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20湖南长沙高考生物复习:40个易错知识点(一)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的发展日渐成为基础教育的主题。为有效指导高考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复习必须融入新课程理念,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过程、学科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长沙新东方为正在高考备考的学生整理了一份高中生物相关复习知识点及方法,分享给学生进行了解。
1. 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 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 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
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
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
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 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 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 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 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 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10.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往往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
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如细胞膜、液泡膜和原生质层。这些膜具有选择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膜上具有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当细胞死亡后,膜的选择透过性消失,说明它具有生物活性,所以说选择透过性膜是功能完善的一类半透膜。
11. 载体与运载体
载体: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
运载体:在遗传工程中,用于把外源基因运入受体细胞的运输工具,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12. 中心体与中心粒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的一种细胞器,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中心粒:组成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中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另一极。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13. 细胞液与细胞内液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水状液体,含有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其成分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色素、生物碱、无机盐等。
细胞内液:一般是指动物细胞内的液体,是相对细胞外液而言的。
14. B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与记忆细胞
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小部分在体内流动,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记忆细胞能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液流入胸腺,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部分在体内流动,受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并释放淋巴因子,加强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则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15. 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指体积微小、单细胞或群体的真核生物,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如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等。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它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较少,一般只有核糖体,如支原体、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16.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分裂:指细胞繁殖子代细胞的过程。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的细胞。
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细胞中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器官。结果细胞数目并没有增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胞的全能性: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种特性称之。但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7. 脱分化与再分化
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作去分化。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等器官,这个过程叫作再分化。
18. 细胞株与细胞系
细胞株:动物细胞培养中,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但是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作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19. 渗透与扩散
扩散:一般是指自由扩散,是指水分子等其他物质的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自由运动,如CO2、O2、H2O、胆固醇、甘油等物质。这种运动是自发的,不需要外界对它做功(不耗能的)。
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可以说是自由扩散,又可以说是渗透。而CO2、O2等物质的扩散只能是自由扩散而不能称为渗透。
20. 蒸馏、蒸发与蒸腾作用
蒸馏:把液体混合物加热沸腾,使其中沸点低的组分首先变成蒸汽,再冷凝成液体,以与其他组分分离或除去所含杂质。
蒸发:液体表面缓慢地转化成气体。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蒸腾作用。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的发展日渐成为基础教育的主题。为有效指导高考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复习必须融入新课程理念,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过程、学科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长沙新东方为正在高考备考的学生整理了一份高中生物相关复习知识点及方法,分享给学生进行了解。
1. 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 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 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
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
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
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 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 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 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 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 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10.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往往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
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如细胞膜、液泡膜和原生质层。这些膜具有选择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膜上具有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当细胞死亡后,膜的选择透过性消失,说明它具有生物活性,所以说选择透过性膜是功能完善的一类半透膜。
11. 载体与运载体
载体: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
运载体:在遗传工程中,用于把外源基因运入受体细胞的运输工具,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12. 中心体与中心粒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的一种细胞器,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中心粒:组成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中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另一极。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13. 细胞液与细胞内液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水状液体,含有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其成分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色素、生物碱、无机盐等。
细胞内液:一般是指动物细胞内的液体,是相对细胞外液而言的。
14. B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与记忆细胞
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小部分在体内流动,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记忆细胞能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液流入胸腺,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部分在体内流动,受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并释放淋巴因子,加强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则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15. 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指体积微小、单细胞或群体的真核生物,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如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等。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它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较少,一般只有核糖体,如支原体、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16.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分裂:指细胞繁殖子代细胞的过程。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的细胞。
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细胞中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器官。结果细胞数目并没有增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胞的全能性: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种特性称之。但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7. 脱分化与再分化
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作去分化。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等器官,这个过程叫作再分化。
18. 细胞株与细胞系
细胞株:动物细胞培养中,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但是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作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19. 渗透与扩散
扩散:一般是指自由扩散,是指水分子等其他物质的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自由运动,如CO2、O2、H2O、胆固醇、甘油等物质。这种运动是自发的,不需要外界对它做功(不耗能的)。
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可以说是自由扩散,又可以说是渗透。而CO2、O2等物质的扩散只能是自由扩散而不能称为渗透。
20. 蒸馏、蒸发与蒸腾作用
蒸馏:把液体混合物加热沸腾,使其中沸点低的组分首先变成蒸汽,再冷凝成液体,以与其他组分分离或除去所含杂质。
蒸发:液体表面缓慢地转化成气体。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蒸腾作用。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