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长沙初中语文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以供学习与参考。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一——月中蟾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传说月中有蟾蜍,这是因为用肉眼观察月中阴暗部分,隐约可以看到如同蟾蜍形状的影子。屈原在《天问》中发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这句话的意思是:月亮有什么样的德行,缺了又圆?月亮有什么利益,让蟾蜍常居其腹?根据后人的论证,“顾菟”即蟾蜍,就是蛤蟆。古时民间很珍视蟾蜍,《抱朴子》云:“蟾蜍三千岁”,认为它是长寿灵物;民间则有“万岁蟾蜍”之说。民间又视其为辟兵、致富的灵物,又是一种名贵药材。因为人们相信月中有蟾,所以人们又将月宫俗称为“蟾宫”;又因月圆如盘,故又称“蟾盘”或“蟾光”。
中秋传说之一——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典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月中玉兔从何而来?《封神演义》中记载:文王姬昌之长子伯邑考,被妲己迫害后三魂化作小白兔。嫦娥奉女娲之命下凡,将白兔带到了月宫捣药。
中秋传说之一——吴刚伐桂
民间传说月亮上面有一个叫吴刚的人,一直在不停的砍着桂花树,可是砍了之后桂花树马上又长出新的枝叶来,吴刚就这样毫不停歇的劳作着。为何会如此惩罚他呢?
原来,吴刚是一个大孝子。有一年,家乡发生瘟疫,吴刚的母亲也没能幸免。为了给母亲治病,吴刚每天都进山采药。他的孝心感动了山神,山神悄悄告诉他,月宫中有一株桂花树,其花可以治疗瘟疫。中秋节那天,村子附近的桂榜山上会有天梯通向月宫。
吴刚便等到八月十五当日,登上天梯,来到月宫。他顺着花香味找到了桂花,心想,要是全村的人都能用这个桂花治病该多好。于是,他便想了一个办法:使劲摇动桂花树,使花瓣飘落到人间。
但是,吴刚的这一举动触犯了天条,必须得到惩罚。玉帝念其是救母心切,并且又解救了黎民苍生,便从轻发落,罚他去月宫坎桂花树,于是便有了“吴刚伐桂”的传说。
延伸阅读:
2019长沙初中语文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长沙初中语文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以供学习与参考。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一——月中蟾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传说月中有蟾蜍,这是因为用肉眼观察月中阴暗部分,隐约可以看到如同蟾蜍形状的影子。屈原在《天问》中发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这句话的意思是:月亮有什么样的德行,缺了又圆?月亮有什么利益,让蟾蜍常居其腹?根据后人的论证,“顾菟”即蟾蜍,就是蛤蟆。古时民间很珍视蟾蜍,《抱朴子》云:“蟾蜍三千岁”,认为它是长寿灵物;民间则有“万岁蟾蜍”之说。民间又视其为辟兵、致富的灵物,又是一种名贵药材。因为人们相信月中有蟾,所以人们又将月宫俗称为“蟾宫”;又因月圆如盘,故又称“蟾盘”或“蟾光”。
中秋传说之一——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典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月中玉兔从何而来?《封神演义》中记载:文王姬昌之长子伯邑考,被妲己迫害后三魂化作小白兔。嫦娥奉女娲之命下凡,将白兔带到了月宫捣药。
中秋传说之一——吴刚伐桂
民间传说月亮上面有一个叫吴刚的人,一直在不停的砍着桂花树,可是砍了之后桂花树马上又长出新的枝叶来,吴刚就这样毫不停歇的劳作着。为何会如此惩罚他呢?
原来,吴刚是一个大孝子。有一年,家乡发生瘟疫,吴刚的母亲也没能幸免。为了给母亲治病,吴刚每天都进山采药。他的孝心感动了山神,山神悄悄告诉他,月宫中有一株桂花树,其花可以治疗瘟疫。中秋节那天,村子附近的桂榜山上会有天梯通向月宫。
吴刚便等到八月十五当日,登上天梯,来到月宫。他顺着花香味找到了桂花,心想,要是全村的人都能用这个桂花治病该多好。于是,他便想了一个办法:使劲摇动桂花树,使花瓣飘落到人间。
但是,吴刚的这一举动触犯了天条,必须得到惩罚。玉帝念其是救母心切,并且又解救了黎民苍生,便从轻发落,罚他去月宫坎桂花树,于是便有了“吴刚伐桂”的传说。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长沙初中语文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以供学习与参考。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一——月中蟾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传说月中有蟾蜍,这是因为用肉眼观察月中阴暗部分,隐约可以看到如同蟾蜍形状的影子。屈原在《天问》中发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这句话的意思是:月亮有什么样的德行,缺了又圆?月亮有什么利益,让蟾蜍常居其腹?根据后人的论证,“顾菟”即蟾蜍,就是蛤蟆。古时民间很珍视蟾蜍,《抱朴子》云:“蟾蜍三千岁”,认为它是长寿灵物;民间则有“万岁蟾蜍”之说。民间又视其为辟兵、致富的灵物,又是一种名贵药材。因为人们相信月中有蟾,所以人们又将月宫俗称为“蟾宫”;又因月圆如盘,故又称“蟾盘”或“蟾光”。
中秋传说之一——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典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月中玉兔从何而来?《封神演义》中记载:文王姬昌之长子伯邑考,被妲己迫害后三魂化作小白兔。嫦娥奉女娲之命下凡,将白兔带到了月宫捣药。
中秋传说之一——吴刚伐桂
民间传说月亮上面有一个叫吴刚的人,一直在不停的砍着桂花树,可是砍了之后桂花树马上又长出新的枝叶来,吴刚就这样毫不停歇的劳作着。为何会如此惩罚他呢?
原来,吴刚是一个大孝子。有一年,家乡发生瘟疫,吴刚的母亲也没能幸免。为了给母亲治病,吴刚每天都进山采药。他的孝心感动了山神,山神悄悄告诉他,月宫中有一株桂花树,其花可以治疗瘟疫。中秋节那天,村子附近的桂榜山上会有天梯通向月宫。
吴刚便等到八月十五当日,登上天梯,来到月宫。他顺着花香味找到了桂花,心想,要是全村的人都能用这个桂花治病该多好。于是,他便想了一个办法:使劲摇动桂花树,使花瓣飘落到人间。
但是,吴刚的这一举动触犯了天条,必须得到惩罚。玉帝念其是救母心切,并且又解救了黎民苍生,便从轻发落,罚他去月宫坎桂花树,于是便有了“吴刚伐桂”的传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