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长沙:如何学好初中语文

2018-08-13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视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随着中考政策的改革,语文学科所占比重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面对初中语文学科,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觉得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亦或是方法太过虚无。最近,有人分享了初中语文学校方法的帖子。对此,我们如获珍宝,长沙新东方本着分享的精神,对其进行了收集整理,转发给广大学生,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学生们注意查看,准确把握语文学习经验。

  目录

  一、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找对象,并加以定性。

  二、不算要点的细节:对字句答题法与并列词定性

  三、最重要的第二件事:四点答题(中考的话是三点)

  四、最重要的第三件事:万能公式

  五、不算要点的细节:答题启动词

  六、最重要的第四件事:两级信息法

  〇、世界观与方法论,或者说,绪论。

  我们认为,应对我们现行的语文应试教育体系,最重要的是专业。换言之,我们得让我们的答案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让阅卷老师一见之下,就忍不住想要给你加分,而不是相反。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升我们答题的专业度。

  但这事儿稍稍有那么一点小复杂,我们不着急,后面会慢慢理清楚。

  关于我们的中高考,简单来说,是一种标准化选拔性的考试。这样的考试,缺点显而易见,就是比较二。但对于一般的考生来说,也有好处,就是比较容易找到适应性方案,这就给了我们投机取巧的途径。

  所以,我们要做的,还是一件投机取巧的事。

  鉴于本文有可能很长,我就不展开论述投机取巧的必要性以及它其实并不会妨碍我们追求真正的语文。我假设你已经想通了这件事,并心安理得地来研究投机取巧的学问。

  一般来说,投机取巧可以提升一定的分数,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效果就会急剧下降。

  这个界限大概是,中考106分,高考125分。(这个界限会因为各地中高考的差异,有个上下五分的浮动。)

  也就是说,成绩在这个界限之下,方法技巧是有效的。超过这个界限,再想提升,方法技巧的效果就变得很有限,更多靠的是你的语文素养。

  下面我要讲一些可操作的适应性方案。我会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

  一、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找对象,并加以定性。

  所谓找对象,就是找到文本所描述的对象。比如《一代宗师》,我们找到该片所描述的对象就很简单:叶问和宫二。

  所谓定性,就是告诉我们该对象的特质或属性,或对该对象的情感态度。比如,对叶问进行定性,也很简单:帅哥。对宫二进行定性:美女。(当然这种定性是不精准的,但这不重要,大多考生的问题,不是定性不精准,而是根本没有定性的意识。)

  为什么这么做,先留个悬念。后面自然会明了。

  注意:

  一般来说,一篇阅读文本的核心对象有一个或者两个。

  如果是一个,请在你的答案里点出这个对象,并对该对象进行定性。

  如果是两个,在定性之外,还要构建两个对象的关系(如果它们有关系的话)。

  举个例子。

  杜甫有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问题: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操作步骤:

  找对象。对象一:由烽火,得出战争。对象二:由家书,得出家乡。

  情感定性:对战争的情感——痛恨。对家乡的情感——思念。

  答案构建:

  对战争的痛恨与厌恶。

  对家乡及家乡亲人的思念。(这里涉及到一个思乡概念的两个层面,一是思念家乡,而是思念亲人。不展开说,记住结论即可。)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关心。

  对黎明百姓的关怀与同情。

  (注:如果是中考,答出前两个点就足够了。但如果是高考的话,还需要第三点和第四点。)

  那么问题来了,前两个对象可以从文本中直接得出。后两个对象怎么来的?

  其实也不难,因为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后两点就是从忧国忧民四个字出来。这个叫知人论世。这里不展开讨论,在诗歌专项的部分,再说。

  但我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而你仔细研究上述答案的形式。它们其实都是由两部分构成,一个叫对象,一个叫定性。

  这是第一个要点:找对象并进行定性。

  二、不算要点的细节:对字句答题法与并列词定性

  再次观察前面的答案形式:

  对战争的痛恨与厌恶。

  对家乡及家乡亲人的思念。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关心。

  对黎明百姓的关怀与同情。

  发现什么没有?

  首先,它们都是以“对”字开头的句子。而我管这种对字开头的答题句式,叫做对字句答题法。这个一般在情感部分使用。不算特别重要,但这么答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会显得比较专业。

  然后,继续观察,你会发现,这几个答案大部分在进行情感定性的时候,用了两个词。我管这个叫做并列词定性。这个不算我讲的要点,但非常重要。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用一个词就蒙对答案。但也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因为超过了两个,就会失去重点,阅卷老师也会起疑,你是蒙的吧。

  并列词定性要点:用两个意思相近但不重复的词语。

  三、最重要的第二件事:四点答题(中考的话是三点)

  所谓四点答题,就是在做高考阅读题时,不论你是编是凑是蒙是猜,是使足了吃奶的劲儿,还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你都要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写够四个点。

  而如果是中考的话,就是三个点。

  为什么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这是一种在你能力一定的前提下,最容易得到高分的答题形式。鉴于篇幅问题,先不展开论述,我只简单地说,相信我,没错。

  那怎么才能够做到四点答题呢?有些人可能费尽毕生努力,都只能想到一个点,那怎么办?不要紧,我后面会给出可操作性的方案。但在此之前,先做一个练习。

  以下问题,别管它是不是很二,请用四个点(中考的话三个点)来回答:

  今天天气怎么样?

  落叶为什么黄?

  挖掘机到底哪家强?

  比如第一题,如果你的回答是:1、今天雾霾很大,2、没有太阳,3、阴天,4、很冷。这说明你的思维属于正常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当然很好,但不幸的是,这不是高考的思维方式。

  高考的思维方式是非正常人类的思维方式。它可能是这样的:1、今天天气不好雾霾很大,2、我不喜欢这样的天气,3、这样的天气不应该上班,4、建议大家不要抽烟以缓解雾霾。

  观察一下,区别在哪?

  区别在于,前一种回答方式,虽然也答了四个点,但基本都是从同一个角度出发的,有重复之嫌。

  所以,四点答题第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来了:

  必须答够四个点。

  这四个点不能重复。

  这四个点从多个角度切入。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且从多个角度答题呢?

  四、最重要的第三件事:万能公式

1.jpg

  我管上面这个叫万能公式。因为上面这个简单的东西,涵盖了语文阅读题答案的所有角度和内容。换句话说,答案从哪里来,答案就从上面这个公式里来。出题人,在这个公式的范围内制作参考答案,而答题的学生,当然也要从这个公式里寻找答案。

  三个方面,六个点。

  而我们只需要从中选取四个角度(中考的话是三个),构建你的答案。

  我们先看三个大的方面:内容,形式,主旨。

  依据这个,我们把语文阅读主观题,分为三类。一类叫内容题。一类叫鉴赏题(对应形式)。一类叫主旨题。

  理论上来说,内容题以内容为主。鉴赏题以手法结构为主。主旨题以主旨情感为主。但实际操作中不是这样。我见到的更多的情况是这样的。

  内容题:内容。(即:纯内容题,我们只需要从内容的角度答题就行,下同,解说略。)

  主旨题:内容+主旨。

  鉴赏题:内容+主旨+结构/手法。

  所以,我们得出一条结论,不管什么类型的题,都需要答内容的部分。

  那么,内容的部分该怎么答?

  内容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大多数人没有经过训练,会下意识地思考深层含义,而忽略了表层含义。但实际上,表层含义才是你最应该注意也最容易拿分的地方。什么是表层含义,其实就是某个词或某个句子字面上的意思。你不要把它往复杂了想。而深层含义,往往在表层之上,更进一步。我希望你做的,是在表层含义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和常识抵达这一层,而绝对不是靠直觉和冥思苦想。在语文考试的考场上,我坚决反对冥思苦想。

  对于表层含义,简单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两个字:翻译。把古诗词大概其地翻译成现代汉语,把划线句翻译成正常人类可以听懂的话。

  对于深层含义,如果你能想出来的话当然很好,万一想不出来的话,我也提供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最开始讲的:对象+定性。

  那么,主旨(情感)的部分该怎么答?

  我们说,所有文学类文本都会表达一个具有人类普遍性的主题。这就是主旨。有的时候,主旨,可以等同于情感。

  以前,我为了给我的学生讲清楚怎么答情感题,把人类情感简单粗暴地划分为十类。如下:

  悲喜思忧怒,恐惊爱恶欲。

  然后我们在答作者情感的时候,就成功地把一个主观题,变成了选择题。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做一个练习,把上面十个字,每一个都进行简单的组词和近义扩展。如,悲,你可以组词:悲痛、悲愤、悲伤、慈悲……你也可以近义扩展:痛心、失望、愁苦……

  但我后来发现,十类对于大多数人,依然是有点多,因为据说人类的记忆边界是七,超过七个我们就记不清楚也分不清楚了。所以我又改进了一下上面的系统,把人类常见情感划分为五个最简单的模型。如下:

  我爱你

  我想你

  我恨你

  我开心

  我不开心

  还记得杜甫的那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么,想想看,它表达的情感各属于这五个模型里的哪一个?

  我想,到了这一步,关于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我想我们基本上就有了一个概念。

  建议做一个练习:找一本答案(随便一个语文真题集或模拟题集的答案),然后挑出所有表示情感的词语,并给它们归入上面的五个简单模型。

  基本上,这个模型体系可以解决大部分情感问题。但仍然会有一些问题。这需要在专项讲解的时候,再进一步细化讲解。

  那么,结构和手法的部分该怎么答?

  先说结构。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研究: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奠定基调……

  中间:承上启下(可排列组合出三种,只承上,只启下,既承上又启下)

  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余韵无穷,深化主旨……

  这个记起来不算难,但还是有一些复杂,所以为了容易记,我稍微做了一点调整。调整后如下:

  开头:点总悬伏奠铺引(可以这么记忆,想象有个叫点总的家伙,在悬浮列车上开了个店铺,居然还盈利了)

  中间:承上启下(解说略)

  结尾:点总余深呼(记忆法接上,既然盈利了,所以点总我深呼了一口气:真他妈爽啊)

  然后说手法。修辞手法不用多说,重点在于表现手法,这个东西太多,好多人搞不清楚。记忆方法很简单,先记住一句话,叫“动情小描写”。我管这个叫记忆锚点。记住了这个锚点,你一定能想起后面的内容。

  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

  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小: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

  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描。

  学而思的刘纯老师,在讲情系几个手法的区别的时候,说,情景交融和融情于景基本不用区分,它们都是只有景没有情,而借景抒情是既有景又有情,直抒胸臆很简单只有情没有景。

  而新东方国家玮老师在讲描写系白和细的关系时,也说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辨识方式,就是,白描的特征是一系列名词的罗列,而细描(全称细节描写)的特征则是动词。

  除了上面这个系统,其实还有几个不太好归类的表现手法,我单独列出来,如下:

  对比、虚实、烘托、反衬。

  总结:

  想方设法写出四个点(中考的话三个点)。

  这四个点从内容、主旨、手法/结构这三个方面六个点切入。

  选择你会答的四个角度,而不要过多地受到题目本身的干扰。

  五、不算要点的细节:答题启动词

  我想在这一节,先把我一直提倡的几个观念分享出来:

  语文题的答案构建(主要指阅读主观题),要像数学一样逻辑严密,而绝对不能靠感觉。

  做语文题需要思考,但绝对不能冥思苦想。量化来说,你在看到一道题之后,要尽可能在三十秒内开始写答案。

  你不会做题,从来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复杂,而是因为你自己把它想复杂了。所以,时刻告诉自己,题目永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然后我要说的是关于答题启动词,其实就是答案以哪几个字开头。相信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答题中,一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用。

  运用了……(这里跟的是手法,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动情小描写”)

  写出了……(这里主要是内容,如果你不会写的话,可以使用对象+定性的格式)

  表达了……(这里主要是主旨情感)

  如果是中考,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答案启动词往往更多使用“论证了……”和“说明了……”。

  其实这个答案启动词不是重点,重点我想说的是,你脑子里有了这个东西,看到题目,基本上就不太会受到它的误导,可以迅速地开写。这也是对前面所讲内容的简单提炼。更要紧的是,当你发现一道题目你完全没有头绪,你甚至不知道它在问啥(相信我,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这个时候,这个答案启动词,就会告诉你你原来还可以这样入手答题。

  六、最重要的第四件事:两级信息法

  首先,我要感谢北京高考语文名师王大绩老师。两级信息的概念,我是从他那里听到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自己琢磨出来的。

  前面我们讲的方法都很简单,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而现在讲的这个方法就有点小复杂。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

  先说概念:

  我们把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归结为信息。两级信息法就是要把这些信息分出主次,而就语文的学习来说,两级信息法主要针对的是文字信息,而就一份试卷来说,两级信息法则区分出哪些信息对做题有帮助哪些信息对做题没有帮助。那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并且有助于我们得到正确答案的信息,我们称之为一级信息,而那些对做题没有帮助,并且会干扰我们得到正确答案的信息,我们称之为二级信息。

  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把握一级信息,排除二级信息的干扰。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把题做错了,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他被二级信息干扰了。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么,人们容易把简单的题目往复杂了想,这一部分是源于人类自虐的本性,另一部分则很简单,他被二级信息误导了。而一份试卷的难易,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二级信息的多少。

  假如有一份试卷,我们能完全剔除掉二级信息的话,你就会欣喜地发现,题目变得超乎想象地简单。但很可惜,出卷人不会这么厚道。

  我想说,两级信息法,其实是一个关于思维方式的方法。

  我们要做的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顺便提一句,简单的问题要本能化)

  那么,如何判断哪些是一级信息,哪些是二级信息呢?

  我认为,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一级信息:确定的,刚性的,简单的,主干的,容易理解的……

  二级信息:不确定的,弹性的,复杂的,细节的,令人费解的……

  但很可能你看完后还是一知半解,而且觉得完全没有可操作性。没有关系,我接下来就给出最清晰的判断标志。

  当你看到以下这些的时候,它一定是二级信息:

  修辞

  数据

  引用

  具体事例

  介词短语

  排除掉二级信息,剩下的,就是一级信息。

  可以做几个练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划去二级信息,保留一级信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问: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还记得这个例子吗,用两级信息法重新研究一下。)

  今天早上,在闹钟的催促下,我七点二十五的时候就早早起床,一路念叨着“白发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激励自己,然后以兴致勃勃的心情,在我家楼下对面小吃摊,一口气吃了三个热气腾腾的韭菜鸡蛋馅的包子。(请问哪些是一级信息?)

  相对来说,一级信息不太好判断。因为我对学霸的定义,就是,那些天生依靠直觉就能找到一级信息的人,我管这种人,就叫学霸,或者是具有学霸思维的人类。所以,你想一上来就直接把握住一级信息,可能不那么容易。但如果硬要把握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

  我认为,以下这些内容,很可能就是一级信息:

  核心对象

  对核心对象进行定性的词

  关键性事件(十个字以内)

  其他你认为重要的

  这就涉及两级信息法的两个使用方式。

  第一种,微观使用方式。就是在做具体的题目时,定位到原文里,排除掉二级信息,剩余的就是一级信息。然后在获得一级信息的基础上,依照前面的各种方法做题。

  第二种,宏观使用方式。就是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直接按照一级信息标志,勾画出一级信息来。然后在具体做题时,适当结合前一种方式构建答案。

  延伸阅读

  2018长沙中考:新高一住校生必备物品清单

  2018长沙:长郡学长介绍理实班和平行班的区别

  2018长沙:想拿6A,初中三年要这么做

  2018长沙: 就算是新高考,长沙名校理实班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2018长沙:军训不做好这些准备,你会很麻烦的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中考>学习资讯>小道消息>正文
    2018长沙:如何学好初中语文
    2018-08-13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视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随着中考政策的改革,语文学科所占比重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面对初中语文学科,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觉得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亦或是方法太过虚无。最近,有人分享了初中语文学校方法的帖子。对此,我们如获珍宝,长沙新东方本着分享的精神,对其进行了收集整理,转发给广大学生,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学生们注意查看,准确把握语文学习经验。

      目录

      一、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找对象,并加以定性。

      二、不算要点的细节:对字句答题法与并列词定性

      三、最重要的第二件事:四点答题(中考的话是三点)

      四、最重要的第三件事:万能公式

      五、不算要点的细节:答题启动词

      六、最重要的第四件事:两级信息法

      〇、世界观与方法论,或者说,绪论。

      我们认为,应对我们现行的语文应试教育体系,最重要的是专业。换言之,我们得让我们的答案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让阅卷老师一见之下,就忍不住想要给你加分,而不是相反。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升我们答题的专业度。

      但这事儿稍稍有那么一点小复杂,我们不着急,后面会慢慢理清楚。

      关于我们的中高考,简单来说,是一种标准化选拔性的考试。这样的考试,缺点显而易见,就是比较二。但对于一般的考生来说,也有好处,就是比较容易找到适应性方案,这就给了我们投机取巧的途径。

      所以,我们要做的,还是一件投机取巧的事。

      鉴于本文有可能很长,我就不展开论述投机取巧的必要性以及它其实并不会妨碍我们追求真正的语文。我假设你已经想通了这件事,并心安理得地来研究投机取巧的学问。

      一般来说,投机取巧可以提升一定的分数,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效果就会急剧下降。

      这个界限大概是,中考106分,高考125分。(这个界限会因为各地中高考的差异,有个上下五分的浮动。)

      也就是说,成绩在这个界限之下,方法技巧是有效的。超过这个界限,再想提升,方法技巧的效果就变得很有限,更多靠的是你的语文素养。

      下面我要讲一些可操作的适应性方案。我会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

      一、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找对象,并加以定性。

      所谓找对象,就是找到文本所描述的对象。比如《一代宗师》,我们找到该片所描述的对象就很简单:叶问和宫二。

      所谓定性,就是告诉我们该对象的特质或属性,或对该对象的情感态度。比如,对叶问进行定性,也很简单:帅哥。对宫二进行定性:美女。(当然这种定性是不精准的,但这不重要,大多考生的问题,不是定性不精准,而是根本没有定性的意识。)

      为什么这么做,先留个悬念。后面自然会明了。

      注意:

      一般来说,一篇阅读文本的核心对象有一个或者两个。

      如果是一个,请在你的答案里点出这个对象,并对该对象进行定性。

      如果是两个,在定性之外,还要构建两个对象的关系(如果它们有关系的话)。

      举个例子。

      杜甫有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问题: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操作步骤:

      找对象。对象一:由烽火,得出战争。对象二:由家书,得出家乡。

      情感定性:对战争的情感——痛恨。对家乡的情感——思念。

      答案构建:

      对战争的痛恨与厌恶。

      对家乡及家乡亲人的思念。(这里涉及到一个思乡概念的两个层面,一是思念家乡,而是思念亲人。不展开说,记住结论即可。)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关心。

      对黎明百姓的关怀与同情。

      (注:如果是中考,答出前两个点就足够了。但如果是高考的话,还需要第三点和第四点。)

      那么问题来了,前两个对象可以从文本中直接得出。后两个对象怎么来的?

      其实也不难,因为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后两点就是从忧国忧民四个字出来。这个叫知人论世。这里不展开讨论,在诗歌专项的部分,再说。

      但我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而你仔细研究上述答案的形式。它们其实都是由两部分构成,一个叫对象,一个叫定性。

      这是第一个要点:找对象并进行定性。

      二、不算要点的细节:对字句答题法与并列词定性

      再次观察前面的答案形式:

      对战争的痛恨与厌恶。

      对家乡及家乡亲人的思念。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关心。

      对黎明百姓的关怀与同情。

      发现什么没有?

      首先,它们都是以“对”字开头的句子。而我管这种对字开头的答题句式,叫做对字句答题法。这个一般在情感部分使用。不算特别重要,但这么答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会显得比较专业。

      然后,继续观察,你会发现,这几个答案大部分在进行情感定性的时候,用了两个词。我管这个叫做并列词定性。这个不算我讲的要点,但非常重要。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用一个词就蒙对答案。但也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因为超过了两个,就会失去重点,阅卷老师也会起疑,你是蒙的吧。

      并列词定性要点:用两个意思相近但不重复的词语。

      三、最重要的第二件事:四点答题(中考的话是三点)

      所谓四点答题,就是在做高考阅读题时,不论你是编是凑是蒙是猜,是使足了吃奶的劲儿,还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你都要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写够四个点。

      而如果是中考的话,就是三个点。

      为什么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这是一种在你能力一定的前提下,最容易得到高分的答题形式。鉴于篇幅问题,先不展开论述,我只简单地说,相信我,没错。

      那怎么才能够做到四点答题呢?有些人可能费尽毕生努力,都只能想到一个点,那怎么办?不要紧,我后面会给出可操作性的方案。但在此之前,先做一个练习。

      以下问题,别管它是不是很二,请用四个点(中考的话三个点)来回答:

      今天天气怎么样?

      落叶为什么黄?

      挖掘机到底哪家强?

      比如第一题,如果你的回答是:1、今天雾霾很大,2、没有太阳,3、阴天,4、很冷。这说明你的思维属于正常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当然很好,但不幸的是,这不是高考的思维方式。

      高考的思维方式是非正常人类的思维方式。它可能是这样的:1、今天天气不好雾霾很大,2、我不喜欢这样的天气,3、这样的天气不应该上班,4、建议大家不要抽烟以缓解雾霾。

      观察一下,区别在哪?

      区别在于,前一种回答方式,虽然也答了四个点,但基本都是从同一个角度出发的,有重复之嫌。

      所以,四点答题第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来了:

      必须答够四个点。

      这四个点不能重复。

      这四个点从多个角度切入。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且从多个角度答题呢?

      四、最重要的第三件事:万能公式

    1.jpg

      我管上面这个叫万能公式。因为上面这个简单的东西,涵盖了语文阅读题答案的所有角度和内容。换句话说,答案从哪里来,答案就从上面这个公式里来。出题人,在这个公式的范围内制作参考答案,而答题的学生,当然也要从这个公式里寻找答案。

      三个方面,六个点。

      而我们只需要从中选取四个角度(中考的话是三个),构建你的答案。

      我们先看三个大的方面:内容,形式,主旨。

      依据这个,我们把语文阅读主观题,分为三类。一类叫内容题。一类叫鉴赏题(对应形式)。一类叫主旨题。

      理论上来说,内容题以内容为主。鉴赏题以手法结构为主。主旨题以主旨情感为主。但实际操作中不是这样。我见到的更多的情况是这样的。

      内容题:内容。(即:纯内容题,我们只需要从内容的角度答题就行,下同,解说略。)

      主旨题:内容+主旨。

      鉴赏题:内容+主旨+结构/手法。

      所以,我们得出一条结论,不管什么类型的题,都需要答内容的部分。

      那么,内容的部分该怎么答?

      内容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大多数人没有经过训练,会下意识地思考深层含义,而忽略了表层含义。但实际上,表层含义才是你最应该注意也最容易拿分的地方。什么是表层含义,其实就是某个词或某个句子字面上的意思。你不要把它往复杂了想。而深层含义,往往在表层之上,更进一步。我希望你做的,是在表层含义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和常识抵达这一层,而绝对不是靠直觉和冥思苦想。在语文考试的考场上,我坚决反对冥思苦想。

      对于表层含义,简单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两个字:翻译。把古诗词大概其地翻译成现代汉语,把划线句翻译成正常人类可以听懂的话。

      对于深层含义,如果你能想出来的话当然很好,万一想不出来的话,我也提供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最开始讲的:对象+定性。

      那么,主旨(情感)的部分该怎么答?

      我们说,所有文学类文本都会表达一个具有人类普遍性的主题。这就是主旨。有的时候,主旨,可以等同于情感。

      以前,我为了给我的学生讲清楚怎么答情感题,把人类情感简单粗暴地划分为十类。如下:

      悲喜思忧怒,恐惊爱恶欲。

      然后我们在答作者情感的时候,就成功地把一个主观题,变成了选择题。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做一个练习,把上面十个字,每一个都进行简单的组词和近义扩展。如,悲,你可以组词:悲痛、悲愤、悲伤、慈悲……你也可以近义扩展:痛心、失望、愁苦……

      但我后来发现,十类对于大多数人,依然是有点多,因为据说人类的记忆边界是七,超过七个我们就记不清楚也分不清楚了。所以我又改进了一下上面的系统,把人类常见情感划分为五个最简单的模型。如下:

      我爱你

      我想你

      我恨你

      我开心

      我不开心

      还记得杜甫的那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么,想想看,它表达的情感各属于这五个模型里的哪一个?

      我想,到了这一步,关于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我想我们基本上就有了一个概念。

      建议做一个练习:找一本答案(随便一个语文真题集或模拟题集的答案),然后挑出所有表示情感的词语,并给它们归入上面的五个简单模型。

      基本上,这个模型体系可以解决大部分情感问题。但仍然会有一些问题。这需要在专项讲解的时候,再进一步细化讲解。

      那么,结构和手法的部分该怎么答?

      先说结构。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研究: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奠定基调……

      中间:承上启下(可排列组合出三种,只承上,只启下,既承上又启下)

      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余韵无穷,深化主旨……

      这个记起来不算难,但还是有一些复杂,所以为了容易记,我稍微做了一点调整。调整后如下:

      开头:点总悬伏奠铺引(可以这么记忆,想象有个叫点总的家伙,在悬浮列车上开了个店铺,居然还盈利了)

      中间:承上启下(解说略)

      结尾:点总余深呼(记忆法接上,既然盈利了,所以点总我深呼了一口气:真他妈爽啊)

      然后说手法。修辞手法不用多说,重点在于表现手法,这个东西太多,好多人搞不清楚。记忆方法很简单,先记住一句话,叫“动情小描写”。我管这个叫记忆锚点。记住了这个锚点,你一定能想起后面的内容。

      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

      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小: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

      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描。

      学而思的刘纯老师,在讲情系几个手法的区别的时候,说,情景交融和融情于景基本不用区分,它们都是只有景没有情,而借景抒情是既有景又有情,直抒胸臆很简单只有情没有景。

      而新东方国家玮老师在讲描写系白和细的关系时,也说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辨识方式,就是,白描的特征是一系列名词的罗列,而细描(全称细节描写)的特征则是动词。

      除了上面这个系统,其实还有几个不太好归类的表现手法,我单独列出来,如下:

      对比、虚实、烘托、反衬。

      总结:

      想方设法写出四个点(中考的话三个点)。

      这四个点从内容、主旨、手法/结构这三个方面六个点切入。

      选择你会答的四个角度,而不要过多地受到题目本身的干扰。

      五、不算要点的细节:答题启动词

      我想在这一节,先把我一直提倡的几个观念分享出来:

      语文题的答案构建(主要指阅读主观题),要像数学一样逻辑严密,而绝对不能靠感觉。

      做语文题需要思考,但绝对不能冥思苦想。量化来说,你在看到一道题之后,要尽可能在三十秒内开始写答案。

      你不会做题,从来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复杂,而是因为你自己把它想复杂了。所以,时刻告诉自己,题目永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然后我要说的是关于答题启动词,其实就是答案以哪几个字开头。相信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答题中,一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用。

      运用了……(这里跟的是手法,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动情小描写”)

      写出了……(这里主要是内容,如果你不会写的话,可以使用对象+定性的格式)

      表达了……(这里主要是主旨情感)

      如果是中考,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答案启动词往往更多使用“论证了……”和“说明了……”。

      其实这个答案启动词不是重点,重点我想说的是,你脑子里有了这个东西,看到题目,基本上就不太会受到它的误导,可以迅速地开写。这也是对前面所讲内容的简单提炼。更要紧的是,当你发现一道题目你完全没有头绪,你甚至不知道它在问啥(相信我,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这个时候,这个答案启动词,就会告诉你你原来还可以这样入手答题。

      六、最重要的第四件事:两级信息法

      首先,我要感谢北京高考语文名师王大绩老师。两级信息的概念,我是从他那里听到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自己琢磨出来的。

      前面我们讲的方法都很简单,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而现在讲的这个方法就有点小复杂。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

      先说概念:

      我们把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归结为信息。两级信息法就是要把这些信息分出主次,而就语文的学习来说,两级信息法主要针对的是文字信息,而就一份试卷来说,两级信息法则区分出哪些信息对做题有帮助哪些信息对做题没有帮助。那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并且有助于我们得到正确答案的信息,我们称之为一级信息,而那些对做题没有帮助,并且会干扰我们得到正确答案的信息,我们称之为二级信息。

      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把握一级信息,排除二级信息的干扰。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把题做错了,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他被二级信息干扰了。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么,人们容易把简单的题目往复杂了想,这一部分是源于人类自虐的本性,另一部分则很简单,他被二级信息误导了。而一份试卷的难易,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二级信息的多少。

      假如有一份试卷,我们能完全剔除掉二级信息的话,你就会欣喜地发现,题目变得超乎想象地简单。但很可惜,出卷人不会这么厚道。

      我想说,两级信息法,其实是一个关于思维方式的方法。

      我们要做的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顺便提一句,简单的问题要本能化)

      那么,如何判断哪些是一级信息,哪些是二级信息呢?

      我认为,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一级信息:确定的,刚性的,简单的,主干的,容易理解的……

      二级信息:不确定的,弹性的,复杂的,细节的,令人费解的……

      但很可能你看完后还是一知半解,而且觉得完全没有可操作性。没有关系,我接下来就给出最清晰的判断标志。

      当你看到以下这些的时候,它一定是二级信息:

      修辞

      数据

      引用

      具体事例

      介词短语

      排除掉二级信息,剩下的,就是一级信息。

      可以做几个练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划去二级信息,保留一级信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问: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还记得这个例子吗,用两级信息法重新研究一下。)

      今天早上,在闹钟的催促下,我七点二十五的时候就早早起床,一路念叨着“白发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激励自己,然后以兴致勃勃的心情,在我家楼下对面小吃摊,一口气吃了三个热气腾腾的韭菜鸡蛋馅的包子。(请问哪些是一级信息?)

      相对来说,一级信息不太好判断。因为我对学霸的定义,就是,那些天生依靠直觉就能找到一级信息的人,我管这种人,就叫学霸,或者是具有学霸思维的人类。所以,你想一上来就直接把握住一级信息,可能不那么容易。但如果硬要把握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

      我认为,以下这些内容,很可能就是一级信息:

      核心对象

      对核心对象进行定性的词

      关键性事件(十个字以内)

      其他你认为重要的

      这就涉及两级信息法的两个使用方式。

      第一种,微观使用方式。就是在做具体的题目时,定位到原文里,排除掉二级信息,剩余的就是一级信息。然后在获得一级信息的基础上,依照前面的各种方法做题。

      第二种,宏观使用方式。就是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直接按照一级信息标志,勾画出一级信息来。然后在具体做题时,适当结合前一种方式构建答案。

      延伸阅读

      2018长沙中考:新高一住校生必备物品清单

      2018长沙:长郡学长介绍理实班和平行班的区别

      2018长沙:想拿6A,初中三年要这么做

      2018长沙: 就算是新高考,长沙名校理实班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2018长沙:军训不做好这些准备,你会很麻烦的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