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7年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试卷是对一个阶段学习的的总结,尤其是对语文学习来说,语文试卷既是对语文知识的回顾和加深,也是对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锻炼。在高一语文阶段,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重点文章的背诵、赏析以及作文。尤其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试卷的练习有助于适应高中考试节奏,因此语文试卷的练习尤为重要。下面,有长沙新东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2017年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供大家练习。
(时量: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颓圮 pǐ 执拗 niù 菲薄 fěi 耳濡目染 rú
B.契约 qì 漫溯 suò 刀俎 cǔ 图穷匕见 xiàn
C.浸渍 zì 撰写 zuàn 攒射 zǎn 迥然不同 jǐng
D.解剖 pāo 步履 lǚ 租赁 rèn 睚眦必报 zì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寥阔 桀傲不顺 九霄云外 叱吒风云
B 凄惋 戳力同心 沁人心脾 衣衫褴褛
C 通谍 陨身不恤 瞋目结舌 绿草如茵
D 斑斓 不假思索 引吭高歌 句式杂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不单是诗人,就是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我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B.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C.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无比,经常伫立在父亲的坟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D.商业地产对淘金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投资购买底层商铺成为时下地产市场最热的行为。底层商铺炙手可热,专家细分类型教您如何投资。
4.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大妹设法。(象征)
B.黑夜,寂静得像死一样的黑夜。(比喻)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设问)
D.那河畔中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拟人)
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时一位熟人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
B.在新的一天来临后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恢复从此对香港的行使主权。
C.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不但是少数,而且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D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6.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
这是上海杨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____
A.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把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B.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将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C.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D.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使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7.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D.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8.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B.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屠狗为事——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高帝笑而起②泉涓涓而始流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词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鉴赏和诗文默写(13分)
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联系课文《再别康桥》,完成第15、16题:(8分)
莎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莎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是日文“再见”的音译。
15.关于这首诗与《再别康桥》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两首都是离别诗。《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与母校的不舍之情,《莎扬娜拉》则抒发了一对异国恋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
B.两首诗都善于运用意象来抒发情感。《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河畔的一组意象,《沙扬娜拉》则选取了一个别有意味的意象。
C.两首诗都运用了多种手法。《再别康桥》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沙扬娜拉》则以比喻和反复的手法为主。
D.两首诗都属于现代新诗。《再别康桥》更讲究节奏和押韵,属新诗中的新格律体,《沙扬娜拉》则是新诗中的短篇小诗。
16.《沙扬娜拉》一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首句中的“一低头”的细节写出了女子道别时欲言又止的神态,揭示了她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水莲花”的比喻新奇、贴切,既突出了日本女郎娇羞柔媚的风姿,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娴静、纯真的美好形象。
C.“蜜甜的忧愁”是一对矛盾的组合,它形象地写出了相聚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深刻地表现了“伤离别”的主题。
D.诗歌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表现离别的深情。
17. 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沁园春•长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过渡句是:______,______。
(2)《记念刘和珍君》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
(3)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林徽因(1 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 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19. 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1、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心爱的物品,失落的情感,生活的快乐,还有做人的道理,动人的细节,人生的坐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
你曾经寻找过什么?你正在寻找或将要寻找的是什么呢?请以“寻找 ”为题(请在横线上补上相关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试卷是对一个阶段学习的的总结,尤其是对语文学习来说,语文试卷既是对语文知识的回顾和加深,也是对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锻炼。在高一语文阶段,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重点文章的背诵、赏析以及作文。尤其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试卷的练习有助于适应高中考试节奏,因此语文试卷的练习尤为重要。下面,有长沙新东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2017年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供大家练习。
(时量: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颓圮 pǐ 执拗 niù 菲薄 fěi 耳濡目染 rú
B.契约 qì 漫溯 suò 刀俎 cǔ 图穷匕见 xiàn
C.浸渍 zì 撰写 zuàn 攒射 zǎn 迥然不同 jǐng
D.解剖 pāo 步履 lǚ 租赁 rèn 睚眦必报 zì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寥阔 桀傲不顺 九霄云外 叱吒风云
B 凄惋 戳力同心 沁人心脾 衣衫褴褛
C 通谍 陨身不恤 瞋目结舌 绿草如茵
D 斑斓 不假思索 引吭高歌 句式杂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不单是诗人,就是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我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B.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C.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无比,经常伫立在父亲的坟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D.商业地产对淘金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投资购买底层商铺成为时下地产市场最热的行为。底层商铺炙手可热,专家细分类型教您如何投资。
4.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大妹设法。(象征)
B.黑夜,寂静得像死一样的黑夜。(比喻)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设问)
D.那河畔中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拟人)
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时一位熟人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
B.在新的一天来临后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恢复从此对香港的行使主权。
C.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不但是少数,而且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D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6.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
这是上海杨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____
A.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把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B.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将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C.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D.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使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7.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D.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8.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B.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屠狗为事——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高帝笑而起②泉涓涓而始流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词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鉴赏和诗文默写(13分)
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联系课文《再别康桥》,完成第15、16题:(8分)
莎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莎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是日文“再见”的音译。
15.关于这首诗与《再别康桥》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两首都是离别诗。《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与母校的不舍之情,《莎扬娜拉》则抒发了一对异国恋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
B.两首诗都善于运用意象来抒发情感。《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河畔的一组意象,《沙扬娜拉》则选取了一个别有意味的意象。
C.两首诗都运用了多种手法。《再别康桥》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沙扬娜拉》则以比喻和反复的手法为主。
D.两首诗都属于现代新诗。《再别康桥》更讲究节奏和押韵,属新诗中的新格律体,《沙扬娜拉》则是新诗中的短篇小诗。
16.《沙扬娜拉》一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首句中的“一低头”的细节写出了女子道别时欲言又止的神态,揭示了她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水莲花”的比喻新奇、贴切,既突出了日本女郎娇羞柔媚的风姿,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娴静、纯真的美好形象。
C.“蜜甜的忧愁”是一对矛盾的组合,它形象地写出了相聚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深刻地表现了“伤离别”的主题。
D.诗歌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表现离别的深情。
17. 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沁园春•长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过渡句是:______,______。
(2)《记念刘和珍君》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
(3)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林徽因(1 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 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19. 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1、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心爱的物品,失落的情感,生活的快乐,还有做人的道理,动人的细节,人生的坐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
你曾经寻找过什么?你正在寻找或将要寻找的是什么呢?请以“寻找 ”为题(请在横线上补上相关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