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引银瓶》古诗原文/注解/韵译/作者介绍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井底引银瓶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乐府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注释】: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井底引银瓶》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唐代,淫奔之风甚盛,男女关系颇乱,白居易对此深为忧虑和不满。他以“井底引银瓶”为喻,以“止淫奔”为旨,写了这首诗。告诫那些一见钟情(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暗合淫奔(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环逐君去)、有家不能归(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的红颜少女,这种关系如井底引银瓶那样易碎易折。这两句是女对男说,只因得到你短暂的恩爱,误了我一生的幸福。语含无限悔恨和愤怨?
【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延伸阅读:
《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古诗原文/注解/韵译/作者介绍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井底引银瓶》古诗原文/注解/韵译/作者介绍
2018-11-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长晓学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小学英语单词手册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井底引银瓶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乐府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注释】: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井底引银瓶》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唐代,淫奔之风甚盛,男女关系颇乱,白居易对此深为忧虑和不满。他以“井底引银瓶”为喻,以“止淫奔”为旨,写了这首诗。告诫那些一见钟情(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暗合淫奔(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环逐君去)、有家不能归(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的红颜少女,这种关系如井底引银瓶那样易碎易折。这两句是女对男说,只因得到你短暂的恩爱,误了我一生的幸福。语含无限悔恨和愤怨?
【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延伸阅读:
校区分布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