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长沙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三)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45. 浮力的生活应用:
① 轮船:利用制成空心来 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 实现漂浮的;
② 潜水艇:利用水舱充、放水来 改变自身重力 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③ 热气球、汽艇:利用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46. 计算浮力方法 :
①(二次)称重法: F 浮= G 物-F 拉(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 。
②压力差法: F 浮= F 向上- F 向下(利用压力求浮力)
③F 浮=G 排 或 F 浮=ρ 液 V 排 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④平衡法, F 浮=G物 ( 漂浮或者悬浮时求浮力; )
47.浮力计算方法总结:第 1、 2 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所以一般计算浮力只有第 3、4 种方法,而第 3、 4 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 3 种方法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第 4 种方法任何时候都适用。
一般计算过程如下:
(1)由ρ 液与ρ 物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在的状态,如果漂浮或者悬浮的话首选第 3 个公式,第 3 个公式解答不出来再选择第 4 个公式。
(2)如果有“浸没”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 V 排=V 物
48. 功(W):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 S 单位:
1J=1N · m
即影响做功的两个因素为: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
②物体在 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有一项为0,(乘积都为0)做功都为0。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45. 浮力的生活应用:
① 轮船:利用制成空心来 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 实现漂浮的;
② 潜水艇:利用水舱充、放水来 改变自身重力 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③ 热气球、汽艇:利用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46. 计算浮力方法 :
①(二次)称重法: F 浮= G 物-F 拉(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 。
②压力差法: F 浮= F 向上- F 向下(利用压力求浮力)
③F 浮=G 排 或 F 浮=ρ 液 V 排 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④平衡法, F 浮=G物 ( 漂浮或者悬浮时求浮力; )
47.浮力计算方法总结:第 1、 2 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所以一般计算浮力只有第 3、4 种方法,而第 3、 4 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 3 种方法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第 4 种方法任何时候都适用。
一般计算过程如下:
(1)由ρ 液与ρ 物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在的状态,如果漂浮或者悬浮的话首选第 3 个公式,第 3 个公式解答不出来再选择第 4 个公式。
(2)如果有“浸没”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 V 排=V 物
48. 功(W):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 S 单位:
1J=1N · m
即影响做功的两个因素为: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
②物体在 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有一项为0,(乘积都为0)做功都为0。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