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3月12日:植树节的由来和简介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阳春三月,草木萌茂,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3月12日也是大家熟知的植树节。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我国第一个植树节的设立是中国近代著名林学家、教育家凌道扬先生倡议的。凌道扬,广东省宝安县(今深圳)人,中国近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林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888年12月,凌道扬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自幼接受中西方的文化教育,1912年他考入美国麻省农业大学,后入耶鲁大学林学院,1914年获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是中国获得该学位的第一人。后来,凌道扬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与热忱回到祖国。任职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不久,他就倡导推动该协会设立森林科,致力于森林科学的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凌道扬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森林法》,于同年11月颁布实施。
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看到祖国遍地荒山秃岭,联名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同年7月,在孙中山的积极倡议下,报经袁世凯批准,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次年执行。
1916年清明节,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要在植树节期间广泛植树造林,并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以及学校如期参加。此后,为了促进林业的发展,凌道扬于1917年发起创建中国第一个林业科学研究组织——中华森林会(后易名为“中华林学会”),并被理事会推举为首任理事长和中华林学会第二三四届理事长。
在清明节被定为植树节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民国时期曾任京兆尹(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市长)的刘梦庚,是北洋总统曹锟最得力的助手之一。1922年5月,刘梦庚任京兆尹兼密云副督统,后被授予辑威将军。他在任京兆尹期间,非常重视北京城的植树绿化工作。1924年清明节,刘梦庚带领政府各级官员来到蟠龙山上植树造林。他亲手种植一株松柏,并立下一通植树碑。此碑青石质,高1.6米,正面镌刻楷体字“辑威将军京兆尹刘梦庚手植”,背面则题“中华民国十三年植树节”落款。
虽然清明节作为植树节在全国得以推广,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和西北等,清明节前后并不适合植树。树木勉强种下去,存活率也很低。因此,北方有些地方就将植树节定在了谷雨这一天。
而在南方,由于气温回升稍早,到了清明节再植树就比较晚了,因此南方一些地方又会提前种树。就在北洋政府准备第一个植树节(1916年)时,湖南省督军兼省长谭延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将植树节定在当年的春分。1917年3月21日,又是一年的春分,但是这天天降大雨,植树典礼只好推迟到3月23日上午。当天,岳麓山正式举行植树节典礼及植树活动,谭延闿率领政府各部门的大大小小官员前往岳麓山种下了柏树。谭延闿在仪式上发表演讲,声称“今日举行植树节典礼,乃为人民提倡植树观念。”
由此可见,在当时虽然有全国性的植树节,但真正贯彻起来依然有弹性。不过,随着一个人的逝世,植树节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人便是孙中山先生。作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林业方面也非常重视,他将发展林业列入了《实业计划》,主张大规模地造林,并多次在演讲中阐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来,鉴于孙中山先生生前提倡的林业理念,1928年3月初,在孙中山先生去世三周年之际,各地通过植树来表达纪念之情。1928年3月12日下午,社会各界先至中山陵谒陵,后前往中山林,举办植树典礼。以后,每年的3月12日,全国各地一致举行植树典礼,并被定为植树节。当时,也照顾到北方地区3月上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等原因,特规定植树节仍于3月12日举行之外,北方地区的造林宣传运动周延续至清明节。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民义务植树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每年的3月12日作为植树节也变得家喻户晓。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阳春三月,草木萌茂,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3月12日也是大家熟知的植树节。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我国第一个植树节的设立是中国近代著名林学家、教育家凌道扬先生倡议的。凌道扬,广东省宝安县(今深圳)人,中国近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林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888年12月,凌道扬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自幼接受中西方的文化教育,1912年他考入美国麻省农业大学,后入耶鲁大学林学院,1914年获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是中国获得该学位的第一人。后来,凌道扬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与热忱回到祖国。任职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不久,他就倡导推动该协会设立森林科,致力于森林科学的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凌道扬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森林法》,于同年11月颁布实施。
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看到祖国遍地荒山秃岭,联名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同年7月,在孙中山的积极倡议下,报经袁世凯批准,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次年执行。
1916年清明节,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要在植树节期间广泛植树造林,并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以及学校如期参加。此后,为了促进林业的发展,凌道扬于1917年发起创建中国第一个林业科学研究组织——中华森林会(后易名为“中华林学会”),并被理事会推举为首任理事长和中华林学会第二三四届理事长。
在清明节被定为植树节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民国时期曾任京兆尹(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市长)的刘梦庚,是北洋总统曹锟最得力的助手之一。1922年5月,刘梦庚任京兆尹兼密云副督统,后被授予辑威将军。他在任京兆尹期间,非常重视北京城的植树绿化工作。1924年清明节,刘梦庚带领政府各级官员来到蟠龙山上植树造林。他亲手种植一株松柏,并立下一通植树碑。此碑青石质,高1.6米,正面镌刻楷体字“辑威将军京兆尹刘梦庚手植”,背面则题“中华民国十三年植树节”落款。
虽然清明节作为植树节在全国得以推广,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和西北等,清明节前后并不适合植树。树木勉强种下去,存活率也很低。因此,北方有些地方就将植树节定在了谷雨这一天。
而在南方,由于气温回升稍早,到了清明节再植树就比较晚了,因此南方一些地方又会提前种树。就在北洋政府准备第一个植树节(1916年)时,湖南省督军兼省长谭延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将植树节定在当年的春分。1917年3月21日,又是一年的春分,但是这天天降大雨,植树典礼只好推迟到3月23日上午。当天,岳麓山正式举行植树节典礼及植树活动,谭延闿率领政府各部门的大大小小官员前往岳麓山种下了柏树。谭延闿在仪式上发表演讲,声称“今日举行植树节典礼,乃为人民提倡植树观念。”
由此可见,在当时虽然有全国性的植树节,但真正贯彻起来依然有弹性。不过,随着一个人的逝世,植树节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人便是孙中山先生。作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林业方面也非常重视,他将发展林业列入了《实业计划》,主张大规模地造林,并多次在演讲中阐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来,鉴于孙中山先生生前提倡的林业理念,1928年3月初,在孙中山先生去世三周年之际,各地通过植树来表达纪念之情。1928年3月12日下午,社会各界先至中山陵谒陵,后前往中山林,举办植树典礼。以后,每年的3月12日,全国各地一致举行植树典礼,并被定为植树节。当时,也照顾到北方地区3月上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等原因,特规定植树节仍于3月12日举行之外,北方地区的造林宣传运动周延续至清明节。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民义务植树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每年的3月12日作为植树节也变得家喻户晓。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