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父与子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发表于1862年。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巴扎罗夫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实用科学;但是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例如否定艺术的作用等。
《父与子》名著导读
作者简介: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内容简介: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基尔沙诺夫是个有二百个农奴和上好田产的地主。早年从军跌坏了一条腿,还得了一个“胆小鬼”的绰号。妻子早亡,儿子阿尔卡狄刚从大学毕业回家。他到车站去接儿子,爷俩见面格外感到亲热。和阿尔卡狄同来的还有他的朋友巴扎洛夫。
尼古拉的胞兄巴威尔穿着考究,具有英国绅士派头的贵族。尼古拉对哥哥总是十分的信任,阿尔卡狄对伯父也很尊敬。可是,巴扎洛夫一见面就对他不怀好感,称他是“古董”。巴扎洛夫是个医学院的毕业生。他热爱科学,怀抱科学改造社会的理想。巴威尔向阿尔卡狄询问巴扎洛夫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阿尔卡狄告诉他,巴扎洛夫不信仰任何原则。巴威尔认为人如果不信仰一种原则,那么连一步也走不通,一口气也吐不过来。与此同时,巴扎洛夫也向阿尔卡狄打听巴威尔的事。阿尔卡狄把自己伯父的历史介绍给他听。
尼古拉很看重哥哥的才干,什么事都向他请教。但巴威尔却不很正大,他常常在背后钉梢和调戏尼古拉的漂亮的情妇费尼奇卡。巴威尔受不了巴扎洛夫冷漠的态度。巴扎洛夫强调科学研究。巴威尔对弟弟尼古拉说,巴扎洛夫自大得叫人讨厌。一天傍晚,这两位敌对的人物,终于冲突起来了。巴扎洛夫认为贵族是没有出息的。巴威尔认为贵族制度是一个原则,神圣不可侵犯。争吵后,巴威尔余怒未息。
尼古拉的阔亲戚加利亚金被派到省城做官。他邀请尼古拉兄弟到省城去作客,但他们不愿去。阿尔卡狄和巴扎洛夫去了。在那儿,结识了一个叫库克新娜的女性。在省长家举办的舞会上,他们又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寡妇阿金左娃。她举止大方,脸上显出一种亲切而温柔的魅力。 在阿金左娃的田庄上,阿尔卡狄和巴扎洛夫都坠入了情网。阿尔卡狄恋上主妇的妹妹,黑头发、圆脸盘的卡吉亚。巴扎洛夫被主妇的美丽吸引住了,并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然而,阿金左娃过惯了安逸自在的生活,不愿意以爱情的义务来束缚自己,拒绝了他。
巴扎洛夫和阿尔卡狄一同到巴扎洛夫家乡去。巴扎洛夫的父亲崇拜儿子。巴扎洛夫则对家里的一切都看不惯,他要阿尔卡狄和他一同回到阿尔卡狄的田庄去做实验。两位老人听说儿子要走,感到很伤心。但儿子和客人还是走了。回到玛利因诺没多久,便各自分开了。阿尔卡狄住到阿金左娃的田庄上去了。巴扎洛夫留下搞实验。他以医生身份经常关照费尼奇卡新生的幼儿。因此,他博得费尼奇卡的好感和信任。但巴扎洛夫和巴威尔的关系却日趋紧张起来。他们象火刀石子一样,一碰就着火。有一次,费尼奇卡和巴扎洛夫由于互相同情和爱慕,在凉亭里亲吻,被巴威尔看见了。旧怨新恨,巴威尔恼怒得不得了,提出与巴扎洛夫决斗。巴扎洛夫接受了。在决斗中,巴扎洛夫用手枪打伤了巴威尔的腿。第二天,他便收拾行李回老家去。
巴扎洛夫回家,顺路来看阿尔卡狄,但这对朋友之间已经很难找到共同之处了。巴扎洛夫回家,帮助父亲给人治病。有一次,他因解剖一个伤寒病人的尸体,划破了手指,受到感染。他病得很重。临死前,他要求和阿金左娃见一面。阿金左娃便带了一个德国医生赶来看他。他已奄奄一息了。他吃力地对阿金左娃说:“我掉在车轮下面了”,“俄国需要我……不,明明是不需要我。那么谁又是俄国需要的呢?”他找不到答案。他死了。
这年冬天,尼古拉和费尼奇卡,阿尔卡狄和卡吉亚同一天举行了婚礼。婚后,阿尔卡狄热心于经营农庄,于是他的家庄大有起色,和他父亲经营时已大不相同了。巴威尔出国了,阿金左娃也嫁了人。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发表于1862年。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巴扎罗夫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实用科学;但是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例如否定艺术的作用等。
《父与子》名著导读
作者简介: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内容简介: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基尔沙诺夫是个有二百个农奴和上好田产的地主。早年从军跌坏了一条腿,还得了一个“胆小鬼”的绰号。妻子早亡,儿子阿尔卡狄刚从大学毕业回家。他到车站去接儿子,爷俩见面格外感到亲热。和阿尔卡狄同来的还有他的朋友巴扎洛夫。
尼古拉的胞兄巴威尔穿着考究,具有英国绅士派头的贵族。尼古拉对哥哥总是十分的信任,阿尔卡狄对伯父也很尊敬。可是,巴扎洛夫一见面就对他不怀好感,称他是“古董”。巴扎洛夫是个医学院的毕业生。他热爱科学,怀抱科学改造社会的理想。巴威尔向阿尔卡狄询问巴扎洛夫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阿尔卡狄告诉他,巴扎洛夫不信仰任何原则。巴威尔认为人如果不信仰一种原则,那么连一步也走不通,一口气也吐不过来。与此同时,巴扎洛夫也向阿尔卡狄打听巴威尔的事。阿尔卡狄把自己伯父的历史介绍给他听。
尼古拉很看重哥哥的才干,什么事都向他请教。但巴威尔却不很正大,他常常在背后钉梢和调戏尼古拉的漂亮的情妇费尼奇卡。巴威尔受不了巴扎洛夫冷漠的态度。巴扎洛夫强调科学研究。巴威尔对弟弟尼古拉说,巴扎洛夫自大得叫人讨厌。一天傍晚,这两位敌对的人物,终于冲突起来了。巴扎洛夫认为贵族是没有出息的。巴威尔认为贵族制度是一个原则,神圣不可侵犯。争吵后,巴威尔余怒未息。
尼古拉的阔亲戚加利亚金被派到省城做官。他邀请尼古拉兄弟到省城去作客,但他们不愿去。阿尔卡狄和巴扎洛夫去了。在那儿,结识了一个叫库克新娜的女性。在省长家举办的舞会上,他们又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寡妇阿金左娃。她举止大方,脸上显出一种亲切而温柔的魅力。 在阿金左娃的田庄上,阿尔卡狄和巴扎洛夫都坠入了情网。阿尔卡狄恋上主妇的妹妹,黑头发、圆脸盘的卡吉亚。巴扎洛夫被主妇的美丽吸引住了,并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然而,阿金左娃过惯了安逸自在的生活,不愿意以爱情的义务来束缚自己,拒绝了他。
巴扎洛夫和阿尔卡狄一同到巴扎洛夫家乡去。巴扎洛夫的父亲崇拜儿子。巴扎洛夫则对家里的一切都看不惯,他要阿尔卡狄和他一同回到阿尔卡狄的田庄去做实验。两位老人听说儿子要走,感到很伤心。但儿子和客人还是走了。回到玛利因诺没多久,便各自分开了。阿尔卡狄住到阿金左娃的田庄上去了。巴扎洛夫留下搞实验。他以医生身份经常关照费尼奇卡新生的幼儿。因此,他博得费尼奇卡的好感和信任。但巴扎洛夫和巴威尔的关系却日趋紧张起来。他们象火刀石子一样,一碰就着火。有一次,费尼奇卡和巴扎洛夫由于互相同情和爱慕,在凉亭里亲吻,被巴威尔看见了。旧怨新恨,巴威尔恼怒得不得了,提出与巴扎洛夫决斗。巴扎洛夫接受了。在决斗中,巴扎洛夫用手枪打伤了巴威尔的腿。第二天,他便收拾行李回老家去。
巴扎洛夫回家,顺路来看阿尔卡狄,但这对朋友之间已经很难找到共同之处了。巴扎洛夫回家,帮助父亲给人治病。有一次,他因解剖一个伤寒病人的尸体,划破了手指,受到感染。他病得很重。临死前,他要求和阿金左娃见一面。阿金左娃便带了一个德国医生赶来看他。他已奄奄一息了。他吃力地对阿金左娃说:“我掉在车轮下面了”,“俄国需要我……不,明明是不需要我。那么谁又是俄国需要的呢?”他找不到答案。他死了。
这年冬天,尼古拉和费尼奇卡,阿尔卡狄和卡吉亚同一天举行了婚礼。婚后,阿尔卡狄热心于经营农庄,于是他的家庄大有起色,和他父亲经营时已大不相同了。巴威尔出国了,阿金左娃也嫁了人。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