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

2018-09-25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球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同学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是高考常考的内容,长沙新东方高考频道为同学们整理了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供大家学习和积累。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真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

  4、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5、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证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的转型——明清。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项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4、对外上:实行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政治总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达到顶峰,迅速走向没落;

  经济总特征: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因受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而发展缓慢。

  思想总特征:理学作为主流学派,极大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使人因循守旧,到明朝后期出现西学东渐,思想文化专制严重,陈腐的理学体系仍占据统治地位 面对现实,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的新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阶级总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总之: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了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摧残。

  3、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七、民国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民国时期作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社会运行机制(包括社会生活等)都在急剧地发展、变化着,是这段历史的总态势和总特点。诚然,由于民国时期中国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在其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社会的“沉沦”与社会的“进步”共生。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社会这种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沉沦”与“进步”共生的发展态势。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王朝,但并没有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民国成立后的38年中,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后,中国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一部民国史,实在是一部中国社会的沉沦史。

  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没有能完全阻止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步伐。在与帝国主义抗争的过程中,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封闭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被打破,中国被迫开始了痛苦的现代化历程。在中国逐渐融合于世界的过程中,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民国成立后的38年,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封建势力遭到严重的冲击,中国在一步步走向半封建性或半资本主义性社会。一部民国史又实在是一部封建势力的削弱史和一部资本主义的成长史。

  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社会在一步步沉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力抗争,中国社会在一步步转向现代,“沉沦”与“进步”共生,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大特征。

  第二、“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民国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社会层面上,则致使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旧”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风貌。在衣着上,既有西服革履者,也不乏长袍马褂者。在饮食上,当一些新派人物在品尝西点西糕时,更多的人仍不懂面包为何物。在居室上,当西式洋房矗立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时,更多的民居仍是传统的青砖黛瓦。“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是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另一特征。

  第三、多重统治区域的分立,使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多形式、多线条的发展姿态。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多变。无论是北洋军阀统治,还是国民党统治,中国实际上都未真正统一过。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军阀拥兵自重。在其各自所辖范围内,军阀们往往以自己的意志影响着辖区的发展。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发展的态势更为复杂。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国出现了互相分立的三个区域,即中国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和日本侵略者占领区。

  这是三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区域:在国统区,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日本占领区,完全是殖民地社会;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则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由于统治区域性质的差异,各统治区域社会发展也呈现了不同的状态。在国统区,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在日本占领区,由于尖锐的民族矛盾,社会在变态发展;在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党实行反帝反封建政策,社会发生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社会在多重统治区域内,呈现了多种发展态势,这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又一特征。

  ★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影响。

  1、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独裁,反对袁世凯复辟。影响: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2、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

  4、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八、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巨大。

  4、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九、改革开放新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延伸阅读:

  2018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9高考一轮复习指导专题

  2019高考备考心理辅导专题

  2018湖南新高考政策解读专题

  历年分数线专题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高考>高考备考>知识点>历史>正文
    2018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
    2018-09-25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球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同学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是高考常考的内容,长沙新东方高考频道为同学们整理了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供大家学习和积累。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真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

      4、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5、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证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的转型——明清。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项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4、对外上:实行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政治总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达到顶峰,迅速走向没落;

      经济总特征: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因受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而发展缓慢。

      思想总特征:理学作为主流学派,极大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使人因循守旧,到明朝后期出现西学东渐,思想文化专制严重,陈腐的理学体系仍占据统治地位 面对现实,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的新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阶级总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总之: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了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摧残。

      3、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七、民国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民国时期作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社会运行机制(包括社会生活等)都在急剧地发展、变化着,是这段历史的总态势和总特点。诚然,由于民国时期中国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在其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社会的“沉沦”与社会的“进步”共生。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社会这种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沉沦”与“进步”共生的发展态势。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王朝,但并没有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民国成立后的38年中,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后,中国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一部民国史,实在是一部中国社会的沉沦史。

      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没有能完全阻止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步伐。在与帝国主义抗争的过程中,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封闭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被打破,中国被迫开始了痛苦的现代化历程。在中国逐渐融合于世界的过程中,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民国成立后的38年,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封建势力遭到严重的冲击,中国在一步步走向半封建性或半资本主义性社会。一部民国史又实在是一部封建势力的削弱史和一部资本主义的成长史。

      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社会在一步步沉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力抗争,中国社会在一步步转向现代,“沉沦”与“进步”共生,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大特征。

      第二、“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民国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社会层面上,则致使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旧”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风貌。在衣着上,既有西服革履者,也不乏长袍马褂者。在饮食上,当一些新派人物在品尝西点西糕时,更多的人仍不懂面包为何物。在居室上,当西式洋房矗立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时,更多的民居仍是传统的青砖黛瓦。“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是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另一特征。

      第三、多重统治区域的分立,使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多形式、多线条的发展姿态。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多变。无论是北洋军阀统治,还是国民党统治,中国实际上都未真正统一过。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军阀拥兵自重。在其各自所辖范围内,军阀们往往以自己的意志影响着辖区的发展。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发展的态势更为复杂。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国出现了互相分立的三个区域,即中国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和日本侵略者占领区。

      这是三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区域:在国统区,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日本占领区,完全是殖民地社会;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则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由于统治区域性质的差异,各统治区域社会发展也呈现了不同的状态。在国统区,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在日本占领区,由于尖锐的民族矛盾,社会在变态发展;在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党实行反帝反封建政策,社会发生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社会在多重统治区域内,呈现了多种发展态势,这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又一特征。

      ★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影响。

      1、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独裁,反对袁世凯复辟。影响: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2、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

      4、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八、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巨大。

      4、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九、改革开放新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延伸阅读:

      2018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9高考一轮复习指导专题

      2019高考备考心理辅导专题

      2018湖南新高考政策解读专题

      历年分数线专题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