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5高考万人测语、数、英答案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2月28日、3月1日高考万人测答案陆续公布中……
英语答案:
一、听力
1-5 CCBAC 6-10 BACCA 11-15 BCBAC
16. A112 17. Local 18. Sunny 19. Gate 13 20. Sky Airlines/ SKY Airlines
二、语法
21-25 ABBAB 26-30 CDCDA 31-35 BBDAA
三、完形
36—40 ACBBA 41—45 CDACA 46—47 DA
48. like 49. As/When/While 50. they 51. and
52. in 53. with 54. a 55. that/ which
四、阅读
阅读选择56—60 DABCD 61—65 CCCAD 66—70 DADCB
五、阅读填空
71. (your) personal capacity
72. Benefits/Advantages/Aims/Purposes/Goals
73. assignments and feedback
74. a specific need
75. teaching you much
76. uncertain economic times
77. Start a blog
78. meeting interesting people
79. Caution
80. expect instant success
六、阅读简答
81. They are changing the way some students learn and some teachers teach.
82. They cost less than printed textbooks.
83.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digital books.
84. Ten percent of students there don’t have a computer or online access at home.
七、写作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Andy,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I’m glad to know that our school has got an opportunity to help us to take the Admissions Examinations of Beijing University. Those who pass the selective test held by our school next week will get the chance to have the written exams as well as the interview by the teacher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n February.
You know, I am in Senior Three now and it has long been my dream to study there. On one hand it can enrich my knowledge, offering more chances to reach the top of science. On the other hand I can experience a challenging life like you,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my career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I treasure this chance very much.
Now, I am trying my best to get ready for the coming exams, but I’m not sure about English. Could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on how to get well equipped with English knowledge before exams? I believe I will benefit a lot from your valuable and timely advice.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语文答案
1.B
试题分析:A系鞋带(jǐ)C按捺不住(nà)纵横捭阖(bǎi)。出题规律是考察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所以备考注意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2.A
试题分析:盖棺:指人死后装殓入棺。盖上棺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是非功过作出评价。前面说的是“历史人物”,符合语境。B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而句中的吉他是朋友的,不是自己的宝贝。用错对象了。C“风声鹤唳”是一个典故。淝水之战中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句子说的是小镇春天美景,不符合语境。D叹为观止,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句子说的是高价票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忘而却步”比较合适。
3.D
试题分析:A“发生”和后文“案情”搭配不当,改为“出现”。B语序不当,应该是“每当火车鸣着汽笛”。C成分残缺,应该在“从过去”前面添加“经历”以和后文的“阵痛”搭配。本题主要考察语法类错误。方法是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指代性的词语。一定要找出其指代的内容。
4.C
试题分析:本题改编自课标《语文读本2》中梭罗的《瓦尔登湖》,体现了高考命题以本为本的指导思想。解答这道题时,可先把五句话分类,其中的③④⑤三句是描写鱼跃出水面的情景,应该组合在一起,排列为④⑤③。①中的“或许”和第一空后的“或许”相照应,应排在一起。而②句的“其时”,应该是指当湖“波平如镜”的时候,故放在最前。
5.B
试题分析:C项中“老而弥笃”的“笃”是指忠实、厚道、坚定等含义,可以引申为深厚、更加等视语境而异。考生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根据对文中对应句子意义的理解和推断,B项中“忧”字涉及古代文言常识:“丁忧”是指因故辞官卸任,原文大意为因为母亲过世而离职,翻译为为“忧虑”不正确,其余三个选项中的字词均出自课内,“居”“身”出自必修一《鸿门宴》,“笃”出自必修五《陈情表》。
6.B
试题分析:以上题目考查能力层级为B(理解)。考生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本次考试重点考查了“其、以、且、之”四个词。B项两个均为于是;A项分别为介词,给替,判断动词,当,做;C项虽同为代词,但一是代人二是代物;D项分别是用于谓语和补语间翻译为“得”,结构助词“的”。
7.(1)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2)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为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时考生须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并根据理解到的文章意思自行翻译。同时,还须抓取句中的重点字词,逐个落实。本句中“以为”处省略“以自己为”、“逮”表赶得上两字较为重要,须着重落实。第一点出于高中语文重点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须落实“高”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最后一个分句需要落实“见”表被动,四川卷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教材内涉及的知识还是比较重视的,这或许为我们之后的文言文教与学带来启示。
8.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为四川近年高考中新出现的题型,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参考译文】
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全文参考译文】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9.(1)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春风吹拂、月光映照下鲜艳璀璨(绚烂高洁)、芳香流溢(幽香袭人);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抒发诗人爱花惜花而又洒脱、达观(乐观、毫无哀怨)的情怀;白诗抒发诗人面对花之将谢的怜惜(怜爱)、惆怅之情。
10.(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潦水尽而寒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2)择其善者而从之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11.A
试题分析:该文章选材很好,虽然文章创作已久,但贴近现实,切中时弊,教育改革将减轻外语学习的压力,重视学生汉语学习和考查,而当前的大学生大多存在文章中所说的不足,这也是即将走入大学的考生将来面临的问题。此题出题角度较新,避免学生只是对照选项与原文找对错的思路,需要学生对全文有所把握,判断作者文章的主题。BCD均太片面。B项是第二段内容,只分析人类的“优越的力量”。C项只涉及第三段前半部分内容。D项只涉及第四段内容。
12.C
试题分析:以往此类题只是从原文信息中判断,而该题有所创新,将文章中的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要求能理解作者分析的道理,并以此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要求以后的备考,更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注重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能有自己的思考,让语文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A“平和安定”B“净、静、敬、竞”D“冷静思考”都是调节心情的,C项是写文章的具体做法步骤,不是“调节心情”。
13.D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个较为传统的题,体现了高考稳中求变的特点。考查对文章原文内容的理解。可根据选项的内容找到原文所在的段落,比较选项的表述与原文是否有不同。A信息在文章第一段。 B的信息在第三段最后一句。C的信息在第四段后半部分。D信息在第五段结尾和最后一段,最后一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根本所在”中的这是指上段中第一、二句话的内容,选项中“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在原文中只是举的例子(“譬如写文章……”),不是作者论述的“很紧要的根本所在”,因此该项错误。此题虽然形式不新,但要求学生理解语境,能够对文章段落主题准确把握,有一定难度。
14.参考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15.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作者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
16.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
17.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18.画面上有三个学生:女同学和男同学正大汗淋漓地打扫卫生,班长袖手旁观。这幅画讽刺了不以身作则的班干部。
19.答案示例:树叶——(示例1)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示例2)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阳光:(示例1)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示例2)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4分。内容合乎情理2分,修辞合乎要求2分。]
20.(1)示例一: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示例二: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2)示例一: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业务。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示例二:“请你把挤劲和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他来损人利己。”
数学答案更新中……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2月28日、3月1日高考万人测答案陆续公布中……
英语答案:
一、听力
1-5 CCBAC 6-10 BACCA 11-15 BCBAC
16. A112 17. Local 18. Sunny 19. Gate 13 20. Sky Airlines/ SKY Airlines
二、语法
21-25 ABBAB 26-30 CDCDA 31-35 BBDAA
三、完形
36—40 ACBBA 41—45 CDACA 46—47 DA
48. like 49. As/When/While 50. they 51. and
52. in 53. with 54. a 55. that/ which
四、阅读
阅读选择56—60 DABCD 61—65 CCCAD 66—70 DADCB
五、阅读填空
71. (your) personal capacity
72. Benefits/Advantages/Aims/Purposes/Goals
73. assignments and feedback
74. a specific need
75. teaching you much
76. uncertain economic times
77. Start a blog
78. meeting interesting people
79. Caution
80. expect instant success
六、阅读简答
81. They are changing the way some students learn and some teachers teach.
82. They cost less than printed textbooks.
83.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digital books.
84. Ten percent of students there don’t have a computer or online access at home.
七、写作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Andy,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I’m glad to know that our school has got an opportunity to help us to take the Admissions Examinations of Beijing University. Those who pass the selective test held by our school next week will get the chance to have the written exams as well as the interview by the teacher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n February.
You know, I am in Senior Three now and it has long been my dream to study there. On one hand it can enrich my knowledge, offering more chances to reach the top of science. On the other hand I can experience a challenging life like you,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my career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I treasure this chance very much.
Now, I am trying my best to get ready for the coming exams, but I’m not sure about English. Could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on how to get well equipped with English knowledge before exams? I believe I will benefit a lot from your valuable and timely advice.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语文答案
1.B
试题分析:A系鞋带(jǐ)C按捺不住(nà)纵横捭阖(bǎi)。出题规律是考察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所以备考注意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2.A
试题分析:盖棺:指人死后装殓入棺。盖上棺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是非功过作出评价。前面说的是“历史人物”,符合语境。B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而句中的吉他是朋友的,不是自己的宝贝。用错对象了。C“风声鹤唳”是一个典故。淝水之战中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句子说的是小镇春天美景,不符合语境。D叹为观止,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句子说的是高价票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忘而却步”比较合适。
3.D
试题分析:A“发生”和后文“案情”搭配不当,改为“出现”。B语序不当,应该是“每当火车鸣着汽笛”。C成分残缺,应该在“从过去”前面添加“经历”以和后文的“阵痛”搭配。本题主要考察语法类错误。方法是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指代性的词语。一定要找出其指代的内容。
4.C
试题分析:本题改编自课标《语文读本2》中梭罗的《瓦尔登湖》,体现了高考命题以本为本的指导思想。解答这道题时,可先把五句话分类,其中的③④⑤三句是描写鱼跃出水面的情景,应该组合在一起,排列为④⑤③。①中的“或许”和第一空后的“或许”相照应,应排在一起。而②句的“其时”,应该是指当湖“波平如镜”的时候,故放在最前。
5.B
试题分析:C项中“老而弥笃”的“笃”是指忠实、厚道、坚定等含义,可以引申为深厚、更加等视语境而异。考生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根据对文中对应句子意义的理解和推断,B项中“忧”字涉及古代文言常识:“丁忧”是指因故辞官卸任,原文大意为因为母亲过世而离职,翻译为为“忧虑”不正确,其余三个选项中的字词均出自课内,“居”“身”出自必修一《鸿门宴》,“笃”出自必修五《陈情表》。
6.B
试题分析:以上题目考查能力层级为B(理解)。考生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本次考试重点考查了“其、以、且、之”四个词。B项两个均为于是;A项分别为介词,给替,判断动词,当,做;C项虽同为代词,但一是代人二是代物;D项分别是用于谓语和补语间翻译为“得”,结构助词“的”。
7.(1)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2)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为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时考生须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并根据理解到的文章意思自行翻译。同时,还须抓取句中的重点字词,逐个落实。本句中“以为”处省略“以自己为”、“逮”表赶得上两字较为重要,须着重落实。第一点出于高中语文重点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字须落实“高”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最后一个分句需要落实“见”表被动,四川卷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教材内涉及的知识还是比较重视的,这或许为我们之后的文言文教与学带来启示。
8.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为四川近年高考中新出现的题型,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参考译文】
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全文参考译文】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9.(1)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春风吹拂、月光映照下鲜艳璀璨(绚烂高洁)、芳香流溢(幽香袭人);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抒发诗人爱花惜花而又洒脱、达观(乐观、毫无哀怨)的情怀;白诗抒发诗人面对花之将谢的怜惜(怜爱)、惆怅之情。
10.(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潦水尽而寒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2)择其善者而从之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11.A
试题分析:该文章选材很好,虽然文章创作已久,但贴近现实,切中时弊,教育改革将减轻外语学习的压力,重视学生汉语学习和考查,而当前的大学生大多存在文章中所说的不足,这也是即将走入大学的考生将来面临的问题。此题出题角度较新,避免学生只是对照选项与原文找对错的思路,需要学生对全文有所把握,判断作者文章的主题。BCD均太片面。B项是第二段内容,只分析人类的“优越的力量”。C项只涉及第三段前半部分内容。D项只涉及第四段内容。
12.C
试题分析:以往此类题只是从原文信息中判断,而该题有所创新,将文章中的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要求能理解作者分析的道理,并以此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要求以后的备考,更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注重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能有自己的思考,让语文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A“平和安定”B“净、静、敬、竞”D“冷静思考”都是调节心情的,C项是写文章的具体做法步骤,不是“调节心情”。
13.D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个较为传统的题,体现了高考稳中求变的特点。考查对文章原文内容的理解。可根据选项的内容找到原文所在的段落,比较选项的表述与原文是否有不同。A信息在文章第一段。 B的信息在第三段最后一句。C的信息在第四段后半部分。D信息在第五段结尾和最后一段,最后一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根本所在”中的这是指上段中第一、二句话的内容,选项中“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在原文中只是举的例子(“譬如写文章……”),不是作者论述的“很紧要的根本所在”,因此该项错误。此题虽然形式不新,但要求学生理解语境,能够对文章段落主题准确把握,有一定难度。
14.参考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15.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作者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
16.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
17.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18.画面上有三个学生:女同学和男同学正大汗淋漓地打扫卫生,班长袖手旁观。这幅画讽刺了不以身作则的班干部。
19.答案示例:树叶——(示例1)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示例2)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阳光:(示例1)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示例2)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4分。内容合乎情理2分,修辞合乎要求2分。]
20.(1)示例一: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示例二: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2)示例一: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业务。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示例二:“请你把挤劲和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他来损人利己。”
数学答案更新中……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