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6年衡阳市衡阳县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8-07-06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野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测试题是预测未来考题的基础,在高考中你可能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试题是以前考过的原题或者原题的变形,或者在原题基础上的衍生。刚进入高三的同学尤其要注意,测试题不仅可以帮助你测试一下近期学期效果,查找不足,更能提前感受高考的氛围,熟悉高考的试题模式。下面,长沙新东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17年湖南六校联盟高三年级语文联考卷,供大家练习。

  2016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太湖石

  世人皆知太湖美。碧波万顷的太湖水蕴藏着无尽的钟秀灵气,造就了石之精品﹣﹣太湖石。太湖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是因为地壳运动引起岩浆喷发,这些温度相当高的岩浆冷凝后,形成带有气孔的流纹岩。当岩石沉入古太湖,在湖水长期冲刷的过程中,一些比较软的部位和气孔被水侵蚀,形成许多小洞,这些小洞正是太湖石的魅力所在。

  太湖石很早就被江南一带的劳动人民发掘,但它真正广泛应用于园林艺术是在元代。这一时期建成的狮子林,荟萃了太湖石的精华。到了明清两朝,我国园林建造热点南移时,太湖石就更被达官贵人们赏识,成为他们私家花园中重要的景观。

  凡是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无不为那些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的假山而叹服。所谓假山,就是闻名遐迩的太湖石稍加人工润饰而成的。

  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太湖石没有雨花石那斑斓的色彩,但它以浅灰浅青中掺杂着一抹微红的质朴为美,以天然而成的各种形态为奇。没有两块太湖石是完全相像的。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崔嵬挺拔;有的像一块磐石,有的像一段蜿蜒的虬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是太湖石的特点。有的石头,你从这个视点一看就知道像什么;若你转换视点,则冥思苦想也无法得出结果,但经旁人一点拨,你就会茅塞顿开,由衷地赞叹:“像!像极了!”比如狮子峰,被誉为狮子林中珠峰之首,其石洞高下盘旋,连绵不断,曲折幽深,如入迷宫。咫尺之间,可望而不可即。整座假山,外观峰峦起伏,气势磅礴;入内则幽深曲折,处处空灵。

  太湖石千姿百态,讲究瘦、漏、透、丑。所谓“瘦”就是指石身挺拔修长,石身上的窟窿又多又小,如虫蛀一般,洞与洞之间的间隔相当窄,跟手指差不多粗细,给人一种瘦骨嶙峋的感觉;“漏”要求石洞不仅多,而且位置安排巧妙,据说最上乘的太湖石,下雨时石洞内不积水,雨水通过众多的小石洞漏掉,雨过天晴,石洞里面很难留下水的痕迹;“透”更为巧妙,石头这一面的小石洞和它背面的小洞相通,人可以透过这些小孔看到对面的景物;“丑”就是石形怪异、棱角分明、突兀不对称。留园里有一处名为“鹰斗狗”的太湖石,左边是一根三米多高的石柱,上面有一只盘旋的大鹰;右边是一只半人高的“狗”趴着,它回头恶狠狠地瞪着上方的“鹰”,一场恶斗一触即发。

  具备了瘦、漏、透、丑四点的太湖石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上海豫园里的“玉玲珑”堪称太湖石之骄子,号称“天下第一石”,这四个特点无一不有,完美之至,它与其他两块太湖石一起被放置在一座白瓦青砖的影壁前,显得错落有致,飘飘欲仙。

  “天下第二石”是苏州留园里的“冠云峰”,它以天然奇特造型著称。“冠云峰”高三至四米,石顶是一只收翅正待俯冲的“秃鹫”,以蔚蓝的天空为背景;底部是一只伸头张望的“泪龟”,以赭色的土地为底色。整块石头未经人工雕琢,天然自成,栩栩如生。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都是大自然最杰出的手笔。

  太湖石像一幅极具神采的水墨画,那份质朴,那份飘逸,是江南园林里的胜景,是大自然一颗璀璨的明珠。

  (何蔚/文,有删改。)

  (1)文章围绕太湖石依次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湖石的形成 B.太湖石的形状 C.太湖石的特点 D.太湖石的利用

  (2)下列有关太湖石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湖石“奇”的魅力源于它的天然而成。

  B.太湖石在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景观。

  C.太湖石的精品须具备“瘦、漏、透、丑”的特点。

  D.太湖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的结果。

  (3)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一项是 

  A.苏轼携好友游“狮子林”,看见姿态万千的“狮子”们,由衷地感叹:“这太湖的石头,仿佛通灵性一样,竟然赋精魂于狮子身上!”

  B.雨后初晴,母子俩在园林中仔细欣赏不同造型的石头,儿子说:“妈妈,你看!石洞里好多雨水,真漂亮!”

  C.两小儿在园林中捉迷藏,其一说:“嘿,我看见你了!这里的石头都有小洞洞,你藏不住的!哈哈!”

  D.一欧洲游客看见留园里的“冠云峰”大声赞叹:“哇,这石头太美丽了,中国的石匠真了不起,竟能雕琢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

  【解答】(1)B 文本对形状有所涉及,但却涵盖于“特点”部分内.

  (2)D 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太湖石形成的第二条件是沉入湖中被水冲刷侵蚀.

  (3)C A.第一段“但它真正广泛应用于园林艺术是在元代.这一时期建成的狮子林”,可知狮子林建于元代,苏轼是宋代人.B第五段“据说最上乘的太湖石,下雨时石洞内不积水,雨水通过众多的小石洞漏掉,雨过天晴,石洞里面很难留下水的痕迹”,太湖石的特点有“漏”,它是不积水的.D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太湖石是天然形成的,不是雕琢出来的.

  答案:

  (1)B

  (2)D

  (3)C

  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鲁云谷传

  [明]张 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小小药肆肆:店铺

  B.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向:以前

  C.排闼而入排:推开

  D.不可救则望之却走却:拒绝

  (2)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鲁云谷心胸豁达开朗的一组是 

  ①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②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③尤恨人唾洟秽地④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⑤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⑥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①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云谷医术高明,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

  B.鲁云谷好恶分明,个性率真,是作者的知心朋友,他的突然去世让作者悲痛不已。

  C.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

  D.文章补叙鲁云谷及其妻对雪水煮茶的不同态度,凸显出鲁云谷对待朋友情真意切。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②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解答】(1)D却:退.“不可救则望之却走”的意思是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

  (2)⑥说的是医术;③说的是癖好;④说的是爱好.故选D.

  (3)C“艺术修养有米芾的风范”无中生有,文章没有相关表述.

  (4)①“其”,代词,指这种烦琐的事;“而”,表转折,却.译文为: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

  ②“是”,代词,这;“岂…哉”反问句,难道…吗!译文为: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答案:

  (1)D

  (2)D

  (3)C

  (4)①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

  ②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参考译文】

  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

  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以至应付接待不过.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每次都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医术高明.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

  他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

  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所谓生死大事,这般迅速,真像梦幻一般,令人悲痛悼惜不能停止.回坐在书房里,回忆云谷的生平,于是为他写了这篇传记.

  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曲江(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1)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写景诗.

  【分析】《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解答】(1)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方面考虑.作答本题,可以分析上下句结构的对仗,可以分析用的好的动词(“穿”“点”),可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赏析这两句的情感时,注意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共”和“暂时”,同时再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即可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答案:

  (1)①“穿花”对“点水”,“蛱蝶”对“蜻蜓”,“深深”对“款款”,“见”对“飞”,对仗工整,给人以美感;②“穿”“点”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动态美,“深深”“款款”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情态美,用词精当,语句更具韵味;③蛱蝶穿花“见”、蜻蜓点水“飞”描绘了恬静、自由的画面,体物缘情,突出春天的美好;④此联为诗的转句,既与前两联的人生境况形成对比,又引出尾联的感慨,全诗圆合自然.

  (2)①表达了对美好春光即将流逝不能尽情欣赏的惋叹之情;②表达了祈盼与美好春光“共流转”的惜春之情;③借欣赏春光表达诗人忘却人生失意的积极心态(或“旷达之情”“无奈之意”).

  参考译文: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赏析: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样了.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这一联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只是叙述凄凉的景象,而是对尾联哲学的阐述.如果想要理解这其中的意思那么就要对古代文人道家归隐思想有所了解了.江上小堂巢翡翠,是指快乐自由的豪放之士.苑边高冢卧麒麟,则是指人生易老,都会走向衰亡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也不可避免.由苑边高冢即足以见得.结合此联总体,就是说人生苦短,而面对这些则需像翡翠一样好好快乐一番,即说了前边愁思在徘徊于不徘徊之间的纠结情绪,又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可看出杜甫的手笔已经十分成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这两句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乐是一个人毕生所追求的,那为什么不去痛快的了一次呢.

  大家可以去参考“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去理解诗中行乐的含义,这是一种极为无奈而发出的一句感叹而已.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 诗人对这这究竟是为什么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非常值得珍惜.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无比恬静、无比自由、无比美好的境界.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存在不了多久了.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读这一联,就能唤起春光明媚的美感.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4.名篇名句默写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耻于互相学习是因为:彼与彼年相若也,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道出了自己不愿卑躬屈膝的心声: 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3)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绘了雨后城中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 。

  (4)尊师重道是做人应有的美德,但尊敬老师,并不说明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局限于老师的思想和理论,而是要为了真理而去突破,甚至去推翻自己老师的理论,正如韩愈《师说》中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在复习课本“名句名篇”背诵时,要兼顾非“背诵篇目”或“背诵段落”中的“名句”的背诵.记忆“名句”,首先应该注意教材中出现过的“名句”,除古代诗词散文外,现当代作品中、知识短文中、注释中的引语,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应作一番系统梳理.

  【解答】(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重点字:谀)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重点字:摧)

  (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重点字:锦)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惹祸的大衣

  李显

  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来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来,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来,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边跑边喊“救命”。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

  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我拼命挣扎,大喊救命。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来,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把我拖上了岸。

  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气呼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跑了……”

  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来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

  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来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来,真的很不容易。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家表示感谢……”

  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的没钱。本来,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来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俺有点不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妹子误会了。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来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

  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

  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

  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 “我”倍感紧张,可见“大胡子”居心不良。

  B.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C.大胡子起初向“我”脱下的大衣游去,把“我”救上后又抱怨“我”害得他的大衣被水冲走。这为后文“我”的忏悔作了铺垫,可谓匠心独运。

  D.“我”借方便之名逃离,“大胡子”拼命追赶,这更让“我”感到是遇见了“色狼”,可在过河的危急时刻,还是“大胡子”救了“我”。

  E.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

  (2)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题目是“惹祸的大衣”,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考点】小说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情节设计的作用分析;

  (3)本题考查标题艺术的赏析;

  (4)本题考查结合文本的开放式探究性答题;

  【解答】(1)A、从后文的内容可以得知“大胡子”的行为并不是“居心不良”,而是有所担心.B、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错,文章并不是要反映当时的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大胡子”代表内心善良的人;C、“‘我’的忏悔”语义过重,应为自责.

  (2)小说情节的作用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从内容上,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分条表述.大衣被水冲跑,是“我”误会大胡子追来的意图导致的结果,推动情节发展,也为后文“我”免费为大胡子的妻子做手术的情节做了铺垫;

  (3)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大衣”贯穿全文,大胡子好心借大衣给“我”御寒,因为衣服里有钱怕丢又不好直说,只好一直看“我”,结果导致“我”误会他居心不良,推动情节发展;大衣里装着大胡子给妻子准备的手术钱,为后文“我”听见情由,为大胡子的妻子免费做手术做了铺垫,也深化了主题;

  (4)本题开放式作答,认为大胡子是主人公的,可以从情节都围绕着“大胡子”展开,大胡子身上体现了人性美,并感化了“我”表现主题出发;认为“我”是主人公的,可以从“我”推动了情节发展,反应人性善良,对比突出大胡子的人品深化主题出发.

  答案:

  (1)DE

  (2)①大衣被水冲跑是误会加深的结果,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②为下文“我”的灵魂得到净化并为“大胡子”的妻子免费做手术作了铺垫.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

  (3)①“惹祸的大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正是这件大衣引出了误会,“大胡子”怕丢钱,“我”感到不安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③被大水冲跑的大衣里装着“大胡子”为妻子做手术准备的钱,这让“我”倍感自责,从而决定免费为其妻子做手术,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

  (4)答案:观点一:小说主人公是“大胡子”.

  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大胡子”看到“我”冷,主动把大衣给“我”穿;误解他的“我”在逃跑途中遇险,还是“大胡子”救的;大水冲跑大衣,让“大胡子”丢了为妻子治病的钱.这些都是围绕“大胡子”展开的.②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品的好坏,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大胡子”就是一个内心品质好的人.③从人物关系看:正是“大胡子”内心的善良与“我”内心的多疑形成对比,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所以说“大胡子”是小说的主人公.

  观点二:小说主人公是“我”.

  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我”到青石镇给患者做手术,途中乘坐人力三轮车产生误会,“我”在逃跑途中遇险,“我”在医院手术室休息时得知真相,“我”免费为“大胡子”的妻子做手术.这些都是围绕“我”展开的.②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性的善良与自我反思精神的可贵,这一点正是通过“我”的免费手术体现的. ③从人物关系看:在“我”和“大胡子”两人的对比中,突出了“我”人性的弱点,深化了主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寻找教育的曙光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道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

  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田家生活还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青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下,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

  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情趣,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师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有关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1)B.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C.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D.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

  (2)本题选择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的原因,有助于准确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传主的性格特点.“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入手”、“穷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困、没有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等信息,均分散隐含在原文中.相信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原文,并对相关信息加以准确提炼、概括,是不难找到答案的.

  (3)陶行知给操震球的回信,是这篇传记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陶行知对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深刻认识,也表现了他对青年同仁的热切期盼.此题要求考生把原文中的相关内容从“甘”和“苦”两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考生只要能在原文中找到“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这个句子,就能很顺利地找到这些描述乡村教育甘苦的语句,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即可.考虑到考生的归纳概括可能不完全一致,特意在“评分参考”中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3)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五、语言文字运用

  7.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主要辨析“一南辕北辙和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如履薄冰和如临深渊”三组成语的区别,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要掌握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解答】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买椟还珠: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1)句根据语境“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语境意是指“读者读书取舍不当”,故选择“买椟还珠”符合语境;

  (2)句根据语境“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相逢”,语境意是指“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目的相同”,可知应选“殊途同归“符合语境;

  (3)根据语境“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语境意是指“集团首席执行官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所以运用“如履薄冰”符合语境;

  故选B.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新高考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能够帮助高中生从寻找分数向寻找自己转变.

  B.近几年来,我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为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C.有人认为:货币的汇率,是由于两国货币在其本国具有的购买力所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

  D.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解答】A.正确;

  B.成分残缺,“满足”缺少相搭配的宾语,在“健身”后加上“需求”;

  C.结构混乱,“由于两国货币在其本国具有的购买力所决定的”句式杂糅,删除“由于”的“于”、“所决定”的“所”即可;

  D.搭配不当,“改善建设”不搭配,把“改善”改为“促进”;

  故选:A.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排序题其实是有规律可寻的,因为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孤立的单个的句子在语段中是不存在的,它必然会与文章整体、所在语段、前后句发生某种必然的联系.同时,从语言连贯的要求来看,它也要求前后句子保持某种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联系来分析排序题.具体来说,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 主要看三方面:一是话题是否同一;二看句式(短语结构)是否同一;三看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 主要看三方面:一是整体语段是否呼应;二是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 主要看两方面的协调:一是整体情境是否协调;二看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解答】这一段的排序要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后面说到铭记这段历史的原因是“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那么前面的内容应是先说“惨烈悲壮”,再说“不屈抗争”,③是惨烈,⑤是悲壮,①④②是不屈抗争.其中①是说“参加抗争的”,④是说“为抗争建立功勋的”,②是说“支援和帮助过”抗战的.从直接到间接的顺序是①④②.

  答案C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吸收水分和吸收养料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 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固定植株的位置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 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解析:

  连贯要看语境,“瞻前顾后”.

  ①处填写内容,由下句开头“这两项”可知,填写句子是两个概念,而根据“作用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推知,“水分”“养料”是两项基本内容;

  ②处填写内容,由“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可知,应填“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处填写内容,由“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可知,前一句是分析原因的,再根据“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可填“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答案:

  ①吸收水分和吸收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11.给下面的漫画添加标题并指出其寓意。(标题不超过8字,寓意不超过30字)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

  【解答】本题所供图片画了一只巨大的手,这只大手的食指向前指着,一个人站在食指尖上正在向前迈步,而这个人的迈出的那只脚已经踏空.根据这个画面,可分析出一种普通的现象,就是一些人喜欢盲目按照别人的指示去做事,这样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摔下来,这也就是这幅漫画的寓意所在.漫画拟题,可以抓住漫画的中心事件拟题,也可以抓住漫画中的主要人物拟题,还可以抓住漫画的主题拟题.本题根据主旨,就可以拟题为“盲从的代价”.

  参考答案:

  标题:盲从的代价.

  寓意:按别人的指引,盲目的前进,可能会一步踏空,摔得惨痛.(意思表达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六、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任性”是2014年的流行热词。

  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

  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

  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权不可任性”。

  全面理解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点】话题作文.

  【分析】“任性”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材料的前三句都体现了这个意思.有时候“有钱任性”、“青春任性”、“漂亮任性”还只是率性而为,率性而为不一定是坏事.但“有权任性”就是为所欲为了.李总理的话就是在强调为所欲为要不得.

  “全面理解材料”相当于“综合考虑材料”,就是要求考生综合考虑(全面理解)四句话的含义,分析四句话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辩证分析率性而为和为所欲为之间的关系.

  基于此,可以从是任性要有度的角度立意,也可以探讨任性和约束之间的辩证关系.

  【解答】

  任性不需要前提

  纵览古今中外,任性之人可谓层出不穷.有“千磨万击还艰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般百折不挠的任性.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般潇洒自如的任性,更有如“任它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般坚毅如钢的任性.可见,任性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是一种积极自信的心态,是一抹不同寻常的亮彩. 可是当每一次的任性都被扣上了厚重的帽子,当任性也有了前提,自我勉励变成了冷嘲热讽,彰显独特竟转化为彰显优越.而这种优越并非后天修养却是与生俱来,有钱有貌,有闲,“任性”二字渐渐成为常人的不可企及.如此一来,变了味道的任性只消得表达羡慕,表达卑微的不满,甚至是对自身的消解与自嘲. 加了前提的任性非但不自由,反而成了一种限制.“有钱就是任性”在更多人的眼中表示的是“没钱就无法任性.”于是困厄竟变成了理所当然.因为任性有了前提,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现实生活中温润透彻的人心,笔墨间纵情的挥洒,甚至是追求美的权利与自由,都被“无才无貌”挡在了门外,令人无福消受了.

  任性不需要前提,任性更不需要枷锁.任性是无拘无束的做自己,鉴定执着的追求想要的生活.它或许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林语堂曾说“人生僻如一场滑稽剧,又是还是静观而微笑,胜于参与其中一份子.”

  一个温和慈祥的老者形象在我眼前赫然展现,人生如戏,我偏要静观微笑.这样的任性少了卑微无力,却多了些庄严持重,并且,不论怎么看,都是可亲又可爱的.它或许也是一种逆流而行的勇气与尊严.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女作家萧红的愿望不是去记录平型关大捷,也不是同仇敌忾民族危亡的悲伤,她只想寻一隅角落,写童年的趣事,写慈祥的祖父,写家乡的山河,但这温润笔峰中却暗藏着人性的悲凉,对人性回归的感念,世道人心的无知与慈祥.萧红的笔峰转而又转,任性的写下了时代的逆流,而这逆流,却是一个时代最最真实的写照.如此一来,任性也可能成为一种伟大.

  任性不需要前提不代表任性可以为所欲为.任性应从人性出发,应以尊严为保障.任性更多地代表成为真实的自己,而非在他人是非面前指指点点,无理取闹.网络的世界和其宽广,有透透彻彻的善意也有恶意诽谤和谣言中伤,若是把一切为所欲为都归结于任性驱使,那么自由将变成不自由,上而观之,社会规则,人性尊严更将变淡.

  希望有一天,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站在讲台上,口中流露不再是打拼与机遇这样的套话,他会说,我的成功归结于我不需要前提,坚定执着的任性.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也会自信而坚定地说,我的任性不在于有钱,有才,有貌,我的任性在于安于平凡,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由此,每个个体的价值都得以在不需前提的任性之下,回归自我,回归自由.

  延伸阅读:

  2018年高中古诗文鉴赏专题

  2018年衡阳市八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

  2018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2018年济南一中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8年湖北省八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高考>高考备考>试题>语文>正文
    2016年衡阳市衡阳县三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8-07-06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野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测试题是预测未来考题的基础,在高考中你可能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试题是以前考过的原题或者原题的变形,或者在原题基础上的衍生。刚进入高三的同学尤其要注意,测试题不仅可以帮助你测试一下近期学期效果,查找不足,更能提前感受高考的氛围,熟悉高考的试题模式。下面,长沙新东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17年湖南六校联盟高三年级语文联考卷,供大家练习。

      2016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太湖石

      世人皆知太湖美。碧波万顷的太湖水蕴藏着无尽的钟秀灵气,造就了石之精品﹣﹣太湖石。太湖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是因为地壳运动引起岩浆喷发,这些温度相当高的岩浆冷凝后,形成带有气孔的流纹岩。当岩石沉入古太湖,在湖水长期冲刷的过程中,一些比较软的部位和气孔被水侵蚀,形成许多小洞,这些小洞正是太湖石的魅力所在。

      太湖石很早就被江南一带的劳动人民发掘,但它真正广泛应用于园林艺术是在元代。这一时期建成的狮子林,荟萃了太湖石的精华。到了明清两朝,我国园林建造热点南移时,太湖石就更被达官贵人们赏识,成为他们私家花园中重要的景观。

      凡是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无不为那些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的假山而叹服。所谓假山,就是闻名遐迩的太湖石稍加人工润饰而成的。

      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太湖石没有雨花石那斑斓的色彩,但它以浅灰浅青中掺杂着一抹微红的质朴为美,以天然而成的各种形态为奇。没有两块太湖石是完全相像的。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崔嵬挺拔;有的像一块磐石,有的像一段蜿蜒的虬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是太湖石的特点。有的石头,你从这个视点一看就知道像什么;若你转换视点,则冥思苦想也无法得出结果,但经旁人一点拨,你就会茅塞顿开,由衷地赞叹:“像!像极了!”比如狮子峰,被誉为狮子林中珠峰之首,其石洞高下盘旋,连绵不断,曲折幽深,如入迷宫。咫尺之间,可望而不可即。整座假山,外观峰峦起伏,气势磅礴;入内则幽深曲折,处处空灵。

      太湖石千姿百态,讲究瘦、漏、透、丑。所谓“瘦”就是指石身挺拔修长,石身上的窟窿又多又小,如虫蛀一般,洞与洞之间的间隔相当窄,跟手指差不多粗细,给人一种瘦骨嶙峋的感觉;“漏”要求石洞不仅多,而且位置安排巧妙,据说最上乘的太湖石,下雨时石洞内不积水,雨水通过众多的小石洞漏掉,雨过天晴,石洞里面很难留下水的痕迹;“透”更为巧妙,石头这一面的小石洞和它背面的小洞相通,人可以透过这些小孔看到对面的景物;“丑”就是石形怪异、棱角分明、突兀不对称。留园里有一处名为“鹰斗狗”的太湖石,左边是一根三米多高的石柱,上面有一只盘旋的大鹰;右边是一只半人高的“狗”趴着,它回头恶狠狠地瞪着上方的“鹰”,一场恶斗一触即发。

      具备了瘦、漏、透、丑四点的太湖石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上海豫园里的“玉玲珑”堪称太湖石之骄子,号称“天下第一石”,这四个特点无一不有,完美之至,它与其他两块太湖石一起被放置在一座白瓦青砖的影壁前,显得错落有致,飘飘欲仙。

      “天下第二石”是苏州留园里的“冠云峰”,它以天然奇特造型著称。“冠云峰”高三至四米,石顶是一只收翅正待俯冲的“秃鹫”,以蔚蓝的天空为背景;底部是一只伸头张望的“泪龟”,以赭色的土地为底色。整块石头未经人工雕琢,天然自成,栩栩如生。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都是大自然最杰出的手笔。

      太湖石像一幅极具神采的水墨画,那份质朴,那份飘逸,是江南园林里的胜景,是大自然一颗璀璨的明珠。

      (何蔚/文,有删改。)

      (1)文章围绕太湖石依次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湖石的形成 B.太湖石的形状 C.太湖石的特点 D.太湖石的利用

      (2)下列有关太湖石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湖石“奇”的魅力源于它的天然而成。

      B.太湖石在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景观。

      C.太湖石的精品须具备“瘦、漏、透、丑”的特点。

      D.太湖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的结果。

      (3)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一项是 

      A.苏轼携好友游“狮子林”,看见姿态万千的“狮子”们,由衷地感叹:“这太湖的石头,仿佛通灵性一样,竟然赋精魂于狮子身上!”

      B.雨后初晴,母子俩在园林中仔细欣赏不同造型的石头,儿子说:“妈妈,你看!石洞里好多雨水,真漂亮!”

      C.两小儿在园林中捉迷藏,其一说:“嘿,我看见你了!这里的石头都有小洞洞,你藏不住的!哈哈!”

      D.一欧洲游客看见留园里的“冠云峰”大声赞叹:“哇,这石头太美丽了,中国的石匠真了不起,竟能雕琢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

      【解答】(1)B 文本对形状有所涉及,但却涵盖于“特点”部分内.

      (2)D 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太湖石形成的第二条件是沉入湖中被水冲刷侵蚀.

      (3)C A.第一段“但它真正广泛应用于园林艺术是在元代.这一时期建成的狮子林”,可知狮子林建于元代,苏轼是宋代人.B第五段“据说最上乘的太湖石,下雨时石洞内不积水,雨水通过众多的小石洞漏掉,雨过天晴,石洞里面很难留下水的痕迹”,太湖石的特点有“漏”,它是不积水的.D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太湖石是天然形成的,不是雕琢出来的.

      答案:

      (1)B

      (2)D

      (3)C

      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鲁云谷传

      [明]张 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小小药肆肆:店铺

      B.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向:以前

      C.排闼而入排:推开

      D.不可救则望之却走却:拒绝

      (2)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鲁云谷心胸豁达开朗的一组是 

      ①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②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③尤恨人唾洟秽地④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⑤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⑥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①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云谷医术高明,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

      B.鲁云谷好恶分明,个性率真,是作者的知心朋友,他的突然去世让作者悲痛不已。

      C.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

      D.文章补叙鲁云谷及其妻对雪水煮茶的不同态度,凸显出鲁云谷对待朋友情真意切。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②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解答】(1)D却:退.“不可救则望之却走”的意思是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

      (2)⑥说的是医术;③说的是癖好;④说的是爱好.故选D.

      (3)C“艺术修养有米芾的风范”无中生有,文章没有相关表述.

      (4)①“其”,代词,指这种烦琐的事;“而”,表转折,却.译文为: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

      ②“是”,代词,这;“岂…哉”反问句,难道…吗!译文为: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答案:

      (1)D

      (2)D

      (3)C

      (4)①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

      ②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参考译文】

      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

      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以至应付接待不过.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每次都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医术高明.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

      他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

      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所谓生死大事,这般迅速,真像梦幻一般,令人悲痛悼惜不能停止.回坐在书房里,回忆云谷的生平,于是为他写了这篇传记.

      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曲江(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1)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写景诗.

      【分析】《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解答】(1)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方面考虑.作答本题,可以分析上下句结构的对仗,可以分析用的好的动词(“穿”“点”),可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赏析这两句的情感时,注意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共”和“暂时”,同时再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即可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答案:

      (1)①“穿花”对“点水”,“蛱蝶”对“蜻蜓”,“深深”对“款款”,“见”对“飞”,对仗工整,给人以美感;②“穿”“点”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动态美,“深深”“款款”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情态美,用词精当,语句更具韵味;③蛱蝶穿花“见”、蜻蜓点水“飞”描绘了恬静、自由的画面,体物缘情,突出春天的美好;④此联为诗的转句,既与前两联的人生境况形成对比,又引出尾联的感慨,全诗圆合自然.

      (2)①表达了对美好春光即将流逝不能尽情欣赏的惋叹之情;②表达了祈盼与美好春光“共流转”的惜春之情;③借欣赏春光表达诗人忘却人生失意的积极心态(或“旷达之情”“无奈之意”).

      参考译文: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赏析: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样了.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这一联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只是叙述凄凉的景象,而是对尾联哲学的阐述.如果想要理解这其中的意思那么就要对古代文人道家归隐思想有所了解了.江上小堂巢翡翠,是指快乐自由的豪放之士.苑边高冢卧麒麟,则是指人生易老,都会走向衰亡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也不可避免.由苑边高冢即足以见得.结合此联总体,就是说人生苦短,而面对这些则需像翡翠一样好好快乐一番,即说了前边愁思在徘徊于不徘徊之间的纠结情绪,又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可看出杜甫的手笔已经十分成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这两句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乐是一个人毕生所追求的,那为什么不去痛快的了一次呢.

      大家可以去参考“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去理解诗中行乐的含义,这是一种极为无奈而发出的一句感叹而已.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 诗人对这这究竟是为什么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非常值得珍惜.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无比恬静、无比自由、无比美好的境界.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存在不了多久了.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读这一联,就能唤起春光明媚的美感.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4.名篇名句默写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耻于互相学习是因为:彼与彼年相若也,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道出了自己不愿卑躬屈膝的心声: 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3)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绘了雨后城中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 。

      (4)尊师重道是做人应有的美德,但尊敬老师,并不说明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局限于老师的思想和理论,而是要为了真理而去突破,甚至去推翻自己老师的理论,正如韩愈《师说》中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在复习课本“名句名篇”背诵时,要兼顾非“背诵篇目”或“背诵段落”中的“名句”的背诵.记忆“名句”,首先应该注意教材中出现过的“名句”,除古代诗词散文外,现当代作品中、知识短文中、注释中的引语,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应作一番系统梳理.

      【解答】(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重点字:谀)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重点字:摧)

      (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重点字:锦)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惹祸的大衣

      李显

      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来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来,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来,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边跑边喊“救命”。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

      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我拼命挣扎,大喊救命。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来,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把我拖上了岸。

      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气呼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跑了……”

      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来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

      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来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来,真的很不容易。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家表示感谢……”

      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的没钱。本来,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来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俺有点不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妹子误会了。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来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

      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

      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

      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 “我”倍感紧张,可见“大胡子”居心不良。

      B.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C.大胡子起初向“我”脱下的大衣游去,把“我”救上后又抱怨“我”害得他的大衣被水冲走。这为后文“我”的忏悔作了铺垫,可谓匠心独运。

      D.“我”借方便之名逃离,“大胡子”拼命追赶,这更让“我”感到是遇见了“色狼”,可在过河的危急时刻,还是“大胡子”救了“我”。

      E.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

      (2)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题目是“惹祸的大衣”,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考点】小说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情节设计的作用分析;

      (3)本题考查标题艺术的赏析;

      (4)本题考查结合文本的开放式探究性答题;

      【解答】(1)A、从后文的内容可以得知“大胡子”的行为并不是“居心不良”,而是有所担心.B、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错,文章并不是要反映当时的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大胡子”代表内心善良的人;C、“‘我’的忏悔”语义过重,应为自责.

      (2)小说情节的作用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从内容上,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分条表述.大衣被水冲跑,是“我”误会大胡子追来的意图导致的结果,推动情节发展,也为后文“我”免费为大胡子的妻子做手术的情节做了铺垫;

      (3)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大衣”贯穿全文,大胡子好心借大衣给“我”御寒,因为衣服里有钱怕丢又不好直说,只好一直看“我”,结果导致“我”误会他居心不良,推动情节发展;大衣里装着大胡子给妻子准备的手术钱,为后文“我”听见情由,为大胡子的妻子免费做手术做了铺垫,也深化了主题;

      (4)本题开放式作答,认为大胡子是主人公的,可以从情节都围绕着“大胡子”展开,大胡子身上体现了人性美,并感化了“我”表现主题出发;认为“我”是主人公的,可以从“我”推动了情节发展,反应人性善良,对比突出大胡子的人品深化主题出发.

      答案:

      (1)DE

      (2)①大衣被水冲跑是误会加深的结果,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②为下文“我”的灵魂得到净化并为“大胡子”的妻子免费做手术作了铺垫.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

      (3)①“惹祸的大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正是这件大衣引出了误会,“大胡子”怕丢钱,“我”感到不安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③被大水冲跑的大衣里装着“大胡子”为妻子做手术准备的钱,这让“我”倍感自责,从而决定免费为其妻子做手术,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

      (4)答案:观点一:小说主人公是“大胡子”.

      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大胡子”看到“我”冷,主动把大衣给“我”穿;误解他的“我”在逃跑途中遇险,还是“大胡子”救的;大水冲跑大衣,让“大胡子”丢了为妻子治病的钱.这些都是围绕“大胡子”展开的.②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品的好坏,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大胡子”就是一个内心品质好的人.③从人物关系看:正是“大胡子”内心的善良与“我”内心的多疑形成对比,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所以说“大胡子”是小说的主人公.

      观点二:小说主人公是“我”.

      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我”到青石镇给患者做手术,途中乘坐人力三轮车产生误会,“我”在逃跑途中遇险,“我”在医院手术室休息时得知真相,“我”免费为“大胡子”的妻子做手术.这些都是围绕“我”展开的.②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性的善良与自我反思精神的可贵,这一点正是通过“我”的免费手术体现的. ③从人物关系看:在“我”和“大胡子”两人的对比中,突出了“我”人性的弱点,深化了主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寻找教育的曙光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道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

      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田家生活还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青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下,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

      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情趣,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师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有关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1)B.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C.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D.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

      (2)本题选择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的原因,有助于准确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传主的性格特点.“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入手”、“穷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困、没有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等信息,均分散隐含在原文中.相信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原文,并对相关信息加以准确提炼、概括,是不难找到答案的.

      (3)陶行知给操震球的回信,是这篇传记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陶行知对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深刻认识,也表现了他对青年同仁的热切期盼.此题要求考生把原文中的相关内容从“甘”和“苦”两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考生只要能在原文中找到“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这个句子,就能很顺利地找到这些描述乡村教育甘苦的语句,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即可.考虑到考生的归纳概括可能不完全一致,特意在“评分参考”中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3)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五、语言文字运用

      7.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主要辨析“一南辕北辙和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如履薄冰和如临深渊”三组成语的区别,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要掌握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解答】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买椟还珠: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1)句根据语境“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语境意是指“读者读书取舍不当”,故选择“买椟还珠”符合语境;

      (2)句根据语境“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相逢”,语境意是指“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目的相同”,可知应选“殊途同归“符合语境;

      (3)根据语境“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语境意是指“集团首席执行官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所以运用“如履薄冰”符合语境;

      故选B.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新高考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能够帮助高中生从寻找分数向寻找自己转变.

      B.近几年来,我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为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C.有人认为:货币的汇率,是由于两国货币在其本国具有的购买力所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

      D.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解答】A.正确;

      B.成分残缺,“满足”缺少相搭配的宾语,在“健身”后加上“需求”;

      C.结构混乱,“由于两国货币在其本国具有的购买力所决定的”句式杂糅,删除“由于”的“于”、“所决定”的“所”即可;

      D.搭配不当,“改善建设”不搭配,把“改善”改为“促进”;

      故选:A.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排序题其实是有规律可寻的,因为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孤立的单个的句子在语段中是不存在的,它必然会与文章整体、所在语段、前后句发生某种必然的联系.同时,从语言连贯的要求来看,它也要求前后句子保持某种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联系来分析排序题.具体来说,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 主要看三方面:一是话题是否同一;二看句式(短语结构)是否同一;三看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 主要看三方面:一是整体语段是否呼应;二是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 主要看两方面的协调:一是整体情境是否协调;二看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解答】这一段的排序要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后面说到铭记这段历史的原因是“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那么前面的内容应是先说“惨烈悲壮”,再说“不屈抗争”,③是惨烈,⑤是悲壮,①④②是不屈抗争.其中①是说“参加抗争的”,④是说“为抗争建立功勋的”,②是说“支援和帮助过”抗战的.从直接到间接的顺序是①④②.

      答案C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吸收水分和吸收养料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 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固定植株的位置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 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解析:

      连贯要看语境,“瞻前顾后”.

      ①处填写内容,由下句开头“这两项”可知,填写句子是两个概念,而根据“作用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推知,“水分”“养料”是两项基本内容;

      ②处填写内容,由“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可知,应填“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处填写内容,由“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可知,前一句是分析原因的,再根据“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可填“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答案:

      ①吸收水分和吸收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11.给下面的漫画添加标题并指出其寓意。(标题不超过8字,寓意不超过30字)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

      【解答】本题所供图片画了一只巨大的手,这只大手的食指向前指着,一个人站在食指尖上正在向前迈步,而这个人的迈出的那只脚已经踏空.根据这个画面,可分析出一种普通的现象,就是一些人喜欢盲目按照别人的指示去做事,这样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摔下来,这也就是这幅漫画的寓意所在.漫画拟题,可以抓住漫画的中心事件拟题,也可以抓住漫画中的主要人物拟题,还可以抓住漫画的主题拟题.本题根据主旨,就可以拟题为“盲从的代价”.

      参考答案:

      标题:盲从的代价.

      寓意:按别人的指引,盲目的前进,可能会一步踏空,摔得惨痛.(意思表达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六、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任性”是2014年的流行热词。

      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

      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

      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权不可任性”。

      全面理解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点】话题作文.

      【分析】“任性”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材料的前三句都体现了这个意思.有时候“有钱任性”、“青春任性”、“漂亮任性”还只是率性而为,率性而为不一定是坏事.但“有权任性”就是为所欲为了.李总理的话就是在强调为所欲为要不得.

      “全面理解材料”相当于“综合考虑材料”,就是要求考生综合考虑(全面理解)四句话的含义,分析四句话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辩证分析率性而为和为所欲为之间的关系.

      基于此,可以从是任性要有度的角度立意,也可以探讨任性和约束之间的辩证关系.

      【解答】

      任性不需要前提

      纵览古今中外,任性之人可谓层出不穷.有“千磨万击还艰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般百折不挠的任性.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般潇洒自如的任性,更有如“任它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般坚毅如钢的任性.可见,任性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是一种积极自信的心态,是一抹不同寻常的亮彩. 可是当每一次的任性都被扣上了厚重的帽子,当任性也有了前提,自我勉励变成了冷嘲热讽,彰显独特竟转化为彰显优越.而这种优越并非后天修养却是与生俱来,有钱有貌,有闲,“任性”二字渐渐成为常人的不可企及.如此一来,变了味道的任性只消得表达羡慕,表达卑微的不满,甚至是对自身的消解与自嘲. 加了前提的任性非但不自由,反而成了一种限制.“有钱就是任性”在更多人的眼中表示的是“没钱就无法任性.”于是困厄竟变成了理所当然.因为任性有了前提,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现实生活中温润透彻的人心,笔墨间纵情的挥洒,甚至是追求美的权利与自由,都被“无才无貌”挡在了门外,令人无福消受了.

      任性不需要前提,任性更不需要枷锁.任性是无拘无束的做自己,鉴定执着的追求想要的生活.它或许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林语堂曾说“人生僻如一场滑稽剧,又是还是静观而微笑,胜于参与其中一份子.”

      一个温和慈祥的老者形象在我眼前赫然展现,人生如戏,我偏要静观微笑.这样的任性少了卑微无力,却多了些庄严持重,并且,不论怎么看,都是可亲又可爱的.它或许也是一种逆流而行的勇气与尊严.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女作家萧红的愿望不是去记录平型关大捷,也不是同仇敌忾民族危亡的悲伤,她只想寻一隅角落,写童年的趣事,写慈祥的祖父,写家乡的山河,但这温润笔峰中却暗藏着人性的悲凉,对人性回归的感念,世道人心的无知与慈祥.萧红的笔峰转而又转,任性的写下了时代的逆流,而这逆流,却是一个时代最最真实的写照.如此一来,任性也可能成为一种伟大.

      任性不需要前提不代表任性可以为所欲为.任性应从人性出发,应以尊严为保障.任性更多地代表成为真实的自己,而非在他人是非面前指指点点,无理取闹.网络的世界和其宽广,有透透彻彻的善意也有恶意诽谤和谣言中伤,若是把一切为所欲为都归结于任性驱使,那么自由将变成不自由,上而观之,社会规则,人性尊严更将变淡.

      希望有一天,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站在讲台上,口中流露不再是打拼与机遇这样的套话,他会说,我的成功归结于我不需要前提,坚定执着的任性.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也会自信而坚定地说,我的任性不在于有钱,有才,有貌,我的任性在于安于平凡,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由此,每个个体的价值都得以在不需前提的任性之下,回归自我,回归自由.

      延伸阅读:

      2018年高中古诗文鉴赏专题

      2018年衡阳市八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

      2018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2018年济南一中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8年湖北省八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