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7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06-12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野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这说明(  )

  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

  B.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

  C.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

  D.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

  【考点】2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考古现场出土的铁制农具说明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可以推断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故A项正确.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铁器在全国普遍使用的内容,故B项错误.

  材料看不出铁器取代青铜器的证据,故C项错误.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普遍与否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2.《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

  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

  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D.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

  【考点】2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需要掌握西周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的分析,结合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反映了周代手工业的分工细致,专业化强,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早在夏朝就已出现;而民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因此,这段记载描述的是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的情形,故C正确.

  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故A项错误.

  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B项错误.

  民营手工业规模较小,官营手工业民规模较大,故D项错误.

  故选C.

  3.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城,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流通打破地域限制 B.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行于九城,施及外洋”、“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大江南北咸仰赖”的分析理解.

  【解答】根据题干“行于九城,施及外洋”、“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大江南北咸仰赖”等信息可知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故A项正确.

  题干未强调“商业市镇兴起”,故B项错误.

  资本主义萌芽的突出特征是雇佣关系,题干没有提到这一信息,故C项正确.

  “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故选A.

  4.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从实质上反映清政府(  )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限制外国人人身自由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尽力避免海难的发生

  【考点】2Y: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需要掌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广州的十三行”的分析理解,结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广州的十三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广州的十三行是唯一的对外贸易的机构,体现了“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正确.

  广州为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

  限制外国人人身自由不属于实质的政策,故B项错误.

  限制外国人人身自由也不是为了避免海难,故D项错误.

  故选C.

  5.罗代尔在《15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的(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5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疆界”,结合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可知,是指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可知,“疆界”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喻指商业活动范围,即新航路开辟导致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故D项正确.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加深是新航路开辟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奇迹,故A项错误.

  美洲大陆的发现是地理大发现的成果,不是影响,故B项错误.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时间是在19世纪70年代左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故选D.

  6.“在英荷战争中,英国动用了全国工业生产力集中赶制战舰,而另一方面,荷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损失战舰难以得到补充,逐渐处于劣势。”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荷兰造船落后战舰无从发展 B.英国手工工业基础雄厚

  C.英国获胜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D.荷兰失去了北美加拿大

  【考点】55:英国的殖民扩张.

  【分析】本题考查对英国殖民扩张条件的分析,高考中对英国殖民扩张条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物质基础:国内资本主义手工工业非常发达,是在海外殖民活动中取胜的主要原因;

  ②根本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进的政治制度是取胜的根本原因;

  ③武力后盾:建立了欧洲一支最强大的海军;

  ④意识形态:宗教改革后,资本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解答】据材料“英荷战争中,英国动用了全国工业生产力集中赶制战舰…荷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造船水平并不落后,只是手工工业基础薄弱,故A选项错误;

  当时英国手工工业发达,基础雄厚,为造船提供了有利条件,故B选项正确;

  英国在打败法国后才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故C选项错误;

  北美加拿大属于法国的殖民地,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7.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是由于(  )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列强殖民扩张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自由贸易盛行1820﹣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

  【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A.据材料可知,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国际贸易额增长,故A选项正确;

  B.列强殖民扩张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B选项错误;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只能说明英国的工业和贸易地位,不能说明国际贸易额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

  D.自由贸易盛行也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8.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可见(  )

  A.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

  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D.发电机是美国人发明的

  【考点】5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时间“1876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依据题干“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可知,英国展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两国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故B项正确.

  一战之后,世界经济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故A项错误.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故C项错误.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故D项错误.

  故选B.

  9.《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考点】91: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失业人口增加,排除A.

  B.根据题干“鸦片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和劳动力条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

  C.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思想文化的过程是渐进性,不全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

  D.体现的是灾难,非进步性,排除D.

  故选B.

  10.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D.使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工商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北洋政府颁布经济法规,促进民族工业发展,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故C项正确;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

  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于甲午战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B;

  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发展不平衡,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D.

  故选C.

  11.1958年8月,毛泽东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农林牧副渔,农业合作社原来就有。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 B.促进所有制进一步变革

  C.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工业化 D.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考点】G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材料文字“人民公社”“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的是促进所有制进一步变革,取消私有制,实现单一的公有制.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表述符合题意,故正确.

  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12.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

  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 D.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考点】GE: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

  【解答】由材料可知当时是1978年,农村依然是人民公社体制,而他的这一做法实际上就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也是当时的一种探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但他并没有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土地仍属于公有,故D项正确,A项错误.

  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C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

  故选D.

  13.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这一年中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考点】GK:对外开放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

  【解答】1985年我国作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C属于改革经济体制,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984年我国作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决策,故D项正确.

  故选D.

  14.“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下列选项中与此特点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

  A.穿中山装、喝咖啡、贴对联 B.贴对联、穿中山装、喝咖啡

  C.喝咖啡、贴对联、穿中山装 D.喝咖啡、穿中山装、贴对联

  【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近代民俗变迁的特点和史实.解题的关键是对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的理解,结合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表现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移植性是指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变异性是指中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传承性是指保留和传承中华文明,穿中山装体现的是中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喝咖啡体现的是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贴对联体现的是保留和传承中华文明,故D项正确.

  故选D.

  15.1898年袁世凯进贡一辆奔驰轿车给慈禧太后作寿礼。结果,慈禧发现司机坐在她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顿时气的下车拂袖而去,并至此将此车“打入冷宫”。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慈禧等守旧势力的愚昧

  B.新型交通工具在中国没有市场

  C.新型交通工具冲击旧的等级伦理制度

  D.中国人的观念落后

  【考点】H4: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影响.关键信息是:慈禧发现司机坐在她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顿时气的下车拂袖而去.

  【解答】材料中的“慈禧发现司机坐在她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顿时气的下车拂袖而去,并至此将此车‘打入冷宫’”,说明落后的等级尊卑思想与新型交通工具的冲突.故C正确.

  AB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C.

  16.如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A.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

  B.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

  C.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

  D.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

  【考点】H7:现代报刊业走向繁荣.

  【分析】解答的关键是从表格切入,结合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进行思考.

  【解答】19世纪90年代报刊反映的维新变法思想明显体现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信息,也体现了变革的信息,故AB理解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

  20世纪初期报刊如《新青年》创办引起的新文化运动便体现了思想解放的因素,故C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办报与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地位问题,故D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7.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国家只有三个: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美国对市场经济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

  A.首创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B.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政府对市场经济全面干预 D.用“看不见的手”调控经济

  【考点】D7: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要求学生结合美国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表现来分析材料.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不是体现在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B.自由市场模式是英国开创的.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美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D.用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经济,是强调市场的作用,而罗斯福时强调,用看得见的手来调整经济,强调政府的作用.

  故选C.

  18.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8%,比1973﹣1975年间的1.4%提高了一倍。到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20个月。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

  A.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考点】DD:美国的“新经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美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

  【解答】根据题干“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8%,比1973~1975年间的1.4%提高了一倍”可知,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故答案选B.

  该政策是适当增税,A项错误;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C项错误;

  解决了长期困扰的赤字问题,D项错误.

  故选B.

  19.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与美国“冷战” D.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

  【考点】C8: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特征,要求学生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候,临时政府早就被推翻了.

  B.新经济政策中利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这是材料中的妥协.

  C.与美国进行冷战是二战以后.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时代东西方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消除,只可能缓和.

  故选B.

  20.戈尔巴乔夫执政明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其实质是(  )

  A.放弃了苏朕的传统做法 B.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

  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考点】CC:戈尔巴乔夫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具体的措施和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A.放弃了苏联的传统做法,并不是其实质,而是手段.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赫鲁晓夫就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尝试.

  C.材料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表面上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尝试,但本质上它背离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方向.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戈尔巴乔夫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反而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

  故选C.

  21.如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考点】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分析归纳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主权、特别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有的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步,包括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让关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以及一些国家为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而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等.还有的则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各国经济主权的干扰.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跨国公司和国际游资.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表明,目前世界生产总值的1/3、世界贸易额的2/3、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90%都是由跨国公司创造的,而它们的战略目标却极少同东道国长远经济规划一致,从而对东道国的经济政策产生消极作用.许多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公司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资本账户逐渐开放,资本管制的有效性不断下降,为国际游资的冲击打开了“方便之门”,使不少国家饱受外来资本冲击之苦.

  【解答】分析题干中的数据变化趋势可得出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越多,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这个组织,由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A正确;

  而BCD的表述均不能正确反映数据变化,故BCD错误.

  故选A.

  22.2004年5月1日,匈牙利、立陶宛、波兰等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史称欧盟“东扩”。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欧洲第一次跨越了政治鸿沟”。这句话的含义是指这次扩大(  )

  A.意味着冷战给欧洲带来的分裂结束

  B.提高了欧盟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地位

  C.深化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D.有利于保持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考点】U3:美苏冷战.

  【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解答】“匈牙利、立陶宛、波兰等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欧洲第一次跨越了政治鸿沟”意味着冷战给欧洲带来的分裂结束,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23.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不可逆转。”中国顺应趋势加入的区域经济组织是(  )

  A.欧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EL: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几个区域经济集团的特点.

  【解答】题干材料四个选项涉及的四个组织,中国加入的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个组织,中国都未加入.

  故选C.

  24.新加坡《海峡时报》提到:“全球化”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被看作精英对穷人的剥削。到21世纪以后,“全球化”开始带有半积极性的意味。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认为,对于“全球化”,既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叫好。”材料表明(  )

  A.全球化消除了文明对抗

  B.全球化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加强

  C.对全球化关注日益淡泊

  D.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程度逐渐深入

  【考点】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的相关内容.做对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从中找出关键的题眼,看出对于“全球化”这个词人民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人们对于“全球化”这个词的认识是变化的,由20世纪90年代“被看作精英对穷人的剥削”到21世纪“开始带有半积极性的意味”再到2007年以后的“既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叫好”,纵观这个发展趋势是人们的态度越来越客观公正.

  故选D.

  25.“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  )

  A.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 B.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

  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恐慌

  【考点】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解答】“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表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考点】A2: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主要考点:①西方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②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③西方经济侵略的影响

  【解答】(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的基本史实.通过材料“1837﹣1839年,…有100万镑”可以看出,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特点;再通过这两个阶段特点去分析各自出现的原因,升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华侵略的必然结果,降是因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地址的结果,学生可以在这些角度去思考.

  (2)本题考查农村自然经济解体后农村出现的现象及认识.通过材料“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可知农村手工业破产,妇女无事可做;“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可知一些人加入新兴行业.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学生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规律上去考虑.

  故答案为:

  (1)特点:1837﹣1845年大幅增加,1846年﹣1854年则下降.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扩大市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便利了英国对华输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2)一些人憎恨列强对华贸易给他们造成手工业破产;一些人却欢迎洋货加入新兴产业之中.

  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旧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新的生产方式又带来生机,后者更是发展的方向.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套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别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

  ﹣﹣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球化》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考点】ER: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考查中国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解答】本题是一道历史论述题.首先解读材料明确观点,依据材料“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可以得出观点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中国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然后对观点进行论述,论述时从两方面进行说明,一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一是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观点: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中国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

  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挑战,如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但是中国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教育、科技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的发展壮大,不仅不会威胁世界和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反而有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和平.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图一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材料二 图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后果。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世界经济特征,分析19世纪末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2T:丝绸之路;5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分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及海禁政策,解答本题正确掌握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及海禁政策的内涵、历史影响.

  (2)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图片蕴含的有效信息,并正确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条件.

  【解答】(1)“列举”,依据题干中“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汉朝、唐宋时期、宋元时期、明朝四个历史时期归纳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情况.“政策”,依据题干中“明清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海禁政策.“后果”,依据海禁政策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明清时期中国封闭、保守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图片蕴含的信息,可以归纳为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第二小问,依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变革、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归纳概括.

  故答案为:

  (1)列举: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宋元海外商运发达,远销欧亚、北非等地区,税收丰厚;明朝郑和下西洋.

  政策: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后果: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整个世界潮流.

  (2)特点: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成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发展;交通工具的变革;列强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西方国家殖民扩张.

  延伸阅读:

  2017年师大附中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师大附中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师大附中高一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师大附中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师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高考>高一>试题>历史>正文
    2017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06-12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野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这说明(  )

      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

      B.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

      C.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

      D.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

      【考点】2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考古现场出土的铁制农具说明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可以推断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故A项正确.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铁器在全国普遍使用的内容,故B项错误.

      材料看不出铁器取代青铜器的证据,故C项错误.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普遍与否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2.《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

      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

      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D.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

      【考点】2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需要掌握西周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的分析,结合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反映了周代手工业的分工细致,专业化强,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早在夏朝就已出现;而民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因此,这段记载描述的是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的情形,故C正确.

      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故A项错误.

      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B项错误.

      民营手工业规模较小,官营手工业民规模较大,故D项错误.

      故选C.

      3.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城,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流通打破地域限制 B.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行于九城,施及外洋”、“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大江南北咸仰赖”的分析理解.

      【解答】根据题干“行于九城,施及外洋”、“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大江南北咸仰赖”等信息可知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故A项正确.

      题干未强调“商业市镇兴起”,故B项错误.

      资本主义萌芽的突出特征是雇佣关系,题干没有提到这一信息,故C项正确.

      “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故选A.

      4.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从实质上反映清政府(  )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限制外国人人身自由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尽力避免海难的发生

      【考点】2Y: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需要掌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广州的十三行”的分析理解,结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广州的十三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广州的十三行是唯一的对外贸易的机构,体现了“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正确.

      广州为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

      限制外国人人身自由不属于实质的政策,故B项错误.

      限制外国人人身自由也不是为了避免海难,故D项错误.

      故选C.

      5.罗代尔在《15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的(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5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疆界”,结合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可知,是指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可知,“疆界”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喻指商业活动范围,即新航路开辟导致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故D项正确.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加深是新航路开辟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奇迹,故A项错误.

      美洲大陆的发现是地理大发现的成果,不是影响,故B项错误.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时间是在19世纪70年代左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故选D.

      6.“在英荷战争中,英国动用了全国工业生产力集中赶制战舰,而另一方面,荷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损失战舰难以得到补充,逐渐处于劣势。”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荷兰造船落后战舰无从发展 B.英国手工工业基础雄厚

      C.英国获胜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D.荷兰失去了北美加拿大

      【考点】55:英国的殖民扩张.

      【分析】本题考查对英国殖民扩张条件的分析,高考中对英国殖民扩张条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物质基础:国内资本主义手工工业非常发达,是在海外殖民活动中取胜的主要原因;

      ②根本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进的政治制度是取胜的根本原因;

      ③武力后盾:建立了欧洲一支最强大的海军;

      ④意识形态:宗教改革后,资本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解答】据材料“英荷战争中,英国动用了全国工业生产力集中赶制战舰…荷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造船水平并不落后,只是手工工业基础薄弱,故A选项错误;

      当时英国手工工业发达,基础雄厚,为造船提供了有利条件,故B选项正确;

      英国在打败法国后才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故C选项错误;

      北美加拿大属于法国的殖民地,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7.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是由于(  )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列强殖民扩张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自由贸易盛行1820﹣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

      【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A.据材料可知,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国际贸易额增长,故A选项正确;

      B.列强殖民扩张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B选项错误;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只能说明英国的工业和贸易地位,不能说明国际贸易额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

      D.自由贸易盛行也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8.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可见(  )

      A.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

      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D.发电机是美国人发明的

      【考点】5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时间“1876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依据题干“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可知,英国展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两国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故B项正确.

      一战之后,世界经济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故A项错误.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故C项错误.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故D项错误.

      故选B.

      9.《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考点】91: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失业人口增加,排除A.

      B.根据题干“鸦片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和劳动力条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

      C.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思想文化的过程是渐进性,不全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

      D.体现的是灾难,非进步性,排除D.

      故选B.

      10.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D.使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工商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北洋政府颁布经济法规,促进民族工业发展,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故C项正确;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

      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于甲午战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B;

      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发展不平衡,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D.

      故选C.

      11.1958年8月,毛泽东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农林牧副渔,农业合作社原来就有。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 B.促进所有制进一步变革

      C.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工业化 D.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考点】G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材料文字“人民公社”“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的是促进所有制进一步变革,取消私有制,实现单一的公有制.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表述符合题意,故正确.

      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12.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

      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 D.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考点】GE: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

      【解答】由材料可知当时是1978年,农村依然是人民公社体制,而他的这一做法实际上就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也是当时的一种探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但他并没有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土地仍属于公有,故D项正确,A项错误.

      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C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

      故选D.

      13.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这一年中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考点】GK:对外开放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

      【解答】1985年我国作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C属于改革经济体制,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984年我国作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决策,故D项正确.

      故选D.

      14.“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下列选项中与此特点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

      A.穿中山装、喝咖啡、贴对联 B.贴对联、穿中山装、喝咖啡

      C.喝咖啡、贴对联、穿中山装 D.喝咖啡、穿中山装、贴对联

      【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近代民俗变迁的特点和史实.解题的关键是对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的理解,结合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表现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移植性是指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变异性是指中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传承性是指保留和传承中华文明,穿中山装体现的是中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喝咖啡体现的是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贴对联体现的是保留和传承中华文明,故D项正确.

      故选D.

      15.1898年袁世凯进贡一辆奔驰轿车给慈禧太后作寿礼。结果,慈禧发现司机坐在她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顿时气的下车拂袖而去,并至此将此车“打入冷宫”。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慈禧等守旧势力的愚昧

      B.新型交通工具在中国没有市场

      C.新型交通工具冲击旧的等级伦理制度

      D.中国人的观念落后

      【考点】H4: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影响.关键信息是:慈禧发现司机坐在她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顿时气的下车拂袖而去.

      【解答】材料中的“慈禧发现司机坐在她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顿时气的下车拂袖而去,并至此将此车‘打入冷宫’”,说明落后的等级尊卑思想与新型交通工具的冲突.故C正确.

      AB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C.

      16.如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A.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

      B.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

      C.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

      D.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

      【考点】H7:现代报刊业走向繁荣.

      【分析】解答的关键是从表格切入,结合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进行思考.

      【解答】19世纪90年代报刊反映的维新变法思想明显体现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信息,也体现了变革的信息,故AB理解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

      20世纪初期报刊如《新青年》创办引起的新文化运动便体现了思想解放的因素,故C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办报与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地位问题,故D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7.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国家只有三个: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美国对市场经济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

      A.首创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B.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政府对市场经济全面干预 D.用“看不见的手”调控经济

      【考点】D7: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要求学生结合美国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表现来分析材料.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不是体现在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B.自由市场模式是英国开创的.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美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D.用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经济,是强调市场的作用,而罗斯福时强调,用看得见的手来调整经济,强调政府的作用.

      故选C.

      18.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8%,比1973﹣1975年间的1.4%提高了一倍。到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20个月。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

      A.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考点】DD:美国的“新经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美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

      【解答】根据题干“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8%,比1973~1975年间的1.4%提高了一倍”可知,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故答案选B.

      该政策是适当增税,A项错误;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C项错误;

      解决了长期困扰的赤字问题,D项错误.

      故选B.

      19.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与美国“冷战” D.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

      【考点】C8: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特征,要求学生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候,临时政府早就被推翻了.

      B.新经济政策中利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这是材料中的妥协.

      C.与美国进行冷战是二战以后.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时代东西方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消除,只可能缓和.

      故选B.

      20.戈尔巴乔夫执政明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其实质是(  )

      A.放弃了苏朕的传统做法 B.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

      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考点】CC:戈尔巴乔夫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具体的措施和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A.放弃了苏联的传统做法,并不是其实质,而是手段.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赫鲁晓夫就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尝试.

      C.材料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表面上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尝试,但本质上它背离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方向.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戈尔巴乔夫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反而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

      故选C.

      21.如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考点】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分析归纳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主权、特别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有的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步,包括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让关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以及一些国家为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而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等.还有的则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各国经济主权的干扰.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跨国公司和国际游资.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表明,目前世界生产总值的1/3、世界贸易额的2/3、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90%都是由跨国公司创造的,而它们的战略目标却极少同东道国长远经济规划一致,从而对东道国的经济政策产生消极作用.许多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公司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资本账户逐渐开放,资本管制的有效性不断下降,为国际游资的冲击打开了“方便之门”,使不少国家饱受外来资本冲击之苦.

      【解答】分析题干中的数据变化趋势可得出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越多,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这个组织,由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A正确;

      而BCD的表述均不能正确反映数据变化,故BCD错误.

      故选A.

      22.2004年5月1日,匈牙利、立陶宛、波兰等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史称欧盟“东扩”。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欧洲第一次跨越了政治鸿沟”。这句话的含义是指这次扩大(  )

      A.意味着冷战给欧洲带来的分裂结束

      B.提高了欧盟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地位

      C.深化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D.有利于保持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考点】U3:美苏冷战.

      【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解答】“匈牙利、立陶宛、波兰等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欧洲第一次跨越了政治鸿沟”意味着冷战给欧洲带来的分裂结束,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23.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不可逆转。”中国顺应趋势加入的区域经济组织是(  )

      A.欧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EL: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几个区域经济集团的特点.

      【解答】题干材料四个选项涉及的四个组织,中国加入的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个组织,中国都未加入.

      故选C.

      24.新加坡《海峡时报》提到:“全球化”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被看作精英对穷人的剥削。到21世纪以后,“全球化”开始带有半积极性的意味。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认为,对于“全球化”,既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叫好。”材料表明(  )

      A.全球化消除了文明对抗

      B.全球化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加强

      C.对全球化关注日益淡泊

      D.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程度逐渐深入

      【考点】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的相关内容.做对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从中找出关键的题眼,看出对于“全球化”这个词人民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人们对于“全球化”这个词的认识是变化的,由20世纪90年代“被看作精英对穷人的剥削”到21世纪“开始带有半积极性的意味”再到2007年以后的“既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叫好”,纵观这个发展趋势是人们的态度越来越客观公正.

      故选D.

      25.“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  )

      A.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 B.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

      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恐慌

      【考点】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解答】“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表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考点】A2: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主要考点:①西方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②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③西方经济侵略的影响

      【解答】(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的基本史实.通过材料“1837﹣1839年,…有100万镑”可以看出,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特点;再通过这两个阶段特点去分析各自出现的原因,升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华侵略的必然结果,降是因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地址的结果,学生可以在这些角度去思考.

      (2)本题考查农村自然经济解体后农村出现的现象及认识.通过材料“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可知农村手工业破产,妇女无事可做;“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可知一些人加入新兴行业.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学生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规律上去考虑.

      故答案为:

      (1)特点:1837﹣1845年大幅增加,1846年﹣1854年则下降.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扩大市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便利了英国对华输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2)一些人憎恨列强对华贸易给他们造成手工业破产;一些人却欢迎洋货加入新兴产业之中.

      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旧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新的生产方式又带来生机,后者更是发展的方向.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套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别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

      ﹣﹣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球化》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考点】ER: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考查中国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解答】本题是一道历史论述题.首先解读材料明确观点,依据材料“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可以得出观点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中国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然后对观点进行论述,论述时从两方面进行说明,一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一是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观点: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中国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

      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挑战,如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但是中国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教育、科技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的发展壮大,不仅不会威胁世界和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反而有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和平.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图一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材料二 图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后果。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世界经济特征,分析19世纪末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2T:丝绸之路;5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分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及海禁政策,解答本题正确掌握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及海禁政策的内涵、历史影响.

      (2)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图片蕴含的有效信息,并正确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条件.

      【解答】(1)“列举”,依据题干中“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汉朝、唐宋时期、宋元时期、明朝四个历史时期归纳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情况.“政策”,依据题干中“明清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海禁政策.“后果”,依据海禁政策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明清时期中国封闭、保守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图片蕴含的信息,可以归纳为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第二小问,依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变革、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归纳概括.

      故答案为:

      (1)列举: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宋元海外商运发达,远销欧亚、北非等地区,税收丰厚;明朝郑和下西洋.

      政策: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后果: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整个世界潮流.

      (2)特点: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成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发展;交通工具的变革;列强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西方国家殖民扩张.

      延伸阅读:

      2017年师大附中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师大附中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师大附中高一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师大附中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师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一历史(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