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湖南省长沙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沁园春长沙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在当下的高考改革之中,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要。语文学科在整体分数中所占的比重也可能会越来越大,但不少同学却对语文不大重视。但在高考中,语文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拉开分数。所以学好语文十分重要。本文整理了一篇高一语文必修文章知识点解读,分享给学生进行学习。当下高考语文考试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阅读量大,书写字数多。所以,经常看有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独”字解读
“独”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诗人描画出怎样的意境?
孟子曾经这样解读孤独:一个人,假如他在一个乡的范围内是杰出的,那么他必然在一乡中寻找同样杰出的人为友;假如他在一国中,或在整个天下是杰出的,那他就必然在一国中,在全天下寻找同样杰出的人。如果寻遍天下都找不到了呢?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聆听古人的声音。这就是亘古的寂寞。“独”本意是“孤独”,无数人生通透之达人所深思所享受的一种境界。这种孤独多多少少带着无奈悲凉的人生意味。而诗人毛泽东在这个诗篇中将“独”字运用得恰到好处,虽是孤独,却不见无奈与悲凉——“独立”二字,劈空而来,见其笔力的遒劲,这就是说,那一派山红江碧、鹰击鱼翔的寒秋景色,都是经过一个焦点而集中起来的,这个焦点便是独立在橘子洲头的诗人。作者于此妙笔一点,微微寂寥的境界上,树立起一种雄浑之气势。
(2)“看”字解读
一个“看”字,诗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由“看”字领起,连贯直下,一气呵成。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其次,诗篇中所描绘的这一派色彩鲜明的秋景,并不是纵目所及,顺手涂抹,而是经过艺术的概括,所以才把这些特征性的景物,联成为一个生气活泼的有机体,意趣盎然,全无肃杀之气。
想象一下,诗人用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在“看”?
如此境界,我们方能明白,这个看,不仅是用眼看,更是用“心”在看,非胸中有容天纳地之格局,不能如此“看”“江山”。……
(3)“万类霜天竞自由”解读
作为“看”到的总结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到底为我们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呢?
“万类”为何物?自然万物。“霜天”是何天?前文所谓之寒秋。“竞”字一出,不由得催人急迫。“自由”一出,全诗境界顿明。“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与梦想。在那个时代里,自由是人们反抗压迫。此句穿透时间空间,为我们展现了一切生命的终极追求。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4)“怅”字解读
“怅”字的本意是什么?在诗歌中我们该如何理解?
“怅”字课本中的解读是“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情”,从全诗的气势来看,最合适不过。而我们在同意这一观点的同时,是否可以由此引发一点思考:作者所用“怅”字是否也是一种惋惜之心境的写照?如此寥廓的大地,该由谁来主宰呢?叹息一声,当仁不让。如此处理这个字,是否有一点刚柔并济的感觉?
(5)“携来百侣曾游”解读
这句诗与开篇所提到的“独立寒秋”有什么关系呢?
当年“携来百侣曾游”,正是同在眼前这一特定环境,眼前景物就不能不同当年往事联系起来。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与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今日“独立”,当年“携游”,时间变了,情况不同,指点江山,击水飞舟,正是往昔的具体景象。与前文之“独”相印证,意味无穷。
(6)“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读
如果“击水”是游泳的意思,那么这句诗我们应如何解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而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在当下的高考改革之中,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要。语文学科在整体分数中所占的比重也可能会越来越大,但不少同学却对语文不大重视。但在高考中,语文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拉开分数。所以学好语文十分重要。本文整理了一篇高一语文必修文章知识点解读,分享给学生进行学习。当下高考语文考试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阅读量大,书写字数多。所以,经常看有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独”字解读
“独”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诗人描画出怎样的意境?
孟子曾经这样解读孤独:一个人,假如他在一个乡的范围内是杰出的,那么他必然在一乡中寻找同样杰出的人为友;假如他在一国中,或在整个天下是杰出的,那他就必然在一国中,在全天下寻找同样杰出的人。如果寻遍天下都找不到了呢?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聆听古人的声音。这就是亘古的寂寞。“独”本意是“孤独”,无数人生通透之达人所深思所享受的一种境界。这种孤独多多少少带着无奈悲凉的人生意味。而诗人毛泽东在这个诗篇中将“独”字运用得恰到好处,虽是孤独,却不见无奈与悲凉——“独立”二字,劈空而来,见其笔力的遒劲,这就是说,那一派山红江碧、鹰击鱼翔的寒秋景色,都是经过一个焦点而集中起来的,这个焦点便是独立在橘子洲头的诗人。作者于此妙笔一点,微微寂寥的境界上,树立起一种雄浑之气势。
(2)“看”字解读
一个“看”字,诗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由“看”字领起,连贯直下,一气呵成。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其次,诗篇中所描绘的这一派色彩鲜明的秋景,并不是纵目所及,顺手涂抹,而是经过艺术的概括,所以才把这些特征性的景物,联成为一个生气活泼的有机体,意趣盎然,全无肃杀之气。
想象一下,诗人用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在“看”?
如此境界,我们方能明白,这个看,不仅是用眼看,更是用“心”在看,非胸中有容天纳地之格局,不能如此“看”“江山”。……
(3)“万类霜天竞自由”解读
作为“看”到的总结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到底为我们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呢?
“万类”为何物?自然万物。“霜天”是何天?前文所谓之寒秋。“竞”字一出,不由得催人急迫。“自由”一出,全诗境界顿明。“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与梦想。在那个时代里,自由是人们反抗压迫。此句穿透时间空间,为我们展现了一切生命的终极追求。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4)“怅”字解读
“怅”字的本意是什么?在诗歌中我们该如何理解?
“怅”字课本中的解读是“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情”,从全诗的气势来看,最合适不过。而我们在同意这一观点的同时,是否可以由此引发一点思考:作者所用“怅”字是否也是一种惋惜之心境的写照?如此寥廓的大地,该由谁来主宰呢?叹息一声,当仁不让。如此处理这个字,是否有一点刚柔并济的感觉?
(5)“携来百侣曾游”解读
这句诗与开篇所提到的“独立寒秋”有什么关系呢?
当年“携来百侣曾游”,正是同在眼前这一特定环境,眼前景物就不能不同当年往事联系起来。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与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今日“独立”,当年“携游”,时间变了,情况不同,指点江山,击水飞舟,正是往昔的具体景象。与前文之“独”相印证,意味无穷。
(6)“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读
如果“击水”是游泳的意思,那么这句诗我们应如何解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而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