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怎么选?一类名初平行班&二类初中实验班的利弊对比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一类学校的平行班和二类学校的实验班,就是鸡头与凤尾的关系,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家长说一类学校师资水平高,校园环境、学生素质和校风都比较好;也有的家长说二类学校重点班集中了最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层次都很高,班风会很好。到底哪方更有优势,我们来比较一下,本文主要从 师资、学资、孩子自身原因 等方面来综合分析一类平行班和二类学校实验班的利弊:
01
实验班的利与弊
师资方面:实验班的好老师不一定适合孩子!
选平行班还是重点班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成绩来定,虽然每个学校的实验班,相对配备的师资实力更雄厚,这里也只是相对而言,如果学生的学习一味地寄托于某些或者某位老师身上,这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会太强,同时会导致学习内驱力也不会太强。
孩子本身:实验班压力大,对孩子心理素质要求高!
对于实验班的学生而言,成绩好的学生都集中在了一起,老师讲课速度之快,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之。很多学生在刚入学的第一单元测试之后,成绩考的不理想,发现自己跟不上节奏了,挫败感很强。如果连续N次都没考好,就很容易从自信沦为自卑,对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冲击。
学资方面:实验班的学习氛围好,竞争意识强!
实验班的学生资质即综合素养相对比较高,刻苦进取的人集中在一起营造的学习氛围相对比较浓厚!对于这一点,一定也是许多家长考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对而言,实验班的牛娃和学霸比较多,潜移默化地会对周围的同学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身边的同学都在刷题,贪图玩乐的同学自然就不好意思再玩;比如身边的牛蛙们参加了各种比赛获得了一大堆奖状荣誉,对于没有奖状荣誉的学生无形中也是一种鞭策等等,可以敦促自己奋起直追等等......
02
平行班的利与弊
学资方面:平行班学生层次差异大,拉低平均分!
平行班很多都是对口生或关系生,学生层次不一,老师就只能将就大多数中等生教学,放慢教学进度,造成特优生吃不饱,差生还是要坐飞机。那么时间一长,势必就影响整个班级的平均分。
师资方面:平行班的老师更加懂得因材施教!
对于每个学校的平行班,虽然师资可能相对没有那么强大,但是老师们年轻有活力充满朝气,所谓的经验主义也并非一直适用,有些老师愿意尝试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所谓的经验有时也只是一种思维定式,太过于传统的老师自然很难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所以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平行班的老师相对也更加平易近人和更加懂得因材施教,学生的水平普遍比实验班弱,为了保障毕业时的考试质量,老师对于学生的投入和对于班级的付出相对更大。
孩子本身: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好!
平行班的学生相对比较均衡普通,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一般,但可能其它方面的能力会比较突出,比如体育才艺等方面,牛娃、神童和学霸会有但不是很多,所以在这样的集体中学习,同伴压力相对会小,对于学生的点滴努力和进步,大家也都能感受到,不至于在人才济济的大环境中被埋没和压抑。
和实验班学生相比,平行班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更好些,“玻璃心”会少一些,也不至于对批评或者不同的意见太过敏感而导致产生一些比较极端的想法。
总体上来说 ,无论是一类学校的平行班还是二类学校的实验班,有好的方面,也有相对来说不太好的一面,怎么样选择,家长们都有话说:
家长评价:二类学校实验班
择校不如择班,择班不如择老师
家长A :平行班说白了就是学校创收的工具,而火箭班和快班才是升学的标杆。
家长B :好学校的平行班也很普通,并没有什么特色,关键还是要靠孩子,找好学校不如好班级好老师。
家长C :选择重点班,班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要比学校环境的大。
家长D :重点班,不管师资还是班级学习氛围都是非常好的,你是无法体会碰到不给力老师的痛苦。
家长评价:一类学校平行班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家长A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让孩子多一些自信,对她整个人生都有好处!
家长B :没有好学校,哪来好老师?烂中学的重点班的老师,能好到哪里去?
家长C :你到大公司从事一个不太重视的位置,获得2000元的工资,和到一个小公司获得重要的位置,并且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你怎么选?
中庸观点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家长A :从一般的择校观点来讲,择校择班择老师,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是假象,都是浮云,相信自己的选择才是对的,选择好的,不如选择对的!
对于上一类学校平行班还是上二类学校重点班的问题,可以看出家长们都是非常的纠结,可以是“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小千觉得,这本身就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没有定论。真要进行选择,孩子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来看:
孩子性格 :要明确孩子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学校,有的孩子心理素质不太好,到了优秀的集体里,孩子容易自悲;有的孩子性格要强,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孩子也会跟着优秀起来;
离家远近 :学校和家的距离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初中三年下来费在路上的时间也不少,节约的时间可以刷不少题了呢!
学校偏向 :每个学校有自己偏向,比如外校文科成绩更好一些,七一华源更加偏重理科;比如有的学校氛围相对比较轻松些,比较注重全方面的发展,有的作业量比较多注重应试教育等等,还是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比较好。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一类学校的平行班和二类学校的实验班,就是鸡头与凤尾的关系,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家长说一类学校师资水平高,校园环境、学生素质和校风都比较好;也有的家长说二类学校重点班集中了最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层次都很高,班风会很好。到底哪方更有优势,我们来比较一下,本文主要从 师资、学资、孩子自身原因 等方面来综合分析一类平行班和二类学校实验班的利弊:
01
实验班的利与弊
师资方面:实验班的好老师不一定适合孩子!
选平行班还是重点班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成绩来定,虽然每个学校的实验班,相对配备的师资实力更雄厚,这里也只是相对而言,如果学生的学习一味地寄托于某些或者某位老师身上,这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会太强,同时会导致学习内驱力也不会太强。
孩子本身:实验班压力大,对孩子心理素质要求高!
对于实验班的学生而言,成绩好的学生都集中在了一起,老师讲课速度之快,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之。很多学生在刚入学的第一单元测试之后,成绩考的不理想,发现自己跟不上节奏了,挫败感很强。如果连续N次都没考好,就很容易从自信沦为自卑,对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冲击。
学资方面:实验班的学习氛围好,竞争意识强!
实验班的学生资质即综合素养相对比较高,刻苦进取的人集中在一起营造的学习氛围相对比较浓厚!对于这一点,一定也是许多家长考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对而言,实验班的牛娃和学霸比较多,潜移默化地会对周围的同学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身边的同学都在刷题,贪图玩乐的同学自然就不好意思再玩;比如身边的牛蛙们参加了各种比赛获得了一大堆奖状荣誉,对于没有奖状荣誉的学生无形中也是一种鞭策等等,可以敦促自己奋起直追等等......
02
平行班的利与弊
学资方面:平行班学生层次差异大,拉低平均分!
平行班很多都是对口生或关系生,学生层次不一,老师就只能将就大多数中等生教学,放慢教学进度,造成特优生吃不饱,差生还是要坐飞机。那么时间一长,势必就影响整个班级的平均分。
师资方面:平行班的老师更加懂得因材施教!
对于每个学校的平行班,虽然师资可能相对没有那么强大,但是老师们年轻有活力充满朝气,所谓的经验主义也并非一直适用,有些老师愿意尝试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所谓的经验有时也只是一种思维定式,太过于传统的老师自然很难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所以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平行班的老师相对也更加平易近人和更加懂得因材施教,学生的水平普遍比实验班弱,为了保障毕业时的考试质量,老师对于学生的投入和对于班级的付出相对更大。
孩子本身: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好!
平行班的学生相对比较均衡普通,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一般,但可能其它方面的能力会比较突出,比如体育才艺等方面,牛娃、神童和学霸会有但不是很多,所以在这样的集体中学习,同伴压力相对会小,对于学生的点滴努力和进步,大家也都能感受到,不至于在人才济济的大环境中被埋没和压抑。
和实验班学生相比,平行班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更好些,“玻璃心”会少一些,也不至于对批评或者不同的意见太过敏感而导致产生一些比较极端的想法。
总体上来说 ,无论是一类学校的平行班还是二类学校的实验班,有好的方面,也有相对来说不太好的一面,怎么样选择,家长们都有话说:
家长评价:二类学校实验班
择校不如择班,择班不如择老师
家长A :平行班说白了就是学校创收的工具,而火箭班和快班才是升学的标杆。
家长B :好学校的平行班也很普通,并没有什么特色,关键还是要靠孩子,找好学校不如好班级好老师。
家长C :选择重点班,班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要比学校环境的大。
家长D :重点班,不管师资还是班级学习氛围都是非常好的,你是无法体会碰到不给力老师的痛苦。
家长评价:一类学校平行班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家长A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让孩子多一些自信,对她整个人生都有好处!
家长B :没有好学校,哪来好老师?烂中学的重点班的老师,能好到哪里去?
家长C :你到大公司从事一个不太重视的位置,获得2000元的工资,和到一个小公司获得重要的位置,并且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你怎么选?
中庸观点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家长A :从一般的择校观点来讲,择校择班择老师,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是假象,都是浮云,相信自己的选择才是对的,选择好的,不如选择对的!
对于上一类学校平行班还是上二类学校重点班的问题,可以看出家长们都是非常的纠结,可以是“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小千觉得,这本身就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没有定论。真要进行选择,孩子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来看:
孩子性格 :要明确孩子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学校,有的孩子心理素质不太好,到了优秀的集体里,孩子容易自悲;有的孩子性格要强,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孩子也会跟着优秀起来;
离家远近 :学校和家的距离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初中三年下来费在路上的时间也不少,节约的时间可以刷不少题了呢!
学校偏向 :每个学校有自己偏向,比如外校文科成绩更好一些,七一华源更加偏重理科;比如有的学校氛围相对比较轻松些,比较注重全方面的发展,有的作业量比较多注重应试教育等等,还是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比较好。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