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湖南省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简介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国家林业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是湖南省属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六所高校之一,亦是湖南省第一个拥有研究生院的省属高校,是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研究生推免权、以林业科学为特色的综合型大学。以下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相关信息整理。
【学校概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立于1958年,坐落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学校的前身之一为1958年成立的湖南林学院。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湖南林学院从长沙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合并组建中南林学院。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确定校址,勾画蓝图,并题写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省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8年学校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1981年学校迁往湖南省株洲市。2000年,学校转为省部共建。2003年,学校办学主体迁往长沙,实现了历史性的回归。200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与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60年来,学校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9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部重点学科;设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国家管理专业、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部级优势专业;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湖南省精品课程。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近3万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6万人。博士研究生318人,硕士研究生3712人。现有专任教师1581人,其中,教授(正高)221人,副教授(副高)538人;博士生导师82人,硕士生导师473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7人;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讲座教授7人、湖南省“百人计划”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3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7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3人;国家创新研究团队1个。学校拥有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及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沙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4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心),6个湖南省实验教学中心。设有63个校级科研机构。
“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200余项,年科研经费达1亿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38项,省部级项目115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7项,其中一等奖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共计1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0余部。学校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和《经济林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挪威、奥地利、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13年,获批建立了与英国班戈大学联合举办的湖南省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教育国际化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十二五”期间,来校学习外国留学生近300人次,向国外输送留学生450余名。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面积达7万余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校舍建筑总面积7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8亿余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89亿余元,图书馆藏书303万余册。学校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首批建筑节能示范高校,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学校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拥有植物1100多种,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单位。
展望未来,学校将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和“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夯实“生态、林业”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0月,该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一级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林业工程、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
学位点: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林业工程、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林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法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
国家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
湖南省重点学科:林业工程、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生态学、设计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0月,该校共有专任教师1581人,其中,教授248人,副教授668人;博士生导师82人,硕士生导师535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0人;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讲座教授7人、湖南省“百人计划”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3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3人;国家创新研究团队1个。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魏美才 吴义强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田大伦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吴义强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吴义强 林亲录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吴义强 林亲录
【国家】
刘曙光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吴义强
【国家重点领域“大米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林亲录
【校园环境】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国家林业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是湖南省属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六所高校之一,亦是湖南省第一个拥有研究生院的省属高校,是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研究生推免权、以林业科学为特色的综合型大学。以下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相关信息整理。
【学校概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立于1958年,坐落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学校的前身之一为1958年成立的湖南林学院。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湖南林学院从长沙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合并组建中南林学院。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确定校址,勾画蓝图,并题写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省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8年学校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1981年学校迁往湖南省株洲市。2000年,学校转为省部共建。2003年,学校办学主体迁往长沙,实现了历史性的回归。200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与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60年来,学校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9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部重点学科;设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国家管理专业、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部级优势专业;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湖南省精品课程。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近3万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6万人。博士研究生318人,硕士研究生3712人。现有专任教师1581人,其中,教授(正高)221人,副教授(副高)538人;博士生导师82人,硕士生导师473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7人;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讲座教授7人、湖南省“百人计划”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3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7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3人;国家创新研究团队1个。学校拥有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及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沙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4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心),6个湖南省实验教学中心。设有63个校级科研机构。
“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200余项,年科研经费达1亿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38项,省部级项目115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7项,其中一等奖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共计1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0余部。学校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和《经济林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挪威、奥地利、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13年,获批建立了与英国班戈大学联合举办的湖南省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教育国际化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十二五”期间,来校学习外国留学生近300人次,向国外输送留学生450余名。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面积达7万余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校舍建筑总面积7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8亿余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89亿余元,图书馆藏书303万余册。学校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首批建筑节能示范高校,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学校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拥有植物1100多种,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单位。
展望未来,学校将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和“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夯实“生态、林业”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0月,该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一级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林业工程、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
学位点: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林业工程、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林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法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
国家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
湖南省重点学科:林业工程、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生态学、设计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0月,该校共有专任教师1581人,其中,教授248人,副教授668人;博士生导师82人,硕士生导师535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0人;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讲座教授7人、湖南省“百人计划”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3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3人;国家创新研究团队1个。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魏美才 吴义强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田大伦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吴义强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吴义强 林亲录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吴义强 林亲录
【国家】
刘曙光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吴义强
【国家重点领域“大米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林亲录
【校园环境】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