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长沙初一历史下知识点总结(上)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初中历史的学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隋唐时期。()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589年隋朝统一中国。隋朝与历史上的秦朝最相似。
2、 隋文帝统治出现:“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3、 隋朝大运河开通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
概况: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而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历史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政要”
1、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的原因(内容)是:⑴、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
⑵、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⑶、戒奢从简 ⑷、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⑸、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⑹、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3武则天: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绩: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⑵、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⑶、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1、开元之治的内容(原因) ⑴、选贤任能⑵、 重视地方吏治⑶、注意节俭
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4、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背景 : ⑴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⑵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创立
⑴隋文帝分科举人
⑵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3、科举制的完善
⑴朝代:唐朝
⑵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⑶过程: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②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③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4科举制的影响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⑷
⑸、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⑹、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初中历史的学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隋唐时期。()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589年隋朝统一中国。隋朝与历史上的秦朝最相似。
2、 隋文帝统治出现:“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3、 隋朝大运河开通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
概况: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而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历史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政要”
1、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的原因(内容)是:⑴、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
⑵、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⑶、戒奢从简 ⑷、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⑸、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⑹、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3武则天: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绩: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⑵、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⑶、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1、开元之治的内容(原因) ⑴、选贤任能⑵、 重视地方吏治⑶、注意节俭
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4、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背景 : ⑴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⑵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创立
⑴隋文帝分科举人
⑵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3、科举制的完善
⑴朝代:唐朝
⑵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⑶过程: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②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③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4科举制的影响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⑷
⑸、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⑹、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