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太难了,爸爸,我还是去卖煎饼吧,太难了。”近日,《银河补习班》热映,这部被称为暑假档上座率最高的电影之一,很多人都说在影院看得泪流不止。这几天,小编去看了这部电影,内心的冲击挺大的。电影里诸多的细节,让我泪眼婆娑。在此,长沙新东方网整理了影片的相关内容,想和大家聊一聊《银河补习班》中最扎心的真相。
故事讲述的是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曾经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就在接过奥运火炬,一手高高举起火炬,一手抱着儿子马飞时,他亲手设计的东沛大桥在他们眼前塌了,马皓文锒铛入狱,被判坐牢7年。
在狱中,签下了妻子拿来的离婚协议书。
出狱后,妻子已经改嫁,而儿子马飞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笨蛋、蠢货、废物、缺根弦”,成绩排名倒数。
再一次相见,在全校的批评大会上,看着儿子低头的样子,马皓文心疼不已。
缺失了孩子七年的成长岁月,父子俩心里都是说不出的痛,最后在街头的拥抱,是父子俩的第一次“和解”。
重逢后他们溜进了设计院早已被当成杂物间布满了灰尘的家。看到熟悉的地方,马飞叫道“爸爸,你看我都长这么高了,比小时候高了这么多”.“爸爸,爸爸”.....
马皓文捧着破烂的地球仪,望着孩子的笑容,眼眶红了......
为人父母最大的无助,莫过于在孩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不能陪伴在身边。都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可是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无奈就有多大。
1
“清华北大不是目标,只是个过程”
读书是为了什么?把这个问题抛给现在的孩子,回答估计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成绩好的孩子,更是以清华、北大作为终极目标,不懈努力着。
电影中最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是“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细细体会这句话,别有深意。
在无数家长心中,孩子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永远是NO.1,没有什么比孩子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都不要想”、“辛苦三年,考上大学就解放了”......这之类的话。
电影中的马飞,成绩倒数,他妈妈不惜送他上最好的寄宿制学校。可是,结果呢,马飞旷课,逃学,偷看小说,差点被学校开除。
妈妈在闫主任的办公室苦苦哀求,声泪俱下,只差跪在地上磕头求学校能再给马飞一次机会,不要开除他。
现在很多家长,一味的想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觉得只要上好的学校,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实际上,无论是上最好的学校,还是上很贵的课外补习班,如果孩子不知道他为什么而学,那么上再贵的学校也是白费功夫。
出狱后的马皓文问马飞:“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干什么?”
马飞回答道:“清华北大呀,妈妈说的。”
马皓文的回答是:“清华北大知识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当孩子在迷茫的时候,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无论再怎么发力,再怎么学,都是无用的。帮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比上好学校、补习班,更有意义。
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不是人生的目标;考上清华、北大也不是最终的理想,它们都只是一个过程。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才是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
2
父母的教育,藏着孩子的未来
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就是它告诉了我家庭教育的魅力。
在同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如何培养出一个有独立思想、有明确目标、积极阳光热爱生活的孩子?
同样的孩子,仅仅因为家长的变化,就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改变。
电影里,马飞在妈妈的眼里是个“笨孩子”,学习成绩垫底,脑袋缺根弦。当所有人都质疑他的时候,最爱他的妈妈,也和其他人一样质疑他。
而作为爸爸的马皓文不仅告诉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同样也用行动告诉所有人,马飞就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毫无保留的爱和信任,让儿子重拾信心,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坏学生”变成了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孩子最需要的是爱,是无条件的相信。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那么哪怕全世界都在否定他,他也一定会在你爱的鼓励下,成为很棒的孩子。
著名演员马伊琍在回忆起父亲的时候,谈及一件事的时候落泪。
高一的时候,马伊琍跟着父亲去老师办公室领取学生手册,看到思想品德上写着“差”,父亲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儿?
老师说:“你的女儿跟多个男同学早恋”。
父亲镇定地说到:“那请你把男生的名字写下来吧”
老师写了一个男生的名字。父亲继续问:你不是说多个吗?还有其他的男生呢?”
老师很生气,大概是面对众多家长中这是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一位了。父亲说:“我的女儿我最了解!”马伊琍泪如雨下......
成年后的马伊琍说,父亲的信任是对他最大的支持。她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父亲都会相信她,所以她只有做得更好,才对得起这份信任。
而不被信任的孩子,内心是没有太阳的。
电影中阎主任的儿子曾经是高考状元,从小到大都很优秀,是他的骄傲。可就是因为一次的成绩没考好。当他拿着试卷想与父亲分析时,被父亲残忍地拒之门外,最后跳楼成为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疯子。
有些人爱孩子带着诸多的附加条件,比如:成绩考到90分以上、要听话、必须上补习班、什么都要听我的......
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就不爱他了。之前发生过一起很可笑的事儿,一位母亲因为孩子成绩没考好与孩子发生争执,最后将孩子丢在了高速上,当警察找到孩子母亲的时候,母亲振振有词的说:‘这个孩子我不要了!’
多少妈妈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不断伤害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最后让孩子丧失了自信;却很少有马皓文这样的父亲。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和一个啥都不管的爸。
而无论怎样,这个世界上只有你的孩子会一直相信你和原谅你,不附带任何条件。我们总是太想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导致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缺点,最终亲子关系鸡飞狗跳。
如果不能给予孩子太多,就给孩子毫无保留的爱和信任。
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唯有爱与信任,能支撑他们走得更远。
3
成功的教育,从来不是上一所好大学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让孩子上一所名校,或者考上班级前3,年级前10;还是高考名列前茅,考进一所不错的大学?
电影里,我是心疼马飞的。从小被老师骂缺根弦,爸爸坐牢后,他常常被同学欺负,为了保护他心爱的地球仪甚至跳进了湖里。而妈妈也认为他天生就笨,对他从来非打即骂,没有笑脸。
在学校,这个“问题孩子”成了教导主任眼里的“刺”。马飞因为迟到,被主任蹲点抓住,连拖带拽的拉出了教室,在走廊上,将马飞的航天模型扔得粉碎。并狠狠地说:“煤球再怎么洗,也变不成钻石。”
那晚回到家,他含着眼泪对爸爸说:“爸爸,真的太难了,我还是去卖煎饼吧”,看着孩子眼里的无助与绝望,马皓文紧紧抱住了他。“你在爸爸心中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长大后的马飞回忆说:“看着父亲眼中充满骄傲的神情,我差点认为自己就是史蒂芬▪霍金小时候”。
后来教导主任闫主任拿着框起来的马飞照片,恳求马飞选择参加高考,为学校拿到状元的头筹时,马飞深鞠一躬,坚持了自己航天的梦想。
教育是什么?不就是告诉孩子在求学的路上,不断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吗?人生不只有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分数和排名,人生更不是到上了大学就终止努力的方向。
教育是让孩子明白,要学会坚持,为了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教会孩子在未来长长的人生路上,面对社会各种困难与逆境时,能砥砺前行,勇敢面对。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感触很深,一个从衡中考上北大的孩子回忆起自己的高中三年生活时,这样说道:“考上北大,我依然不能原谅我的母校。”
压抑的青春、压抑的本性、压抑的生活,不能有一点兴趣爱好,就像马飞看了一本《笑傲江湖》被认为十恶不赦一样,她在学校图书馆借了本《霍乱时期的爱情》被老师发现,便打电话告诉父母:“这个孩子有问题,她竟然在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她是不是想谈恋爱啊!”
甚至高三的晚上睡觉时脚抽筋了,坐起来时被查寝老师发现,被扣了分。虽然高中时被认为是“问题孩子”,但她考上了北大,毕业后依然被学校视为榜样;而那些没有考上好大学的孩子,是不配谈兴趣爱好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分数,应该是热爱、兴趣、梦想、坚持......而获得这些不是靠威逼利诱,不是靠一味的惩戒权,而是蹲下来,把爱揉进教育里。
孩子的课堂不仅在校园,也在家庭和生活中,孩子的补习班,不能局限在课堂,而要放到银河里。家长给孩子一个银河,孩子就能遨游太空。
影片的最后,我看到一位父亲在偷偷的抹眼泪。走出片场后,紧紧将儿子搂在怀里,亲吻他的脸说:“儿子,明天咱不去上兴趣班,爸爸带你去游乐场好不好?”
儿子兴奋地叫道:“真的吗?爸爸。”
我想这部电影给所有父母最大的启发,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吧?
我们都想成为理想中的家长,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父母.......对不起,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做得不足的地方,还请你原谅。
延伸阅读
《银河补习班》扎心的真相:我们都不会做父母!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太难了,爸爸,我还是去卖煎饼吧,太难了。”近日,《银河补习班》热映,这部被称为暑假档上座率最高的电影之一,很多人都说在影院看得泪流不止。这几天,小编去看了这部电影,内心的冲击挺大的。电影里诸多的细节,让我泪眼婆娑。在此,长沙新东方网整理了影片的相关内容,想和大家聊一聊《银河补习班》中最扎心的真相。
故事讲述的是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曾经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就在接过奥运火炬,一手高高举起火炬,一手抱着儿子马飞时,他亲手设计的东沛大桥在他们眼前塌了,马皓文锒铛入狱,被判坐牢7年。
在狱中,签下了妻子拿来的离婚协议书。
出狱后,妻子已经改嫁,而儿子马飞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笨蛋、蠢货、废物、缺根弦”,成绩排名倒数。
再一次相见,在全校的批评大会上,看着儿子低头的样子,马皓文心疼不已。
缺失了孩子七年的成长岁月,父子俩心里都是说不出的痛,最后在街头的拥抱,是父子俩的第一次“和解”。
重逢后他们溜进了设计院早已被当成杂物间布满了灰尘的家。看到熟悉的地方,马飞叫道“爸爸,你看我都长这么高了,比小时候高了这么多”.“爸爸,爸爸”.....
马皓文捧着破烂的地球仪,望着孩子的笑容,眼眶红了......
为人父母最大的无助,莫过于在孩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不能陪伴在身边。都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可是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无奈就有多大。
1
“清华北大不是目标,只是个过程”
读书是为了什么?把这个问题抛给现在的孩子,回答估计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成绩好的孩子,更是以清华、北大作为终极目标,不懈努力着。
电影中最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是“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细细体会这句话,别有深意。
在无数家长心中,孩子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永远是NO.1,没有什么比孩子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都不要想”、“辛苦三年,考上大学就解放了”......这之类的话。
电影中的马飞,成绩倒数,他妈妈不惜送他上最好的寄宿制学校。可是,结果呢,马飞旷课,逃学,偷看小说,差点被学校开除。
妈妈在闫主任的办公室苦苦哀求,声泪俱下,只差跪在地上磕头求学校能再给马飞一次机会,不要开除他。
现在很多家长,一味的想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觉得只要上好的学校,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实际上,无论是上最好的学校,还是上很贵的课外补习班,如果孩子不知道他为什么而学,那么上再贵的学校也是白费功夫。
出狱后的马皓文问马飞:“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干什么?”
马飞回答道:“清华北大呀,妈妈说的。”
马皓文的回答是:“清华北大知识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当孩子在迷茫的时候,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无论再怎么发力,再怎么学,都是无用的。帮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比上好学校、补习班,更有意义。
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不是人生的目标;考上清华、北大也不是最终的理想,它们都只是一个过程。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才是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
2
父母的教育,藏着孩子的未来
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就是它告诉了我家庭教育的魅力。
在同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如何培养出一个有独立思想、有明确目标、积极阳光热爱生活的孩子?
同样的孩子,仅仅因为家长的变化,就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改变。
电影里,马飞在妈妈的眼里是个“笨孩子”,学习成绩垫底,脑袋缺根弦。当所有人都质疑他的时候,最爱他的妈妈,也和其他人一样质疑他。
而作为爸爸的马皓文不仅告诉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同样也用行动告诉所有人,马飞就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毫无保留的爱和信任,让儿子重拾信心,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坏学生”变成了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孩子最需要的是爱,是无条件的相信。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那么哪怕全世界都在否定他,他也一定会在你爱的鼓励下,成为很棒的孩子。
著名演员马伊琍在回忆起父亲的时候,谈及一件事的时候落泪。
高一的时候,马伊琍跟着父亲去老师办公室领取学生手册,看到思想品德上写着“差”,父亲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儿?
老师说:“你的女儿跟多个男同学早恋”。
父亲镇定地说到:“那请你把男生的名字写下来吧”
老师写了一个男生的名字。父亲继续问:你不是说多个吗?还有其他的男生呢?”
老师很生气,大概是面对众多家长中这是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一位了。父亲说:“我的女儿我最了解!”马伊琍泪如雨下......
成年后的马伊琍说,父亲的信任是对他最大的支持。她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父亲都会相信她,所以她只有做得更好,才对得起这份信任。
而不被信任的孩子,内心是没有太阳的。
电影中阎主任的儿子曾经是高考状元,从小到大都很优秀,是他的骄傲。可就是因为一次的成绩没考好。当他拿着试卷想与父亲分析时,被父亲残忍地拒之门外,最后跳楼成为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疯子。
有些人爱孩子带着诸多的附加条件,比如:成绩考到90分以上、要听话、必须上补习班、什么都要听我的......
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就不爱他了。之前发生过一起很可笑的事儿,一位母亲因为孩子成绩没考好与孩子发生争执,最后将孩子丢在了高速上,当警察找到孩子母亲的时候,母亲振振有词的说:‘这个孩子我不要了!’
多少妈妈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不断伤害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最后让孩子丧失了自信;却很少有马皓文这样的父亲。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和一个啥都不管的爸。
而无论怎样,这个世界上只有你的孩子会一直相信你和原谅你,不附带任何条件。我们总是太想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导致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缺点,最终亲子关系鸡飞狗跳。
如果不能给予孩子太多,就给孩子毫无保留的爱和信任。
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唯有爱与信任,能支撑他们走得更远。
3
成功的教育,从来不是上一所好大学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让孩子上一所名校,或者考上班级前3,年级前10;还是高考名列前茅,考进一所不错的大学?
电影里,我是心疼马飞的。从小被老师骂缺根弦,爸爸坐牢后,他常常被同学欺负,为了保护他心爱的地球仪甚至跳进了湖里。而妈妈也认为他天生就笨,对他从来非打即骂,没有笑脸。
在学校,这个“问题孩子”成了教导主任眼里的“刺”。马飞因为迟到,被主任蹲点抓住,连拖带拽的拉出了教室,在走廊上,将马飞的航天模型扔得粉碎。并狠狠地说:“煤球再怎么洗,也变不成钻石。”
那晚回到家,他含着眼泪对爸爸说:“爸爸,真的太难了,我还是去卖煎饼吧”,看着孩子眼里的无助与绝望,马皓文紧紧抱住了他。“你在爸爸心中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长大后的马飞回忆说:“看着父亲眼中充满骄傲的神情,我差点认为自己就是史蒂芬▪霍金小时候”。
后来教导主任闫主任拿着框起来的马飞照片,恳求马飞选择参加高考,为学校拿到状元的头筹时,马飞深鞠一躬,坚持了自己航天的梦想。
教育是什么?不就是告诉孩子在求学的路上,不断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吗?人生不只有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分数和排名,人生更不是到上了大学就终止努力的方向。
教育是让孩子明白,要学会坚持,为了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教会孩子在未来长长的人生路上,面对社会各种困难与逆境时,能砥砺前行,勇敢面对。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感触很深,一个从衡中考上北大的孩子回忆起自己的高中三年生活时,这样说道:“考上北大,我依然不能原谅我的母校。”
压抑的青春、压抑的本性、压抑的生活,不能有一点兴趣爱好,就像马飞看了一本《笑傲江湖》被认为十恶不赦一样,她在学校图书馆借了本《霍乱时期的爱情》被老师发现,便打电话告诉父母:“这个孩子有问题,她竟然在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她是不是想谈恋爱啊!”
甚至高三的晚上睡觉时脚抽筋了,坐起来时被查寝老师发现,被扣了分。虽然高中时被认为是“问题孩子”,但她考上了北大,毕业后依然被学校视为榜样;而那些没有考上好大学的孩子,是不配谈兴趣爱好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分数,应该是热爱、兴趣、梦想、坚持......而获得这些不是靠威逼利诱,不是靠一味的惩戒权,而是蹲下来,把爱揉进教育里。
孩子的课堂不仅在校园,也在家庭和生活中,孩子的补习班,不能局限在课堂,而要放到银河里。家长给孩子一个银河,孩子就能遨游太空。
影片的最后,我看到一位父亲在偷偷的抹眼泪。走出片场后,紧紧将儿子搂在怀里,亲吻他的脸说:“儿子,明天咱不去上兴趣班,爸爸带你去游乐场好不好?”
儿子兴奋地叫道:“真的吗?爸爸。”
我想这部电影给所有父母最大的启发,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吧?
我们都想成为理想中的家长,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父母.......对不起,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做得不足的地方,还请你原谅。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太难了,爸爸,我还是去卖煎饼吧,太难了。”近日,《银河补习班》热映,这部被称为暑假档上座率最高的电影之一,很多人都说在影院看得泪流不止。这几天,小编去看了这部电影,内心的冲击挺大的。电影里诸多的细节,让我泪眼婆娑。在此,长沙新东方网整理了影片的相关内容,想和大家聊一聊《银河补习班》中最扎心的真相。
故事讲述的是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曾经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就在接过奥运火炬,一手高高举起火炬,一手抱着儿子马飞时,他亲手设计的东沛大桥在他们眼前塌了,马皓文锒铛入狱,被判坐牢7年。
在狱中,签下了妻子拿来的离婚协议书。
出狱后,妻子已经改嫁,而儿子马飞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笨蛋、蠢货、废物、缺根弦”,成绩排名倒数。
再一次相见,在全校的批评大会上,看着儿子低头的样子,马皓文心疼不已。
缺失了孩子七年的成长岁月,父子俩心里都是说不出的痛,最后在街头的拥抱,是父子俩的第一次“和解”。
重逢后他们溜进了设计院早已被当成杂物间布满了灰尘的家。看到熟悉的地方,马飞叫道“爸爸,你看我都长这么高了,比小时候高了这么多”.“爸爸,爸爸”.....
马皓文捧着破烂的地球仪,望着孩子的笑容,眼眶红了......
为人父母最大的无助,莫过于在孩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不能陪伴在身边。都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可是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无奈就有多大。
1
“清华北大不是目标,只是个过程”
读书是为了什么?把这个问题抛给现在的孩子,回答估计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成绩好的孩子,更是以清华、北大作为终极目标,不懈努力着。
电影中最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是“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细细体会这句话,别有深意。
在无数家长心中,孩子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永远是NO.1,没有什么比孩子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都不要想”、“辛苦三年,考上大学就解放了”......这之类的话。
电影中的马飞,成绩倒数,他妈妈不惜送他上最好的寄宿制学校。可是,结果呢,马飞旷课,逃学,偷看小说,差点被学校开除。
妈妈在闫主任的办公室苦苦哀求,声泪俱下,只差跪在地上磕头求学校能再给马飞一次机会,不要开除他。
现在很多家长,一味的想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觉得只要上好的学校,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实际上,无论是上最好的学校,还是上很贵的课外补习班,如果孩子不知道他为什么而学,那么上再贵的学校也是白费功夫。
出狱后的马皓文问马飞:“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干什么?”
马飞回答道:“清华北大呀,妈妈说的。”
马皓文的回答是:“清华北大知识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当孩子在迷茫的时候,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无论再怎么发力,再怎么学,都是无用的。帮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比上好学校、补习班,更有意义。
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不是人生的目标;考上清华、北大也不是最终的理想,它们都只是一个过程。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才是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
2
父母的教育,藏着孩子的未来
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就是它告诉了我家庭教育的魅力。
在同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如何培养出一个有独立思想、有明确目标、积极阳光热爱生活的孩子?
同样的孩子,仅仅因为家长的变化,就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改变。
电影里,马飞在妈妈的眼里是个“笨孩子”,学习成绩垫底,脑袋缺根弦。当所有人都质疑他的时候,最爱他的妈妈,也和其他人一样质疑他。
而作为爸爸的马皓文不仅告诉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同样也用行动告诉所有人,马飞就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毫无保留的爱和信任,让儿子重拾信心,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坏学生”变成了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孩子最需要的是爱,是无条件的相信。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那么哪怕全世界都在否定他,他也一定会在你爱的鼓励下,成为很棒的孩子。
著名演员马伊琍在回忆起父亲的时候,谈及一件事的时候落泪。
高一的时候,马伊琍跟着父亲去老师办公室领取学生手册,看到思想品德上写着“差”,父亲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儿?
老师说:“你的女儿跟多个男同学早恋”。
父亲镇定地说到:“那请你把男生的名字写下来吧”
老师写了一个男生的名字。父亲继续问:你不是说多个吗?还有其他的男生呢?”
老师很生气,大概是面对众多家长中这是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一位了。父亲说:“我的女儿我最了解!”马伊琍泪如雨下......
成年后的马伊琍说,父亲的信任是对他最大的支持。她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父亲都会相信她,所以她只有做得更好,才对得起这份信任。
而不被信任的孩子,内心是没有太阳的。
电影中阎主任的儿子曾经是高考状元,从小到大都很优秀,是他的骄傲。可就是因为一次的成绩没考好。当他拿着试卷想与父亲分析时,被父亲残忍地拒之门外,最后跳楼成为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疯子。
有些人爱孩子带着诸多的附加条件,比如:成绩考到90分以上、要听话、必须上补习班、什么都要听我的......
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就不爱他了。之前发生过一起很可笑的事儿,一位母亲因为孩子成绩没考好与孩子发生争执,最后将孩子丢在了高速上,当警察找到孩子母亲的时候,母亲振振有词的说:‘这个孩子我不要了!’
多少妈妈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不断伤害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最后让孩子丧失了自信;却很少有马皓文这样的父亲。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和一个啥都不管的爸。
而无论怎样,这个世界上只有你的孩子会一直相信你和原谅你,不附带任何条件。我们总是太想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导致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缺点,最终亲子关系鸡飞狗跳。
如果不能给予孩子太多,就给孩子毫无保留的爱和信任。
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唯有爱与信任,能支撑他们走得更远。
3
成功的教育,从来不是上一所好大学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让孩子上一所名校,或者考上班级前3,年级前10;还是高考名列前茅,考进一所不错的大学?
电影里,我是心疼马飞的。从小被老师骂缺根弦,爸爸坐牢后,他常常被同学欺负,为了保护他心爱的地球仪甚至跳进了湖里。而妈妈也认为他天生就笨,对他从来非打即骂,没有笑脸。
在学校,这个“问题孩子”成了教导主任眼里的“刺”。马飞因为迟到,被主任蹲点抓住,连拖带拽的拉出了教室,在走廊上,将马飞的航天模型扔得粉碎。并狠狠地说:“煤球再怎么洗,也变不成钻石。”
那晚回到家,他含着眼泪对爸爸说:“爸爸,真的太难了,我还是去卖煎饼吧”,看着孩子眼里的无助与绝望,马皓文紧紧抱住了他。“你在爸爸心中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长大后的马飞回忆说:“看着父亲眼中充满骄傲的神情,我差点认为自己就是史蒂芬▪霍金小时候”。
后来教导主任闫主任拿着框起来的马飞照片,恳求马飞选择参加高考,为学校拿到状元的头筹时,马飞深鞠一躬,坚持了自己航天的梦想。
教育是什么?不就是告诉孩子在求学的路上,不断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吗?人生不只有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分数和排名,人生更不是到上了大学就终止努力的方向。
教育是让孩子明白,要学会坚持,为了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教会孩子在未来长长的人生路上,面对社会各种困难与逆境时,能砥砺前行,勇敢面对。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感触很深,一个从衡中考上北大的孩子回忆起自己的高中三年生活时,这样说道:“考上北大,我依然不能原谅我的母校。”
压抑的青春、压抑的本性、压抑的生活,不能有一点兴趣爱好,就像马飞看了一本《笑傲江湖》被认为十恶不赦一样,她在学校图书馆借了本《霍乱时期的爱情》被老师发现,便打电话告诉父母:“这个孩子有问题,她竟然在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她是不是想谈恋爱啊!”
甚至高三的晚上睡觉时脚抽筋了,坐起来时被查寝老师发现,被扣了分。虽然高中时被认为是“问题孩子”,但她考上了北大,毕业后依然被学校视为榜样;而那些没有考上好大学的孩子,是不配谈兴趣爱好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分数,应该是热爱、兴趣、梦想、坚持......而获得这些不是靠威逼利诱,不是靠一味的惩戒权,而是蹲下来,把爱揉进教育里。
孩子的课堂不仅在校园,也在家庭和生活中,孩子的补习班,不能局限在课堂,而要放到银河里。家长给孩子一个银河,孩子就能遨游太空。
影片的最后,我看到一位父亲在偷偷的抹眼泪。走出片场后,紧紧将儿子搂在怀里,亲吻他的脸说:“儿子,明天咱不去上兴趣班,爸爸带你去游乐场好不好?”
儿子兴奋地叫道:“真的吗?爸爸。”
我想这部电影给所有父母最大的启发,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吧?
我们都想成为理想中的家长,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父母.......对不起,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做得不足的地方,还请你原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