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20湖南长沙高考化学复习:选择题攻略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化学学科在高考中难度是比较高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化学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长沙新东方高考频道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能够在高考考前紧张的复习中帮助学生找好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01 高考化学选择题怎么考?
1、选择题的特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的主要内容
(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
(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0)小计算。
02 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直选法
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更适合于基础较弱的考生。
(3)比较筛选法
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
(4)综合分析法
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此法更适合于基础较强的学生。
2、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稳、细、活、准”
“稳”就是不要慌张,不要急躁,心态要稳,避免忙中出错。
“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
“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肯定是错误的选项;“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03 高频考点三步搞定
类型一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步骤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步骤2:分析化学反应的遵循的原理和本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判断。
步骤3:通过举反例,验证各选项是否正确。
类型二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对有多种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反应的顺序问题,按“强先弱后”的原则来书写或判断,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一般说,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看离子反应哪些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给参与反应的离子按氧化性或还原性排队。
(1)常见物质氧化性顺序: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常见物质还原性顺序:Mn2+
步骤2:离子按照“先强后弱”的原则依次反应
(1)常见离子氧化性:Fe3+>Cu2+>H+>Fe2+
(2)常见离子还原性:I->Fe2+>Br-
步骤3: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电子转移守恒定律配平离子方程式。
类型三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于复分解反应,按“以少定多”的原则来书写,即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确定量多离子前面的系数。关键是要判断不足的物质是什么,以不足的物质完全反应为根据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防止出差错。一般书写量不足的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
步骤1:审清题目,明确有哪些离子参加反应,哪种反应物用量不足。涉及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还要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步骤2:按照不足量的反应物离子配比书写离子方程式。
步骤3:根据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最后检查气体、沉淀符号、反应条件等。
类型四 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步骤1: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共存”,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
步骤2:挖掘隐含条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无颜色或其他限制条件。
步骤3:根据离子共存知识,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络合反应,综合判断。
类型五 考查对热化学方程式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步骤1:根据中和热定义判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l),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沉淀或弱电解质),则其反应热不等于中和热。
②对于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都约为57.3 KJ/mol。对于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一般低于57.3 KJ/mol。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
步骤2:根据燃烧热定义判断。在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①燃烧热是以1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物前系数为1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CO2,H→H2O(l)等。
步骤3:不能通过看一个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因为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如物质的燃烧一般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的进行,但属于放热反应,只有哪些需持续加热的反应才是吸热反应,而那些只是通过加热来引起反应,反应开始后则无须加热的反应,则属放热反应。
类型六 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题
步骤1:熟悉常见物质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数:
(1)1molH2、O2、P4分别含有1mol H-H键、1mol O=O键、6mol P-P键;
(2)1molH2O中含有2mol O-H键;1mol NH3含有3mol N-H键 ;1mol CH4含有4mol C-H键;1mol SiO2含有4mol Si-O键。
步骤2:弱电解质不能完成电离,如CH3COOH、HF等;弱碱阳离子和弱酸阴离子都易发生水解反应,如NH4+、Fe3+、Cu2+和CO32-、HCO3-、CH3COO-等。
步骤3:几类常考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求算:
(1)6HCl+KClO3=KCl+3Cl2↑+3H2O中,HCl中Cl的化合价为-1价,KClO3中Cl的化合价为+5价,它们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 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2)在Cl2+H2O=HClO+HCl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在反应中1mol氯气参加反应,电子转移数为NA;类似情况还有 Cl2+2NaOH=NaCl+NaClO+H2O。
类型七 考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步骤1:首先确定微粒是同周期元素,还是同主族元素的。
步骤2: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多少,若电子层数相同再看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
步骤3:若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根据“阴上阳下”规律判断
04 典型选择题详细解析
排除法
例1、同一主族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3XO4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H3>YH3>ZH3
C.水溶液的pH值:Na3XO4>Na3 YO4>Na3ZO4
D.原子半径:X
解析:对于此类题目来说,逐一排除是比较稳妥的。由题知,X、Y、Z三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也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A、B、 D选项明显可排除,最后确定C为正确答案。此题如从C选项直接突破的话,难度很大,可见,采取排除法,扬长避短,能显著降低题目的难度。
答案:C
特例反驳法
例2、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1
B.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D.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解析:此题可用特例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若A为O,M为Li则,A项O原子有8个电子,Li原子有3个电子,二者电子数之和为11,则A正确;B项中二者的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B错;C项中O、Li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则C错;D项中O、L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则D错,故选A。
答案:A
定量分析法
例3、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
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D. 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
解析:根据信息,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Na2S中S被氧化,SO2中S被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每生成3molNa2S2O3,转移8mol电子,故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8mol/3电子;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故选择AD。
答案:AD
数据型选择题
例4、把2.1g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无法确定
解析:采取极端假设法分析。假设2.1g全是CO,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2.1g;假设2.1g全是H2,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也为2.1g。所以,把2.1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必然为2.1g,与2.1g中CO与H2的所占比例大小无关。
答案:A
定量问题定性化
例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 、4 D、5
解析: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相当于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那么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前后系数和应满足什么关系呢?
定容密闭容器,达平衡后,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说明平衡右移,故2+5>4+n,n<3,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化学学科在高考中难度是比较高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化学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长沙新东方高考频道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能够在高考考前紧张的复习中帮助学生找好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01 高考化学选择题怎么考?
1、选择题的特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的主要内容
(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
(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0)小计算。
02 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直选法
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更适合于基础较弱的考生。
(3)比较筛选法
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
(4)综合分析法
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此法更适合于基础较强的学生。
2、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稳、细、活、准”
“稳”就是不要慌张,不要急躁,心态要稳,避免忙中出错。
“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
“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肯定是错误的选项;“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03 高频考点三步搞定
类型一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步骤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步骤2:分析化学反应的遵循的原理和本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判断。
步骤3:通过举反例,验证各选项是否正确。
类型二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对有多种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反应的顺序问题,按“强先弱后”的原则来书写或判断,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一般说,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看离子反应哪些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给参与反应的离子按氧化性或还原性排队。
(1)常见物质氧化性顺序: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常见物质还原性顺序:Mn2+
步骤2:离子按照“先强后弱”的原则依次反应
(1)常见离子氧化性:Fe3+>Cu2+>H+>Fe2+
(2)常见离子还原性:I->Fe2+>Br-
步骤3: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电子转移守恒定律配平离子方程式。
类型三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于复分解反应,按“以少定多”的原则来书写,即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确定量多离子前面的系数。关键是要判断不足的物质是什么,以不足的物质完全反应为根据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防止出差错。一般书写量不足的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
步骤1:审清题目,明确有哪些离子参加反应,哪种反应物用量不足。涉及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还要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步骤2:按照不足量的反应物离子配比书写离子方程式。
步骤3:根据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最后检查气体、沉淀符号、反应条件等。
类型四 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步骤1: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共存”,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
步骤2:挖掘隐含条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无颜色或其他限制条件。
步骤3:根据离子共存知识,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络合反应,综合判断。
类型五 考查对热化学方程式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步骤1:根据中和热定义判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l),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沉淀或弱电解质),则其反应热不等于中和热。
②对于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都约为57.3 KJ/mol。对于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一般低于57.3 KJ/mol。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
步骤2:根据燃烧热定义判断。在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①燃烧热是以1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物前系数为1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CO2,H→H2O(l)等。
步骤3:不能通过看一个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因为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如物质的燃烧一般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的进行,但属于放热反应,只有哪些需持续加热的反应才是吸热反应,而那些只是通过加热来引起反应,反应开始后则无须加热的反应,则属放热反应。
类型六 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题
步骤1:熟悉常见物质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数:
(1)1molH2、O2、P4分别含有1mol H-H键、1mol O=O键、6mol P-P键;
(2)1molH2O中含有2mol O-H键;1mol NH3含有3mol N-H键 ;1mol CH4含有4mol C-H键;1mol SiO2含有4mol Si-O键。
步骤2:弱电解质不能完成电离,如CH3COOH、HF等;弱碱阳离子和弱酸阴离子都易发生水解反应,如NH4+、Fe3+、Cu2+和CO32-、HCO3-、CH3COO-等。
步骤3:几类常考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求算:
(1)6HCl+KClO3=KCl+3Cl2↑+3H2O中,HCl中Cl的化合价为-1价,KClO3中Cl的化合价为+5价,它们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 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2)在Cl2+H2O=HClO+HCl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在反应中1mol氯气参加反应,电子转移数为NA;类似情况还有 Cl2+2NaOH=NaCl+NaClO+H2O。
类型七 考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步骤1:首先确定微粒是同周期元素,还是同主族元素的。
步骤2: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多少,若电子层数相同再看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
步骤3:若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根据“阴上阳下”规律判断
04 典型选择题详细解析
排除法
例1、同一主族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3XO4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H3>YH3>ZH3
C.水溶液的pH值:Na3XO4>Na3 YO4>Na3ZO4
D.原子半径:X
解析:对于此类题目来说,逐一排除是比较稳妥的。由题知,X、Y、Z三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也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A、B、 D选项明显可排除,最后确定C为正确答案。此题如从C选项直接突破的话,难度很大,可见,采取排除法,扬长避短,能显著降低题目的难度。
答案:C
特例反驳法
例2、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1
B.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D.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解析:此题可用特例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若A为O,M为Li则,A项O原子有8个电子,Li原子有3个电子,二者电子数之和为11,则A正确;B项中二者的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B错;C项中O、Li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则C错;D项中O、L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则D错,故选A。
答案:A
定量分析法
例3、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
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D. 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
解析:根据信息,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Na2S中S被氧化,SO2中S被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每生成3molNa2S2O3,转移8mol电子,故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8mol/3电子;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故选择AD。
答案:AD
数据型选择题
例4、把2.1g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无法确定
解析:采取极端假设法分析。假设2.1g全是CO,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2.1g;假设2.1g全是H2,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也为2.1g。所以,把2.1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必然为2.1g,与2.1g中CO与H2的所占比例大小无关。
答案:A
定量问题定性化
例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 、4 D、5
解析: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相当于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那么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前后系数和应满足什么关系呢?
定容密闭容器,达平衡后,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说明平衡右移,故2+5>4+n,n<3,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