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重阳节征文800字:大姨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在此,长沙新东方针对重阳节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以供参考和学习。
四处托人在偌大的兰州城多方打听大姨的消息,后来终于与大姨有了联系,并且通上电话,已经是外婆过世后近20年的事了。
将近80岁的大姨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很是激动,当即决定从兰州回河南探望阔别多年的故乡和亲人,至此,母亲的姊妹们才得以团聚。几个老人见面后,抱在一起喜极而泣,任谁都劝不住,连旁观者都为之动容。
回忆与大姨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外婆过世的时候。大姨回了老家河南,并且住了有好长一段时间。记忆中的大姨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小老太太,穿着时髦洋气,精神头儿特别好,说话干脆利落,做得一手好饭好菜,当然兰州拉面在她的手里自然也是一绝。大姨在我们家住的那些日子里,把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亲的不得了,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吃的,还用她的一双巧手给我们编织毛线裤子,把贫苦而单调的农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尽管当时家里很是贫穷,但小院子里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心理上的优越感更是无人能比。虽然那个时候,我年龄很小,但是记忆还是很深刻的。
大姨离开老家的这么多年里,在起初的几年,我们家还能收到大姨从兰州寄来的一些钱,尽管不多,但对于我们极其贫困的家庭来说已经很珍贵了。然而后来慢慢地就音讯皆无了,与大姨失去了联系,我们也不知道大姨那边有什么事情。当时联系方式的单一,再加上诸多条件的不便,最终也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母亲的担心与日俱增,曾经很多次的黯然神伤,时不时地会说:“你大姨不知道还在不在了,也没有个信儿。”
母亲今年已经69岁,即将迈入古稀之年,在姊妹们里排行老二。母亲的下边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排行最小的弟弟今年也60岁出头了。母亲说连她们自己都没有想到,几个老人在晚年还会有如此珍贵的相聚机会,太难得了。母亲还说,即使是活着,估计老姊妹们也不会再见几次面了。母亲说的确实是实话,但我听了心里很是难受。父母把儿女养大成人,该享福了,然而他们却老了。
我当时正好从哈密去苏州参加一个全国讲课比赛,在返回哈密的途中专程回了趟老家,参加了母亲她们姊妹几个的大团聚。大姨还是那个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看不出来年龄,跟我印象中的20年前的大姨差不多,身子骨硬朗得很。大姨见了我,非常高兴,她说在来河南的时候,听说我在哈密援疆支教,还想着这一趟,估计见不上我呢,这都见上了,不遗憾了,圆满了。大姨说,那时候见我还是这么高一点点儿呢,现在都成了大小伙子了,说着还用手比了比我当年大致的身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听母亲说,大姨来的时候,给了她们姊妹三个每个人500元钱,她们都不好意思要,但大姨说作为姊妹四个中的老大,还是执意地给了。母亲说:“这是你大姨的心思,现在咱们的生活比前几年好得太多了,儿女们长大了也都很孝顺,手里不缺钱,想吃啥就吃啥,还要你大姨的钱干啥呢?”
母亲姊妹们在一起,亲热自不必说,团聚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大姨也是到这家住几天,再到那家住几天。无论到谁家,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气氛融洽和谐得不得了,忙碌而充实的日子让大姨感到很满足。母亲还让我二哥开着汽车载着大姨去县城里转了转,给大姨买了几件新衣服,大姨在感受家乡风貌巨变的同时,细细的感受着浓浓的亲情。
母亲她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回味过去悲催苦命的日子。母亲姊妹四个里,孩子们都很孝顺,当然母亲的生活幸福指数最高,这让大姨她们很是羡慕,母亲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大姨说,这一趟亲情的回归之路走得太漫长了,说实在的,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回河南老家,而是生活确实发生了一些变故,又不想给老家人添乱。她自己一个人在兰州拉扯着几个孩子长大,确实也很不容易,但每每想起自己家乡的亲人们,咬咬牙,坚持着硬是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对自己没有尽到责任照顾好弟弟和妹妹们,感到很内疚。
大姨说她的这次河南之行,感受最大最深刻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们这些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都争气、有出息;另一个就是我们对老人们都很好,让她也很放心。她说生活就应该是这样,老人把孩子们养大了,孩子们就应该给老人养老送终。让老人在活着的时候,好好过活,好好享受,安度晚年。
大姨还说,儿孙们的孝道是老人们最大的福分,是谁也没有办法攀比的财富。作为儿孙的,对老人的敬、对老人的善、对老人的孝,其实再过也不为过。说白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但是到那个时候再体会老人的难处就晚了。
农村流传着最通俗的话,也饱含着最明白最浅显的道理:老人活着的时候给端杯水,比老人过世了再去做的任何事情都有意义。
与大姨匆匆见了一面,我就踏上了归程,但大姨的话仍在耳边回响。大姨说的很对,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孝道应该是一辈一辈往下传,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我期盼着母亲她们姊妹四个的再次团聚!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在此,长沙新东方针对重阳节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以供参考和学习。
四处托人在偌大的兰州城多方打听大姨的消息,后来终于与大姨有了联系,并且通上电话,已经是外婆过世后近20年的事了。
将近80岁的大姨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很是激动,当即决定从兰州回河南探望阔别多年的故乡和亲人,至此,母亲的姊妹们才得以团聚。几个老人见面后,抱在一起喜极而泣,任谁都劝不住,连旁观者都为之动容。
回忆与大姨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外婆过世的时候。大姨回了老家河南,并且住了有好长一段时间。记忆中的大姨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小老太太,穿着时髦洋气,精神头儿特别好,说话干脆利落,做得一手好饭好菜,当然兰州拉面在她的手里自然也是一绝。大姨在我们家住的那些日子里,把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亲的不得了,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吃的,还用她的一双巧手给我们编织毛线裤子,把贫苦而单调的农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尽管当时家里很是贫穷,但小院子里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心理上的优越感更是无人能比。虽然那个时候,我年龄很小,但是记忆还是很深刻的。
大姨离开老家的这么多年里,在起初的几年,我们家还能收到大姨从兰州寄来的一些钱,尽管不多,但对于我们极其贫困的家庭来说已经很珍贵了。然而后来慢慢地就音讯皆无了,与大姨失去了联系,我们也不知道大姨那边有什么事情。当时联系方式的单一,再加上诸多条件的不便,最终也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母亲的担心与日俱增,曾经很多次的黯然神伤,时不时地会说:“你大姨不知道还在不在了,也没有个信儿。”
母亲今年已经69岁,即将迈入古稀之年,在姊妹们里排行老二。母亲的下边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排行最小的弟弟今年也60岁出头了。母亲说连她们自己都没有想到,几个老人在晚年还会有如此珍贵的相聚机会,太难得了。母亲还说,即使是活着,估计老姊妹们也不会再见几次面了。母亲说的确实是实话,但我听了心里很是难受。父母把儿女养大成人,该享福了,然而他们却老了。
我当时正好从哈密去苏州参加一个全国讲课比赛,在返回哈密的途中专程回了趟老家,参加了母亲她们姊妹几个的大团聚。大姨还是那个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看不出来年龄,跟我印象中的20年前的大姨差不多,身子骨硬朗得很。大姨见了我,非常高兴,她说在来河南的时候,听说我在哈密援疆支教,还想着这一趟,估计见不上我呢,这都见上了,不遗憾了,圆满了。大姨说,那时候见我还是这么高一点点儿呢,现在都成了大小伙子了,说着还用手比了比我当年大致的身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听母亲说,大姨来的时候,给了她们姊妹三个每个人500元钱,她们都不好意思要,但大姨说作为姊妹四个中的老大,还是执意地给了。母亲说:“这是你大姨的心思,现在咱们的生活比前几年好得太多了,儿女们长大了也都很孝顺,手里不缺钱,想吃啥就吃啥,还要你大姨的钱干啥呢?”
母亲姊妹们在一起,亲热自不必说,团聚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大姨也是到这家住几天,再到那家住几天。无论到谁家,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气氛融洽和谐得不得了,忙碌而充实的日子让大姨感到很满足。母亲还让我二哥开着汽车载着大姨去县城里转了转,给大姨买了几件新衣服,大姨在感受家乡风貌巨变的同时,细细的感受着浓浓的亲情。
母亲她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回味过去悲催苦命的日子。母亲姊妹四个里,孩子们都很孝顺,当然母亲的生活幸福指数最高,这让大姨她们很是羡慕,母亲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大姨说,这一趟亲情的回归之路走得太漫长了,说实在的,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回河南老家,而是生活确实发生了一些变故,又不想给老家人添乱。她自己一个人在兰州拉扯着几个孩子长大,确实也很不容易,但每每想起自己家乡的亲人们,咬咬牙,坚持着硬是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对自己没有尽到责任照顾好弟弟和妹妹们,感到很内疚。
大姨说她的这次河南之行,感受最大最深刻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们这些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都争气、有出息;另一个就是我们对老人们都很好,让她也很放心。她说生活就应该是这样,老人把孩子们养大了,孩子们就应该给老人养老送终。让老人在活着的时候,好好过活,好好享受,安度晚年。
大姨还说,儿孙们的孝道是老人们最大的福分,是谁也没有办法攀比的财富。作为儿孙的,对老人的敬、对老人的善、对老人的孝,其实再过也不为过。说白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但是到那个时候再体会老人的难处就晚了。
农村流传着最通俗的话,也饱含着最明白最浅显的道理:老人活着的时候给端杯水,比老人过世了再去做的任何事情都有意义。
与大姨匆匆见了一面,我就踏上了归程,但大姨的话仍在耳边回响。大姨说的很对,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孝道应该是一辈一辈往下传,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我期盼着母亲她们姊妹四个的再次团聚!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