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认识论要点图解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二)认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
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
||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 |
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
|
唯心主义哲学 |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
|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
||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
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缺陷 |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
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
||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
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
|
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
||
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不但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特征 |
|
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 |
||
能动的反映具有创造性 |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感性认识 |
地位 |
低级阶段 |
内容 |
认识事物的现象 |
|
特点 |
直接的、具体的 |
|
表现形式 |
感觉、知觉、表象 |
|
理性认识 |
地位 |
高级阶段 |
内容 |
认识事物的本质 |
|
特点 |
间接的、概括的 |
|
表现形式 |
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 |
|
关系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
||
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 |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勇于实践,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作用;诱导作用;激发作用。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二)认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
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
||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 |
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
|
唯心主义哲学 |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
|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
||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
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缺陷 |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
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
||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
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
|
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
||
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不但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特征 |
|
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 |
||
能动的反映具有创造性 |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感性认识 |
地位 |
低级阶段 |
内容 |
认识事物的现象 |
|
特点 |
直接的、具体的 |
|
表现形式 |
感觉、知觉、表象 |
|
理性认识 |
地位 |
高级阶段 |
内容 |
认识事物的本质 |
|
特点 |
间接的、概括的 |
|
表现形式 |
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 |
|
关系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
||
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 |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勇于实践,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作用;诱导作用;激发作用。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