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生物复习中,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繁琐,难于准确记忆,也是同学们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因此,学生特别注意,抓住实验机会,认真对待每个实验步骤,注重细节,遇到问题积极与老师沟通,排除复习过程中的困惑。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脂溶性的非极性分子在任何细胞中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脂溶性的非极性分子包括甘油、脂肪酸、苯、脂溶性维生素、O2等。
由于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磷脂,并形成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这些物质就能直接穿过脂双层而进出细胞。当然,它们是进还是出,则完全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差:若细胞外浓度高就进入细胞,若细胞内浓度高就流出细胞,动力都是来自浓度差。由此可见,这些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扩散的最终结果使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外保持平衡,若不能保持平衡就会一直扩散下去。(马上点标题下“博莱学习资讯”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二、非脂溶性的极性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膜蛋白以不同的方式进出细胞
1.水等分子量很小的极性小分子物质通过特殊通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膜。水、二氧化碳、乙醇、尿素等极性小分子不溶于脂,因而不能像脂溶性物质那样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它们却是典型的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膜的物质。
那么它们是怎样进行自由扩散的呢?目前弄得比较清楚的是水的自由扩散过程。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细胞的膜蛋白中有一类具有通道作用的蛋白质,叫做通道蛋白,在通道蛋白中又有一种是专门提供给水进出细胞的,叫水的通道,这种水的通道的典型特征是具有特定大小的孔径,这种孔径可以保证水的通过,但其他物质却不能通过,并且这种水的通道是始终开放着的,所以细胞内外的水分子只要存在浓度差,就会由高浓度一侧穿过该通道进入低浓度一侧,使细胞两侧的水分子浓度保持平衡。
这类物质的自由扩散和脂溶性物质的自由扩散的主要区别表现在途径上:一个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一个是通过通道蛋白。
2.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分子量较大的极性小分子通过载体以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出入细胞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颗粒因为是极性分子,不溶于脂,同时细胞膜上又缺乏相应的通道蛋白,所以它们既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脂双层,也不能像水那样通过通道来进行自由扩散。
但细胞膜上有能分别与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载体蛋白,这种载体蛋白能通过与相应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相应物质的跨膜运输。这种跨膜运输当把所运输的物质由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时,不需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但若是把所运输的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时,则需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
例如,人体消化道内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因浓度一般低于消化道上皮细胞,所以它们吸收到人体内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而红细胞等组织细胞因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浓度低于它们所处的内环境,所以吸收的方式一般是协助扩散。有人为了探究小肠上皮细胞是否一定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将小肠上皮细胞分别放在葡萄糖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和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溶液中,通过观察小肠上皮细胞的耗氧量来确定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结果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在外界葡萄糖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时,耗氧量明显低于外界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时的耗氧量。而放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的小肠上皮细胞,开始耗氧相对较慢,但随着细胞外的葡萄糖不断被吸收,在某一时刻,小肠上皮细胞的耗氧量会突然增加。耗氧量增加其实是细胞消耗ATP增加的表现,所以上述实验证明了小肠上皮细胞既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具体哪种方式则是取决于细胞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差。
3.Na+、K+、Ca2+等带电离子通过通道和载体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方式出入细胞
Na+、K+、Ca2+等带电离子因为带有电荷,显然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能进行自由扩散,事实上不同的离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方式出入细胞。
有些离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细胞膜上通道蛋白除了前面提到的水通道之外,还有一些门通道,如Na+通道、K+通道等。这些门通道同样具有专一性,如Na+通道只能让Na+通过,K+通道只让K+通过。但与水通道不同的地方是:水通道是连续开放的,水分子只要在通道两侧有浓度差存在,就会穿过通道;门通道的开放是不连续的,只有在特定条件刺激下,门通道被瞬时打开,相应的粒子才能穿过通道,并且是由高浓度一侧流到低浓度一侧,可见此时的穿越方式应属于自由扩散。典型的例子是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时,细胞的膜电位会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外高浓度Na+通过Na+通道的瞬时打开自由扩散到细胞内的结果。
不过离子通道的开启时间是极短的,一般在几毫秒后,通道关闭,这种自由扩散就会停止,所以Na+、K+不能通过这些门通道的自由扩散而使细胞内外的Na+、K+离子保持平衡。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生物复习中,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繁琐,难于准确记忆,也是同学们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因此,学生特别注意,抓住实验机会,认真对待每个实验步骤,注重细节,遇到问题积极与老师沟通,排除复习过程中的困惑。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脂溶性的非极性分子在任何细胞中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脂溶性的非极性分子包括甘油、脂肪酸、苯、脂溶性维生素、O2等。
由于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磷脂,并形成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这些物质就能直接穿过脂双层而进出细胞。当然,它们是进还是出,则完全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差:若细胞外浓度高就进入细胞,若细胞内浓度高就流出细胞,动力都是来自浓度差。由此可见,这些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扩散的最终结果使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外保持平衡,若不能保持平衡就会一直扩散下去。(马上点标题下“博莱学习资讯”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二、非脂溶性的极性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膜蛋白以不同的方式进出细胞
1.水等分子量很小的极性小分子物质通过特殊通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膜。水、二氧化碳、乙醇、尿素等极性小分子不溶于脂,因而不能像脂溶性物质那样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它们却是典型的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膜的物质。
那么它们是怎样进行自由扩散的呢?目前弄得比较清楚的是水的自由扩散过程。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细胞的膜蛋白中有一类具有通道作用的蛋白质,叫做通道蛋白,在通道蛋白中又有一种是专门提供给水进出细胞的,叫水的通道,这种水的通道的典型特征是具有特定大小的孔径,这种孔径可以保证水的通过,但其他物质却不能通过,并且这种水的通道是始终开放着的,所以细胞内外的水分子只要存在浓度差,就会由高浓度一侧穿过该通道进入低浓度一侧,使细胞两侧的水分子浓度保持平衡。
这类物质的自由扩散和脂溶性物质的自由扩散的主要区别表现在途径上:一个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一个是通过通道蛋白。
2.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分子量较大的极性小分子通过载体以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出入细胞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颗粒因为是极性分子,不溶于脂,同时细胞膜上又缺乏相应的通道蛋白,所以它们既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脂双层,也不能像水那样通过通道来进行自由扩散。
但细胞膜上有能分别与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载体蛋白,这种载体蛋白能通过与相应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相应物质的跨膜运输。这种跨膜运输当把所运输的物质由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时,不需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但若是把所运输的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时,则需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
例如,人体消化道内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因浓度一般低于消化道上皮细胞,所以它们吸收到人体内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而红细胞等组织细胞因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浓度低于它们所处的内环境,所以吸收的方式一般是协助扩散。有人为了探究小肠上皮细胞是否一定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将小肠上皮细胞分别放在葡萄糖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和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溶液中,通过观察小肠上皮细胞的耗氧量来确定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结果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在外界葡萄糖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时,耗氧量明显低于外界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时的耗氧量。而放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的小肠上皮细胞,开始耗氧相对较慢,但随着细胞外的葡萄糖不断被吸收,在某一时刻,小肠上皮细胞的耗氧量会突然增加。耗氧量增加其实是细胞消耗ATP增加的表现,所以上述实验证明了小肠上皮细胞既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具体哪种方式则是取决于细胞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差。
3.Na+、K+、Ca2+等带电离子通过通道和载体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方式出入细胞
Na+、K+、Ca2+等带电离子因为带有电荷,显然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能进行自由扩散,事实上不同的离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方式出入细胞。
有些离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细胞膜上通道蛋白除了前面提到的水通道之外,还有一些门通道,如Na+通道、K+通道等。这些门通道同样具有专一性,如Na+通道只能让Na+通过,K+通道只让K+通过。但与水通道不同的地方是:水通道是连续开放的,水分子只要在通道两侧有浓度差存在,就会穿过通道;门通道的开放是不连续的,只有在特定条件刺激下,门通道被瞬时打开,相应的粒子才能穿过通道,并且是由高浓度一侧流到低浓度一侧,可见此时的穿越方式应属于自由扩散。典型的例子是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时,细胞的膜电位会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外高浓度Na+通过Na+通道的瞬时打开自由扩散到细胞内的结果。
不过离子通道的开启时间是极短的,一般在几毫秒后,通道关闭,这种自由扩散就会停止,所以Na+、K+不能通过这些门通道的自由扩散而使细胞内外的Na+、K+离子保持平衡。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