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大暑相关诗词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小时候读古诗,朗朗上口却不解其中滋味。年岁渐长,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理解的也只是浅浅一层。成年后,随着阅历的增加,对古诗词的妙处开始慢慢领悟。但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琐碎,常常把这片刻的感悟淹没了。诗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蕴藏着一种强大的兴发感动的力量。读诗的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再触及到自己。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有关大暑节气的相关诗句,分享给学生进行学习。
南朝诗人徐勉在《晚夏》诗中写道: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诗说夏夜纳凉,从房中来到花丛中,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眼前又有美酒相伴,十分惬意。
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
李白《夏日山中》诗曰: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白居易《消暑》诗说: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王维在林茂竹翠处纳凉时,给后人留下了千吟不厌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认为,只有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杨万里亦有同感,他在《暮热游荷花池上》写道: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快意写得意趣盎然,可以说是描写傍晚在荷花池畔纳凉的绝妙之作。
清代江堤的《消暑诗》:
“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堆纸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则写出了一个柳下纳凉、清风拂面的清凉世界。
左河水的诗《大暑》云: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
描写了我国在大暑季节天气酷热、干旱少雨、蚊蝇叮人情景。
在酷热炎炎的夏日,吟咏着古人留下的这些避暑诗句,如临其境,顿生丝丝凉意,夏日的暑气也仿佛随之而去。可相较于避暑消夏之惬意率性的表达,有的诗人则联想得更深一层,更接地气和民情。如宋代诗人戴复古的《大热》诗云: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诗写极盛夏的炎热,更衬托出农夫耕种的艰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小时候读古诗,朗朗上口却不解其中滋味。年岁渐长,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理解的也只是浅浅一层。成年后,随着阅历的增加,对古诗词的妙处开始慢慢领悟。但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琐碎,常常把这片刻的感悟淹没了。诗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蕴藏着一种强大的兴发感动的力量。读诗的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再触及到自己。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有关大暑节气的相关诗句,分享给学生进行学习。
南朝诗人徐勉在《晚夏》诗中写道: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诗说夏夜纳凉,从房中来到花丛中,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眼前又有美酒相伴,十分惬意。
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
李白《夏日山中》诗曰: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白居易《消暑》诗说: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王维在林茂竹翠处纳凉时,给后人留下了千吟不厌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认为,只有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杨万里亦有同感,他在《暮热游荷花池上》写道: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快意写得意趣盎然,可以说是描写傍晚在荷花池畔纳凉的绝妙之作。
清代江堤的《消暑诗》:
“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堆纸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则写出了一个柳下纳凉、清风拂面的清凉世界。
左河水的诗《大暑》云: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
描写了我国在大暑季节天气酷热、干旱少雨、蚊蝇叮人情景。
在酷热炎炎的夏日,吟咏着古人留下的这些避暑诗句,如临其境,顿生丝丝凉意,夏日的暑气也仿佛随之而去。可相较于避暑消夏之惬意率性的表达,有的诗人则联想得更深一层,更接地气和民情。如宋代诗人戴复古的《大热》诗云: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诗写极盛夏的炎热,更衬托出农夫耕种的艰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