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频发 美国:反欺凌法严惩施暴行为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立法先行,依照法律进行规制
反欺凌法严惩施暴行为
美国关于校园欺凌的立法并非简单惩处有暴力行为的学生,而是从学校监管下手,一边拨款,一边立法严防死守暴力行为。
1999年佐治亚州第一个通过反欺凌法,到2015年4月最后一个通过该法的蒙大拿州,美国所有50个州都有了各自的反欺凌法,有38个州还专门立法禁止网络欺凌或电子骚扰。其中新泽西州的《反欺凌法》最为严苛。这些法律要求学校职员见到欺凌行为时必须立即报告和干预,明确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防范责任,调查并惩罚加害者,通知家长,并需要提供心理咨询援助,预防欺凌升级到枪击。
美国用于防控校园欺凌的学校安全法律发展至今,已相当完善,从禁枪、风险评估、联邦拨款再到公开学校安全状况,由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安全管理的责任,条款内容细致堪比执行手册。
在美国社会各界要求正视校园霸凌问题的呼声下,联邦政府和各地州政府纷纷加强立法,从多个方面遏制校园暴力行为。相关举措主要包括:
第一,降低霸凌行为认定标准。除动手打人、吐口水、故意推搡、拍裸照等行为外,联邦和地方政府一系列立法还把言语辱骂、口头威胁和在公众场合故意嘲笑他人残障、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行为认定为霸凌行为。美国法律近年还规定,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也构成霸凌行为,通常称为网络霸凌。
第二,学校对校园霸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联邦政府规定,学校必须提供举报霸凌事件的渠道,而教职员一旦发现这类行为必须举报;学校对被举报的霸凌事件必须进行调查;学校须对欺负他人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
第三,加强父母管教子女的责任。如果学生欺负同学,学校会马上要求其家长开家长会;如果未成年学生因霸凌行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要一起进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认定孩子霸凌行为与父母不法行为(如吸毒、酗酒)有关,法官可以把孩子的监护权转移到寄养家庭; 如果父母管教不当,法官会要求父母上训导课程,学习如何合法管教子女;如果子女的霸凌行为造成他人受伤,父母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第四,加强对霸凌行为的刑事惩罚。对未满18岁的校园暴力涉案者,法院通常以辅导警告等方式处置。但如果后果严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当作成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标准定罪量刑。
第五,严惩霸凌同伙。根据犯罪心理学“同伙壮胆”理论,联邦法律引入“共谋杀人罪”:同伙即便没有直接参与杀人,也要与杀人者共同承担谋杀罪。这一“共犯连带”原则同样适用于霸凌案件,即便只是帮凶,也与直接欺凌他人者同罪。这对遏制暴力犯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论坛 新东方长沙优能中学微信公众号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立法先行,依照法律进行规制
反欺凌法严惩施暴行为
美国关于校园欺凌的立法并非简单惩处有暴力行为的学生,而是从学校监管下手,一边拨款,一边立法严防死守暴力行为。
1999年佐治亚州第一个通过反欺凌法,到2015年4月最后一个通过该法的蒙大拿州,美国所有50个州都有了各自的反欺凌法,有38个州还专门立法禁止网络欺凌或电子骚扰。其中新泽西州的《反欺凌法》最为严苛。这些法律要求学校职员见到欺凌行为时必须立即报告和干预,明确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防范责任,调查并惩罚加害者,通知家长,并需要提供心理咨询援助,预防欺凌升级到枪击。
美国用于防控校园欺凌的学校安全法律发展至今,已相当完善,从禁枪、风险评估、联邦拨款再到公开学校安全状况,由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安全管理的责任,条款内容细致堪比执行手册。
在美国社会各界要求正视校园霸凌问题的呼声下,联邦政府和各地州政府纷纷加强立法,从多个方面遏制校园暴力行为。相关举措主要包括:
第一,降低霸凌行为认定标准。除动手打人、吐口水、故意推搡、拍裸照等行为外,联邦和地方政府一系列立法还把言语辱骂、口头威胁和在公众场合故意嘲笑他人残障、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行为认定为霸凌行为。美国法律近年还规定,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也构成霸凌行为,通常称为网络霸凌。
第二,学校对校园霸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联邦政府规定,学校必须提供举报霸凌事件的渠道,而教职员一旦发现这类行为必须举报;学校对被举报的霸凌事件必须进行调查;学校须对欺负他人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
第三,加强父母管教子女的责任。如果学生欺负同学,学校会马上要求其家长开家长会;如果未成年学生因霸凌行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要一起进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认定孩子霸凌行为与父母不法行为(如吸毒、酗酒)有关,法官可以把孩子的监护权转移到寄养家庭; 如果父母管教不当,法官会要求父母上训导课程,学习如何合法管教子女;如果子女的霸凌行为造成他人受伤,父母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第四,加强对霸凌行为的刑事惩罚。对未满18岁的校园暴力涉案者,法院通常以辅导警告等方式处置。但如果后果严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当作成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标准定罪量刑。
第五,严惩霸凌同伙。根据犯罪心理学“同伙壮胆”理论,联邦法律引入“共谋杀人罪”:同伙即便没有直接参与杀人,也要与杀人者共同承担谋杀罪。这一“共犯连带”原则同样适用于霸凌案件,即便只是帮凶,也与直接欺凌他人者同罪。这对遏制暴力犯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论坛 新东方长沙优能中学微信公众号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