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20长沙高一历史配套练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020-03-18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学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中历史理论性较强,抽象概念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理解历史结论中每一句话的内在含义,每一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历史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如因果联系、并列联系、对比联系等。将历史知识分类归纳在一起,形成知识链,记忆更深刻牢固。长沙新东方高一学生整理了历史的配套练习,分享给学生进行课后自我练习,提升对知识点的掌控。

  1. 苏维埃俄国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是一种恐怖政策

  B. 是一种应急措施

  C. 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D. 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解析:B 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可以长期实行的政策,但当时的俄共试图利用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遭到了失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其实施的历史背景,它是在战争状态下采取的非常措施,直接目的在于保证俄国国内战争的胜利。

  2.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主要得益于(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斯大林模式

  解析:B 本题考查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实践。“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

  3.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改革开放

  解析:B 1921年,苏俄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工业方面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说明在当时的俄国,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包括国家资本主义)。

  4. 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 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 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解析:D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

  5.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A. 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 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 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A 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具体情况,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策略,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项是马克思创立的,C项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D项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6.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 余粮收集制

  B. 企业国有政策

  C. 粮食税

  D. 义务劳动制

  解析:A 题干中的材料主要是涉及对粮食的无偿征收,是余粮收集制。

  7.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解析:B 这段话反映了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8.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A.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

  B. 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C. 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所制定的目标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析:C 当生产关系超过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9.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 )

  A. 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

  B. 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

  C. 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D. 从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

  解析: D 新经济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注意了俄国的实际生产力的情况,注意了从实际出发。

  10. 1922年有一苏俄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巿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会是( )

  A. 不加干涉 B. 联合

  C. 限制 D. 消灭

  解析:A 1922年俄国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产品可以自由处理。

  11.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 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差距

  C.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

  D. 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解析:B 通过政治斗争的手段来使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说明这一政策不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12.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 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 冷战格局的形成

  D.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解析:B 注意苏联建立时期的国际环境和材料中“保卫国家”的内容。

  13. 结合图片回答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最大成绩是 ( )

  A. 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 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达到苏联历史上最高水平

  C.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解析:A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时间“30年代”和关键词“经济建设”,并结合20世纪30 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进行分析判断。从题干提供的时间和“经济建设”这些关键词来看,符合要求的是A项,因为当时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中最大的成就是苏联成为工业国家,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其余三项都不符合要求。

  14. (2010•潮州模拟)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解析: C根据题干中“发明”、“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跨过工业化阶段”和“国家公式”,可判断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

  15. (2010•泰安模拟)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个人高度专权 ②国家对经济实行指令性和计划性的管理 ③优先发展农业 ④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模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首先要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全面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影响。对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即肯定一项是错误的,然后排除包含其错误序号的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对苏联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我们用‘强攻’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强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其目的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退”取得的成就。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17. 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请回答:

  (1)由图一与图二你能联想到什么?

  (2)由图三与图四想想当时西方与苏联经济建设各有何特点?

  (3)由此,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些什么?

  解析:图片材料是材料题的一种。回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正确体会某幅图和其他图片组合在一起所表达的信息之间的关系。本题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来反映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欧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同及其原因。要求最大限度地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第2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 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②实行按劳分配制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 ④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D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涉及按劳分配。

  2. (2010•福州模拟)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C 根据题干内容,不难判断①②③的正确性,本题较难判断的是④。评判什么是社会主义方向,主要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入手。经济方面,看它是否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方面,看它是否坚持人民民主。显然在赫鲁晓夫改革中,这都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他还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的。

  3. 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 )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苏联工业增长,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C “玉米运动”最终失败了。

  4. 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提倡“玉米运动”,主观目的是缓解粮食困难的压力,客观结果却造成粮食最终减产。主要原因是什么( )

  A. 违背自然规律

  B. 没有考虑农民利益

  C. 改革重点不在农业

  D.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阻碍

  解析:A 赫鲁晓夫不顾及自然规律,强制发展玉米,导致农业发展受到影响。

  5. 赫鲁晓夫改革值得肯定的是( )

  A. 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C. 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D. 彻底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束缚

  解析:B 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于冲击了旧的体制,但本身没有新的发展。

  6.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日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高估计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

  B.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 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对市场机制的排斥

  解析:C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此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能再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了。

  7.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性是( )

  A. 基本上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内进行

  B. 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

  C. 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都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解析:A 两人的改革都是在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前提下的改革。

  8.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 )

  A. 苏联解体

  B. 苏联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C.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 使东欧国家得到了发展

  解析:A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9.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得最早

  B. 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 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 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解析: B 勃列日涅夫改革在赫鲁晓夫改革之后,涉及到工业等其他领域,取得过一定成效。

  10. (2010•福州模拟)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解析:D 根据图示内容及所学知识,不难判断①②③的正确性,④所述“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1.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 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 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 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较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的信息,即赫鲁晓夫改革的长远影响(较为积极的一面)。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尤其是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从而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12. 下列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修补

  B.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C. 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D. 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解析: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3. (2010•福州模拟)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

  A. 赫鲁晓夫 B. 勃列日涅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解析:C 本题旨在考查是谁导致了苏联解体?根据教材可以知道此人正是当时主持改革的戈尔巴乔夫。

  14.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 军事力量的削弱

  B.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 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 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解析:D 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15. 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彻底打破了斯大林体制

  B. 改革内容与新经济政策的规定有些相同之处

  C. 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象

  D. 在农村的改革使农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

  解析:D 戈尔巴乔夫的农业改革没有取得大的效果。

  16. 阅读下列材料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请回答:

  (1)从这段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 你怎样认识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

  解析:个人崇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存在。

  答案:(1)赫鲁晓夫执掌政权后也搞起了个人崇拜。

  (2)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固然有斯大林本人的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因此赫鲁晓夫把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的错误完全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是不科学的。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高考>高一>试题>历史>正文
    2020长沙高一历史配套练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020-03-18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学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中历史理论性较强,抽象概念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理解历史结论中每一句话的内在含义,每一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历史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如因果联系、并列联系、对比联系等。将历史知识分类归纳在一起,形成知识链,记忆更深刻牢固。长沙新东方高一学生整理了历史的配套练习,分享给学生进行课后自我练习,提升对知识点的掌控。

      1. 苏维埃俄国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是一种恐怖政策

      B. 是一种应急措施

      C. 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D. 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解析:B 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可以长期实行的政策,但当时的俄共试图利用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遭到了失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其实施的历史背景,它是在战争状态下采取的非常措施,直接目的在于保证俄国国内战争的胜利。

      2.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主要得益于(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斯大林模式

      解析:B 本题考查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实践。“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

      3.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改革开放

      解析:B 1921年,苏俄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工业方面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说明在当时的俄国,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包括国家资本主义)。

      4. 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 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 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解析:D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

      5.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A. 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 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 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A 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具体情况,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策略,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项是马克思创立的,C项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D项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6.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 余粮收集制

      B. 企业国有政策

      C. 粮食税

      D. 义务劳动制

      解析:A 题干中的材料主要是涉及对粮食的无偿征收,是余粮收集制。

      7.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解析:B 这段话反映了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8.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A.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

      B. 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C. 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所制定的目标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析:C 当生产关系超过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9.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 )

      A. 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

      B. 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

      C. 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D. 从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

      解析: D 新经济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注意了俄国的实际生产力的情况,注意了从实际出发。

      10. 1922年有一苏俄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巿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会是( )

      A. 不加干涉 B. 联合

      C. 限制 D. 消灭

      解析:A 1922年俄国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产品可以自由处理。

      11.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 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差距

      C.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

      D. 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解析:B 通过政治斗争的手段来使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说明这一政策不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12.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 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 冷战格局的形成

      D.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解析:B 注意苏联建立时期的国际环境和材料中“保卫国家”的内容。

      13. 结合图片回答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最大成绩是 ( )

      A. 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 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达到苏联历史上最高水平

      C.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解析:A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时间“30年代”和关键词“经济建设”,并结合20世纪30 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进行分析判断。从题干提供的时间和“经济建设”这些关键词来看,符合要求的是A项,因为当时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中最大的成就是苏联成为工业国家,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其余三项都不符合要求。

      14. (2010•潮州模拟)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解析: C根据题干中“发明”、“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跨过工业化阶段”和“国家公式”,可判断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

      15. (2010•泰安模拟)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个人高度专权 ②国家对经济实行指令性和计划性的管理 ③优先发展农业 ④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模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首先要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全面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影响。对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即肯定一项是错误的,然后排除包含其错误序号的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对苏联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我们用‘强攻’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强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其目的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退”取得的成就。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17. 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请回答:

      (1)由图一与图二你能联想到什么?

      (2)由图三与图四想想当时西方与苏联经济建设各有何特点?

      (3)由此,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些什么?

      解析:图片材料是材料题的一种。回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正确体会某幅图和其他图片组合在一起所表达的信息之间的关系。本题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来反映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欧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同及其原因。要求最大限度地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第2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 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②实行按劳分配制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 ④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D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涉及按劳分配。

      2. (2010•福州模拟)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C 根据题干内容,不难判断①②③的正确性,本题较难判断的是④。评判什么是社会主义方向,主要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入手。经济方面,看它是否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方面,看它是否坚持人民民主。显然在赫鲁晓夫改革中,这都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他还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的。

      3. 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 )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苏联工业增长,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C “玉米运动”最终失败了。

      4. 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提倡“玉米运动”,主观目的是缓解粮食困难的压力,客观结果却造成粮食最终减产。主要原因是什么( )

      A. 违背自然规律

      B. 没有考虑农民利益

      C. 改革重点不在农业

      D.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阻碍

      解析:A 赫鲁晓夫不顾及自然规律,强制发展玉米,导致农业发展受到影响。

      5. 赫鲁晓夫改革值得肯定的是( )

      A. 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C. 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D. 彻底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束缚

      解析:B 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于冲击了旧的体制,但本身没有新的发展。

      6.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日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高估计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

      B.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 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对市场机制的排斥

      解析:C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此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能再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了。

      7.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性是( )

      A. 基本上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内进行

      B. 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

      C. 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都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解析:A 两人的改革都是在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前提下的改革。

      8.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 )

      A. 苏联解体

      B. 苏联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C.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 使东欧国家得到了发展

      解析:A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9.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得最早

      B. 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 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 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解析: B 勃列日涅夫改革在赫鲁晓夫改革之后,涉及到工业等其他领域,取得过一定成效。

      10. (2010•福州模拟)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解析:D 根据图示内容及所学知识,不难判断①②③的正确性,④所述“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1.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 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 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 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较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的信息,即赫鲁晓夫改革的长远影响(较为积极的一面)。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尤其是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从而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12. 下列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修补

      B.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C. 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D. 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解析: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3. (2010•福州模拟)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

      A. 赫鲁晓夫 B. 勃列日涅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解析:C 本题旨在考查是谁导致了苏联解体?根据教材可以知道此人正是当时主持改革的戈尔巴乔夫。

      14.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 军事力量的削弱

      B.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 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 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解析:D 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15. 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彻底打破了斯大林体制

      B. 改革内容与新经济政策的规定有些相同之处

      C. 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象

      D. 在农村的改革使农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

      解析:D 戈尔巴乔夫的农业改革没有取得大的效果。

      16. 阅读下列材料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请回答:

      (1)从这段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 你怎样认识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

      解析:个人崇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存在。

      答案:(1)赫鲁晓夫执掌政权后也搞起了个人崇拜。

      (2)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固然有斯大林本人的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因此赫鲁晓夫把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的错误完全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是不科学的。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