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长沙中考物理:二力的合成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想要学好初中物理,离不开课前预习,也离不开课堂笔记的记录。记笔记是帮助你知道重难点,帮助你后面复习的,也就是记录课堂的痕迹,不要懒,学习最忌懒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知识是无穷的,无论大脑记忆多好,笔记永远是辅助你学习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此,长沙新东方网整理了2019长沙中考物理:二力的合成,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学生注意查看。
本知识的难度较大,难以理解。学习合力时要把握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非加即减)。同时在学习二力平衡时也要把握概念、理解条件(一、等、反、一)、熟悉用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常见考法】
中考对本知识的考查,主要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需要加深理解的有:合力概念、二力平衡条件与浮力、简单机械考点相结合,常出难题。
【误区提醒】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求相关力,应先明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就不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解。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无论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为0,由此可求出相关的未知力。
【典型例题】
例析1: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合力为400N,若其中一个的大小为30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A.一定是100NB.一定是700NC.可能是700ND.决不可能是0N
解析:
本题中,合力F=400N,分力F1=300N,求另一分力F2.因F1、F2在同一直线上,且合力F大于F1,所以F1、F2有可能方向相反,也可能方向相同,应考虑两种情况:(1)方向相反时F2为700N;(2)方向相同时F2为100N.
答案:C、D
例析2:某同学用400N竖直向上的力提质量为50kg、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所受合力为______.接着这个同学改用100N水平向右的力去拉这个物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方向为______,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
解析:
物体受到的重力G=mg=50kg×9.8N/kg=490N.某同学所用提力400N,小于重力,不能提起,物体处于静止。根据力的平衡概念,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拉力、支持力)的作用而平衡,合力为零。当用100N水平力去拉这个物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拉力和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两个力大小相等,即摩擦力为100N,方向跟拉力相反。即水平向左,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的合力为零。
答案:0;100N;水平向左;0.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想要学好初中物理,离不开课前预习,也离不开课堂笔记的记录。记笔记是帮助你知道重难点,帮助你后面复习的,也就是记录课堂的痕迹,不要懒,学习最忌懒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知识是无穷的,无论大脑记忆多好,笔记永远是辅助你学习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此,长沙新东方网整理了2019长沙中考物理:二力的合成,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学生注意查看。
本知识的难度较大,难以理解。学习合力时要把握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非加即减)。同时在学习二力平衡时也要把握概念、理解条件(一、等、反、一)、熟悉用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常见考法】
中考对本知识的考查,主要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需要加深理解的有:合力概念、二力平衡条件与浮力、简单机械考点相结合,常出难题。
【误区提醒】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求相关力,应先明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就不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解。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无论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为0,由此可求出相关的未知力。
【典型例题】
例析1: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合力为400N,若其中一个的大小为30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A.一定是100NB.一定是700NC.可能是700ND.决不可能是0N
解析:
本题中,合力F=400N,分力F1=300N,求另一分力F2.因F1、F2在同一直线上,且合力F大于F1,所以F1、F2有可能方向相反,也可能方向相同,应考虑两种情况:(1)方向相反时F2为700N;(2)方向相同时F2为100N.
答案:C、D
例析2:某同学用400N竖直向上的力提质量为50kg、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所受合力为______.接着这个同学改用100N水平向右的力去拉这个物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方向为______,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
解析:
物体受到的重力G=mg=50kg×9.8N/kg=490N.某同学所用提力400N,小于重力,不能提起,物体处于静止。根据力的平衡概念,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拉力、支持力)的作用而平衡,合力为零。当用100N水平力去拉这个物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拉力和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两个力大小相等,即摩擦力为100N,方向跟拉力相反。即水平向左,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的合力为零。
答案:0;100N;水平向左;0.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