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2018-09-27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习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初中历史知识点繁多,如何把握住最核心的知识呢?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夏商周,是即中国夏朝、商朝、周朝三个朝代的简称。首都为安邑、斟鄩、商丘、安阳、镐京、雒邑,主城为帝丘、阳城、西亳、朝歌、临淄、郢。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 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 “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 启 开始的。

  启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 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 灭亡:桀 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 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建立商朝。

  2、 盘庚迁殷: 盘庚 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 灭亡:商王 纣 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 暴政引起民愤

  (2)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 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 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 ,史称“西周”

  2、 西周的分封制

  (1)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 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 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 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5) 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 国人暴动 。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 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 夏、商、周的更替: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成就:

  (1)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 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 代表:○1 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2 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3 利簋[guǐ]

  2、制作工艺高超:(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 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 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 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 手工业:规模扩大。

  3、 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 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 表现:(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2) 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 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 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 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 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 影响(结果):

  (1) 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 积极影响:

  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

  1、 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 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 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 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 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 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二、商鞅变法

  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 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 商鞅变法的内容: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2、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 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 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 影响:(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1 顺应自然;

  ○2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 主张无为而治。

  2、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

  (1) 政治思想:○1 核心思想是“仁”;

  ○2 主张以德治国;

  ○3 主张实行德政。

  (2) 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

  ○1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 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 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3) 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 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 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著作《孙子兵法》。

  (二)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 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 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 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 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 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二、百家争鸣:

  1、 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 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 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 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 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 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 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儒家 与 法家 的思想主张截然相反 。

  (1)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家:说服教育;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法家:依法惩处

  (2) 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的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 提到“战争”主张的有:墨子、孟子、孙武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相关著作、主要思想及其借鉴或启示: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延伸阅读:

  领跑初一!新初一暑假班线上测试

  免费领长沙初中期末考试真题试卷

  成绩差怎么办:小初高个性化专属学习方案!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史前时期

  2018长沙初一历史学习方法

  2018长沙初一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中考>初一>知识点>历史知识点>正文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2018-09-27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习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初中历史知识点繁多,如何把握住最核心的知识呢?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夏商周,是即中国夏朝、商朝、周朝三个朝代的简称。首都为安邑、斟鄩、商丘、安阳、镐京、雒邑,主城为帝丘、阳城、西亳、朝歌、临淄、郢。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 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 “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 启 开始的。

      启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 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 灭亡:桀 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 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建立商朝。

      2、 盘庚迁殷: 盘庚 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 灭亡:商王 纣 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 暴政引起民愤

      (2)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 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 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 ,史称“西周”

      2、 西周的分封制

      (1)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 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 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 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5) 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 国人暴动 。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 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 夏、商、周的更替: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成就:

      (1)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 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 代表:○1 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2 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3 利簋[guǐ]

      2、制作工艺高超:(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 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 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 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 手工业:规模扩大。

      3、 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 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 表现:(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2) 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 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 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 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 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 影响(结果):

      (1) 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 积极影响:

      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

      1、 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 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 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 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 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 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二、商鞅变法

      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 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 商鞅变法的内容: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2、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 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 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 影响:(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1 顺应自然;

      ○2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 主张无为而治。

      2、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

      (1) 政治思想:○1 核心思想是“仁”;

      ○2 主张以德治国;

      ○3 主张实行德政。

      (2) 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

      ○1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 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 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3) 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 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 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著作《孙子兵法》。

      (二)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 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 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 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 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 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二、百家争鸣:

      1、 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 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 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 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 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 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 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儒家 与 法家 的思想主张截然相反 。

      (1)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家:说服教育;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法家:依法惩处

      (2) 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的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 提到“战争”主张的有:墨子、孟子、孙武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相关著作、主要思想及其借鉴或启示: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夏商周时期

      延伸阅读:

      领跑初一!新初一暑假班线上测试

      免费领长沙初中期末考试真题试卷

      成绩差怎么办:小初高个性化专属学习方案!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史前时期

      2018长沙初一历史学习方法

      2018长沙初一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