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年湖南高考作文训练:二十四节气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语文满分150,作文满分60,一篇高分作文是取得语文好成绩的关键。从对历年高分作文,满分作文分析中,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一个好标题,条理清晰、坚实有力的架构,简炼、优美、真挚的语言,是高分作文常见的形式。接下来,长沙新东方的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优秀作文,供大家练习,参考!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欣赏】
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
近日,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引起了热议,在信息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传统文明不断消亡,因而,余存的这些老智慧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可是,正如时代的铁蹄将踏破残旧的世界,这些传统文化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我认为,应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用创新寻找它们蕴于深处的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辉。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属于老祖宗的智慧,应全盘接受,以不忘前人之心;也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的计术之下,节气的农业指导作用减弱,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无需继承发扬。这两种观点,均是认同了老智慧就该安守于“老”,无法在现今社会发挥出生机。然而,二十四节气绝不该是被扔进博物馆中珍藏的东西。
我不反对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内涵属于老旧的文化,也认同其中包含的实践指导意味在现如今已经跟不上科学发展的速度,在生产中颇显“鸡肋之味”,然而,这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古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和掌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法以及总结前人经验,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涵,却是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闪耀着智慧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正是当下浮躁,难以沉静的科研工作乃至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二十四节气饱含着古人对天象的认识,对自然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水平的超越,只有在现今的科学研究中有着超越自我的决心以及创新的意念,科学才会进步。只有在浮躁的社会中建立起和谐的共处之道,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美好。
也有人认可,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诗意的美感,认为节气中的诗意是文化该被保留下来的一份文艺气息。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了二十四节气乃至在其他存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复制也不可代替的东西——人文气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早已将节气融了进去,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在诗中,在画里,在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里,直到现在,生活中也常出现节气的影子,不同的节气,要吃不同的东西,这样的观念不也正被“食以为天”的中国人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下来吗?在节气中,早已包含了人文精神,成了民族性格中的小小的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诗情画意,却又日常琐碎,非常得优雅动人。这种人文气息,不正是在一切越来越数字化的生活中所迫切需要的吗?
但是,尽管二十四节气中具有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和文化底蕴,它的老旧的形式却仍然存活保留,即使申遗成功,也难保不会成为橱窗中的展览品,为了使文化遗产真正发挥新光彩,应该用创新手法对其进行改造,二十四节气可以与数字化相结合,例如创造出其独有的节目,更可以“以食为面”,打造出独有的既有商业又有文化气息的产业。这样,才能让节气真正复活,让老智慧散发出新光彩。
【李晟老师点评】
本文一上来便提出了一个极为富有思辨性的命题:拥有“老智慧”的二十四节气“在信息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应该选择何种姿态才能重新焕发新的意义?从这样的角度切入材料,就意味着该学生准确地捕捉到了材料中的一组关键矛盾,并从而引出对其的思考:传统与现代,真的水火不容吗?二、三段中,该学生没有立即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而是先从老孟和小丁二人的观点入手,先肯定两人观点背后的合理性的同时,又指出了其不足的一面,这体现了辩证的思考,又让文章充满了驳论文的味道。
如果说老智慧的“老”主要指的是其实用功利的价值,这方面的价值的确在当下社会已经慢慢失去实际的功用,但其在审美价值层面,不断进取,总结经验的科学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节气中的人文气息,这一切,对当下的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指导价值。这样的论述,不仅扣住了材料的核心矛盾,又抓准了二十四节气本身的特性,不至于让主题变成空泛地探讨传统文化,非常之出色。最后一段中,最重要的是强调了申遗的成功,不是文化传承的终点,而恰恰是起点,如何让老智慧焕发新生机,恰恰是申遗之后我们要有所思考的,让文章的高度达到了新的层次。
扼止文化断流
在《鱼丽之宴》中,木心曾悲观地谈到:“在中国,这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文化潜流是断了,仿佛受到了最刻毒的诅咒。”时至今日,中国在文化传承上的新进展打破了这一说法。从2013年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到2016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无疑是文化传承历史性的一步。
申遗成功,有支持声,也有认为新信息时代二十四节气过时的质疑声。然而我认为,二十四节气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用实用性衡量的工具,而是已然蜕变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曾言:“圣诞节不是一天或一个节日,而是一种精神气质。” 二十四节气又何尝不是如此?它源远流长,历任时间岁月冲刷,铭刻于中国人的内心,代代相传。它的诗意美,它所带有的智慧,都悄悄地被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中,散发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魅力。
庞朴对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文化是人一步一步地让自己更接近于人的过程,文化的所有要义,都在于一个‘人’字。”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人有思想,有思想因而有文化。文化让人走向精神的成熟,使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险些被淡忘的传统文化,唤醒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重新记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自豪感。
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更有助于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影响着国人对国家的自信,更影响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总书记在大会中提出:“树立文化自信,是确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基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的根基。节气的申遗成功是一个好的开端,更应该是中国日后继续增强文化自信力的动力。
当然,文化自信不可能是单单一个二十四节气所能支撑的。不久前世界各地红红火火的孔子学院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不应被淡忘,上下五千年,中国难道只剩下“孔子”,只剩下二十四节气了吗?偌大的中华民族,能够赢得国际口碑的文化可不止于这些。不可否认的是,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申遗成功是扼止文化断流的一举,但中国在真正从“文化侏儒”走向“文化巨人”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钟斌老师点评】
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是材料概念界定: “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它是文化,不是科学。尽管“二十四节气”是古代黄河流域先民的智慧结晶,甚至是科学的经验;但流传至今,已经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适用范围,以一种文化的形式而传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文化有超越科学实用的功能。不少人对“二十四节气”传统的批评不少是在概念上混淆了科学和文化的区别。
本考生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理性认识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任重道远,超越实用之用,实现文化自信,才能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文章有适度延展,没有单论“二十四节气”,避免了单调、单薄、狭窄;考生由“二十四节气”引启“传统文化”论题,并以后者为中心论析。
文章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引用恰当,语言颇具张丽。缺点就是稍逊深刻。如能深入挖掘传统被误读被忽视的深层原因拓展归因论述,或许可以提出更犀利的批评和更有效的应对。比如反对以功利化心态对待传承传统文化,提倡从族群文化根源与长流里获得文化记忆、认同与启引传统文化,完成史学意义上的的探索。
(来源:新浪)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语文满分150,作文满分60,一篇高分作文是取得语文好成绩的关键。从对历年高分作文,满分作文分析中,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一个好标题,条理清晰、坚实有力的架构,简炼、优美、真挚的语言,是高分作文常见的形式。接下来,长沙新东方的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优秀作文,供大家练习,参考!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欣赏】
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
近日,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引起了热议,在信息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传统文明不断消亡,因而,余存的这些老智慧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可是,正如时代的铁蹄将踏破残旧的世界,这些传统文化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我认为,应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用创新寻找它们蕴于深处的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辉。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属于老祖宗的智慧,应全盘接受,以不忘前人之心;也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的计术之下,节气的农业指导作用减弱,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无需继承发扬。这两种观点,均是认同了老智慧就该安守于“老”,无法在现今社会发挥出生机。然而,二十四节气绝不该是被扔进博物馆中珍藏的东西。
我不反对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内涵属于老旧的文化,也认同其中包含的实践指导意味在现如今已经跟不上科学发展的速度,在生产中颇显“鸡肋之味”,然而,这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古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和掌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法以及总结前人经验,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涵,却是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闪耀着智慧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正是当下浮躁,难以沉静的科研工作乃至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二十四节气饱含着古人对天象的认识,对自然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水平的超越,只有在现今的科学研究中有着超越自我的决心以及创新的意念,科学才会进步。只有在浮躁的社会中建立起和谐的共处之道,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美好。
也有人认可,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诗意的美感,认为节气中的诗意是文化该被保留下来的一份文艺气息。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了二十四节气乃至在其他存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复制也不可代替的东西——人文气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早已将节气融了进去,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在诗中,在画里,在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里,直到现在,生活中也常出现节气的影子,不同的节气,要吃不同的东西,这样的观念不也正被“食以为天”的中国人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下来吗?在节气中,早已包含了人文精神,成了民族性格中的小小的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诗情画意,却又日常琐碎,非常得优雅动人。这种人文气息,不正是在一切越来越数字化的生活中所迫切需要的吗?
但是,尽管二十四节气中具有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和文化底蕴,它的老旧的形式却仍然存活保留,即使申遗成功,也难保不会成为橱窗中的展览品,为了使文化遗产真正发挥新光彩,应该用创新手法对其进行改造,二十四节气可以与数字化相结合,例如创造出其独有的节目,更可以“以食为面”,打造出独有的既有商业又有文化气息的产业。这样,才能让节气真正复活,让老智慧散发出新光彩。
【李晟老师点评】
本文一上来便提出了一个极为富有思辨性的命题:拥有“老智慧”的二十四节气“在信息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应该选择何种姿态才能重新焕发新的意义?从这样的角度切入材料,就意味着该学生准确地捕捉到了材料中的一组关键矛盾,并从而引出对其的思考:传统与现代,真的水火不容吗?二、三段中,该学生没有立即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而是先从老孟和小丁二人的观点入手,先肯定两人观点背后的合理性的同时,又指出了其不足的一面,这体现了辩证的思考,又让文章充满了驳论文的味道。
如果说老智慧的“老”主要指的是其实用功利的价值,这方面的价值的确在当下社会已经慢慢失去实际的功用,但其在审美价值层面,不断进取,总结经验的科学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节气中的人文气息,这一切,对当下的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指导价值。这样的论述,不仅扣住了材料的核心矛盾,又抓准了二十四节气本身的特性,不至于让主题变成空泛地探讨传统文化,非常之出色。最后一段中,最重要的是强调了申遗的成功,不是文化传承的终点,而恰恰是起点,如何让老智慧焕发新生机,恰恰是申遗之后我们要有所思考的,让文章的高度达到了新的层次。
扼止文化断流
在《鱼丽之宴》中,木心曾悲观地谈到:“在中国,这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文化潜流是断了,仿佛受到了最刻毒的诅咒。”时至今日,中国在文化传承上的新进展打破了这一说法。从2013年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到2016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无疑是文化传承历史性的一步。
申遗成功,有支持声,也有认为新信息时代二十四节气过时的质疑声。然而我认为,二十四节气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用实用性衡量的工具,而是已然蜕变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曾言:“圣诞节不是一天或一个节日,而是一种精神气质。” 二十四节气又何尝不是如此?它源远流长,历任时间岁月冲刷,铭刻于中国人的内心,代代相传。它的诗意美,它所带有的智慧,都悄悄地被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中,散发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魅力。
庞朴对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文化是人一步一步地让自己更接近于人的过程,文化的所有要义,都在于一个‘人’字。”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人有思想,有思想因而有文化。文化让人走向精神的成熟,使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险些被淡忘的传统文化,唤醒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重新记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自豪感。
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更有助于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影响着国人对国家的自信,更影响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总书记在大会中提出:“树立文化自信,是确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基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的根基。节气的申遗成功是一个好的开端,更应该是中国日后继续增强文化自信力的动力。
当然,文化自信不可能是单单一个二十四节气所能支撑的。不久前世界各地红红火火的孔子学院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不应被淡忘,上下五千年,中国难道只剩下“孔子”,只剩下二十四节气了吗?偌大的中华民族,能够赢得国际口碑的文化可不止于这些。不可否认的是,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申遗成功是扼止文化断流的一举,但中国在真正从“文化侏儒”走向“文化巨人”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钟斌老师点评】
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是材料概念界定: “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它是文化,不是科学。尽管“二十四节气”是古代黄河流域先民的智慧结晶,甚至是科学的经验;但流传至今,已经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适用范围,以一种文化的形式而传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文化有超越科学实用的功能。不少人对“二十四节气”传统的批评不少是在概念上混淆了科学和文化的区别。
本考生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理性认识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任重道远,超越实用之用,实现文化自信,才能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文章有适度延展,没有单论“二十四节气”,避免了单调、单薄、狭窄;考生由“二十四节气”引启“传统文化”论题,并以后者为中心论析。
文章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引用恰当,语言颇具张丽。缺点就是稍逊深刻。如能深入挖掘传统被误读被忽视的深层原因拓展归因论述,或许可以提出更犀利的批评和更有效的应对。比如反对以功利化心态对待传承传统文化,提倡从族群文化根源与长流里获得文化记忆、认同与启引传统文化,完成史学意义上的的探索。
(来源:新浪)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