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家庭教育:千万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开学了,在微信后台听到不少爸妈的倾诉:自己在家长微信群无奈又委屈。熊孩子的爸妈听到手机嗡嗡震,就觉得孩子闯祸被大家伙议论而心惊胆战,差生的爸妈看到群里的排名不敢出声。即使是成绩中游的孩子爸妈,每天看着那些优等生父母的秀晒炫,本来心如止水,知足常乐的心,立马就想去找孩子茬了...我们除了叮嘱孩子做个好学生之外,是否也该反思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一个怎么样的姿态出现在班级中?
01
班主任吐槽
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
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
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
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
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
事情是这样的:
老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
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02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多多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这个问题多多遇到过很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
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
这是个问题吗?
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03
有办法解决吗?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你所在的“家长群”暂时还没有规则,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孩子的老师,或是直接将文章分享在“家长群”里。
相信家长们看了之后, “家长群”会越来越有规则。
“经过多方采访及与众班主任商讨,建议家长们千万不要做以下类型的家长
● 讨好刷屏型
1)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
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
2)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
群外私聊,切不可肆意刷屏。
3)晚上10点之后还在家长群里发消息。
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 炫富显摆型
1)炫耀孩子的成绩。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默默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及家长的心。
2)晒各种旅游的照片。
类似这种私人的照片,在朋友圈晒晒也就可以了,发班级群只会引起大家反感。
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
即使家长不到处晒,一个孩子的优秀锋芒也是遮挡不住的。低调的“才子”“才女”才是最令人佩服的,也最令老师喜爱。
● 过度关注型
1)每日不停的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
家长如此不相信孩子,孩子又如何树立信心?又如何能长大?
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
孩子成长的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家长越是这样,孩子成长的就会越累。
● 发布无关信息型
1)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班级群。
你希望别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他妈妈,经常在班级群发卖东西的信息!”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 群里争吵型
1)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
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2)与老师开战(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
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04
老师该怎么做?
为了“家长微信群”更规范,也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高效,在此,也为老师准备了几点小小的建议:
01、在班级群中不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这只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02、不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
03、不管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都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04、绝不转发不经考证的信息,千万不要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05、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
06、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
07、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开学了,在微信后台听到不少爸妈的倾诉:自己在家长微信群无奈又委屈。熊孩子的爸妈听到手机嗡嗡震,就觉得孩子闯祸被大家伙议论而心惊胆战,差生的爸妈看到群里的排名不敢出声。即使是成绩中游的孩子爸妈,每天看着那些优等生父母的秀晒炫,本来心如止水,知足常乐的心,立马就想去找孩子茬了...我们除了叮嘱孩子做个好学生之外,是否也该反思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一个怎么样的姿态出现在班级中?
01
班主任吐槽
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
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
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
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
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
事情是这样的:
老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
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02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多多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这个问题多多遇到过很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
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
这是个问题吗?
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03
有办法解决吗?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你所在的“家长群”暂时还没有规则,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孩子的老师,或是直接将文章分享在“家长群”里。
相信家长们看了之后, “家长群”会越来越有规则。
“经过多方采访及与众班主任商讨,建议家长们千万不要做以下类型的家长
● 讨好刷屏型
1)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
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
2)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
群外私聊,切不可肆意刷屏。
3)晚上10点之后还在家长群里发消息。
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 炫富显摆型
1)炫耀孩子的成绩。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默默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及家长的心。
2)晒各种旅游的照片。
类似这种私人的照片,在朋友圈晒晒也就可以了,发班级群只会引起大家反感。
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
即使家长不到处晒,一个孩子的优秀锋芒也是遮挡不住的。低调的“才子”“才女”才是最令人佩服的,也最令老师喜爱。
● 过度关注型
1)每日不停的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
家长如此不相信孩子,孩子又如何树立信心?又如何能长大?
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
孩子成长的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家长越是这样,孩子成长的就会越累。
● 发布无关信息型
1)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班级群。
你希望别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他妈妈,经常在班级群发卖东西的信息!”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 群里争吵型
1)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
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2)与老师开战(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
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04
老师该怎么做?
为了“家长微信群”更规范,也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高效,在此,也为老师准备了几点小小的建议:
01、在班级群中不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这只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02、不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
03、不管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都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04、绝不转发不经考证的信息,千万不要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05、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
06、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
07、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