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长沙:中西教育差异在哪?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邹硕,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原校长,2017年经教育部公派至英国推广汉文化。她带着儿子罗鸿琢远赴英伦,亲历西方教育一线。近日,小编收到了邹硕母子从英国发来的见闻与感悟。中西教育有哪些差异?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在此,长沙新东方网整理了一些“中西教育的差异”,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学生及家长注意查看。
1阅读要求
儿子的学校和网络阅读公司合作,开展“加速阅读”活动,精心选择了各种图书,按照阅读水平分级,分门别类放在学校图书馆内。孩子根据自己测试的阅读水平,选择相关图书,完成之后做相关测试,测试完之后算积分,到达了一定积分学校就开冰淇淋庆祝会。
这种加速阅读是一本书一本书地读,一个学期下来读书少则十几本,多则三五十。在课外,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20分钟的“闲书”(entertainmentreading), 家长要签字督促。
而有的孩子,教材就是他一个学期的精神食粮了。
2数学教育
两国的教学大纲总体涵盖的内容相似,但难度系数不同。中国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难度要比英国大很多,进度更快。
最大的差异可能来自教师的因素,英国的小学教师往往是复合型教师,一位教师负责几门科目的教学,而中国的教师有很高的专业性,学校注重教学研究。
在教学方式上,中国的数学教育以练习题为主,教师介绍知识概念,学生背诵理解,并在不断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提高。而英国基本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教师分科教研的传统,课堂不注重规范的示范,而是非常注重分层教学,但是他们的分层教学有点过犹不及,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差异很大。
英国的数学教育以理解为主,对学生心算和口算的要求不高,以概念的理解为主,不强调死记硬背。
3科学教育
从英国基础教育来看,科学的课时最多,考试成绩最重要,并且只有科学会发教材给学生。教学内容多与学生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学生就能感性地认识到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科学的目标,进而取得明显的进步。
就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在国内课堂上过多的讲授、授课方式过于沉闷、学生在校时间太长、考试制度过于压抑——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
4家庭作业
英国学校的家庭作业不多,形式上较注重动手动脑。
学校对于学生的作业有系统的安排,学期初发给学生一本《拓展阅读建议和任务列表》,列表中包含若干活动设计。每个活动设计都与课程内容有关,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同时,每个活动配有“阅读建议”。
学校并没有要求学生全部完成,也没有要求家长把书单上的书全给学生买齐,甚至不要求老师一定要批阅,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爱上学习。我觉得,这样的拓展活动和阅读建议对学生不仅是一种丰富,一种挑战,更是一种享受。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邹硕,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原校长,2017年经教育部公派至英国推广汉文化。她带着儿子罗鸿琢远赴英伦,亲历西方教育一线。近日,小编收到了邹硕母子从英国发来的见闻与感悟。中西教育有哪些差异?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在此,长沙新东方网整理了一些“中西教育的差异”,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学生及家长注意查看。
1阅读要求
儿子的学校和网络阅读公司合作,开展“加速阅读”活动,精心选择了各种图书,按照阅读水平分级,分门别类放在学校图书馆内。孩子根据自己测试的阅读水平,选择相关图书,完成之后做相关测试,测试完之后算积分,到达了一定积分学校就开冰淇淋庆祝会。
这种加速阅读是一本书一本书地读,一个学期下来读书少则十几本,多则三五十。在课外,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20分钟的“闲书”(entertainmentreading), 家长要签字督促。
而有的孩子,教材就是他一个学期的精神食粮了。
2数学教育
两国的教学大纲总体涵盖的内容相似,但难度系数不同。中国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难度要比英国大很多,进度更快。
最大的差异可能来自教师的因素,英国的小学教师往往是复合型教师,一位教师负责几门科目的教学,而中国的教师有很高的专业性,学校注重教学研究。
在教学方式上,中国的数学教育以练习题为主,教师介绍知识概念,学生背诵理解,并在不断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提高。而英国基本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教师分科教研的传统,课堂不注重规范的示范,而是非常注重分层教学,但是他们的分层教学有点过犹不及,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差异很大。
英国的数学教育以理解为主,对学生心算和口算的要求不高,以概念的理解为主,不强调死记硬背。
3科学教育
从英国基础教育来看,科学的课时最多,考试成绩最重要,并且只有科学会发教材给学生。教学内容多与学生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学生就能感性地认识到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科学的目标,进而取得明显的进步。
就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在国内课堂上过多的讲授、授课方式过于沉闷、学生在校时间太长、考试制度过于压抑——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
4家庭作业
英国学校的家庭作业不多,形式上较注重动手动脑。
学校对于学生的作业有系统的安排,学期初发给学生一本《拓展阅读建议和任务列表》,列表中包含若干活动设计。每个活动设计都与课程内容有关,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同时,每个活动配有“阅读建议”。
学校并没有要求学生全部完成,也没有要求家长把书单上的书全给学生买齐,甚至不要求老师一定要批阅,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爱上学习。我觉得,这样的拓展活动和阅读建议对学生不仅是一种丰富,一种挑战,更是一种享受。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