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体育课也要留课后作业,体育成绩或成毕业加分项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10月29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透露,体育课要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过1次体育竞赛等将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一个重大改革方向。王登峰称,推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真正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比赛。他还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探索如何把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课效果纳入到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中,以及纳入升学和评优评奖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里去。
体育课也要留课后作业
10月29日下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
王登峰称,推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真正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比赛。
“很多人上了14年体育课后,都没有参加过一次体育竞赛。我们现在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至少参加过班内的比赛,这将是体育与健康课的改革的一个巨大变化。”
他还谈到,另一个改革方向是让学生不仅要学会体育技能,全员参与经济活动,同时要有常规的课余训练。
他认为,语文课等文化课教完,要布置课后作业来巩固,体育与健康课上学会的运动技能,也需要课后训练和锻炼,因此,也要留课后作业。
据王登峰介绍,目前体育教育属于教育中的明显短板,这个明显短板包括了场地、师资、经费、扶持等方面,同时也缺乏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政策和机制。他表示,这些短板下一步将要重点补齐。
将体育锻炼纳入学生的整体评价体系
如何补齐上述短板?
据透露,一个重要方向是学校体育工作要在全过程中对师资、场地、经费、扶持政策等相关工作作出评价,还要对体育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具体效果将体现在学生身上,比如学生否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体魄强健是否实现,健全人格、锤炼品质有没有变化,
“学校体育的效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将会成为下一步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尽快完善对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 王登峰表示道。
如何激励学生发自内心地抛开各方面压力,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并坚持每天锻炼,积极参与竞赛?
王登峰说:“必须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里面增加这一部分,才有可能实现。”
他表示,目前,教育部也在探索如何从根本上扭转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不够的局面。
下一步,将重点探索如何把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课效果纳入到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中,以及纳入升学和评优评奖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里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教育部曾多次对中小学赛杯做出规范,要求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获批的竞赛,其比赛结果也不能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另一方面,则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
此前,官方就曾提出,作为学校体育改革探路工程的校园足球赛与运动员等级评定将挂钩。在校际、校内、选拔性竞赛和出国交流比赛四个层级上,制定运动员等级要求,表现优秀者可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在升学方面将得到直接的扶持。
这也意味着,在中小学升学和评优中,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体能竞赛”或将取代以奥数为代表的“脑力竞赛”,或成为未来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体育参与学生的评价体系过少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评价体系还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用分数、等级、奖证来选拔学生。体育在孩子的升学过程中起到作用远不如文化成绩、艺术特长,导致在学生的评价体系里只占少量部分。
在孩子的升学道路上,与体育相关的有特长生、体育中考、体育生等等。
特长生招生:原本是给部分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升学选择和录取优惠,以关注其兴趣发展,但是,现在小升初特长生招生和中高考加分一样,都存在被异化为“特长教育”的问题。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希望通过取消特长生招生,让大家产生不再重视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特长的错觉。
体育中考:对于中考的孩子来说,体育还是非常关键,成绩直接纳入中考总成绩里。但更多还是关注身体素质考核,初三考生和家长往往通过考前突击和平时体育课上锻炼就能满足。
体育生:绝大部分学生的体育不需要参加高考,只有少量的体育生、体育特长生需要高考。截至2018年3月30日,教育部共宣布全国高等院校2,879所,而专业的体育院校只有14所,连零头都不到。
升学面前,体育为何总“牺牲”?
由于,体育参与学生的评价体系过少,除了一些计划以体育特长作为名校“敲门砖”,以及打算报考体育院校的孩子,其他孩子上学后面临升学和课业压力时,体育往往成为诸多“班”中的第一个牺牲品。这是为什么呢?
1、体育很难带来直观效果
家长们认为,相较于以奥数为代表的文化课、以钢琴为代表的艺术课,体育课很难带给孩子成绩、考级、升学上的直观效果。即便体育已在中考成绩中占有一定分数,但更多还是跑跳投等身体素质考核而非技能考核,考生和家长也往往倾向于考前突击而非长期训练。
2、体育并没有完整的考核体系
除了直观效果外,还有体育并没有完整的考核体系。以奥数为代表的文化培训,小学有奥数考试、初中有数学联赛、高中有五大学科竞赛等;以钢琴为代表的艺术培训,也有考级等体系为支撑,分业余级别和专业级别。而体育培训,并没有并没有完整的考核体系!
3、体育培训行业问题重重
目前体育培训行业有两大问题:首先是人才缺乏,尤其是又懂体育又懂教育,以及了解家长消费心理的专业运营人才;二是教练员水平良莠不齐,没有资质审核。当一个培训行业问题重重,总是很难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4、社会认可度低
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考、高考、招工、考公务员等等,还没有认为体育是一种能力,如果说我们整个社会认为体育是跟奥数、英语一样的能力的话,那么家长、孩子就不会“牺牲”体育课。
中国体育课上几种怪现象
体育只有中考,没有高考,导致学生在体育中考结束后将不再继续练习,造成体育锻炼的中断和社会对学校体育的不重视,以至于在体育课上几种怪现象:
1、同为国家核心课程,待遇大不同
同为国家的基础课程,体育课是唯一从小一到大二14年的“重要”课程,然而高考没有“体育”的事儿了…
2、体育课,没有课后作业
体育课,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但其它课程,几乎天天回来做家庭作业,每天晚上都十点、十一点的。
3、户外运动变成了室内养生
以“经风雨、见世面”的户外运动,变成了不见天空、不见阳光的室内“养生保健”课。一味迁就满足学生兴趣而没有搭配体能训练的体育课往往会忽视学生体质。
4、体育课缺强度
“野蛮的体魄”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少了,“文明其行为”的温和运动越来越多了。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si朱为模教授在南京坦言,中国学生体质下降,缺的是强度体育,他认为体育课至少要有50%的时间是中、高强度。
5、重运动兴趣、轻锻炼效果
学生兴趣成了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而强身健体的时效性、系统性、科学性被置于脑后。
6、体育课穿牛仔裤扔未觉不妥
大学体育课上,“牛仔裤”比比皆是,学校没有觉得不妥、老师没有觉得不妥、学生没有觉得不妥。
7、智力游戏项目进体育课堂
台球、象棋、围棋、桥牌、钓鱼等“智力游戏项目”,堂而皇之地走进了体育课堂。
8、取消长跑,却热衷于办校园马拉松
体育课上不组织、不引导学生长跑,校运会也很少有5000米、10000米的比赛项目。然而一窝蜂的举办“校园马拉松”却是一头的劲儿。
当然,按照王登峰司长透露的体育改革的方向,以上8个问题,或许大部分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延伸阅读:
有关《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解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教育部:体育课也要留课后作业,体育成绩或成毕业加分项
2018-11-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长晓终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小学英语单词手册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10月29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透露,体育课要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过1次体育竞赛等将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一个重大改革方向。王登峰称,推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真正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比赛。他还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探索如何把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课效果纳入到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中,以及纳入升学和评优评奖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里去。
体育课也要留课后作业
10月29日下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
王登峰称,推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真正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比赛。
“很多人上了14年体育课后,都没有参加过一次体育竞赛。我们现在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至少参加过班内的比赛,这将是体育与健康课的改革的一个巨大变化。”
他还谈到,另一个改革方向是让学生不仅要学会体育技能,全员参与经济活动,同时要有常规的课余训练。
他认为,语文课等文化课教完,要布置课后作业来巩固,体育与健康课上学会的运动技能,也需要课后训练和锻炼,因此,也要留课后作业。
据王登峰介绍,目前体育教育属于教育中的明显短板,这个明显短板包括了场地、师资、经费、扶持等方面,同时也缺乏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政策和机制。他表示,这些短板下一步将要重点补齐。
将体育锻炼纳入学生的整体评价体系
如何补齐上述短板?
据透露,一个重要方向是学校体育工作要在全过程中对师资、场地、经费、扶持政策等相关工作作出评价,还要对体育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具体效果将体现在学生身上,比如学生否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体魄强健是否实现,健全人格、锤炼品质有没有变化,
“学校体育的效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将会成为下一步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尽快完善对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 王登峰表示道。
如何激励学生发自内心地抛开各方面压力,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并坚持每天锻炼,积极参与竞赛?
王登峰说:“必须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里面增加这一部分,才有可能实现。”
他表示,目前,教育部也在探索如何从根本上扭转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不够的局面。
下一步,将重点探索如何把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课效果纳入到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中,以及纳入升学和评优评奖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里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教育部曾多次对中小学赛杯做出规范,要求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获批的竞赛,其比赛结果也不能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另一方面,则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
此前,官方就曾提出,作为学校体育改革探路工程的校园足球赛与运动员等级评定将挂钩。在校际、校内、选拔性竞赛和出国交流比赛四个层级上,制定运动员等级要求,表现优秀者可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在升学方面将得到直接的扶持。
这也意味着,在中小学升学和评优中,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体能竞赛”或将取代以奥数为代表的“脑力竞赛”,或成为未来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体育参与学生的评价体系过少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评价体系还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用分数、等级、奖证来选拔学生。体育在孩子的升学过程中起到作用远不如文化成绩、艺术特长,导致在学生的评价体系里只占少量部分。
在孩子的升学道路上,与体育相关的有特长生、体育中考、体育生等等。
特长生招生:原本是给部分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升学选择和录取优惠,以关注其兴趣发展,但是,现在小升初特长生招生和中高考加分一样,都存在被异化为“特长教育”的问题。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希望通过取消特长生招生,让大家产生不再重视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特长的错觉。
体育中考:对于中考的孩子来说,体育还是非常关键,成绩直接纳入中考总成绩里。但更多还是关注身体素质考核,初三考生和家长往往通过考前突击和平时体育课上锻炼就能满足。
体育生:绝大部分学生的体育不需要参加高考,只有少量的体育生、体育特长生需要高考。截至2018年3月30日,教育部共宣布全国高等院校2,879所,而专业的体育院校只有14所,连零头都不到。
升学面前,体育为何总“牺牲”?
由于,体育参与学生的评价体系过少,除了一些计划以体育特长作为名校“敲门砖”,以及打算报考体育院校的孩子,其他孩子上学后面临升学和课业压力时,体育往往成为诸多“班”中的第一个牺牲品。这是为什么呢?
1、体育很难带来直观效果
家长们认为,相较于以奥数为代表的文化课、以钢琴为代表的艺术课,体育课很难带给孩子成绩、考级、升学上的直观效果。即便体育已在中考成绩中占有一定分数,但更多还是跑跳投等身体素质考核而非技能考核,考生和家长也往往倾向于考前突击而非长期训练。
2、体育并没有完整的考核体系
除了直观效果外,还有体育并没有完整的考核体系。以奥数为代表的文化培训,小学有奥数考试、初中有数学联赛、高中有五大学科竞赛等;以钢琴为代表的艺术培训,也有考级等体系为支撑,分业余级别和专业级别。而体育培训,并没有并没有完整的考核体系!
3、体育培训行业问题重重
目前体育培训行业有两大问题:首先是人才缺乏,尤其是又懂体育又懂教育,以及了解家长消费心理的专业运营人才;二是教练员水平良莠不齐,没有资质审核。当一个培训行业问题重重,总是很难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4、社会认可度低
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考、高考、招工、考公务员等等,还没有认为体育是一种能力,如果说我们整个社会认为体育是跟奥数、英语一样的能力的话,那么家长、孩子就不会“牺牲”体育课。
中国体育课上几种怪现象
体育只有中考,没有高考,导致学生在体育中考结束后将不再继续练习,造成体育锻炼的中断和社会对学校体育的不重视,以至于在体育课上几种怪现象:
1、同为国家核心课程,待遇大不同
同为国家的基础课程,体育课是唯一从小一到大二14年的“重要”课程,然而高考没有“体育”的事儿了…
2、体育课,没有课后作业
体育课,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但其它课程,几乎天天回来做家庭作业,每天晚上都十点、十一点的。
3、户外运动变成了室内养生
以“经风雨、见世面”的户外运动,变成了不见天空、不见阳光的室内“养生保健”课。一味迁就满足学生兴趣而没有搭配体能训练的体育课往往会忽视学生体质。
4、体育课缺强度
“野蛮的体魄”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少了,“文明其行为”的温和运动越来越多了。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si朱为模教授在南京坦言,中国学生体质下降,缺的是强度体育,他认为体育课至少要有50%的时间是中、高强度。
5、重运动兴趣、轻锻炼效果
学生兴趣成了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而强身健体的时效性、系统性、科学性被置于脑后。
6、体育课穿牛仔裤扔未觉不妥
大学体育课上,“牛仔裤”比比皆是,学校没有觉得不妥、老师没有觉得不妥、学生没有觉得不妥。
7、智力游戏项目进体育课堂
台球、象棋、围棋、桥牌、钓鱼等“智力游戏项目”,堂而皇之地走进了体育课堂。
8、取消长跑,却热衷于办校园马拉松
体育课上不组织、不引导学生长跑,校运会也很少有5000米、10000米的比赛项目。然而一窝蜂的举办“校园马拉松”却是一头的劲儿。
当然,按照王登峰司长透露的体育改革的方向,以上8个问题,或许大部分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延伸阅读:
有关《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解读
校区分布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