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4年——2018年沪浙新高考改革效果

2018-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野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改革,攸关每个考生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2014年,上海、浙江作为试点地区进行高考改革。此次高考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唯分数论和文理区隔,增加高校自主权、学生选择权和选课自由度。目前,新高考改革后,已有两届学子完成高考,从学生、家长到学校,大家由最初对改革效果的期待,开始审视高考改革遇到的一些问题。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上海、浙江作为试点,开始推行新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语数外三科必考,其余科目6选3”“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与以往改革的“小手术”不同,这次高考改革可谓“大刀阔斧”。

  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高考一改,中学生怎么学、大学怎么招录等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也随之发生变化。4年来,新高考改革究竟成效如何?改革推进中,又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新高考改革情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带领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中座谈、单独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与沪浙地区的高中学生、教师、校长、教育专家,以及高校、教育部门负责同志等进行了沟通交流,其间共召开20余场座谈会,对2714位高中教师、校长和应届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系统总结了高考改革的成效,深入分析了改革推进中遇到的挑战,并就完善等级赋分等进行了思考。

  01 新高考改革实践效果好于预期

  新高考改革的效果究竟如何?课题组结合新高考改革的五个目标,对学生、教师、校长、教育部门、高校等相关方的调查研究表明:新高考改革社会反应符合预期,实践效果好于预期。

  新高考改革,首要的目标是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科目“6选3”的选考制度,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地发展。调查发现,考生、家长、教师对此认可度很高。关于学科选考的理由,有80%以上的学生回答,选考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是在某些学科上的优势决定的。

  第二个目标,是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引导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查发现,该目标得到了较好实现。目前,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分数进行录取的学校比例不算大,主要是在具有自主招生权限的学校内试行。但从上海有自主招生权限的大学和浙江“三位一体”招收录取的情况看,在按综合素质评价招录的学生中,如果仅凭录取分数线的话,有20%的学生可能进不了现在所在的学校;同时,在达到录取线的考生中,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不高,有10%左右没有被录取。可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

  第三个目标,是通过外语一年两考,减轻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从上海、浙江的实践看,外语一年两考对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避免由于特殊因素不能参加考试的情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调研中,有将近90%的被调查对象对一年两考持赞成态度。

  第四个目标,是通过取消文理分科考试,提高学生基础素养,培养综合能力。这一目标得到了较好实现。新高考改革决定高考不分文理科,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的情况来看,考生文理交叉率为78%;从上海的情况来看,文理交叉率约为80%。调研显示,文理不分并没有降低数学的区分度。

  第五个目标,是学业水平考试由百分制转为等级制,避免分分计较。新高考规定,语数外三门成绩分别计150分,而两地的选考模式有所区别,上海是6科中选考3科计70分,然后转换成11个等级分,浙江是7科中选3科计100分,然后转换成21个等级,目的是“避免分分计较”。此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从实践看,原始分数转换成等级分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同时,人们对等级分的认同度较低,分分计较的情况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剧。

  02 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

  课题组发现,从上海、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推进和方案调整的情况来看,目前遇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一等级性考试“6选3”的制度设计增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但也带来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现象。为避免不同学科引起的分值差异,上海和浙江两地均在计分时按照考试群体进行等级划分,转换为相应等级分,再最终计入高考成绩。在以高考总分录取的制度下,由于物理获得高分的难度明显偏高,从而导致一些爱好物理、数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没有选择物理,造成该科目选考人数逐年下降。调研中,有多所高中学校的教师、校长反映,高一高二选考物理科目的学生人数也在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浙江、上海分别出台了“保障机制”,对物理学科设定一个保障人数(浙江是6.5万,上海是1.5万),但没有根本解决“报考物理吃亏”的问题。

  一一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需增强。在录取时,高校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关于什么是综合素质、怎样测量综合素质、怎样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成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在采用的是,在中学进行综合素质计分的方法,客观记录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为高招录取时提供参考。但不同教师、不同学校记录的方法和内容不尽相同,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存在差别。课题组调研发现,多数校长和专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顾虑。

  一一选考科目实施等级分需进一步科学划定。上海、浙江高考改革均为等级性考试科目,以等级赋分制来呈现考试成绩。但在操作中,由于等级比例按规定进行划定,所以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两名考生在一门等级考试科目中相差一分,却相差一个或两个等级。这意味着原始分相差一分,两名考生最终得到的等级分相差3分或更多。这种分差在计入高考成绩后对考生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一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需更加关注公平性。高校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时,通常是通过面试进行评分。在上海、浙江的高考录取过程中,有关高校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了组织,总体反应较好。但调研中部分高中校长表示,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后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有所扩大,如何保证过程的公平性尤其值得关注。由于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很好建立,加之学生并没有全面了解高校对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方法,因此,对于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是否会出现“开后门”等问题,家长和学校均表示担心。

  同时,从短期看,“3+3”招考模式改革打破了原先“3+1”模式,使得选考各门学科的考生比例有所调整,这意味着各学科的学生比例每年都有变化,对学科教师的规模和结构产生了直接影响,不同时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师需求量的波动性较大。由此在短期内,高中无法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配备师资,导致出现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与富余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之一。同时,对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计120分,采用原始分计分。这样既解决了区分度不够的问题,也加强了物理、历史两门学科的学科地位。

  增强综合素质评价和使用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从世界一流大学录取方式可以看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高校而非高中;综合素质的内容主要是看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手段主要是由一系列测评环节构成,比如提交报考志愿、参加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临时布置的任务、辩论、进行课题设计等。

  压缩等级数量,提高高考计分与分数合成的科学性。同时,将提高办学标准和办学水平作为重要任务,以保障新高考改革目标的实现。

  教、考、招必须有效联动,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的系统协调性。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做好课程调整、课程选修、建立走班制、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在考试组织阶段,要使学生成为选科选考的主体。以前在填报志愿时,有60%甚至更多学生的志愿是由老师、家长包办或主导。这易使学生在升入大学后,由于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而出现厌学情绪。新高考改革把选科提前到了高一高二、高三还有多次调整选择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非常有利。但同时,要注重增强招生阶段的改革力度、高校的参与度。

  03 高考政策在全国推广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上海、浙江在试点推进新高考改革中探索了许多好的做法,特别是在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合理安排课程、组织走班教学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但调研发现,新高考政策要在全国推广,仍存在诸多瓶颈。

  一一师资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目前,学校教师的编制标准还是1993年制定的,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对教师的需求。新高考制度下,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地理、生物教师缺口很大,而物理和化学教师富余。为顺应新高考改革需要,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竞争力,生涯规划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等类型师资,在高中缺口很大。调研显示,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专职教师,有些学校只有1到2名,远不能满足需求。此外,目前一般高中有3位左右的教辅管理人员,但随着选课走班制度的实施,排课、调课等日常性事务将大幅增加,现行的人员配置无法满足需求。

  一一部分学校功利动机强,存在“抢跑”现象。具体表现为,学校为提高升学率,抢赶教学进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在等级考选考前,停课集中复习“会战”;压缩不考试科目,用考试科目暗中替代,挤压选修课课时等。这些功利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安排、学生学科学习的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一走班教学对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冲击较大。从试点高中的实践来看,走班制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引发了高中教育教学内容、制度与管理等方面的“连锁反应”。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建议,在全国推广实施新高考政策,各地应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教师需增加约20%。调研显示,新高考改革对教师尤其是地理和生物教师的需求旺盛,需要增加20%左右。而生涯规划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跨学科创新实验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师等需要在原基础上增加100%-200%。教辅管理人员需要从原来的3位增加到5至6位。同时,为解决因选课走班带来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一方面应增加教师编制,招聘新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区域为单位,统一排摸区内教师总量和结构,以及区内各学科对教师数量的需求,进行区域内统筹,做好支持和保障。

  教室改扩建30%左右。新高考背景下,既要增加普通教室数量,更新相关设施设备,也要重建学科实验室和学科功能室。同时,学校办学经费需增加20%-30%。以上海为例,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关于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统计表明,上海市高中生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2014年是30819.14元,2015年是35632.31元,同比增长了15.62%。就高中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投入而言,2014年上海市公共财政支出是9380.18元,2015年是10183.46元,同比增长了8.56%。而与上海相比,其他地方的增幅应该更高。

  提高适应新高考课程安排能力。行政推动,专业指导,强化督导,技术支持,多维度保障学校在规定课时内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理性选课;加强过程督导,增强评估权重,继续开好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对接新课标,开好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把信息技术列为选考或等级考科目,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浙江省“7选3”模式,也可以探索其他模式,旨在增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增强适应新高考学校教学的管理水平。保持行政班级三年稳定,增强集体归属感与凝聚力,对学生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教学班管理制度,丰富教学班育人职能,加强学生走班过程中的流动性管理,优化学校中层管理机构与机制;建立基于信息网络的排课和选课系统,同时制定走班指导手册,引导与规范学生精准走班;增加专业化的教辅人员,做好走班教学与管理的支持服务工作;加强学校楼层与场馆公共学习空间建设,设立专门的学习辅导教室。

  科学合理安排考试时间。调研发现,考试次数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已经严重影响高中三年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秩序。建议把等级考统一安排到高三;减少考试次数,等级考限制为一次,英语考试也可暂时安排一次,合格考与等级考重合的学科,可以由等级考成绩代替合格考;把所有等级考科目统一放在6月,与高考时间对接,成绩一起公布。

  04 等级赋分制度有待改进

  等级赋分是新高考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将原始分换算成等级分,再将等级分折算成录取分,是新高考改革为了避免分分计较的重要措施。课题组调研发现,由于等级分换算问题涉及理论、技术、成本和社会心理接受程度等因素,这一举措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课题组了解到,在上海、浙江之后,山东今年公布了《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可以说,山东的等级分计分方案在试点两地的方案基础上进行了改变。首先,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同时,与浙江、上海同等级同分的赋分机制不同,山东是根据考生的原始分进行线性转化,即让每个等级里的每一个原始分都对应一个等级分,每个等级最多达10分。但山东方案也存在不能忽视的问题:一是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科目同等级可比较的问题,造成报考化学等科目考生吃亏的现象。二是可能在中间某些等级内形成“杠杆效应”,原始分差1分,等级分差距就会翻番。虽然山东方案已经把中间段的人数划得很大(如C+等级占比24%),但如果某一个等级的原始分本来相差达不到10个分值,转换为等级分之后就会放大原始分差异,因为方案已经人为设定每个等级有10个分值。这样,各学科中间段分数依然存在着差1分而差好几分的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专家提出参照香港地区做法,采用校准等级分的办法。基本原理就是在上海、浙江方案的基础上,对各科同一等级的人数范围进行校准,使之更符合考生群体的实际特征,以实现同等级可比较,可以称之校准等级分。

  这种方法不仅考虑群体内的次序,还考虑到了群体之间的水平差异,可以较好地做到科目成绩比较的公平性问题。但这种方法也有弊端,即原始分差1分也可能会差一个等级的现象同样存在,同等级内差异无法体现。

  综合以上几种等级分方案的利弊,建议除历史、物理外几门选考科目等级分计分方式,可以参照校准等级分的原理和技术,在山东方案的基础上再作改进。具体如下:

  (1)把山东方案提出的8个等级改成6个等级,减少前面说的“杠杆效应”。

  (2)把每个等级的换算等级分区间调整为8分,进一步减少“杠杆效应”。

  (3)根据各科考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对各等级人数比例进行校正,使不同科目同等级更加可比较。

  延伸阅读:

  THUSSAT诊断性测试2018-2019学年二测报名通知

  2019年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专业招生简章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介绍

  2018年甘肃省冬季学考报名时间安排

  2019年四川省普通高考报名工作10月12日开启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高考>高考动态>正文
    2014年——2018年沪浙新高考改革效果
    2018-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野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改革,攸关每个考生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2014年,上海、浙江作为试点地区进行高考改革。此次高考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唯分数论和文理区隔,增加高校自主权、学生选择权和选课自由度。目前,新高考改革后,已有两届学子完成高考,从学生、家长到学校,大家由最初对改革效果的期待,开始审视高考改革遇到的一些问题。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上海、浙江作为试点,开始推行新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语数外三科必考,其余科目6选3”“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与以往改革的“小手术”不同,这次高考改革可谓“大刀阔斧”。

      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高考一改,中学生怎么学、大学怎么招录等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也随之发生变化。4年来,新高考改革究竟成效如何?改革推进中,又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新高考改革情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带领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中座谈、单独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与沪浙地区的高中学生、教师、校长、教育专家,以及高校、教育部门负责同志等进行了沟通交流,其间共召开20余场座谈会,对2714位高中教师、校长和应届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系统总结了高考改革的成效,深入分析了改革推进中遇到的挑战,并就完善等级赋分等进行了思考。

      01 新高考改革实践效果好于预期

      新高考改革的效果究竟如何?课题组结合新高考改革的五个目标,对学生、教师、校长、教育部门、高校等相关方的调查研究表明:新高考改革社会反应符合预期,实践效果好于预期。

      新高考改革,首要的目标是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科目“6选3”的选考制度,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地发展。调查发现,考生、家长、教师对此认可度很高。关于学科选考的理由,有80%以上的学生回答,选考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是在某些学科上的优势决定的。

      第二个目标,是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引导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查发现,该目标得到了较好实现。目前,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分数进行录取的学校比例不算大,主要是在具有自主招生权限的学校内试行。但从上海有自主招生权限的大学和浙江“三位一体”招收录取的情况看,在按综合素质评价招录的学生中,如果仅凭录取分数线的话,有20%的学生可能进不了现在所在的学校;同时,在达到录取线的考生中,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不高,有10%左右没有被录取。可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

      第三个目标,是通过外语一年两考,减轻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从上海、浙江的实践看,外语一年两考对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避免由于特殊因素不能参加考试的情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调研中,有将近90%的被调查对象对一年两考持赞成态度。

      第四个目标,是通过取消文理分科考试,提高学生基础素养,培养综合能力。这一目标得到了较好实现。新高考改革决定高考不分文理科,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的情况来看,考生文理交叉率为78%;从上海的情况来看,文理交叉率约为80%。调研显示,文理不分并没有降低数学的区分度。

      第五个目标,是学业水平考试由百分制转为等级制,避免分分计较。新高考规定,语数外三门成绩分别计150分,而两地的选考模式有所区别,上海是6科中选考3科计70分,然后转换成11个等级分,浙江是7科中选3科计100分,然后转换成21个等级,目的是“避免分分计较”。此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从实践看,原始分数转换成等级分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同时,人们对等级分的认同度较低,分分计较的情况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剧。

      02 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

      课题组发现,从上海、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推进和方案调整的情况来看,目前遇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一等级性考试“6选3”的制度设计增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但也带来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现象。为避免不同学科引起的分值差异,上海和浙江两地均在计分时按照考试群体进行等级划分,转换为相应等级分,再最终计入高考成绩。在以高考总分录取的制度下,由于物理获得高分的难度明显偏高,从而导致一些爱好物理、数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没有选择物理,造成该科目选考人数逐年下降。调研中,有多所高中学校的教师、校长反映,高一高二选考物理科目的学生人数也在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浙江、上海分别出台了“保障机制”,对物理学科设定一个保障人数(浙江是6.5万,上海是1.5万),但没有根本解决“报考物理吃亏”的问题。

      一一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需增强。在录取时,高校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关于什么是综合素质、怎样测量综合素质、怎样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成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在采用的是,在中学进行综合素质计分的方法,客观记录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为高招录取时提供参考。但不同教师、不同学校记录的方法和内容不尽相同,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存在差别。课题组调研发现,多数校长和专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顾虑。

      一一选考科目实施等级分需进一步科学划定。上海、浙江高考改革均为等级性考试科目,以等级赋分制来呈现考试成绩。但在操作中,由于等级比例按规定进行划定,所以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两名考生在一门等级考试科目中相差一分,却相差一个或两个等级。这意味着原始分相差一分,两名考生最终得到的等级分相差3分或更多。这种分差在计入高考成绩后对考生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一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需更加关注公平性。高校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时,通常是通过面试进行评分。在上海、浙江的高考录取过程中,有关高校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了组织,总体反应较好。但调研中部分高中校长表示,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后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有所扩大,如何保证过程的公平性尤其值得关注。由于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很好建立,加之学生并没有全面了解高校对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方法,因此,对于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是否会出现“开后门”等问题,家长和学校均表示担心。

      同时,从短期看,“3+3”招考模式改革打破了原先“3+1”模式,使得选考各门学科的考生比例有所调整,这意味着各学科的学生比例每年都有变化,对学科教师的规模和结构产生了直接影响,不同时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师需求量的波动性较大。由此在短期内,高中无法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配备师资,导致出现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与富余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之一。同时,对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计120分,采用原始分计分。这样既解决了区分度不够的问题,也加强了物理、历史两门学科的学科地位。

      增强综合素质评价和使用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从世界一流大学录取方式可以看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高校而非高中;综合素质的内容主要是看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手段主要是由一系列测评环节构成,比如提交报考志愿、参加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临时布置的任务、辩论、进行课题设计等。

      压缩等级数量,提高高考计分与分数合成的科学性。同时,将提高办学标准和办学水平作为重要任务,以保障新高考改革目标的实现。

      教、考、招必须有效联动,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的系统协调性。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做好课程调整、课程选修、建立走班制、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在考试组织阶段,要使学生成为选科选考的主体。以前在填报志愿时,有60%甚至更多学生的志愿是由老师、家长包办或主导。这易使学生在升入大学后,由于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而出现厌学情绪。新高考改革把选科提前到了高一高二、高三还有多次调整选择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非常有利。但同时,要注重增强招生阶段的改革力度、高校的参与度。

      03 高考政策在全国推广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上海、浙江在试点推进新高考改革中探索了许多好的做法,特别是在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合理安排课程、组织走班教学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但调研发现,新高考政策要在全国推广,仍存在诸多瓶颈。

      一一师资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目前,学校教师的编制标准还是1993年制定的,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对教师的需求。新高考制度下,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地理、生物教师缺口很大,而物理和化学教师富余。为顺应新高考改革需要,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竞争力,生涯规划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等类型师资,在高中缺口很大。调研显示,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专职教师,有些学校只有1到2名,远不能满足需求。此外,目前一般高中有3位左右的教辅管理人员,但随着选课走班制度的实施,排课、调课等日常性事务将大幅增加,现行的人员配置无法满足需求。

      一一部分学校功利动机强,存在“抢跑”现象。具体表现为,学校为提高升学率,抢赶教学进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在等级考选考前,停课集中复习“会战”;压缩不考试科目,用考试科目暗中替代,挤压选修课课时等。这些功利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安排、学生学科学习的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一走班教学对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冲击较大。从试点高中的实践来看,走班制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引发了高中教育教学内容、制度与管理等方面的“连锁反应”。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建议,在全国推广实施新高考政策,各地应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教师需增加约20%。调研显示,新高考改革对教师尤其是地理和生物教师的需求旺盛,需要增加20%左右。而生涯规划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跨学科创新实验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师等需要在原基础上增加100%-200%。教辅管理人员需要从原来的3位增加到5至6位。同时,为解决因选课走班带来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一方面应增加教师编制,招聘新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区域为单位,统一排摸区内教师总量和结构,以及区内各学科对教师数量的需求,进行区域内统筹,做好支持和保障。

      教室改扩建30%左右。新高考背景下,既要增加普通教室数量,更新相关设施设备,也要重建学科实验室和学科功能室。同时,学校办学经费需增加20%-30%。以上海为例,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关于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统计表明,上海市高中生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2014年是30819.14元,2015年是35632.31元,同比增长了15.62%。就高中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投入而言,2014年上海市公共财政支出是9380.18元,2015年是10183.46元,同比增长了8.56%。而与上海相比,其他地方的增幅应该更高。

      提高适应新高考课程安排能力。行政推动,专业指导,强化督导,技术支持,多维度保障学校在规定课时内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理性选课;加强过程督导,增强评估权重,继续开好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对接新课标,开好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把信息技术列为选考或等级考科目,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浙江省“7选3”模式,也可以探索其他模式,旨在增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增强适应新高考学校教学的管理水平。保持行政班级三年稳定,增强集体归属感与凝聚力,对学生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教学班管理制度,丰富教学班育人职能,加强学生走班过程中的流动性管理,优化学校中层管理机构与机制;建立基于信息网络的排课和选课系统,同时制定走班指导手册,引导与规范学生精准走班;增加专业化的教辅人员,做好走班教学与管理的支持服务工作;加强学校楼层与场馆公共学习空间建设,设立专门的学习辅导教室。

      科学合理安排考试时间。调研发现,考试次数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已经严重影响高中三年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秩序。建议把等级考统一安排到高三;减少考试次数,等级考限制为一次,英语考试也可暂时安排一次,合格考与等级考重合的学科,可以由等级考成绩代替合格考;把所有等级考科目统一放在6月,与高考时间对接,成绩一起公布。

      04 等级赋分制度有待改进

      等级赋分是新高考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将原始分换算成等级分,再将等级分折算成录取分,是新高考改革为了避免分分计较的重要措施。课题组调研发现,由于等级分换算问题涉及理论、技术、成本和社会心理接受程度等因素,这一举措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课题组了解到,在上海、浙江之后,山东今年公布了《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可以说,山东的等级分计分方案在试点两地的方案基础上进行了改变。首先,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同时,与浙江、上海同等级同分的赋分机制不同,山东是根据考生的原始分进行线性转化,即让每个等级里的每一个原始分都对应一个等级分,每个等级最多达10分。但山东方案也存在不能忽视的问题:一是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科目同等级可比较的问题,造成报考化学等科目考生吃亏的现象。二是可能在中间某些等级内形成“杠杆效应”,原始分差1分,等级分差距就会翻番。虽然山东方案已经把中间段的人数划得很大(如C+等级占比24%),但如果某一个等级的原始分本来相差达不到10个分值,转换为等级分之后就会放大原始分差异,因为方案已经人为设定每个等级有10个分值。这样,各学科中间段分数依然存在着差1分而差好几分的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专家提出参照香港地区做法,采用校准等级分的办法。基本原理就是在上海、浙江方案的基础上,对各科同一等级的人数范围进行校准,使之更符合考生群体的实际特征,以实现同等级可比较,可以称之校准等级分。

      这种方法不仅考虑群体内的次序,还考虑到了群体之间的水平差异,可以较好地做到科目成绩比较的公平性问题。但这种方法也有弊端,即原始分差1分也可能会差一个等级的现象同样存在,同等级内差异无法体现。

      综合以上几种等级分方案的利弊,建议除历史、物理外几门选考科目等级分计分方式,可以参照校准等级分的原理和技术,在山东方案的基础上再作改进。具体如下:

      (1)把山东方案提出的8个等级改成6个等级,减少前面说的“杠杆效应”。

      (2)把每个等级的换算等级分区间调整为8分,进一步减少“杠杆效应”。

      (3)根据各科考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对各等级人数比例进行校正,使不同科目同等级更加可比较。

      延伸阅读:

      THUSSAT诊断性测试2018-2019学年二测报名通知

      2019年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专业招生简章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介绍

      2018年甘肃省冬季学考报名时间安排

      2019年四川省普通高考报名工作10月12日开启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