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试卷及解析

2019-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球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真题什么时候做?建议在一轮复习结束之后,再去做最近三年的高考题。这个时候你的知识点已经复习完了,已经是开始训练做题技巧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你要开始总结哪些类型的题目经常出现在高考中,近三年的高考题有哪些相似之处。如果你还有兴趣,可以比较最近三年高考题和再往前的高考题有什么区别。以下是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整理。

  201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缜(shèn)密 感喟(kuì) 紫蔷薇(wēi) 暗香盈(yínɡ)袖

  B.镶(xiānɡ)嵌 驰骋(chěnɡ) 栀(zhī)子花 逸兴遄(chuán)飞

  C.热忱(chén) 别(bié)扭 康乃馨(xīn) 积微成著(zhù)

  D.菜肴(yáo) 酣(hān)畅 蒲(pú)公英 春风拂(fó)面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商埠 绰约 扣人心弦 扶老携幼

  B.博奕 翘楚 以逸待劳 固若金汤

  C.笃信 聪慧 日臻成熟 灸手可热

  D.溃乏 矫情 所向披靡 汗流浃背

  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 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 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

  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4.(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1小题,每小题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4小题)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 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居:居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②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③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8.(3分)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9.(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10.(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1)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5)三径就荒,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咏怀古迹》)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1小题)

  11.(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 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⑪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D.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E.今天,科技的发达既使现实的旅行更加便利,也为想象的旅行提供了帮助,瞩目于网上的各种图片,在头脑中旅行,我们可以“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2)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

  (4)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12.(4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

  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

  ②不少于5个动词;

  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④不超过80字。

  13.(4分)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禾 亻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14.(4分)欣赏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

  ①突出景物特征;

  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③不超过80字。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15.(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缜(shèn)密 感喟(kuì) 紫蔷薇(wēi) 暗香盈(yínɡ)袖

  B.镶(xiānɡ)嵌 驰骋(chěnɡ) 栀(zhī)子花 逸兴遄(chuán)飞

  C.热忱(chén) 别(bié)扭 康乃馨(xīn) 积微成著(zhù)

  D.菜肴(yáo) 酣(hān)畅 蒲(pú)公英 春风拂(fó)面

  【分析】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字音字形常见错误:

  形似误读.形似字误读是由于字形相近而产生的语音误读现象.如“证券(quàn)”误读为“证券(juàn)”,“针砭(biǎn)”误读为“针砭(fàn)”,“莘莘学子(shēn)”误读为“莘莘学于(xīn)”,“相形见绌(chù)”误读为“相形见绌(zhu6)”

  【解答】A.shèn应为zhěn;

  B.正确;

  C.bié应为biè;

  D.fó应为fú;

  故选:B。

  【点评】字音积累法:以点连线法

  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如以“千”(qiā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ān、“纤”qiān或xiān、“跹”xiān、“钎”qiān、“迁”qiā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再如以“咸”作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积累“缄”“碱”“喊”“箴”等字,通过比较分析,强化了差异,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商埠 绰约 扣人心弦 扶老携幼

  B.博奕 翘楚 以逸待劳 固若金汤

  C.笃信 聪慧 日臻成熟 灸手可热

  D.溃乏 矫情 所向披靡 汗流浃背

  【分析】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高考对汉字字形的考查,主要从形同形近致误切入的,对于错别字的辨析却更多地要借助语意、结构和逻辑推理以至综合各种方法才能准确完成,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考查要求一清二楚,一定要看清题干要求,字形题的命题有两种样式:一是“有错别字的一组”,二是“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一般都是结合在词语或者句子(语境)中进行考查.前者注意找那“一个”错别字,后者注意找“多个”错别字.

  2、细微差别明明白白,辨识因形体相近而误写成的错别字,必须在弄清含义的基础上,仔细比较,反复辨认形体上的细微差别,才能准确掌握它们的不同写法和用法,如“己,已、巳”,“敝、弊、蔽、敞”,“圯(yí桥 )、圮(pǐ塌坏,倒塌;破裂,分裂 )”等.

  3、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联系具体语境,弄清字词含义是辨析和纠正因同音、近音代替而造成错别字的重要方法.如把“迫不及待”的“及”写成“急”,把“覆水难收”的“覆”写成“复”等.究其原因,皆因对词义缺乏透彻的理解.可见,弄清字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至关重要.

  4、辨析排除步步为营,要善于通过再现法、组词法、造字法等方法,把已知的内容灵活地代入原题中仔细核对,不失时机地进行排除,凭借已知推知未知,找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A.正确;

  B.“博奕”应为“博弈”;

  C.“灸手可热”应为“炙手可热”;

  D.“溃乏”应为“匮乏”;

  故选:A。

  【点评】平时的积累与记忆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读书、写字都要留心.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汉字要认准;其次,重视积累,建立错字本,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汉字;第三,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 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 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

  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中的词语辨析,四组词语均为近义词.解题时主要辨异,主要从词义的侧重点、语法功能、适用对象方面考虑.“鉴别”是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多用于古物的鉴定.“甄别”是指区别,强调认真、慎重地鉴别.“色泽”,指颜色和光泽.“色彩”是指丰富多样的颜色.“终于”,副词,到底,最终.“最终”,指最后;末了.“适量”,指数量适宜;适当的数量.“适当”,(形)合适,妥当.

  【解答】依据语段中的“研究”“分析”等字眼,第一空应选填“甄别”一词,突出“慎重”;和“成分”’硬度”等并列,着重强调颜色与光泽,不是强调颜色的丰富,第二空应填“色泽”;终于表示所预料和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和语境不合,第三空填“最终”;从上文看,选取小麦粉要求的是“适宜”,不是强调数量,第四空应填“适当”。

  故选:C。

  【点评】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主要辨异,“鉴别”、“甄别”主要在“辨”和“甄”的区别,前者强调“真假”,后者突出“慎重”;“色彩”与“色泽”,区别在于“彩”(颜色)和“泽”(光泽);“适当“与”与“适量”区别在于“当”(合适)和“量”(数量).在学习中要注重积累,注重领悟.

  4.(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偷换主语,将“了”改为“的”;

  B.不合逻辑,“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与“选择前者(社会经济发展)”矛盾,可以改为“所以当林地保护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

  C.句式杂糅,“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D.表述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本题中A项是常见病句类型,但又不容易发现,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题型.

  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时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把它和作品的内容、作者的生平、一系列评价和贡献等联系起来.

  【解答】A、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绝望”表述有错,这里恰恰表明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赞扬并充满信心。表述有误,故符合题意;

  C、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1小题,每小题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分析】阅读科普类实用文要敏感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理清行文思路.在此特别要注意一类词: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惟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考题.注意关联词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准确找到答案所在的重点区域或重点句子.

  【解答】(1)A.“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错,原文是“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B.“根本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错,原文是“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过来”,即“一”“二”“五”等技术.D.“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错,原文是“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2)B强加因果.原文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

  (3)A.强加因果,且“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于文无据.

  B.“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错,原文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C.张冠李戴.“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说的是人们关心的第一个中心问题“生命”,“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则说的是第二个中心问题“幸福”.

  答案:

  (1)C

  (2)A

  (3)D

  【点评】完成实用类文本选择题,考生首先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逐项对考题进行理解和分析,一般都考查“妄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夸大事实”等毛病,然后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加以选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4小题)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 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居:居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B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②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③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分析】参考译文

  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致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如果)有的人权位逐渐达到顶峰,对于志得意满(之 事)已懈怠,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心灰意冷,颓唐沮丧,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饕餮之徒都不做的行为.世人见到他那样子的,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 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因此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虽然他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又曾受讲于欧阳南野先生处,(我)知道(他是)致力于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一类的求学之人.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这样,那么即使想不清廉,也没有用武之地.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难能可贵.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虽然这样,那么知道郭侯的人,没有比我早的,因而(我)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

  【解答】(1)D.居:在…任职.

  (2)作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意思分别为“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故选:B.

  (3)C.“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无中生有.

  (4)①苟:如果;捐:舍弃;锥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锥刀尖般的微利.

  ②故:所以;轻:轻微.

  ③然:既然;知:了解;莫:没有谁.

  答案

  (1)D

  (2)B

  (3)C

  (4)①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②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③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点评】居

  1.住:~住.~民.同~.隐~.~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2.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

  3.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4.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5.积蓄,储存:奇货可~(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6.停留:~守.

  7.平时:平~.

  8.(3分)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分析】解答该题,先要弄懂该句大意,然后重点要从谓语动词入手,找出谓语的相应宾语,最后,结合虚词和人名,就可以准确的点断句子.

  【解答】解析:该句叙述了王慎中写文章得以提升的过程,抓住关键谓语动词“高谈”、“谓”、“悟”、“焚”、“师仿”、“得力于”、“服”,找到相对应的宾语,即可顺利断出.另外,虚词“已而”,“乃”也是可以提供断点的地方.

  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点评】该句考查考生点断句子的能力,难度较大,只要平时复习备考时,多诵读,培养语感,多练习,积累断句经验,是可以顺利解答这种题型的.

  9.(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分析】全诗写得孤静寂寥,忧然侧然,充满旅途的忧郁和烦闷.然而“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却勾画出了一幅奇特的峡江晚泊图.帆落于树梢,月圆于峰头,风景优美.“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山区农村又这样苦瘠贫寒,其民生凋敝之象,一目了然.

  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意象和语言:

  (1)从景物描写的时空角度来解答.

  (2)运用炼字题的答题方法解答题目.

  【解答】(1)所谓时空变化,就是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这两种变化应该都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变现出来的,所以,主要是分析景物的变化.从句子意思可以看出第一联是白天看到的,第二联“帆初落、月正圆”由白天转到夜晚了.地点由“山曲、平川、树杪、峰头”一步步发生变化.

  (2)“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烟”是“人烟、炊烟”,用一“荒”字来修饰,说明人家稀少,村落荒凉;“瘦田”说明“田地贫瘠”,也同样说明了村落的荒凉贫困,这都体现了作者对山民的怜悯、关心.另外结合注释,作者是贬谪到这个地方,还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荒芜、失意.

  答案:

  (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翻译:

  一叶孤舟在山中弯曲的水路转来转去,突然,眼前一片开阔,看到地势平坦的平川.船上的帆布刚刚从桅杆之上降落下来,或许是水位高,帆如落于树巅.圆圆的月亮犹如端放于山头之上.几家相聚居的人家升起荒野的炊烟.贫瘠的山野,像刀刃一样窄小挂在高高的山野上的山田.在外漂泊的游子愁白了头发,那山高而险,只有山鸟才能飞过的山口小道.

  【点评】题目中的注释也是很重要的,为答题提供了线索,解题时不可漏掉.

  10.(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

  (5)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分析】此题考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

  【解答】(1)不亦君子乎(背上即可)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易错为“智”)

  (3)兰泽多芳草(背上即可)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废”易错为“费”)

  (5)松菊犹存 (“犹”易错为“尤”)

  (6)惟有幽人自来去(“惟”易错为“唯”)

  (7)生长明妃尚有村(背上即可)

  (8)玉簪螺髻(“簪”“髻”易写错)

  【点评】复习名句默写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

  (4)规范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高考名句填空要求是“任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阅卷时以前□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首先一定要看清默写要求.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1小题)

  11.(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 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⑪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CE

  A.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D.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E.今天,科技的发达既使现实的旅行更加便利,也为想象的旅行提供了帮助,瞩目于网上的各种图片,在头脑中旅行,我们可以“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2)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

  (4)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1)归纳内容要点,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答】(1)试题解析:A“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错误.B 应为“中外对照”.D“比拟”错误,应是通感,“目光流连茶楼”却似乎“嗅到…清香,用视觉来写嗅觉.

  (2)试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句段和引用的作用,其中应更侧重于引用,因为题干中问的是“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而不是直接说第②段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可见这里是一个暗示.

  (3)试题解析:本题既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分析题干中的句子,理解其含义;然后再回归文本,找到这句话;最后在上下文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式搜索.

  (4)试题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

  答案:

  (1)(4分) C E

  (2)(4分)

  ①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的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3)(4分)

  ①因为借助想象描绘出的风景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复现,而是作家的艺术创造,其中蕴含了作家连通诗和美的生命感受.②作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艺术世界,是源于其善感的灵魂、丰富的心灵.杰出作家想象中的旅行实乃心灵的探寻,他们描绘的动人风景,映现的正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奇景.

  (4)(8分)

  答案示例一:头脑中的旅行足以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束缚不可避免,我们未必有条件、有能力踏遍万水千山.②头脑中的旅行能超越现实旅行的局限,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可以领会旅行的真正精神,领略远方的精彩.③我们向往远方,实质上是为了摆脱平庸的现实,获得别样的生活体验,精神的漫游可以拓展生活中的诗意空间,令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答案示例二:现实中的旅行与头脑中的旅行各有优势,互相不可替代,二者互补,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百闻不如一见,条件具备时,我们不妨踏上旅途,去欣赏远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②如果不具备实地旅行的条件,大可借助想象,在心灵世界中构建“第二自然”,感受远方的魅力.③现实有限而想象无垠,头脑中的旅行能够使我们超越现实,突破束缚.真实与想象交融,头脑中的旅行就能为眼前的风景增色添彩,令现实的旅行更加富有意趣,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使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丰富和提升.

  答案示例三:头脑中的旅行无法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中的旅行能够把我们带到真实的远方,在现场获得直接体验,而头脑中的旅行毕竟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想象出的远方再美好也不真实,不能提供我们关于远方的准确的认识.②一些细腻微妙的感受与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不可能通过头脑中的旅行得到.远方风景里动人的韵致,不亲眼目睹,不亲身感受,就永远无法真切地体会到.远方,如果只能想象,不能亲至,将是巨大的遗憾.③头脑中的旅行能否满足对远方的向往,与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没有善感的心灵,缺乏想象力,就无法想象充满魅力的远方,也就不能满足他对远方的向往.

  【点评】此题为2015年湖北高考试题,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写作技巧赏析,第二题是考查作用辨析题,第三题着眼于考查句子赏析,第四题值得学生关注,单题分值8分,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把握和探究,需要学生在表达上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容.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12.(4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

  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

  ②不少于5个动词;

  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④不超过8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转化能力.题干要求比较详细,指向明确.只要按照要求一步步回答即可.题干要求“描述路线”,答案的大部分内容隐含在题干中.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答案示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

  【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13.(4分)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禾 亻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考查类型为开放式:一是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或提供语言材料,但所写内容自定.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解答】本题考查的文字组合以及由汉字产生的联想,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只要注意在组字、组词时,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易于抒发感想的词就可以了.

  答案示例:

  日+月→明→文明

  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禾+日→香→书香

  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点评】做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仿写句与被仿写句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类似;

  ②要先分析被仿写句的结构.注意是单句还是复句?关联词语也要相同或类同;

  ③主要被仿写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④仿写句和被仿写句在字数上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14.(4分)欣赏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

  ①突出景物特征;

  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③不超过8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同时要求做到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学生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审清题意,还要多积累相关题型知识.

  【解答】示例一: 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示例二: 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为“天鹅戏水图”写诗或配文.学生可以从背诵过的诗词中选取例子,仿写.

  答案: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学生要多做此类题型,多思考,多积累.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范文欣赏:

  2015年全国高考满分及优秀作文大汇总

  延伸阅读:

  201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及答案大汇总

  历年全国高考满分及优秀作文大汇总

  2019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专题

  2018湖南新高考政策解读专题 

  历年分数线专题 

  2018湖南省大学排行榜 

  2019大学专业解读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高考>高考备考>高考试题>语文>正文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试卷及解析
    2019-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球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真题什么时候做?建议在一轮复习结束之后,再去做最近三年的高考题。这个时候你的知识点已经复习完了,已经是开始训练做题技巧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你要开始总结哪些类型的题目经常出现在高考中,近三年的高考题有哪些相似之处。如果你还有兴趣,可以比较最近三年高考题和再往前的高考题有什么区别。以下是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整理。

      201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缜(shèn)密 感喟(kuì) 紫蔷薇(wēi) 暗香盈(yínɡ)袖

      B.镶(xiānɡ)嵌 驰骋(chěnɡ) 栀(zhī)子花 逸兴遄(chuán)飞

      C.热忱(chén) 别(bié)扭 康乃馨(xīn) 积微成著(zhù)

      D.菜肴(yáo) 酣(hān)畅 蒲(pú)公英 春风拂(fó)面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商埠 绰约 扣人心弦 扶老携幼

      B.博奕 翘楚 以逸待劳 固若金汤

      C.笃信 聪慧 日臻成熟 灸手可热

      D.溃乏 矫情 所向披靡 汗流浃背

      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 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 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

      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4.(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1小题,每小题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4小题)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 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居:居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②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③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8.(3分)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9.(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10.(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1)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5)三径就荒,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咏怀古迹》)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1小题)

      11.(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 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⑪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D.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E.今天,科技的发达既使现实的旅行更加便利,也为想象的旅行提供了帮助,瞩目于网上的各种图片,在头脑中旅行,我们可以“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2)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

      (4)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12.(4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

      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

      ②不少于5个动词;

      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④不超过80字。

      13.(4分)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禾 亻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14.(4分)欣赏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

      ①突出景物特征;

      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③不超过80字。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15.(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缜(shèn)密 感喟(kuì) 紫蔷薇(wēi) 暗香盈(yínɡ)袖

      B.镶(xiānɡ)嵌 驰骋(chěnɡ) 栀(zhī)子花 逸兴遄(chuán)飞

      C.热忱(chén) 别(bié)扭 康乃馨(xīn) 积微成著(zhù)

      D.菜肴(yáo) 酣(hān)畅 蒲(pú)公英 春风拂(fó)面

      【分析】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字音字形常见错误:

      形似误读.形似字误读是由于字形相近而产生的语音误读现象.如“证券(quàn)”误读为“证券(juàn)”,“针砭(biǎn)”误读为“针砭(fàn)”,“莘莘学子(shēn)”误读为“莘莘学于(xīn)”,“相形见绌(chù)”误读为“相形见绌(zhu6)”

      【解答】A.shèn应为zhěn;

      B.正确;

      C.bié应为biè;

      D.fó应为fú;

      故选:B。

      【点评】字音积累法:以点连线法

      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如以“千”(qiā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ān、“纤”qiān或xiān、“跹”xiān、“钎”qiān、“迁”qiā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再如以“咸”作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积累“缄”“碱”“喊”“箴”等字,通过比较分析,强化了差异,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商埠 绰约 扣人心弦 扶老携幼

      B.博奕 翘楚 以逸待劳 固若金汤

      C.笃信 聪慧 日臻成熟 灸手可热

      D.溃乏 矫情 所向披靡 汗流浃背

      【分析】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高考对汉字字形的考查,主要从形同形近致误切入的,对于错别字的辨析却更多地要借助语意、结构和逻辑推理以至综合各种方法才能准确完成,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考查要求一清二楚,一定要看清题干要求,字形题的命题有两种样式:一是“有错别字的一组”,二是“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一般都是结合在词语或者句子(语境)中进行考查.前者注意找那“一个”错别字,后者注意找“多个”错别字.

      2、细微差别明明白白,辨识因形体相近而误写成的错别字,必须在弄清含义的基础上,仔细比较,反复辨认形体上的细微差别,才能准确掌握它们的不同写法和用法,如“己,已、巳”,“敝、弊、蔽、敞”,“圯(yí桥 )、圮(pǐ塌坏,倒塌;破裂,分裂 )”等.

      3、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联系具体语境,弄清字词含义是辨析和纠正因同音、近音代替而造成错别字的重要方法.如把“迫不及待”的“及”写成“急”,把“覆水难收”的“覆”写成“复”等.究其原因,皆因对词义缺乏透彻的理解.可见,弄清字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至关重要.

      4、辨析排除步步为营,要善于通过再现法、组词法、造字法等方法,把已知的内容灵活地代入原题中仔细核对,不失时机地进行排除,凭借已知推知未知,找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A.正确;

      B.“博奕”应为“博弈”;

      C.“灸手可热”应为“炙手可热”;

      D.“溃乏”应为“匮乏”;

      故选:A。

      【点评】平时的积累与记忆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读书、写字都要留心.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汉字要认准;其次,重视积累,建立错字本,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汉字;第三,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 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 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

      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中的词语辨析,四组词语均为近义词.解题时主要辨异,主要从词义的侧重点、语法功能、适用对象方面考虑.“鉴别”是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多用于古物的鉴定.“甄别”是指区别,强调认真、慎重地鉴别.“色泽”,指颜色和光泽.“色彩”是指丰富多样的颜色.“终于”,副词,到底,最终.“最终”,指最后;末了.“适量”,指数量适宜;适当的数量.“适当”,(形)合适,妥当.

      【解答】依据语段中的“研究”“分析”等字眼,第一空应选填“甄别”一词,突出“慎重”;和“成分”’硬度”等并列,着重强调颜色与光泽,不是强调颜色的丰富,第二空应填“色泽”;终于表示所预料和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和语境不合,第三空填“最终”;从上文看,选取小麦粉要求的是“适宜”,不是强调数量,第四空应填“适当”。

      故选:C。

      【点评】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主要辨异,“鉴别”、“甄别”主要在“辨”和“甄”的区别,前者强调“真假”,后者突出“慎重”;“色彩”与“色泽”,区别在于“彩”(颜色)和“泽”(光泽);“适当“与”与“适量”区别在于“当”(合适)和“量”(数量).在学习中要注重积累,注重领悟.

      4.(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偷换主语,将“了”改为“的”;

      B.不合逻辑,“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与“选择前者(社会经济发展)”矛盾,可以改为“所以当林地保护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

      C.句式杂糅,“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D.表述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本题中A项是常见病句类型,但又不容易发现,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题型.

      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时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把它和作品的内容、作者的生平、一系列评价和贡献等联系起来.

      【解答】A、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绝望”表述有错,这里恰恰表明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赞扬并充满信心。表述有误,故符合题意;

      C、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1小题,每小题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分析】阅读科普类实用文要敏感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理清行文思路.在此特别要注意一类词: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惟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考题.注意关联词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准确找到答案所在的重点区域或重点句子.

      【解答】(1)A.“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错,原文是“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B.“根本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错,原文是“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过来”,即“一”“二”“五”等技术.D.“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错,原文是“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2)B强加因果.原文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

      (3)A.强加因果,且“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于文无据.

      B.“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错,原文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C.张冠李戴.“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说的是人们关心的第一个中心问题“生命”,“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则说的是第二个中心问题“幸福”.

      答案:

      (1)C

      (2)A

      (3)D

      【点评】完成实用类文本选择题,考生首先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逐项对考题进行理解和分析,一般都考查“妄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夸大事实”等毛病,然后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加以选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4小题)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 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居:居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B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②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③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分析】参考译文

      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致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如果)有的人权位逐渐达到顶峰,对于志得意满(之 事)已懈怠,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心灰意冷,颓唐沮丧,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饕餮之徒都不做的行为.世人见到他那样子的,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 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因此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虽然他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又曾受讲于欧阳南野先生处,(我)知道(他是)致力于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一类的求学之人.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这样,那么即使想不清廉,也没有用武之地.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难能可贵.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虽然这样,那么知道郭侯的人,没有比我早的,因而(我)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

      【解答】(1)D.居:在…任职.

      (2)作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意思分别为“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故选:B.

      (3)C.“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无中生有.

      (4)①苟:如果;捐:舍弃;锥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锥刀尖般的微利.

      ②故:所以;轻:轻微.

      ③然:既然;知:了解;莫:没有谁.

      答案

      (1)D

      (2)B

      (3)C

      (4)①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②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③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点评】居

      1.住:~住.~民.同~.隐~.~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2.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

      3.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4.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5.积蓄,储存:奇货可~(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6.停留:~守.

      7.平时:平~.

      8.(3分)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分析】解答该题,先要弄懂该句大意,然后重点要从谓语动词入手,找出谓语的相应宾语,最后,结合虚词和人名,就可以准确的点断句子.

      【解答】解析:该句叙述了王慎中写文章得以提升的过程,抓住关键谓语动词“高谈”、“谓”、“悟”、“焚”、“师仿”、“得力于”、“服”,找到相对应的宾语,即可顺利断出.另外,虚词“已而”,“乃”也是可以提供断点的地方.

      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点评】该句考查考生点断句子的能力,难度较大,只要平时复习备考时,多诵读,培养语感,多练习,积累断句经验,是可以顺利解答这种题型的.

      9.(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分析】全诗写得孤静寂寥,忧然侧然,充满旅途的忧郁和烦闷.然而“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却勾画出了一幅奇特的峡江晚泊图.帆落于树梢,月圆于峰头,风景优美.“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山区农村又这样苦瘠贫寒,其民生凋敝之象,一目了然.

      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意象和语言:

      (1)从景物描写的时空角度来解答.

      (2)运用炼字题的答题方法解答题目.

      【解答】(1)所谓时空变化,就是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这两种变化应该都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变现出来的,所以,主要是分析景物的变化.从句子意思可以看出第一联是白天看到的,第二联“帆初落、月正圆”由白天转到夜晚了.地点由“山曲、平川、树杪、峰头”一步步发生变化.

      (2)“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烟”是“人烟、炊烟”,用一“荒”字来修饰,说明人家稀少,村落荒凉;“瘦田”说明“田地贫瘠”,也同样说明了村落的荒凉贫困,这都体现了作者对山民的怜悯、关心.另外结合注释,作者是贬谪到这个地方,还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荒芜、失意.

      答案:

      (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翻译:

      一叶孤舟在山中弯曲的水路转来转去,突然,眼前一片开阔,看到地势平坦的平川.船上的帆布刚刚从桅杆之上降落下来,或许是水位高,帆如落于树巅.圆圆的月亮犹如端放于山头之上.几家相聚居的人家升起荒野的炊烟.贫瘠的山野,像刀刃一样窄小挂在高高的山野上的山田.在外漂泊的游子愁白了头发,那山高而险,只有山鸟才能飞过的山口小道.

      【点评】题目中的注释也是很重要的,为答题提供了线索,解题时不可漏掉.

      10.(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

      (5)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分析】此题考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

      【解答】(1)不亦君子乎(背上即可)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易错为“智”)

      (3)兰泽多芳草(背上即可)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废”易错为“费”)

      (5)松菊犹存 (“犹”易错为“尤”)

      (6)惟有幽人自来去(“惟”易错为“唯”)

      (7)生长明妃尚有村(背上即可)

      (8)玉簪螺髻(“簪”“髻”易写错)

      【点评】复习名句默写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

      (4)规范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高考名句填空要求是“任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阅卷时以前□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首先一定要看清默写要求.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1小题)

      11.(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 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⑪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CE

      A.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D.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E.今天,科技的发达既使现实的旅行更加便利,也为想象的旅行提供了帮助,瞩目于网上的各种图片,在头脑中旅行,我们可以“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2)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

      (4)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1)归纳内容要点,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答】(1)试题解析:A“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错误.B 应为“中外对照”.D“比拟”错误,应是通感,“目光流连茶楼”却似乎“嗅到…清香,用视觉来写嗅觉.

      (2)试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句段和引用的作用,其中应更侧重于引用,因为题干中问的是“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而不是直接说第②段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可见这里是一个暗示.

      (3)试题解析:本题既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分析题干中的句子,理解其含义;然后再回归文本,找到这句话;最后在上下文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式搜索.

      (4)试题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

      答案:

      (1)(4分) C E

      (2)(4分)

      ①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的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3)(4分)

      ①因为借助想象描绘出的风景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复现,而是作家的艺术创造,其中蕴含了作家连通诗和美的生命感受.②作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艺术世界,是源于其善感的灵魂、丰富的心灵.杰出作家想象中的旅行实乃心灵的探寻,他们描绘的动人风景,映现的正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奇景.

      (4)(8分)

      答案示例一:头脑中的旅行足以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束缚不可避免,我们未必有条件、有能力踏遍万水千山.②头脑中的旅行能超越现实旅行的局限,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可以领会旅行的真正精神,领略远方的精彩.③我们向往远方,实质上是为了摆脱平庸的现实,获得别样的生活体验,精神的漫游可以拓展生活中的诗意空间,令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答案示例二:现实中的旅行与头脑中的旅行各有优势,互相不可替代,二者互补,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百闻不如一见,条件具备时,我们不妨踏上旅途,去欣赏远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②如果不具备实地旅行的条件,大可借助想象,在心灵世界中构建“第二自然”,感受远方的魅力.③现实有限而想象无垠,头脑中的旅行能够使我们超越现实,突破束缚.真实与想象交融,头脑中的旅行就能为眼前的风景增色添彩,令现实的旅行更加富有意趣,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使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丰富和提升.

      答案示例三:头脑中的旅行无法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中的旅行能够把我们带到真实的远方,在现场获得直接体验,而头脑中的旅行毕竟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想象出的远方再美好也不真实,不能提供我们关于远方的准确的认识.②一些细腻微妙的感受与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不可能通过头脑中的旅行得到.远方风景里动人的韵致,不亲眼目睹,不亲身感受,就永远无法真切地体会到.远方,如果只能想象,不能亲至,将是巨大的遗憾.③头脑中的旅行能否满足对远方的向往,与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没有善感的心灵,缺乏想象力,就无法想象充满魅力的远方,也就不能满足他对远方的向往.

      【点评】此题为2015年湖北高考试题,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写作技巧赏析,第二题是考查作用辨析题,第三题着眼于考查句子赏析,第四题值得学生关注,单题分值8分,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把握和探究,需要学生在表达上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容.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12.(4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

      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

      ②不少于5个动词;

      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④不超过8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转化能力.题干要求比较详细,指向明确.只要按照要求一步步回答即可.题干要求“描述路线”,答案的大部分内容隐含在题干中.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答案示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

      【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13.(4分)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禾 亻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考查类型为开放式:一是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或提供语言材料,但所写内容自定.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解答】本题考查的文字组合以及由汉字产生的联想,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只要注意在组字、组词时,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易于抒发感想的词就可以了.

      答案示例:

      日+月→明→文明

      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禾+日→香→书香

      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点评】做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仿写句与被仿写句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类似;

      ②要先分析被仿写句的结构.注意是单句还是复句?关联词语也要相同或类同;

      ③主要被仿写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④仿写句和被仿写句在字数上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14.(4分)欣赏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

      ①突出景物特征;

      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③不超过8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同时要求做到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学生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审清题意,还要多积累相关题型知识.

      【解答】示例一: 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示例二: 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为“天鹅戏水图”写诗或配文.学生可以从背诵过的诗词中选取例子,仿写.

      答案: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学生要多做此类题型,多思考,多积累.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范文欣赏:

      2015年全国高考满分及优秀作文大汇总

      延伸阅读:

      201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及答案大汇总

      历年全国高考满分及优秀作文大汇总

      2019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专题

      2018湖南新高考政策解读专题 

      历年分数线专题 

      2018湖南省大学排行榜 

      2019大学专业解读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