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家庭教育】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拆掉挡住孩子的三堵墙

2017-07-04 来源: 作者: 长沙新东方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而在这些教育的外因之中,尤其以教育形态的分野最让人困惑:

  在女孩A的悲剧里,的确存在着某种时代共性的东西。传统教育中“去人性、求标准答案”部分,现在越来越表现出与当下社会要求格格不入的样子,所以尽管转身会慢,但改良、探索的声音已经从学校内部发出。

  而在女孩B的故事里,表面看起来都按照颇前沿的理念来规划,为什么也发生问题?在我翻看关于B所有新闻资料的时候,这种疑问一直缠绕我,让我不断反思关于国际化教育的“效益”问题。

  是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国际化教育有真正可取之处的时候,我们思路往往会突然转到一种“如何能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国际教育”这个轨道上。

  我们只不过换了一条路,帮孩子上紧了发条而已。那个“人”本身,我们又一次丢掉了。

  我们为了求名校,所以努力钻营“名校”要什么,我们潜意识里希望孩子通过精心塑造,最后统一成为无差别的“学霸”、“牛娃”样子,这中间,孩子需要什么,他们真正有天份、却未被名校“盖章”的那些天资,被家长像对待旁逸斜出的枝蔓一样,被一一修剪。

  家长所做的,只不过是一系列自认为精密的倒推,他们帮孩子做的规划之路越“有用”,就越容易走上一条只是换了个目的地的“传统教育”之路。

家庭教育

  在教育这件事上起跑线还真是有的

  没病的教育,才能养成没病的孩子。

  除了A和B那样的极端案例,我们看到不对路的教育制造的更普遍的“病”,是功利心导致的“精致利己者”、是直升机父母羽翼下生成的没有主见的“塑料儿童”、是被规则或规划目标牢牢框死的“机器小孩”。

  等到这些小孩长大成人,他们就会变成惹人厌烦的巨婴,或者是在别人看来很好、却无法喜欢自己的空心中年人。这些慢性的“悲剧”,因为好像大家都一样,所以成了某种我们习惯就好的“生活现实”。

  但是我们如果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进入这种生活现实,我们要怎么办?

  当我把教育的终点往后挪了挪,再接触到一些“别人的孩子”时,我开始有意跟他们谈人生观。谈完之后,我发现,在教育这件事上,起跑线还真是有的。

  那些在“起跑线”上领先的孩子,他们的共性是,了解自己的“差异性”在哪里,并自发地为之努力。

  他们通常全力探索的方向,并不受人安排,而是出于自己的真心喜爱,这种追寻多半不止停留在梦幻式的想象中(比如我们小时候说要当科学家和作家,其实上都是一种梦幻式的向往),而是多少了解事情在真实世界中的运作,并且仍然有兴趣将之当作终身爱好,甚至职业。

  通俗的说,那些在对路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熟得令人尊敬。

  我去年采访过一个女孩,ED申请就被藤校录取。她跟我谈及高中在东南亚做公益的项目,说实话,我对“做公益”这件事始终心存保留:一个十几岁孩子,所能做的公益,大概就是在项目中“到此一游”,可是当她开始谈她的东南亚情节,谈到应该如何尊重和西方文明不同的文化风俗,谈到她在乡村中过夜,觉得自己被远离现代繁华的静谧和质朴打动,并计划大学毕业之后仍要去继续做一阵子公益项目的时候,你就知道,她的世界观是成熟的,内心也超乎年龄的强大。

  还有一个在高中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男孩,他被校长称为怪才。这种偏好很容易让人误解,他是念思想政治课上瘾了吗?但细聊下来,就会发现,他的确是认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爱好者,他读《资本论》里的马克思,读西方语境下原典中的马克思,通过读书寻求看待现实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结合他在学校的表现,你会发现他并不曾幼稚或片面地理解哲学,他已经建立起他初步的学术目标。

  前年夏天,我接触到一个在美国念大一的女孩,暑假回国继续她在高中时和朋友开创的社团活动。她们在安福路一幢别致的餐厅露天阳台上开办画展,展出的是她们独立搜集到的“业余者的画作”。那个女孩子,在大学里同时修天体物理和艺术。

  还有曾做过我实习生的两个女孩,现在一个在纽约读建筑,一个在顶尖文理学院。拿到学校OFFER之后,她们某天在我单位对面喝咖啡,看到报社的名牌,临时起意想问问能否实习,于是,整个夏天,她们成了编辑部里最年轻的两个成员,并且工作能力亮眼。

  我还采访过一个去美国念初中的男孩,她妈妈说过一句话,我觉得那才是对教育的贴切注解:你不应该规划孩子的人生,也没法规划,你能做的,无非是诚心诚意地关注他,然后在他真正喜欢或擅长的事情上,家长稍微站高两三级台阶,给孩子一些引导,或提供点支持与资源。

  通常家长有这样的见地,他们也就不会守着一张排行榜,在孩子每个升学的节点去逐个“战斗”,而是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帮孩子找到一个真正适配的环境,让孩子成长。

  回到对的轨道,是需要家长重新看待孩子宛如春树般自然勃发的生命力,欣赏孩子的本来性格。在择校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显著的趋势是,各种新兴的学校本来就因不同理念、不同的资源聚合而各具性格,家长更应该从中寻求“适配”的差异性,让孩子找到更适合他走的那条道路。

  在对的教育中获得成长的孩子,向外可以与人为善,也懂得遵从内心、争取机会;向内,是建立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经历孤独、逆境,也有能量从中获得滋养。

  这才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

  寻找适配的教育重要的是拆掉别人给你砌的墙

  但是,找到与孩子适配的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父母也有独立精神,同时,懂得不同教育形态的本质和“性格”。

  从养育的角度而言,“家长”这个角色似乎比从前任何时候都复杂难为,学校会传递理念、提供资源,却不再会一力承担孩子的成长,家庭重新承担起“教育管理”的本来职责;

  但从爱的角度,现在似乎又是一个教育的最好时代,无论如何,你的孩子不再会因为单向度的标准被分成三六九等,家长终于有机会依照孩子的本性,长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这句话虽然俗滥,但何尝不是父母心之所愿。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拆掉别人给我们砌好的墙。这样的墙有很多,如果你在各种家长微信群中游弋过,就能看到各式各样万变不离其宗的遮蔽之墙:

  那些别人家孩子的参照,是第一堵墙;

  只知排名、不知理念的名校,是第二堵墙;

  父母从众的功利心和不加掩饰的焦虑,是隔开孩子的第三堵墙。

  这些墙让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差异性,他们焦灼地去外部寻求解决方案,去收集通用型养成策略,却不去细想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进入某个升学节点,或是幼升小,或是小升初,在择校中,一所家长圈口碑排名第一的理工名校和一所校园文化活泼、以文艺知名、排名稍次的学校,家长该怎么选。

  如果成绩指标足够好,多数家长可能会毫不犹豫选第一所,但这真的适合你的孩子吗?你的孩子真正擅长什么?是否跟学校的文化相匹配?这将是接下来家长在择校中更需要考虑的问题,远比学校排名与成绩重要。

  如果他擅长语言与思辨,那么帮他选一所偏文科的学校;如果他擅长逻辑和数学,那么去学奥数,冲刺下理科强势的学校,才是适合的拓展与支持;如果他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或组织能力强,那么找一所社团活动多的学校,给他更好的锻炼;如果他从小展现出艺术上的天赋,那么一所艺术资源丰富的学校,对孩子的滋养,显然超过其他类型的学校……这才是家长真正应该研究的信息。

  当我们将教育的目光放得足够长远,你就会看到,未来社会越来越看重差异化才能,这种才能来自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

  标准化的事情注定要由人工智能接手,孩子能正确处理好他们人生的能力,能一直从生活中找到意义和趣味,还能影响他人的能力,才是最稀缺的未来竞争力。

  而对家长而言,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早就不再是寻求某种标准化的“套餐”,而是帮每个独特的孩子,尽可能找到土壤合适的花园,自信开出让自己高兴的花。

---内容来自于网络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教育资讯>家庭教育>正文
    【家庭教育】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拆掉挡住孩子的三堵墙
    2017-07-04 来源: 作者: 长沙新东方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而在这些教育的外因之中,尤其以教育形态的分野最让人困惑:

      在女孩A的悲剧里,的确存在着某种时代共性的东西。传统教育中“去人性、求标准答案”部分,现在越来越表现出与当下社会要求格格不入的样子,所以尽管转身会慢,但改良、探索的声音已经从学校内部发出。

      而在女孩B的故事里,表面看起来都按照颇前沿的理念来规划,为什么也发生问题?在我翻看关于B所有新闻资料的时候,这种疑问一直缠绕我,让我不断反思关于国际化教育的“效益”问题。

      是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国际化教育有真正可取之处的时候,我们思路往往会突然转到一种“如何能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国际教育”这个轨道上。

      我们只不过换了一条路,帮孩子上紧了发条而已。那个“人”本身,我们又一次丢掉了。

      我们为了求名校,所以努力钻营“名校”要什么,我们潜意识里希望孩子通过精心塑造,最后统一成为无差别的“学霸”、“牛娃”样子,这中间,孩子需要什么,他们真正有天份、却未被名校“盖章”的那些天资,被家长像对待旁逸斜出的枝蔓一样,被一一修剪。

      家长所做的,只不过是一系列自认为精密的倒推,他们帮孩子做的规划之路越“有用”,就越容易走上一条只是换了个目的地的“传统教育”之路。

    家庭教育

      在教育这件事上起跑线还真是有的

      没病的教育,才能养成没病的孩子。

      除了A和B那样的极端案例,我们看到不对路的教育制造的更普遍的“病”,是功利心导致的“精致利己者”、是直升机父母羽翼下生成的没有主见的“塑料儿童”、是被规则或规划目标牢牢框死的“机器小孩”。

      等到这些小孩长大成人,他们就会变成惹人厌烦的巨婴,或者是在别人看来很好、却无法喜欢自己的空心中年人。这些慢性的“悲剧”,因为好像大家都一样,所以成了某种我们习惯就好的“生活现实”。

      但是我们如果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进入这种生活现实,我们要怎么办?

      当我把教育的终点往后挪了挪,再接触到一些“别人的孩子”时,我开始有意跟他们谈人生观。谈完之后,我发现,在教育这件事上,起跑线还真是有的。

      那些在“起跑线”上领先的孩子,他们的共性是,了解自己的“差异性”在哪里,并自发地为之努力。

      他们通常全力探索的方向,并不受人安排,而是出于自己的真心喜爱,这种追寻多半不止停留在梦幻式的想象中(比如我们小时候说要当科学家和作家,其实上都是一种梦幻式的向往),而是多少了解事情在真实世界中的运作,并且仍然有兴趣将之当作终身爱好,甚至职业。

      通俗的说,那些在对路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熟得令人尊敬。

      我去年采访过一个女孩,ED申请就被藤校录取。她跟我谈及高中在东南亚做公益的项目,说实话,我对“做公益”这件事始终心存保留:一个十几岁孩子,所能做的公益,大概就是在项目中“到此一游”,可是当她开始谈她的东南亚情节,谈到应该如何尊重和西方文明不同的文化风俗,谈到她在乡村中过夜,觉得自己被远离现代繁华的静谧和质朴打动,并计划大学毕业之后仍要去继续做一阵子公益项目的时候,你就知道,她的世界观是成熟的,内心也超乎年龄的强大。

      还有一个在高中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男孩,他被校长称为怪才。这种偏好很容易让人误解,他是念思想政治课上瘾了吗?但细聊下来,就会发现,他的确是认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爱好者,他读《资本论》里的马克思,读西方语境下原典中的马克思,通过读书寻求看待现实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结合他在学校的表现,你会发现他并不曾幼稚或片面地理解哲学,他已经建立起他初步的学术目标。

      前年夏天,我接触到一个在美国念大一的女孩,暑假回国继续她在高中时和朋友开创的社团活动。她们在安福路一幢别致的餐厅露天阳台上开办画展,展出的是她们独立搜集到的“业余者的画作”。那个女孩子,在大学里同时修天体物理和艺术。

      还有曾做过我实习生的两个女孩,现在一个在纽约读建筑,一个在顶尖文理学院。拿到学校OFFER之后,她们某天在我单位对面喝咖啡,看到报社的名牌,临时起意想问问能否实习,于是,整个夏天,她们成了编辑部里最年轻的两个成员,并且工作能力亮眼。

      我还采访过一个去美国念初中的男孩,她妈妈说过一句话,我觉得那才是对教育的贴切注解:你不应该规划孩子的人生,也没法规划,你能做的,无非是诚心诚意地关注他,然后在他真正喜欢或擅长的事情上,家长稍微站高两三级台阶,给孩子一些引导,或提供点支持与资源。

      通常家长有这样的见地,他们也就不会守着一张排行榜,在孩子每个升学的节点去逐个“战斗”,而是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帮孩子找到一个真正适配的环境,让孩子成长。

      回到对的轨道,是需要家长重新看待孩子宛如春树般自然勃发的生命力,欣赏孩子的本来性格。在择校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显著的趋势是,各种新兴的学校本来就因不同理念、不同的资源聚合而各具性格,家长更应该从中寻求“适配”的差异性,让孩子找到更适合他走的那条道路。

      在对的教育中获得成长的孩子,向外可以与人为善,也懂得遵从内心、争取机会;向内,是建立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经历孤独、逆境,也有能量从中获得滋养。

      这才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

      寻找适配的教育重要的是拆掉别人给你砌的墙

      但是,找到与孩子适配的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父母也有独立精神,同时,懂得不同教育形态的本质和“性格”。

      从养育的角度而言,“家长”这个角色似乎比从前任何时候都复杂难为,学校会传递理念、提供资源,却不再会一力承担孩子的成长,家庭重新承担起“教育管理”的本来职责;

      但从爱的角度,现在似乎又是一个教育的最好时代,无论如何,你的孩子不再会因为单向度的标准被分成三六九等,家长终于有机会依照孩子的本性,长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这句话虽然俗滥,但何尝不是父母心之所愿。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拆掉别人给我们砌好的墙。这样的墙有很多,如果你在各种家长微信群中游弋过,就能看到各式各样万变不离其宗的遮蔽之墙:

      那些别人家孩子的参照,是第一堵墙;

      只知排名、不知理念的名校,是第二堵墙;

      父母从众的功利心和不加掩饰的焦虑,是隔开孩子的第三堵墙。

      这些墙让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差异性,他们焦灼地去外部寻求解决方案,去收集通用型养成策略,却不去细想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进入某个升学节点,或是幼升小,或是小升初,在择校中,一所家长圈口碑排名第一的理工名校和一所校园文化活泼、以文艺知名、排名稍次的学校,家长该怎么选。

      如果成绩指标足够好,多数家长可能会毫不犹豫选第一所,但这真的适合你的孩子吗?你的孩子真正擅长什么?是否跟学校的文化相匹配?这将是接下来家长在择校中更需要考虑的问题,远比学校排名与成绩重要。

      如果他擅长语言与思辨,那么帮他选一所偏文科的学校;如果他擅长逻辑和数学,那么去学奥数,冲刺下理科强势的学校,才是适合的拓展与支持;如果他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或组织能力强,那么找一所社团活动多的学校,给他更好的锻炼;如果他从小展现出艺术上的天赋,那么一所艺术资源丰富的学校,对孩子的滋养,显然超过其他类型的学校……这才是家长真正应该研究的信息。

      当我们将教育的目光放得足够长远,你就会看到,未来社会越来越看重差异化才能,这种才能来自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

      标准化的事情注定要由人工智能接手,孩子能正确处理好他们人生的能力,能一直从生活中找到意义和趣味,还能影响他人的能力,才是最稀缺的未来竞争力。

      而对家长而言,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早就不再是寻求某种标准化的“套餐”,而是帮每个独特的孩子,尽可能找到土壤合适的花园,自信开出让自己高兴的花。

    ---内容来自于网络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