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分为真史,正史,和野史。基本上现在教科书的历史是正史,所谓正史是客观历史与主观历史的综合。其实无论在高中还是初中,历史是文科中的一大亮点,而能够抓住历史的有两点至关重要,一记忆,二领悟。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2018长沙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学生注意查看,及时对初中历史提纲进行把握,从而更好地记忆与领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章、左宗堂、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前期以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 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兴办筋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7课 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后来他们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2、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1898年是旧历戊戍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戍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为中国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谭嗣同。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深刻影响。 3、戊戌六君子:第8课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酝酿:1894年,孙中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当总理,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
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镇的胜利。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史称“辛亥革命”。 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不可能充分依靠发动广大群众,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在思想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久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的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四个代表人物以及主要阵地: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3、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1918《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4、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延伸阅读
2018长沙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历史分为真史,正史,和野史。基本上现在教科书的历史是正史,所谓正史是客观历史与主观历史的综合。其实无论在高中还是初中,历史是文科中的一大亮点,而能够抓住历史的有两点至关重要,一记忆,二领悟。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2018长沙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学生注意查看,及时对初中历史提纲进行把握,从而更好地记忆与领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章、左宗堂、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前期以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 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兴办筋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7课 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后来他们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2、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1898年是旧历戊戍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戍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为中国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谭嗣同。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深刻影响。 3、戊戌六君子:第8课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酝酿:1894年,孙中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当总理,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
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镇的胜利。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史称“辛亥革命”。 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不可能充分依靠发动广大群众,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在思想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久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的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四个代表人物以及主要阵地: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3、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1918《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4、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历史分为真史,正史,和野史。基本上现在教科书的历史是正史,所谓正史是客观历史与主观历史的综合。其实无论在高中还是初中,历史是文科中的一大亮点,而能够抓住历史的有两点至关重要,一记忆,二领悟。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2018长沙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学生注意查看,及时对初中历史提纲进行把握,从而更好地记忆与领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章、左宗堂、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前期以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 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兴办筋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7课 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后来他们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2、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1898年是旧历戊戍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戍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为中国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谭嗣同。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深刻影响。 3、戊戌六君子:第8课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酝酿:1894年,孙中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当总理,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
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镇的胜利。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史称“辛亥革命”。 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不可能充分依靠发动广大群众,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在思想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久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的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四个代表人物以及主要阵地: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3、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1918《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4、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