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年高考志愿:高校按大类招生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近年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模式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大类招生的行列。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下面长沙新东方高考频道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大学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大类招生,至今已经16年,学生入学后先进行学科大类基础课学习,一年或两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细分专业学习。
2017年清华大学打破院系壁垒,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建筑类,土木类,计算机类,理类,化生类,经济、金融与管理类,人文与社会类”等16大类。2018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也开始按大类招生报考,在普通类自主招生中,考生可以从建筑类、土木类等15个大类中选择一个报考。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百余所高校部分专业也实行大类招生。仔细翻看2018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会发现很多学校的自主招生都是按照专业大类来报考的。
大类招生越来越火,未来必将有更多高校推行大类招生,但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并不了解。到底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实行大类招生有什么优势和弊端?对于大类招生,考生和家长需要注意什么呢?
什么是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
为了理解大类招生,我们要先了解学科分类,了解专业体系。
我国的学科目录一共有3级,从上到下分别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其中的一级学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类”,二级学科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
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这13大门类。但是2012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未设军事学,所以大学本科只有除军事学外的12大学科门类,下设92个专业类,共506种专业。需要注意的是,这506种专业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每一个学科门类下面有若干个一级学科,每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又有若干个二级学科。学科门类用两位码表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经济学类作为示例说明如下: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同的学科也可以组合在一起进行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模式
大类招生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按院系招生
一个学院或者一个系按照一个或者多个大类招生。例如以下是北大2018年自主招生部分招生专业:其中数学科学学院设置了一个“数学类”这一个大类招生,而物理学院设置了“物理学类”和“天文学”这两个大类进行招生。
二、按学科招生
由于社会上“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仅仅在同一个院系内进行大类招生是不够的,不同的学科间如果有相似的特点或者相同的属性,也可以把不同的学科组合在一起进行大类招生。一个招生大类有可能覆盖了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
比如可以看看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专业目录,它设置的一些招生大类覆盖了4、5个学院、10多个专业方向。
三、按“试验班”模式招生
很多的高校以“试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复旦大学的自然科学试验班和技术科学试验班、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试验班(钱学森班)和理科试验班等。这些试验班立志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是大类招生的,有些学校是在入学以后再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试验班。
四、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大类招生有什么优点?
1.减少盲目性
高中生对专业了解较少,填报志愿时可能并不太清楚某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发展或就业前景如何,一旦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大学的几年会过得很痛苦,毕业后的升学就业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大类招生延迟了你选择专业的时间,在学校先学习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在这期间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理解各专业,一至两年后再进行专业选择,这时候的选择就比较理性了。所以大类招生减少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极大地避免了“一选定终身”的现象。
2. 增加录取机会
采用大类招生后,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选择的是大类而不是专业,一个大类往往涵盖多个多个专业,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选择范围,也为考生的专业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消失,专业招生人数也相应增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录取的概率。对于压线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降低了因几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的风险。
3. 激发学生兴趣
大类招生政策给考生一个机会先进大类,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专业。学生们在学习1~2年的时间后再根据成绩和表现选择专业,为了让自己上喜爱的专业必须要努力学习,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4、平衡冷热专业。
大类招生有利于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能够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过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不了解,经常造成的“冷、热”专业分化严重现象,也相应地引起高校冷热专业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平衡,这种恶性循环使冷热分化日益严重。大类招生在招生过程中不分专业,而一个大类中通常包含着“冷、热”专业,这就无疑相对提高了“冷门”专业学生的质量,淡化了因过分强调专业而造成的种种矛盾。
5、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按照大类招生培养人才,就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尤其在低年级打基础阶段,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组合班级,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确定目标,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数学、外语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学生的个性养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合适的条件。
大类招生有什么弊端?
1、专业分流时,可能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专业。按大类招生进入学校后,经过1~2年的学习,将进行大类分流(分专业)培养。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有些学生对某个专业有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成绩原因,也无法选到自己的目标专业。
2、加剧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就财经类高校而言,在按学科大类招生后进行专业分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热衷于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学等少数优势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与设施等都与“蜂拥而至”的学生不相匹配,教学质量难免“偷工减料”。难怪有些财经类高校的热门院系本科生人数多达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门院系则“门庭冷落”,如此景象也让一些高校“受不了了,不得不紧急刹车。
3、存在暗箱操作风险。
按大类招生以后,很多大学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都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广东某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处长介绍说,“一些学生家长能量很大,他们的孩子入学后学习不算努力、‘成绩’却很优秀,就是为了能够转入理想的专业”,正因为此,这位处长从当初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最早支持者”变成现在“最大的反对者。
大类招生需要注意什么?
1.填报大类招生专业志愿前,考生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与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是否一致,同时考虑到大类招生未来仍要进行专业分流,存在分配到非心仪专业方向的可能,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
2.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3.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4.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近年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模式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大类招生的行列。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下面长沙新东方高考频道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大学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大类招生,至今已经16年,学生入学后先进行学科大类基础课学习,一年或两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细分专业学习。
2017年清华大学打破院系壁垒,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建筑类,土木类,计算机类,理类,化生类,经济、金融与管理类,人文与社会类”等16大类。2018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也开始按大类招生报考,在普通类自主招生中,考生可以从建筑类、土木类等15个大类中选择一个报考。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百余所高校部分专业也实行大类招生。仔细翻看2018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会发现很多学校的自主招生都是按照专业大类来报考的。
大类招生越来越火,未来必将有更多高校推行大类招生,但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并不了解。到底什么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实行大类招生有什么优势和弊端?对于大类招生,考生和家长需要注意什么呢?
什么是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
为了理解大类招生,我们要先了解学科分类,了解专业体系。
我国的学科目录一共有3级,从上到下分别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其中的一级学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类”,二级学科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
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这13大门类。但是2012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未设军事学,所以大学本科只有除军事学外的12大学科门类,下设92个专业类,共506种专业。需要注意的是,这506种专业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每一个学科门类下面有若干个一级学科,每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又有若干个二级学科。学科门类用两位码表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经济学类作为示例说明如下: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同的学科也可以组合在一起进行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模式
大类招生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按院系招生
一个学院或者一个系按照一个或者多个大类招生。例如以下是北大2018年自主招生部分招生专业:其中数学科学学院设置了一个“数学类”这一个大类招生,而物理学院设置了“物理学类”和“天文学”这两个大类进行招生。
二、按学科招生
由于社会上“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仅仅在同一个院系内进行大类招生是不够的,不同的学科间如果有相似的特点或者相同的属性,也可以把不同的学科组合在一起进行大类招生。一个招生大类有可能覆盖了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
比如可以看看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专业目录,它设置的一些招生大类覆盖了4、5个学院、10多个专业方向。
三、按“试验班”模式招生
很多的高校以“试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复旦大学的自然科学试验班和技术科学试验班、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试验班(钱学森班)和理科试验班等。这些试验班立志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是大类招生的,有些学校是在入学以后再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试验班。
四、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大类招生有什么优点?
1.减少盲目性
高中生对专业了解较少,填报志愿时可能并不太清楚某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发展或就业前景如何,一旦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大学的几年会过得很痛苦,毕业后的升学就业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大类招生延迟了你选择专业的时间,在学校先学习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在这期间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理解各专业,一至两年后再进行专业选择,这时候的选择就比较理性了。所以大类招生减少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极大地避免了“一选定终身”的现象。
2. 增加录取机会
采用大类招生后,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选择的是大类而不是专业,一个大类往往涵盖多个多个专业,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选择范围,也为考生的专业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消失,专业招生人数也相应增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录取的概率。对于压线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降低了因几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的风险。
3. 激发学生兴趣
大类招生政策给考生一个机会先进大类,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专业。学生们在学习1~2年的时间后再根据成绩和表现选择专业,为了让自己上喜爱的专业必须要努力学习,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4、平衡冷热专业。
大类招生有利于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能够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过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不了解,经常造成的“冷、热”专业分化严重现象,也相应地引起高校冷热专业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平衡,这种恶性循环使冷热分化日益严重。大类招生在招生过程中不分专业,而一个大类中通常包含着“冷、热”专业,这就无疑相对提高了“冷门”专业学生的质量,淡化了因过分强调专业而造成的种种矛盾。
5、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按照大类招生培养人才,就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尤其在低年级打基础阶段,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组合班级,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确定目标,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数学、外语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学生的个性养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合适的条件。
大类招生有什么弊端?
1、专业分流时,可能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专业。按大类招生进入学校后,经过1~2年的学习,将进行大类分流(分专业)培养。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有些学生对某个专业有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成绩原因,也无法选到自己的目标专业。
2、加剧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就财经类高校而言,在按学科大类招生后进行专业分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热衷于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学等少数优势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与设施等都与“蜂拥而至”的学生不相匹配,教学质量难免“偷工减料”。难怪有些财经类高校的热门院系本科生人数多达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门院系则“门庭冷落”,如此景象也让一些高校“受不了了,不得不紧急刹车。
3、存在暗箱操作风险。
按大类招生以后,很多大学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都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广东某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处长介绍说,“一些学生家长能量很大,他们的孩子入学后学习不算努力、‘成绩’却很优秀,就是为了能够转入理想的专业”,正因为此,这位处长从当初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最早支持者”变成现在“最大的反对者。
大类招生需要注意什么?
1.填报大类招生专业志愿前,考生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与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是否一致,同时考虑到大类招生未来仍要进行专业分流,存在分配到非心仪专业方向的可能,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
2.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3.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4.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