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年电影《狗十三》观后感范文600字:少女的孤独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想要写好初中观后感,和读后感类似,第一步便是简述好原文的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以下是2018年电影观后感范文600字,以供参考和学习。
《狗十三》是一部直白的电影,一上来就是一组镜头交叉。女儿李玩畅谈梦想,父亲等待新生。但镜头一转,围绕着中国特色的考试教育,多数人读书时遭遇过的长短脚科目,父女就爆发了冲突。“老师和家长都是为了你好”,但女儿拒不让步,结果父亲粗暴干涉,矛盾就此结下。
所以到了结尾处,父亲在车内泪眼朦胧,称自己不是一个好爸爸之际,父女间又达成了和解。但在此时,李玩似乎突然长大,接受了棱角被磨平,安静、懂事,听大人的话。她不再希望甚至害怕找到爱因斯坦,也不再提什么平行宇宙时间简史,她终于落回了眼前的真实世界,镜头又注视着更弱小的弟弟。
不少人会事先猜测,这可能是一部讲述人狗情缘、大爱暖暖的正能量电影,不想事与愿违,《狗十三》是掉转直下,戳破了任何美好希望的可能,看着叫人不舒服,久久缓不过气。电影片名里的狗,两条爱因斯坦,它们成为了父女战争的易燃易爆物品。
这类青春成长题材,光是中国内地就有多部。它们往往一上来就告诉观众,这是个问题学生,逃课、叛逆、离家出走,人物形象上早早做好了引导。《狗十三》的李玩显得更真实一些,她并没有那么出格,一身校服,脸上还写着稚气。电影的冲突矛盾几乎全部来自家庭内部,尤其是在演讲比赛上,真正令她紧张、腻烦和悲伤的对象,也正是父亲。这是一个缺失了母爱的小女孩,她那微薄的家庭爱意来自爷爷奶奶,同时还要被新生的弟弟所瓜分和剥夺(尽管在大半时间里面她并不知情)。可即便如此,她还是无处可逃,毕竟那个人也是生她爱她的父亲——即便这种爱在很多时候是错误的。如此深入的教育理念灌输,以至在打出这行字时候,我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不想编导的诉求太过强烈,《狗十三》又变得过于直白。比如,在李玩尚未真正和小狗形影不离时(或许她真的是太过孤单),小狗便走丢了,她嚎啕大哭,瞬间爆发。又比如结尾处,为了为了引出父亲到李玩再到弟弟,这样一环套一环的成长循环,电影又多出了喝牛奶滑旱冰,好似例行的总结拔高。倘若修剪一些枝节,在少女独自落泪那里收场,力量恐怕不会有任何削弱。眼下的局面则是,《狗十三》有不少斧凿的痕迹,人物动机和桥段设计都太过明显。时间跨度上,还是因为弟弟的存在,反而出现了不小问题,他的成长速度,远快于李玩的升学速度。
全片拍得最好的段落应该是突然的家庭暴力,这一段太过真实,以至于我在想,有朋友说它是这一年最震撼的电影,大概是来源于此处吧。明处的父权威严以外,后面卫生间打狗,李玩去安慰吠叫的狗,父亲拿着网袋,一直站在了她背后。置身于景深处的父亲虽然虚焦,却牢牢紧盯着猎物,他要捕捉的对象不再是狗,而是女儿。这是一名焦虑的父亲,他不是酗酒烂赌的绝对负面形象,却好像随时都会爆发。在自言自语里头,这名“永远在忙”的父亲也会有由衷的喜悦,唱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北京的金山上》,与女儿所听着的摇滚乐完全是两个世界。当然,影片中显得太满的配乐又是另一回事。
《狗十三》还有教室内被击落的蝙蝠,有楼上被120拖走的“鸟人”,动物不可能凶猛。救济站一段,李玩寻找着第二只爱因斯坦,镜头里是一片接一片的牢笼,许多狗狗在对视张望,寓意无需多言。凶猛到有些“不可教”的李玩,难逃被打击、驯化,最后主动接受了规劝,吃下红烧肉,戴上了成长的紧箍咒,步入了成人的世界。在大人描绘的孤独境界面前,她的孤独就好像就像墙上的青藤,只能悄无声息地蔓延。
如此切身的青春成长故事,没有美化和希望,只能情愿或不情愿的妥协和服从,恐怕很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基本无抵抗力。之前一版电影,看到结尾字幕出现关爱动物和不吃狗肉,我就在想,这是哪跟哪。在死命虐观众的同时,《狗十三》想批评的是父权威严以及中国教育方式。或许,我也可以直接说了,电影片名就是一句粗口。毕竟很多时候,粗口比谎言腻语来得更为真实。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想要写好初中观后感,和读后感类似,第一步便是简述好原文的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以下是2018年电影观后感范文600字,以供参考和学习。
《狗十三》是一部直白的电影,一上来就是一组镜头交叉。女儿李玩畅谈梦想,父亲等待新生。但镜头一转,围绕着中国特色的考试教育,多数人读书时遭遇过的长短脚科目,父女就爆发了冲突。“老师和家长都是为了你好”,但女儿拒不让步,结果父亲粗暴干涉,矛盾就此结下。
所以到了结尾处,父亲在车内泪眼朦胧,称自己不是一个好爸爸之际,父女间又达成了和解。但在此时,李玩似乎突然长大,接受了棱角被磨平,安静、懂事,听大人的话。她不再希望甚至害怕找到爱因斯坦,也不再提什么平行宇宙时间简史,她终于落回了眼前的真实世界,镜头又注视着更弱小的弟弟。
不少人会事先猜测,这可能是一部讲述人狗情缘、大爱暖暖的正能量电影,不想事与愿违,《狗十三》是掉转直下,戳破了任何美好希望的可能,看着叫人不舒服,久久缓不过气。电影片名里的狗,两条爱因斯坦,它们成为了父女战争的易燃易爆物品。
这类青春成长题材,光是中国内地就有多部。它们往往一上来就告诉观众,这是个问题学生,逃课、叛逆、离家出走,人物形象上早早做好了引导。《狗十三》的李玩显得更真实一些,她并没有那么出格,一身校服,脸上还写着稚气。电影的冲突矛盾几乎全部来自家庭内部,尤其是在演讲比赛上,真正令她紧张、腻烦和悲伤的对象,也正是父亲。这是一个缺失了母爱的小女孩,她那微薄的家庭爱意来自爷爷奶奶,同时还要被新生的弟弟所瓜分和剥夺(尽管在大半时间里面她并不知情)。可即便如此,她还是无处可逃,毕竟那个人也是生她爱她的父亲——即便这种爱在很多时候是错误的。如此深入的教育理念灌输,以至在打出这行字时候,我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不想编导的诉求太过强烈,《狗十三》又变得过于直白。比如,在李玩尚未真正和小狗形影不离时(或许她真的是太过孤单),小狗便走丢了,她嚎啕大哭,瞬间爆发。又比如结尾处,为了为了引出父亲到李玩再到弟弟,这样一环套一环的成长循环,电影又多出了喝牛奶滑旱冰,好似例行的总结拔高。倘若修剪一些枝节,在少女独自落泪那里收场,力量恐怕不会有任何削弱。眼下的局面则是,《狗十三》有不少斧凿的痕迹,人物动机和桥段设计都太过明显。时间跨度上,还是因为弟弟的存在,反而出现了不小问题,他的成长速度,远快于李玩的升学速度。
全片拍得最好的段落应该是突然的家庭暴力,这一段太过真实,以至于我在想,有朋友说它是这一年最震撼的电影,大概是来源于此处吧。明处的父权威严以外,后面卫生间打狗,李玩去安慰吠叫的狗,父亲拿着网袋,一直站在了她背后。置身于景深处的父亲虽然虚焦,却牢牢紧盯着猎物,他要捕捉的对象不再是狗,而是女儿。这是一名焦虑的父亲,他不是酗酒烂赌的绝对负面形象,却好像随时都会爆发。在自言自语里头,这名“永远在忙”的父亲也会有由衷的喜悦,唱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北京的金山上》,与女儿所听着的摇滚乐完全是两个世界。当然,影片中显得太满的配乐又是另一回事。
《狗十三》还有教室内被击落的蝙蝠,有楼上被120拖走的“鸟人”,动物不可能凶猛。救济站一段,李玩寻找着第二只爱因斯坦,镜头里是一片接一片的牢笼,许多狗狗在对视张望,寓意无需多言。凶猛到有些“不可教”的李玩,难逃被打击、驯化,最后主动接受了规劝,吃下红烧肉,戴上了成长的紧箍咒,步入了成人的世界。在大人描绘的孤独境界面前,她的孤独就好像就像墙上的青藤,只能悄无声息地蔓延。
如此切身的青春成长故事,没有美化和希望,只能情愿或不情愿的妥协和服从,恐怕很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基本无抵抗力。之前一版电影,看到结尾字幕出现关爱动物和不吃狗肉,我就在想,这是哪跟哪。在死命虐观众的同时,《狗十三》想批评的是父权威严以及中国教育方式。或许,我也可以直接说了,电影片名就是一句粗口。毕竟很多时候,粗口比谎言腻语来得更为真实。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