矛盾主动权基础上的一种机智。写作中为使情节波澜迭出,造成山重水复的表达效果,也常用这一方法。如 这种写法,使得文章有张有弛,人物性格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写作中,使事件起波澜的方法很多,一篇文章也往往不只用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值得注意的是,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不要为了过度追求事件的繁复曲折,而脱离中心,徒使文字冗长拖沓;或者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或者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延伸阅读:

  2019年长沙中考:中考作文如何成功构思

  2019年长沙中考:作文拟题技巧

  2019年长沙中考:中考作文素材名人故事

  2019年长沙中考:中考作文素材表达思念家乡的句子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中考>学习资讯>中考作文>正文
    2019年长沙中考:记叙文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2018-08-28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习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波澜是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从阅读心理来说,一篇一波三折、悬念迭出的文章最能扬起读者心底的波澜,获得情感的共鸣。张弛有道、动静分明、跌宕起伏的情节构思也最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中外名篇名著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呢?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年长沙中考:记叙文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以供学习与参考。

      一、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绘画与造型史上有一条著名的原理:蛇行线最美。蛇行线就是S型曲线。有些事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只要准确地把握这些事件本身的进展,就会使文章一波三折,显出一定的波澜。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中,曹操赤壁之战后率领一百多人在火海中仓皇逃窜,败走乌林。在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他三次“仰而大笑不止”,笑诸葛亮、周瑜没有谋略,不在这三处设下伏兵。而在每次笑声还没有停止时,分别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几乎把他活捉,吓得他魂飞魄散。后来曹操死里逃生,最后到了自己的地盘南郡,终于可以大笑了,而这时又是“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操惊呼:“吾命休矣!”却原来是曹洪。曹洪为他摆酒压惊,他本应大笑,庆幸自己死里逃生,谁知他却捶胸大哭,悔恨谋臣郭嘉不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读者的心情也随着事件的发展起起伏伏,为曹操游走在刀口上的命运而担忧,也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折服。

      二、恰当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1.悬念法。

      又称“关子”或“扣子”,就如古典章回小说中每到故事关键处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个方面。设置悬念常用倒叙的写作方式;或利用人物的反常言行;或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在一起,中途中断某件事情的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如契诃夫的小说《威胁》: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一则简短的声明,竟吓得小偷心惊肉跳,赶紧原马奉还,也让朋友不明就里。寻找其中缘由竟然是一种简单的自我惩罚方式,令人啼笑皆非。

      2.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或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或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是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来刻画贾宝玉形象的。先由王夫人介绍,称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后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位“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是抑,最后一次是扬,目的在于以贬抑突出褒扬。值得注意的是,先抑后扬的目的在于扬,抑的部分或者出于误会,或者是不重要、非本质的方面。所以,写人的抑常在外表,不要在人品方面好坏各半,或者本末倒置。

      又如《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叙写蒋干劝降周瑜的故事。曹军刚输了一阵,挫动锐气;又被周瑜窥营,曹操束手无策。蒋干却在此时挺身而出:“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曹操大喜。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操问:“要将何物去?”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此时的蒋干意气洋洋,仿佛成竹在胸、胜券在握,何等风光!可惜一到江东之后,蒋干就被周瑜牵着鼻子转,害得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了水军大将蔡瑁、张允,为赤壁败仗留下祸根。作者这里对蒋干就运用了“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使人物前后对照,形成曲折,凸显了蒋干外强中干、言过其实的性格特征。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和感情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小小说《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围绕着“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这一问题,学生、老师和校长各有不同的说法,却没有一种答案是对的,小说通过极力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学校师生的不学无术。(未完待续)

      4.突转法。

      指事件没有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而是中途发生逆转。这种转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变为逆境,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反之亦然。如小小说《一幅国画》(片断):

      四年一度的干部选拔会议就要召开了。牛部长家里,可真是比过年还热闹。

      一波送礼的人都走了,牛部长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将一个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部长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的有点像鼠。突然,牛部长从画下发现了一行小字,他连忙凑上去看,还看不太清,又赶紧从上衣口袋拿出老花镜,看了起来。那是用蓝色圆珠笔写的,上面写道:“远观看似牛,近看不是牛。不把田耕地,只把香油偷。”

      牛部长怀着兴奋的心情欣赏礼品,谁知却是一幅讽刺之作,心情一下降到极点。这种前面层层渲染蓄势,高潮时笔锋陡然一转,忽然出现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局的构思方式犹如平地一声春雷,让人耳目为之一震。

      5.对比法。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人物、事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方面的比较,最能够彰显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的本质。而强烈的对比反差,也能够使读者的阅读心理形成落差,获得美感。如小小说《刘一刀》:

      刘屠户,名准。自幼随父卖肉,练就一刀割肉不差分毫,曾上央视一展绝技,人送外号“刘一刀”。因其好功夫,日每其肉案前人头攒动,生意火爆。

      一日,一云游僧过此,试其绝技。先要十八斤八两。刘一刀手起刀落,上称,准。再要八斤八两,刘再挥刀,上称,准。僧不服,出一珍珠为赌资,再要一斤八两。此珠也,大如鸽卵,重约二两,通体晶莹,熠熠放光,乃一稀世宝物。围观者无不讶慕。刘一刀目呆呆睹此物半晌,持刀手抖抖不能自已。众人催促,犹豫再三乃下刀,上称一约,一斤六两。僧收宝珠,大笑而去。众皆嗟叹。刘一刀绝技破矣,自此不复称一刀。

      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绝技却不显灵,这个深刻的主题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现的。文章内容虽短,却波澜陡起,引人深思。

      6.伏笔法。

      伏笔,是指前文埋伏的线索,对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预作的提示;照应,是指在后文中回应伏笔,做出具体的描述或交代。“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技法的运用,能够使情节跌宕有致,脉络分明,构思也更加严谨。如《项链》中对项链是赝品的暗示: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随便的态度,说明项链并不贵重;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夫妇拿着盛项链的盒子找到那家珠宝店时,老板说他没有卖出这挂项链,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盒子和项链不是原配,项链有可能是假的;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甚至没有打开看过,再次说明所借项链并不贵重。

      7.情感曲折法。

      人的感情由于受外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往往错综复杂而又变化多端。采用这种结构时,其矛盾冲突的线索虽然比较单一,却起起落落,犹如黄河九曲。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围绕着“狗的主人是谁”这一案件,警官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情感经历了五次变化。善变成了奥楚蔑洛夫主要的性格特征。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8.欲擒故纵法。

      当敌人锐气尚盛时,我方故意避战示弱,骄纵敌志,使其懈怠,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这就是军事上常用的欲擒故纵之计。其中,“纵”是手段,“擒”是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的擒拿,是在充分掌握解决矛盾主动权基础上的一种机智。写作中为使情节波澜迭出,造成山重水复的表达效果,也常用这一方法。如 这种写法,使得文章有张有弛,人物性格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写作中,使事件起波澜的方法很多,一篇文章也往往不只用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值得注意的是,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不要为了过度追求事件的繁复曲折,而脱离中心,徒使文字冗长拖沓;或者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或者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延伸阅读:

      2019年长沙中考:中考作文如何成功构思

      2019年长沙中考:作文拟题技巧

      2019年长沙中考:中考作文素材名人故事

      2019年长沙中考:中考作文素材表达思念家乡的句子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