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5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试卷及解析

2019-01-04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球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历年高考真题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考场适应性,考试解题时是先易后难、还是先低分后高分、还是从头到尾依次做?高考真题在难度的搭配上做了充分考虑,用真题做高考实战练习会有助于考场适应性的提高。以下是2015年四川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供同学们练习。

  2015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

  B.豆豉chǐ 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

  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

  D.搁浅gē 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 不屑一顾xiè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妨碍 功夫片 钟灵毓秀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 吊胃口 瞠目结舌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 入场券 循章摘句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 直辖市 秘而不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二、(9分,每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三、(19分)

  6.(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汉氏失御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叹:赞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②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4)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四、(31分)

  7.(4分)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8.(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

  (1)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2)明明如月,   ?(曹操《短歌行》)

  (3)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5)   ,铁骑突出刀枪鸣。(自居易《琵琶行》)

  (6)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7)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   ,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五、(22分)

  10.(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2)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4)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六、(10分)

  11.(5分)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12.(5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七、(60分)

  1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2015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2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

  B.豆豉chǐ 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

  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

  D.搁浅gē 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 不屑一顾xiè

  【分析】本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做好本题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是“读音都相同的一项”,其次要有较好的语音基本功。

  【解答】A.mái应为mán;

  B.cāng应为qiàng;

  C.gěn应为gěng

  故选:D。

  【点评】常见多音字举例:

  1.暴[暴bào]暴动、暴怒;暴君、暴殄天物;暴躁、暴跳如雷;自暴自弃;暴虎冯河。[曝(暴)pù]曝晒、一曝十寒、曝露。

  2.辟[辟pì]开天辟地、另辟蹊径;辟除、辟谣;精辟、透辟。大辟(古代指死刑)、辟言不信(不听信合乎法度的话).[辟bì]复辟;辟邪。

  3.裨[裨bì]裨补、大有裨益、无裨于事。[裨pí]偏裨、裨将。

  4.背[背bèi]舌背;手背、墨透纸背、背水一战、背井离乡、背诵、背叛、背道而驰;背时、背静、耳背。[背bēi]背负、背枪、背篓、背小孩;背债、背包袱、背黑锅。

  5.艾[艾ài]方兴未艾;少艾(年轻漂亮的人).[艾yì]自怨自艾。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妨碍 功夫片 钟灵毓秀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 吊胃口 瞠目结舌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 入场券 循章摘句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 直辖市 秘而不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分析】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查的是同音易错字,同音字指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1)音同形异:如:“国事、国是”“事故、世故”“学力、学历”

  (2)音同形近:一张一弛、乌篷船、度假、渡河、欢度春节、渡过难关

  (3)音同义近:“成功、计日程功”、“出奇制胜”

  这类字在一定的语境中容易混淆.“具备、万事俱备”“广大、发扬光大”“精心、漫不经心”“付出、入不敷出”“剧增、与日俱增”“代劳、以逸待劳”“抱负、打击报复”“、”“符合、名副其实”等.

  【解答】A.正确;

  B.“驰”应为“弛”;

  C.项“循”应为“寻”;

  D.项“蜚”应为“斐”

  故选:A。

  【点评】根据意义辨别字形的技巧:

  ①字形结构分析法.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脏,从“月”(肉),指身体内部器官.赃,从“贝”,古代曾用贝壳作货币,所以,用“贝”作形旁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贪赃枉法”的意思是贪污受贿、违反法纪,因此应写作“赃”.

  ②词语结构分析法.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如“纷至踏(沓)来”,这是联合式词组,“至”与“来”相对,同义;那么,与“纷”相对的怎么会是“踏”呢?又如“惹事(是)生非”等.

  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做该题可采用替换法,也就是用词语的含义替换该词语看语句是否通顺词语使用是否恰当,如果通顺恰当且符合语境,那么该词语使用就是正确的,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掌握这个词语的含义(包括形容义、比喻义、引申义及词语感情色彩).

  【解答】A.届时:指到时候,那时候,指还没有发生某项活动或事件,语句中说的是“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指正在发生的,此处用“届时”不合逻辑。

  B.熟稔:十分熟悉,结合原句“对于那些十分熟悉互联网的人来说”恰当,该词语使用正确。

  C.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语句指“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知名度迅速提高,符合语境,该词使用正确。

  D.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鳞次栉比”用在该句形容蜀地的新村建设,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做好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积累一部分词语(成语、熟语),只有掌握了词语的含义才能跟好的运用词语,所以在备考时要注意积累,注意练习,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分析】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解答】A.句式杂糅,删去“设”;

  B.表述正确;

  C.不合逻辑,删去“和引导”;

  D.语序不当,“四川”应放在“首次”前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二、(9分,每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分析】科普文选项题出题陷阱

  1、以偏概全: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无中生有: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3、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4、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6、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7、信息遗漏:就是命题者在设置“陷阱”时,故意漏掉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全面.

  8、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9、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10、逻辑错误:主要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逻辑错误类型出题方式有两种.一是条件不充分.二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

  【解答】(1)答案C.选项C以偏概全,“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不是今古文经学的根本区别,原文第二段第四至六行“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

  (2)A.逻辑错误,对应的原文是“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选项“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错误;

  B.正确;

  C.“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无中生有,对应的原文是“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

  D.曲解原意,《白虎通义》不能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应的原文是“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3)C.无中生有,“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与原文“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不符.

  答案:

  (1)C

  (2)B

  (3)C

  【点评】提取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学小品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组合就可以了.

  二是分散摘录信息.有一些文章,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录.摘录时要做到六不: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

  三、(19分)

  6.(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自汉氏失御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叹:赞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B

  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②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4)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氏.父亲虞祕,担任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专心研读古代典籍.郡中推举他为孝廉,授任郎中,补任尚书都令史.

  逐渐升迁任公车司马令,升职担任鄱阳内史.大建学校,广招学生门徒,转发文书通告属县说:“学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行为上,优良品质形成了名望就在教化中显露,所以中等人品的人随着教化而转移,优良品质积累起来好的习性也就形成了.唐、虞的时候,家家都可以封爵,等到衰落的时候,又家家都可以诛杀,这难道不是教化用来培养习俗,用来改变人的品性吗!自从汉氏失去控制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江表被寇乱隔绝,王者的教化长期废弛,学校教育被荒废而无法进行.现在四海一统,万里统一,亿万民众都在太平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应当崇尚道德,广开学业,以帮助协调社会的和谐,光大发扬昌明的教化.”就具体地制定了条例规定.于是来求学的有七百多人.虞溥便作文诰来勉励训诫他们说:

  来读书的学生都是绅士一类的人,年轻志盛,刚开始涉足学业,学习研究经典,这是有大作为的事业,是树立道德的基础.圣人的学问淡而少味,所以初学的人不喜欢.等到满了一个月以后,阅读的书籍更加广博,学习的知识更加众多,天天听到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天天看到以前从未见到过的,然后胸襟开朗,敬业乐群,不知不觉教化忽然使自己受到熏陶,至高无上的道理使自己达到神妙的境界.所以学习对人的熏染,超过了颜料.我见到颜料时间一长就会褪色,没有见过长时间的学习而退步改变的.

  工匠染布时,先把要染的布准备好,然后准备颜料,布和颜料都准备好了,染布的工作就可以完成了.学习也是这样有质地,孝悌忠信就好像是白布.君子在内端正心志,在外修习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余力,就可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有德行.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又说锲而舍之,朽木不可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不就是验证吗!

  现在学生口中诵读圣人的典籍,亲自接受学校的训导,等到三年,可以小有成效.而美名流传,每天都有新的称誉,朋友敬佩而乐之,朝中大夫敬佩而赞之.于是州府交相聘任,挑选职位去做官,这不是很美好的吗!至于包含美质抒发文藻,下笔流畅而华丽,论述世上的事情,探究深奥的道理,使得杨、班收起笔来,仲舒张口结舌,仅是有才能者的作为,而不是平常的人.然而积聚一勺勺的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学生如果断绝人间的杂务,专心学习,长年累月,坚持不懈,日积月累,那么成功也就是或慢或快,或先或后罢了,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虞溥处理政务威严而不凶暴,教化大行,有白乌停在郡府庭上.注解《春秋》《左传》,撰写《江表传》以及文章诗赋几十篇.

  【解答】(1)B.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B项的“渝”在这里是“改变”之意.

  (2)B.“乎”都作介词,相当于“于”.A.连词,来,表目的;介词,在,引出动作时间.C.介词,比,表比较;介词,不翻译,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D.连词,不翻译,表并列;连词,却,表转折.故选B.

  (3)①患,忧虑;立,确立;徒,那类人.

  ②微尘,微小的尘埃;匪,通“非”,没有;济,成功.

  (4)回答此题,要先读懂全文大意,然后抓住“目标、态度、方法”三个词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

  答案:

  (1)B

  (2)B

  (3)①学习的人,不忧虑才能不够,忧虑志向没确立,所以说,希望成为千里马的马,会成为千里马那样的马,希望成为颜回那类人的人,会成为颜回那样的人.

  ②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尘埃来增高峻岭顶峰,没有志向,没有勤奋,从道理上讲没有理由(道路、办法)成功.

  (4)目标:树立美好的品德,有一颗正直的心,有良好的处世之道,二者相得益彰.态度:为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标而积极努力,拥有这样的向上的奋斗的心态.方法:坚持去做,不断努力,积少成多.

  【点评】渝

  ①<动>改变.《诗经?郑风?羔裘》:“舍命不~.”成语有“坚持不渝”.

  ②<动>泛滥.木华《海赋》:“沸溃~溢.”

  四、(31分)

  7.(4分)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分析】解答该题,要先读懂文段大意,该句主要讲述屈原著《离骚》的原因、目的,以及《离骚》的主要内容,另外要注意其中的文章名、地名.以及关键动词和虚词.

  【解答】“乃”,是“于是、就”的意思,通常前面停顿,“言”,动词,其宾语为“离别愁思”,“申杼”是动词,其宾语为“其心”,“明”是动词,其宾语为“无罪”,“因”是连词,往往其前为断点所在.“冀”是“希望”的意思,后面也有宾语;卒,是“最终”的意思;遂,于是,其前常为断点.

  答案: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作这里题型,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可以通过名词、动词、特殊句式、虚词等进行判断.

  8.(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分析】这首诗首联点明题旨,总写月夜下游山.夕阳西沉,作者和夏少府利用公余之啜,到山闻寻幽探幽.颔联写山里山路、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中的寂静幽深,二、三联写景,描写十分细腻,对仗特别工致.

  此题主要考查了诗句的赏析和思想情感:

  (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内容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解答】(1)“风声、月色”一是听到的,一是看到的,所以从听觉和视觉,来写的.内容上抓住“静”的特点.

  (2)“樊笼累”表明作者“厌倦世俗,渴望归隐的情感”;“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体现作者“热爱自然”.

  答案:

  (1)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2)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翻译: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入重叠的山峰之中,我摆脱一天的公务的烦嚣,来到山家周围寻幽探胜,晚霞的余晖仿佛是点点滴滴的黄金,散落在幽暗的兰径、槐庭之中.空山静谷,寂寞无声,只有深深的月色伴随着阵阵山风.这美丽的景色顿时排遣了心中官场束缚之闷,真想辞去官职,归隐在这山林之中啊!

  赏析:

  诗人于尾联卒章显志,情不自禁地抒发了挣脱樊笼,寄迹山林的情怀,显得贴切自然.“樊笼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表明对官场、俗世的厌倦,“松桂心”(陶渊明“复得返自然”)表明对自然的喜好,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揭示了“诗心”,主旨凸显.

  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了可见.

  【点评】本题的“樊笼累”是个关键,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的厌恶.要能准备而迅速地找到诗歌意思的切入口.

  9.(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

  (1)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曹刿论战》)

  (2)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曹操《短歌行》)

  (3)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自居易《琵琶行》)

  (6)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7)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1)望其旗靡(“靡”易错为“糜”)

  (2)何时可掇(“掇”易错为“缀”)

  (3)钟鸣鼎食之家(“鸣”易错为“明”)

  (4)百年多病独登台(背上即可)

  (5)银瓶乍破水浆迸(“浆”易错为“桨”)

  (6)花之隐逸者也(背上即可)

  (7)何日遣冯唐(背上即可)

  (8)薄雾浓云愁永昼(背上即可)

  【点评】背诵名句名篇时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五、(22分)

  10.(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D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2)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4)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分析】第一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具体句子的理解,二是对写作手法的把握.第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作者情感的把握.第三题考查的是题目的含义和作用,要站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来回答.第四题是一个开放式的题目,但要建立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言之成理.

  【解答】(1)解析C“四围山石被削取”错误,文中是说“石公山像斧削过”.D“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错误,没有想象.

  (2)解析:抓住题干,确定筛选的区域,“文章第②段”;然后回归文本,先找后概括.

  (3)解析标题的内涵:1.注意修辞2.表层含义3.深层含义4文本的中心5.作者感情

  (4)解析:可以针对这句话到文中找远观的效果,再结合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1)答案CD

  (2)答案:山下坡田种类丰富的农作物、种类多样的园艺、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答案:“碎锦”本义是细碎的锦缎,比喻零散知识的集合.“太湖碎锦”的意思是太湖的零散美景,使用比喻的修辞,表达对太湖的赞美之情.作用:点明对象,总领全文;奠定文章的基调;揭示文章的主题.

  (4)答案示例:赞同.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身在其中,往往忽略了其魅力之所在,可能更多的是发现其缺点.比如太湖,因远观而发现“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山的灵秀,水的空明”等美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

  【点评】此题是2015年四川的高考题.题目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从语句的含义到对文章的整体理解都涉及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阅读现代散文三个方面的技巧:即整体把握文意的技巧,如解读标题、关注首尾、抓住线索、抓重点词句、联系写作背景、概括段意等;审题的技巧;规范答题的技巧.

  六、(10分)

  11.(5分)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审清题意,按要求答题.

  【解答】注意把握题干中的宣传的目的与使用比喻的手法,当然还要注意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

  答案:创新是腾飞的翅膀,创业是人生的基石.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平时要指导学生多做这类试题,这样解题时才得心应手.

  12.(5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审清题意,抓住“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关键词解答.

  【解答】解析:首先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进而把握其蕴含的人生智慧,并据此写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爱人”的行动指南:当你希望成功时,也帮助他人成功;当你希望发展时,也促进他人发展.在与人相处中,既要想着自己,也更应想着他人,合作共赢,天下大同.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平时要指导学生对这类试题要多收集记忆,这样答题才得心应手.

  七、(60分)

  1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分析】该作文命题走的是“小材料,小哲理,深思想”的思路.自主空间比较大,但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材料中有关“做人”中“老实”与“聪明”的辩论,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属于思辨性材料作文.材料中对“老实”“聪明”的不同解读,是引导考生进行思考,并不是只三种解读.考生要关注后面的省略号,省略号包含的内容是无限的,这是自由空间比较大的一种体现.

  【解答】解析:

  命题者对三种或者更多的解读没有做倾向性的表态,可以有无数的写作内容,但无论写什么,还是要回到老实与聪明上来.这个作文题,看似是材料作文,实际上是思辨型的话题作文,话题是“老实与聪明”.

  “老实”与“聪明”应该做怎样的判断?这里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

  材料中的“聪明”应区分“真聪明”和“假聪明”,“大聪明”和“小聪明”,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急功近利的做法,损人利己的做法,为一己之私而损害集体、国家的做法等都不能称为真聪明、大聪明.这里有几个层次:个人、集体、社会、国家、自然.这几个层面之间的事情,正向的就是真聪明,是现在社会倡导的正能量.这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育人功能.

  这里的“老实”也不是懦弱的体现,定位为奉献、诚信、吃亏、勤奋、负责、有担当、讲原则、淡泊名利、坚守做人底线等.

  在审题时,还要注意这里既有思辨性,又需要关注现实性.因为材料之外的引语“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作文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这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那种只跑到古人那里寻求帮助的写作方式不能满足今年的作文.这种在试题里就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现实性指向非常明确,需要考生关注现实人生、关注现实社会.

  审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短语:“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就联系到做事,这样“老实”与“聪明”就不是停留在对“人”的层面泛泛的评价上,而是通过“事”来评判“何为聪明”,如此,思路就打开了.可以写任何事情,能跳出作文设计的陷阱﹣﹣只围绕“老实”和“聪明”行文.

  参考立意:

  1、聪明的最高境界就是老实,诚信可赢天下.

  2、聪明和老实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处事风格,聪明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认识世界,锐意进取,老实诚信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巧妙处理好二者关系,可以使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更加美好.

  范文欣赏:

  2015年全国高考满分及优秀作文大汇总

  延伸阅读:

  201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及答案大汇总

  历年全国高考满分及优秀作文大汇总

  2019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专题

  2018湖南新高考政策解读专题 

  历年分数线专题 

  2018湖南省大学排行榜 

  2019大学专业解读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高考>高考备考>高考试题>语文>正文
    2015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试卷及解析
    2019-01-04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球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历年高考真题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考场适应性,考试解题时是先易后难、还是先低分后高分、还是从头到尾依次做?高考真题在难度的搭配上做了充分考虑,用真题做高考实战练习会有助于考场适应性的提高。以下是2015年四川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供同学们练习。

      2015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

      B.豆豉chǐ 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

      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

      D.搁浅gē 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 不屑一顾xiè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妨碍 功夫片 钟灵毓秀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 吊胃口 瞠目结舌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 入场券 循章摘句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 直辖市 秘而不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二、(9分,每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三、(19分)

      6.(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汉氏失御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叹:赞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②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4)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四、(31分)

      7.(4分)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8.(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

      (1)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2)明明如月,   ?(曹操《短歌行》)

      (3)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5)   ,铁骑突出刀枪鸣。(自居易《琵琶行》)

      (6)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7)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   ,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五、(22分)

      10.(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2)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4)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六、(10分)

      11.(5分)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12.(5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七、(60分)

      1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2015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2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

      B.豆豉chǐ 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

      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

      D.搁浅gē 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 不屑一顾xiè

      【分析】本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做好本题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是“读音都相同的一项”,其次要有较好的语音基本功。

      【解答】A.mái应为mán;

      B.cāng应为qiàng;

      C.gěn应为gěng

      故选:D。

      【点评】常见多音字举例:

      1.暴[暴bào]暴动、暴怒;暴君、暴殄天物;暴躁、暴跳如雷;自暴自弃;暴虎冯河。[曝(暴)pù]曝晒、一曝十寒、曝露。

      2.辟[辟pì]开天辟地、另辟蹊径;辟除、辟谣;精辟、透辟。大辟(古代指死刑)、辟言不信(不听信合乎法度的话).[辟bì]复辟;辟邪。

      3.裨[裨bì]裨补、大有裨益、无裨于事。[裨pí]偏裨、裨将。

      4.背[背bèi]舌背;手背、墨透纸背、背水一战、背井离乡、背诵、背叛、背道而驰;背时、背静、耳背。[背bēi]背负、背枪、背篓、背小孩;背债、背包袱、背黑锅。

      5.艾[艾ài]方兴未艾;少艾(年轻漂亮的人).[艾yì]自怨自艾。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妨碍 功夫片 钟灵毓秀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 吊胃口 瞠目结舌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 入场券 循章摘句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 直辖市 秘而不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分析】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查的是同音易错字,同音字指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1)音同形异:如:“国事、国是”“事故、世故”“学力、学历”

      (2)音同形近:一张一弛、乌篷船、度假、渡河、欢度春节、渡过难关

      (3)音同义近:“成功、计日程功”、“出奇制胜”

      这类字在一定的语境中容易混淆.“具备、万事俱备”“广大、发扬光大”“精心、漫不经心”“付出、入不敷出”“剧增、与日俱增”“代劳、以逸待劳”“抱负、打击报复”“、”“符合、名副其实”等.

      【解答】A.正确;

      B.“驰”应为“弛”;

      C.项“循”应为“寻”;

      D.项“蜚”应为“斐”

      故选:A。

      【点评】根据意义辨别字形的技巧:

      ①字形结构分析法.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脏,从“月”(肉),指身体内部器官.赃,从“贝”,古代曾用贝壳作货币,所以,用“贝”作形旁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贪赃枉法”的意思是贪污受贿、违反法纪,因此应写作“赃”.

      ②词语结构分析法.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如“纷至踏(沓)来”,这是联合式词组,“至”与“来”相对,同义;那么,与“纷”相对的怎么会是“踏”呢?又如“惹事(是)生非”等.

      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做该题可采用替换法,也就是用词语的含义替换该词语看语句是否通顺词语使用是否恰当,如果通顺恰当且符合语境,那么该词语使用就是正确的,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掌握这个词语的含义(包括形容义、比喻义、引申义及词语感情色彩).

      【解答】A.届时:指到时候,那时候,指还没有发生某项活动或事件,语句中说的是“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指正在发生的,此处用“届时”不合逻辑。

      B.熟稔:十分熟悉,结合原句“对于那些十分熟悉互联网的人来说”恰当,该词语使用正确。

      C.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语句指“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知名度迅速提高,符合语境,该词使用正确。

      D.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鳞次栉比”用在该句形容蜀地的新村建设,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做好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积累一部分词语(成语、熟语),只有掌握了词语的含义才能跟好的运用词语,所以在备考时要注意积累,注意练习,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分析】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解答】A.句式杂糅,删去“设”;

      B.表述正确;

      C.不合逻辑,删去“和引导”;

      D.语序不当,“四川”应放在“首次”前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二、(9分,每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分析】科普文选项题出题陷阱

      1、以偏概全: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无中生有: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3、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4、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6、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7、信息遗漏:就是命题者在设置“陷阱”时,故意漏掉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全面.

      8、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9、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10、逻辑错误:主要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逻辑错误类型出题方式有两种.一是条件不充分.二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

      【解答】(1)答案C.选项C以偏概全,“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不是今古文经学的根本区别,原文第二段第四至六行“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

      (2)A.逻辑错误,对应的原文是“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选项“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错误;

      B.正确;

      C.“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无中生有,对应的原文是“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

      D.曲解原意,《白虎通义》不能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应的原文是“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3)C.无中生有,“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与原文“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不符.

      答案:

      (1)C

      (2)B

      (3)C

      【点评】提取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学小品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组合就可以了.

      二是分散摘录信息.有一些文章,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录.摘录时要做到六不: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

      三、(19分)

      6.(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自汉氏失御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叹:赞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B

      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②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4)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氏.父亲虞祕,担任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专心研读古代典籍.郡中推举他为孝廉,授任郎中,补任尚书都令史.

      逐渐升迁任公车司马令,升职担任鄱阳内史.大建学校,广招学生门徒,转发文书通告属县说:“学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行为上,优良品质形成了名望就在教化中显露,所以中等人品的人随着教化而转移,优良品质积累起来好的习性也就形成了.唐、虞的时候,家家都可以封爵,等到衰落的时候,又家家都可以诛杀,这难道不是教化用来培养习俗,用来改变人的品性吗!自从汉氏失去控制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江表被寇乱隔绝,王者的教化长期废弛,学校教育被荒废而无法进行.现在四海一统,万里统一,亿万民众都在太平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应当崇尚道德,广开学业,以帮助协调社会的和谐,光大发扬昌明的教化.”就具体地制定了条例规定.于是来求学的有七百多人.虞溥便作文诰来勉励训诫他们说:

      来读书的学生都是绅士一类的人,年轻志盛,刚开始涉足学业,学习研究经典,这是有大作为的事业,是树立道德的基础.圣人的学问淡而少味,所以初学的人不喜欢.等到满了一个月以后,阅读的书籍更加广博,学习的知识更加众多,天天听到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天天看到以前从未见到过的,然后胸襟开朗,敬业乐群,不知不觉教化忽然使自己受到熏陶,至高无上的道理使自己达到神妙的境界.所以学习对人的熏染,超过了颜料.我见到颜料时间一长就会褪色,没有见过长时间的学习而退步改变的.

      工匠染布时,先把要染的布准备好,然后准备颜料,布和颜料都准备好了,染布的工作就可以完成了.学习也是这样有质地,孝悌忠信就好像是白布.君子在内端正心志,在外修习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余力,就可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有德行.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又说锲而舍之,朽木不可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不就是验证吗!

      现在学生口中诵读圣人的典籍,亲自接受学校的训导,等到三年,可以小有成效.而美名流传,每天都有新的称誉,朋友敬佩而乐之,朝中大夫敬佩而赞之.于是州府交相聘任,挑选职位去做官,这不是很美好的吗!至于包含美质抒发文藻,下笔流畅而华丽,论述世上的事情,探究深奥的道理,使得杨、班收起笔来,仲舒张口结舌,仅是有才能者的作为,而不是平常的人.然而积聚一勺勺的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学生如果断绝人间的杂务,专心学习,长年累月,坚持不懈,日积月累,那么成功也就是或慢或快,或先或后罢了,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虞溥处理政务威严而不凶暴,教化大行,有白乌停在郡府庭上.注解《春秋》《左传》,撰写《江表传》以及文章诗赋几十篇.

      【解答】(1)B.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B项的“渝”在这里是“改变”之意.

      (2)B.“乎”都作介词,相当于“于”.A.连词,来,表目的;介词,在,引出动作时间.C.介词,比,表比较;介词,不翻译,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D.连词,不翻译,表并列;连词,却,表转折.故选B.

      (3)①患,忧虑;立,确立;徒,那类人.

      ②微尘,微小的尘埃;匪,通“非”,没有;济,成功.

      (4)回答此题,要先读懂全文大意,然后抓住“目标、态度、方法”三个词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

      答案:

      (1)B

      (2)B

      (3)①学习的人,不忧虑才能不够,忧虑志向没确立,所以说,希望成为千里马的马,会成为千里马那样的马,希望成为颜回那类人的人,会成为颜回那样的人.

      ②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尘埃来增高峻岭顶峰,没有志向,没有勤奋,从道理上讲没有理由(道路、办法)成功.

      (4)目标:树立美好的品德,有一颗正直的心,有良好的处世之道,二者相得益彰.态度:为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标而积极努力,拥有这样的向上的奋斗的心态.方法:坚持去做,不断努力,积少成多.

      【点评】渝

      ①<动>改变.《诗经?郑风?羔裘》:“舍命不~.”成语有“坚持不渝”.

      ②<动>泛滥.木华《海赋》:“沸溃~溢.”

      四、(31分)

      7.(4分)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分析】解答该题,要先读懂文段大意,该句主要讲述屈原著《离骚》的原因、目的,以及《离骚》的主要内容,另外要注意其中的文章名、地名.以及关键动词和虚词.

      【解答】“乃”,是“于是、就”的意思,通常前面停顿,“言”,动词,其宾语为“离别愁思”,“申杼”是动词,其宾语为“其心”,“明”是动词,其宾语为“无罪”,“因”是连词,往往其前为断点所在.“冀”是“希望”的意思,后面也有宾语;卒,是“最终”的意思;遂,于是,其前常为断点.

      答案: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作这里题型,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可以通过名词、动词、特殊句式、虚词等进行判断.

      8.(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分析】这首诗首联点明题旨,总写月夜下游山.夕阳西沉,作者和夏少府利用公余之啜,到山闻寻幽探幽.颔联写山里山路、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中的寂静幽深,二、三联写景,描写十分细腻,对仗特别工致.

      此题主要考查了诗句的赏析和思想情感:

      (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内容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解答】(1)“风声、月色”一是听到的,一是看到的,所以从听觉和视觉,来写的.内容上抓住“静”的特点.

      (2)“樊笼累”表明作者“厌倦世俗,渴望归隐的情感”;“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体现作者“热爱自然”.

      答案:

      (1)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2)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翻译: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入重叠的山峰之中,我摆脱一天的公务的烦嚣,来到山家周围寻幽探胜,晚霞的余晖仿佛是点点滴滴的黄金,散落在幽暗的兰径、槐庭之中.空山静谷,寂寞无声,只有深深的月色伴随着阵阵山风.这美丽的景色顿时排遣了心中官场束缚之闷,真想辞去官职,归隐在这山林之中啊!

      赏析:

      诗人于尾联卒章显志,情不自禁地抒发了挣脱樊笼,寄迹山林的情怀,显得贴切自然.“樊笼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表明对官场、俗世的厌倦,“松桂心”(陶渊明“复得返自然”)表明对自然的喜好,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揭示了“诗心”,主旨凸显.

      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了可见.

      【点评】本题的“樊笼累”是个关键,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的厌恶.要能准备而迅速地找到诗歌意思的切入口.

      9.(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

      (1)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曹刿论战》)

      (2)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曹操《短歌行》)

      (3)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自居易《琵琶行》)

      (6)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7)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1)望其旗靡(“靡”易错为“糜”)

      (2)何时可掇(“掇”易错为“缀”)

      (3)钟鸣鼎食之家(“鸣”易错为“明”)

      (4)百年多病独登台(背上即可)

      (5)银瓶乍破水浆迸(“浆”易错为“桨”)

      (6)花之隐逸者也(背上即可)

      (7)何日遣冯唐(背上即可)

      (8)薄雾浓云愁永昼(背上即可)

      【点评】背诵名句名篇时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五、(22分)

      10.(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D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2)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4)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分析】第一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具体句子的理解,二是对写作手法的把握.第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作者情感的把握.第三题考查的是题目的含义和作用,要站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来回答.第四题是一个开放式的题目,但要建立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言之成理.

      【解答】(1)解析C“四围山石被削取”错误,文中是说“石公山像斧削过”.D“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错误,没有想象.

      (2)解析:抓住题干,确定筛选的区域,“文章第②段”;然后回归文本,先找后概括.

      (3)解析标题的内涵:1.注意修辞2.表层含义3.深层含义4文本的中心5.作者感情

      (4)解析:可以针对这句话到文中找远观的效果,再结合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1)答案CD

      (2)答案:山下坡田种类丰富的农作物、种类多样的园艺、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答案:“碎锦”本义是细碎的锦缎,比喻零散知识的集合.“太湖碎锦”的意思是太湖的零散美景,使用比喻的修辞,表达对太湖的赞美之情.作用:点明对象,总领全文;奠定文章的基调;揭示文章的主题.

      (4)答案示例:赞同.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身在其中,往往忽略了其魅力之所在,可能更多的是发现其缺点.比如太湖,因远观而发现“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山的灵秀,水的空明”等美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

      【点评】此题是2015年四川的高考题.题目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从语句的含义到对文章的整体理解都涉及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阅读现代散文三个方面的技巧:即整体把握文意的技巧,如解读标题、关注首尾、抓住线索、抓重点词句、联系写作背景、概括段意等;审题的技巧;规范答题的技巧.

      六、(10分)

      11.(5分)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审清题意,按要求答题.

      【解答】注意把握题干中的宣传的目的与使用比喻的手法,当然还要注意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

      答案:创新是腾飞的翅膀,创业是人生的基石.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平时要指导学生多做这类试题,这样解题时才得心应手.

      12.(5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审清题意,抓住“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关键词解答.

      【解答】解析:首先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进而把握其蕴含的人生智慧,并据此写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爱人”的行动指南:当你希望成功时,也帮助他人成功;当你希望发展时,也促进他人发展.在与人相处中,既要想着自己,也更应想着他人,合作共赢,天下大同.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平时要指导学生对这类试题要多收集记忆,这样答题才得心应手.

      七、(60分)

      1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分析】该作文命题走的是“小材料,小哲理,深思想”的思路.自主空间比较大,但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材料中有关“做人”中“老实”与“聪明”的辩论,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属于思辨性材料作文.材料中对“老实”“聪明”的不同解读,是引导考生进行思考,并不是只三种解读.考生要关注后面的省略号,省略号包含的内容是无限的,这是自由空间比较大的一种体现.

      【解答】解析:

      命题者对三种或者更多的解读没有做倾向性的表态,可以有无数的写作内容,但无论写什么,还是要回到老实与聪明上来.这个作文题,看似是材料作文,实际上是思辨型的话题作文,话题是“老实与聪明”.

      “老实”与“聪明”应该做怎样的判断?这里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

      材料中的“聪明”应区分“真聪明”和“假聪明”,“大聪明”和“小聪明”,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急功近利的做法,损人利己的做法,为一己之私而损害集体、国家的做法等都不能称为真聪明、大聪明.这里有几个层次:个人、集体、社会、国家、自然.这几个层面之间的事情,正向的就是真聪明,是现在社会倡导的正能量.这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育人功能.

      这里的“老实”也不是懦弱的体现,定位为奉献、诚信、吃亏、勤奋、负责、有担当、讲原则、淡泊名利、坚守做人底线等.

      在审题时,还要注意这里既有思辨性,又需要关注现实性.因为材料之外的引语“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作文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这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那种只跑到古人那里寻求帮助的写作方式不能满足今年的作文.这种在试题里就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现实性指向非常明确,需要考生关注现实人生、关注现实社会.

      审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短语:“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就联系到做事,这样“老实”与“聪明”就不是停留在对“人”的层面泛泛的评价上,而是通过“事”来评判“何为聪明”,如此,思路就打开了.可以写任何事情,能跳出作文设计的陷阱﹣﹣只围绕“老实”和“聪明”行文.

      参考立意:

      1、聪明的最高境界就是老实,诚信可赢天下.

      2、聪明和老实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处事风格,聪明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认识世界,锐意进取,老实诚信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巧妙处理好二者关系,可以使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更加美好.

      范文欣赏:

      2015年全国高考满分及优秀作文大汇总

      延伸阅读:

      201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及答案大汇总

      历年全国高考满分及优秀作文大汇总

      2019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专题

      2018湖南新高考政策解读专题 

      历年分数线专题 

      2018湖南省大学排行榜 

      2019大学专业解读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