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年最新时政热点文章:“更新”是城市的新陈代谢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伴随城市化率逐步提高,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社会矛盾突出、生活品质下降等“城市病”开始凸显。为解决这些问题,城市研究领域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城市更新”概念,其重点在于通过对城市资源的调整、整合和更新,提供创新制度并引入金融支持,使城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实现城市的永续利用。
城市更新,是城市的新陈代谢。它让一座城市始终拥有可以聆听的故事,可以感知的温度,可以安放的生活。
没有割断与当前和未来的联系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美国人似乎从来不属于城市;而尽管从文化和环境的角度抨击城市,却从未能阻挡美国人离开乡村和小城镇,融入大都市的脚步。因为城市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心和发动机。因为城市始终是创新中心和决策中心,并激发人类的想象力,是当代这个愈发全球化的社会里体现国家意志之所在。
自1961年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出版以来,随着该书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世界也越来越关注美国在城市更新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新近出版的《美国城市史百科全书》,为这种关注提供了新的研读文本。
这本书的词条,既包括美国的大城市,也包括大城市的建设者;既包括争夺城市空间、形象认同和生存空间的不同群体,也包括城市建筑、开放空间和文化活动所展示出的不同意象。
从纵向看,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主要涵盖了过去150年的美国城市史。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段,是因为这一时期集中反映了美国城市的发展变化——正是在这一个半世纪中,美国从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并进而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美国城市也因之不断调整。
焦点主要集中在20世纪,因为在这个时期,美国发生了最剧烈的变化,从更多的农村转移到主要的城市定居。这对当下正在经历快速转型的中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许多曾经出现在美国的问题,如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公共服务缺口的弥补、城市环境的恶化等,也成为当代中国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本书对美国城市史的介绍和研究,无疑为我国走向城市国家、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从横向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涉及许多方面,跨越多个学科。300多名撰稿人来自美国各地的大学,以及公司和政府机构,跨越包括建筑、规划、社会学、环境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在内的多种学科。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兴趣出发,对城市的某个侧面展开研究。尽管研究领域各异,但撰稿人都将自己的研究对象放入城市进程中,在城市为何增长和城市如何增长的大框架下开展探索。
尽管这是一部关于历史的百科全书,但同时也没有割断与当前和未来的联系。它在整合既有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词条既包括传统的学术课题,也包括新兴的研究热点。城市间竞争、公共服务的起源以及城市内部的社会流动这些曾经的热点话题均在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新兴课题同样如此。对于城市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对于当今世界的理解,因此女性城市经验、城市中与性别相关的制度和规则等话题,以及垃圾处理、疾病防治等城市环境问题,也出现在书中。
尽管有其他作品与这本书内容相似,但通过对城市历史学科的总结,这部百科全书似乎找到了一个独特的领域。
可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更新后的伦敦仍是伦敦
在一个充满梦想的大时代,城市无疑是诞生奇迹之所。而散布于城市中的城中村,在看似黯淡的表象之下,也蕴藏着城市的活力,只是需要智慧的治理和合适的更新。好的城市更新项目就像一朵朵从城市中开出的希望之花,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城市更新的参与者,不论是政府监管机构、投资商,还是经营者,都可以从中受益,城市也可以通过有序的更新和改造提高自身的活力。
秦虹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迄今,一直从事住房与房地产理论和政策研究,主持和参与百余项国家部委及地方科研课题。他与高和资本执行合伙人苏鑫合著的《城市更新》,从规律、经验和制度三个维度,回溯了城市更新的历史,考察了大量鲜活的案例,其独特之处在于有机结合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商业模式的探索。
书写的起源是2017年9月,两位作者作为城市更新课题组成员,赴英国伦敦考察调研,看到了一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伦敦在城市更新下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伦敦市在18世纪初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1939年的伦敦市人口达到了800万,之后的30年间下降到了660万。但过去的10年,是伦敦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2015年伦敦市人口再次超越800万,达到了860万,创历史最高纪录。人口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国际移民的增加。伦敦市长预计,到2050年,伦敦市人口将达到1100万。古老如伦敦,如何消化巨量的人口,而依然保持迷人魅力?这是值得人们探究的。
当然,课题研究始于伦敦,但不止于伦敦,其他研究对象还有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城市,中国台湾也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样本。
这本书记录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成果之一:文脉不断,伦敦才依然是伦敦。
世界各国各地区城镇化过程的开始时间、发展速度和已达到的水平存在着悬殊差距,但世界城镇化过程并非没有一般规律可循。从发展阶段看,城镇化大体经历了“城市化—大城市郊区化—城市更新”的发展过程,但这三个阶段之间并非存在完全清晰的划分界线,城市化、郊区化、城市更新在城市发展的某一时段可能同时进行。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城市更新呈现如下规律:由拆除重建式的更新到综合改造更新,再到小规模、分阶段的循序渐进式的有机更新;由政府主导到市场导向,再到多方参与的城市更新;由物质环境更新到注重社会效益的更新,再到多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
再以伦敦为例。泰晤士河北岸是伦敦发展充分成熟的地区,25个左右的塔吊,基本都是区域的更新项目建设。比如在一个酿酒厂原址上改造成的建筑事务所,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新设计公司。千年城市要焕发活力,唯有持续不断地更新,但变化可以是翻天覆地的,城市的文脉却不能变,这是更新之后的伦敦仍是伦敦的关键所在。
成果之二:成功的更新总是特别注重城市遗产的价值。
在英国人的价值观里,建筑、音乐和文学是同等重要的艺术载体。英国的古典建筑往往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城堡到教堂,从酒店到住房,从办公楼到公共建筑,英国建筑因为其风格独特、保存完好而成为人们生活和记忆中美好的一部分。而在这些传统建筑之间,混杂着许多新式建筑,或独立成楼,或混成一体,新旧建筑之间,古老的美与现代的美相映成趣,绝大多数是协调完美的,虽然少数也不尽然。这种新旧结合的表现形式实际是城市更新要彰显城市遗产价值理念的表达。旧有建筑是城市的基因,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只有充分“尊重”它们,才有成功的“更新”。
成果之三:城市更新要平衡政府、投资人、民众三者的需求。
政府是城市更新的规划决定者,投资人是主要实施者,民众是最重要的受益者,成功的城市更新要形成三者共同参与的机制。如政府要制定因时制宜的法律法规,实施灵活的弹性规划管理,利用财政资金提供多元支持,构建多主体合作的体制机制,执行多种政策优惠的新区制度,采用独特的城市更新管理框架等。除此之外,伦敦的管理理念还有其特别之处。例如,用视角走廊管理建筑高度,而不是遵循僵硬的建筑规范;用少建停车场和收取拥堵费的办法解决市中心的交通拥堵,而不是拆房拓宽马路、破坏城市原貌;采取灵活积极的政策支持城市更新,充分发挥社会捐助、公益基金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包办;决策采取政府、社区、投资者相互协调平衡的办法,而不是由一方的利益决定,虽然损失了效率,但可以获得共识和共赢。
成果之四:城市更新彰显设计的力量。
城市更新一定会对城市的原貌有所改变,这些改变涉及形状、颜色、功能等,这些改变是否成功,要看设计的功力,通过设计来表达城市更新投资者的理念和愿景,再用新的材料和方式予以实现。所以成功的城市更新无处不显示艺术、创新、创意的贡献。在伦敦,处处可以看到城市更新中体现创意的设计。如河边的座椅一改单调款式,而被设计成彩色波浪形的、扬帆的帆船形的、弯曲手臂形的,与河的流动和游人的向往相互映衬;住宅被设计成全玻璃透明的,在现代建筑材料的装饰下增加了街道的美感;废弃的塑料瓶做成艺术品对外展示,处处提醒人们节能环保的理念;公共建筑的屋顶都是设计成可以观光的,体现城市是属于每一个居民的价值观;路口的建筑多是流线形状的,广告设计几乎是与建筑融为一体而难以分开的,绿色景观如同是自然天成的。在伦敦,专门设有创意产业局,创意产业为伦敦提供了50万个工作岗位,所创造的财富仅次于金融服务行业。没有创新、创意,不会有成功的城市更新。
中国的城市更新也已进入有机更新的新阶段。从传统的物质层面、拆旧建新式的城市更新,发展到承载新内容、重视新传承、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方式的反映新时代要求的城市有机更新。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我国城镇化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转变到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这本《城市更新》是有价值的。“美丽东京”的含义在于每一处的“规整”
那么,城市究竟更新成什么样子才是好的?在很多人心目中,东京是理想城市的模样。
三岛由纪夫钟爱的东京艺术酒吧,白洲正子刮目相看的古董店,令谷川俊太郎流连忘返的美术馆,仿佛从明治时代穿越过来的匠人店……东京每块细小的方寸中都蕴藏着美感,却不过分强调。
不同于其他旅行指南,《d设计之旅:东京》以“旅行”为切入点,深入采访当地的匠人、音乐家、摄影师、艺术家、独立店主、资深生活家,捕捉当地人文、建筑、美食、民艺等易被忽视的设计细节,展现日本47地独特的美好生活方式。书中所选的每一处,无论是咖啡馆、町宿、料理店,都是当地人花了很长时间去创造出来、蕴含独特个性和风格的东西,也是会一直存在流传下去的东西。
作者长冈贤明,是“长效设计”(Long-lifedesign)的提倡者,倡导从“旧物”里提炼出“新美感”,他认为长时间可以保存的物件,是带有情感色彩的东西,而不是带有时代肤浅烙印的一瞬间。
但东京是一座“美丽城市”的含义,还不仅仅在于设计出来的魅力与历史的遗迹,还有东京每一处“规整”所叠加累积出来的整体印象。比如,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分界线高低有别,马路上的白线画得平直整齐,这些都是放眼望去对这个城市的直观感受。电动扶梯的台阶缝隙里没有垃圾、干干净净,扶手上也毫无污迹、一尘不染,这些都是游人在亲身接触时能够体会到的细节。就连东京的玻璃建筑的表墙所映出的景色,都不会因为不平整而出现歪斜。东京站、丸之内一带的规整程度,恐怕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找不出能与之匹敌的地方了。
东京没有美到可以做成明信片的风景,但东京的美好似光洁水润的肌肤,来自于对“细胞”的保养。日本人使用土木工程与建筑技术对建造与维护城市的精度追求,与精密机械技术中对精度的追求如出一辙。打磨好每一个细节,再经年累月地保持整洁和细心呵护,无数这样的心血凝聚在一起,就成了东京这座城市。
这对于日本人来说或许是一件普通的事,在世界看来却极不平凡。或许,这才是城市更新最终与每个人的关联处。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伴随城市化率逐步提高,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社会矛盾突出、生活品质下降等“城市病”开始凸显。为解决这些问题,城市研究领域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城市更新”概念,其重点在于通过对城市资源的调整、整合和更新,提供创新制度并引入金融支持,使城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实现城市的永续利用。
城市更新,是城市的新陈代谢。它让一座城市始终拥有可以聆听的故事,可以感知的温度,可以安放的生活。
没有割断与当前和未来的联系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美国人似乎从来不属于城市;而尽管从文化和环境的角度抨击城市,却从未能阻挡美国人离开乡村和小城镇,融入大都市的脚步。因为城市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心和发动机。因为城市始终是创新中心和决策中心,并激发人类的想象力,是当代这个愈发全球化的社会里体现国家意志之所在。
自1961年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出版以来,随着该书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世界也越来越关注美国在城市更新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新近出版的《美国城市史百科全书》,为这种关注提供了新的研读文本。
这本书的词条,既包括美国的大城市,也包括大城市的建设者;既包括争夺城市空间、形象认同和生存空间的不同群体,也包括城市建筑、开放空间和文化活动所展示出的不同意象。
从纵向看,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主要涵盖了过去150年的美国城市史。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段,是因为这一时期集中反映了美国城市的发展变化——正是在这一个半世纪中,美国从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并进而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美国城市也因之不断调整。
焦点主要集中在20世纪,因为在这个时期,美国发生了最剧烈的变化,从更多的农村转移到主要的城市定居。这对当下正在经历快速转型的中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许多曾经出现在美国的问题,如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公共服务缺口的弥补、城市环境的恶化等,也成为当代中国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本书对美国城市史的介绍和研究,无疑为我国走向城市国家、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从横向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涉及许多方面,跨越多个学科。300多名撰稿人来自美国各地的大学,以及公司和政府机构,跨越包括建筑、规划、社会学、环境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在内的多种学科。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兴趣出发,对城市的某个侧面展开研究。尽管研究领域各异,但撰稿人都将自己的研究对象放入城市进程中,在城市为何增长和城市如何增长的大框架下开展探索。
尽管这是一部关于历史的百科全书,但同时也没有割断与当前和未来的联系。它在整合既有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词条既包括传统的学术课题,也包括新兴的研究热点。城市间竞争、公共服务的起源以及城市内部的社会流动这些曾经的热点话题均在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新兴课题同样如此。对于城市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对于当今世界的理解,因此女性城市经验、城市中与性别相关的制度和规则等话题,以及垃圾处理、疾病防治等城市环境问题,也出现在书中。
尽管有其他作品与这本书内容相似,但通过对城市历史学科的总结,这部百科全书似乎找到了一个独特的领域。
可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更新后的伦敦仍是伦敦
在一个充满梦想的大时代,城市无疑是诞生奇迹之所。而散布于城市中的城中村,在看似黯淡的表象之下,也蕴藏着城市的活力,只是需要智慧的治理和合适的更新。好的城市更新项目就像一朵朵从城市中开出的希望之花,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城市更新的参与者,不论是政府监管机构、投资商,还是经营者,都可以从中受益,城市也可以通过有序的更新和改造提高自身的活力。
秦虹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迄今,一直从事住房与房地产理论和政策研究,主持和参与百余项国家部委及地方科研课题。他与高和资本执行合伙人苏鑫合著的《城市更新》,从规律、经验和制度三个维度,回溯了城市更新的历史,考察了大量鲜活的案例,其独特之处在于有机结合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商业模式的探索。
书写的起源是2017年9月,两位作者作为城市更新课题组成员,赴英国伦敦考察调研,看到了一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伦敦在城市更新下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伦敦市在18世纪初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1939年的伦敦市人口达到了800万,之后的30年间下降到了660万。但过去的10年,是伦敦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2015年伦敦市人口再次超越800万,达到了860万,创历史最高纪录。人口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国际移民的增加。伦敦市长预计,到2050年,伦敦市人口将达到1100万。古老如伦敦,如何消化巨量的人口,而依然保持迷人魅力?这是值得人们探究的。
当然,课题研究始于伦敦,但不止于伦敦,其他研究对象还有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城市,中国台湾也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样本。
这本书记录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成果之一:文脉不断,伦敦才依然是伦敦。
世界各国各地区城镇化过程的开始时间、发展速度和已达到的水平存在着悬殊差距,但世界城镇化过程并非没有一般规律可循。从发展阶段看,城镇化大体经历了“城市化—大城市郊区化—城市更新”的发展过程,但这三个阶段之间并非存在完全清晰的划分界线,城市化、郊区化、城市更新在城市发展的某一时段可能同时进行。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城市更新呈现如下规律:由拆除重建式的更新到综合改造更新,再到小规模、分阶段的循序渐进式的有机更新;由政府主导到市场导向,再到多方参与的城市更新;由物质环境更新到注重社会效益的更新,再到多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
再以伦敦为例。泰晤士河北岸是伦敦发展充分成熟的地区,25个左右的塔吊,基本都是区域的更新项目建设。比如在一个酿酒厂原址上改造成的建筑事务所,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新设计公司。千年城市要焕发活力,唯有持续不断地更新,但变化可以是翻天覆地的,城市的文脉却不能变,这是更新之后的伦敦仍是伦敦的关键所在。
成果之二:成功的更新总是特别注重城市遗产的价值。
在英国人的价值观里,建筑、音乐和文学是同等重要的艺术载体。英国的古典建筑往往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城堡到教堂,从酒店到住房,从办公楼到公共建筑,英国建筑因为其风格独特、保存完好而成为人们生活和记忆中美好的一部分。而在这些传统建筑之间,混杂着许多新式建筑,或独立成楼,或混成一体,新旧建筑之间,古老的美与现代的美相映成趣,绝大多数是协调完美的,虽然少数也不尽然。这种新旧结合的表现形式实际是城市更新要彰显城市遗产价值理念的表达。旧有建筑是城市的基因,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只有充分“尊重”它们,才有成功的“更新”。
成果之三:城市更新要平衡政府、投资人、民众三者的需求。
政府是城市更新的规划决定者,投资人是主要实施者,民众是最重要的受益者,成功的城市更新要形成三者共同参与的机制。如政府要制定因时制宜的法律法规,实施灵活的弹性规划管理,利用财政资金提供多元支持,构建多主体合作的体制机制,执行多种政策优惠的新区制度,采用独特的城市更新管理框架等。除此之外,伦敦的管理理念还有其特别之处。例如,用视角走廊管理建筑高度,而不是遵循僵硬的建筑规范;用少建停车场和收取拥堵费的办法解决市中心的交通拥堵,而不是拆房拓宽马路、破坏城市原貌;采取灵活积极的政策支持城市更新,充分发挥社会捐助、公益基金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包办;决策采取政府、社区、投资者相互协调平衡的办法,而不是由一方的利益决定,虽然损失了效率,但可以获得共识和共赢。
成果之四:城市更新彰显设计的力量。
城市更新一定会对城市的原貌有所改变,这些改变涉及形状、颜色、功能等,这些改变是否成功,要看设计的功力,通过设计来表达城市更新投资者的理念和愿景,再用新的材料和方式予以实现。所以成功的城市更新无处不显示艺术、创新、创意的贡献。在伦敦,处处可以看到城市更新中体现创意的设计。如河边的座椅一改单调款式,而被设计成彩色波浪形的、扬帆的帆船形的、弯曲手臂形的,与河的流动和游人的向往相互映衬;住宅被设计成全玻璃透明的,在现代建筑材料的装饰下增加了街道的美感;废弃的塑料瓶做成艺术品对外展示,处处提醒人们节能环保的理念;公共建筑的屋顶都是设计成可以观光的,体现城市是属于每一个居民的价值观;路口的建筑多是流线形状的,广告设计几乎是与建筑融为一体而难以分开的,绿色景观如同是自然天成的。在伦敦,专门设有创意产业局,创意产业为伦敦提供了50万个工作岗位,所创造的财富仅次于金融服务行业。没有创新、创意,不会有成功的城市更新。
中国的城市更新也已进入有机更新的新阶段。从传统的物质层面、拆旧建新式的城市更新,发展到承载新内容、重视新传承、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方式的反映新时代要求的城市有机更新。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我国城镇化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转变到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这本《城市更新》是有价值的。“美丽东京”的含义在于每一处的“规整”
那么,城市究竟更新成什么样子才是好的?在很多人心目中,东京是理想城市的模样。
三岛由纪夫钟爱的东京艺术酒吧,白洲正子刮目相看的古董店,令谷川俊太郎流连忘返的美术馆,仿佛从明治时代穿越过来的匠人店……东京每块细小的方寸中都蕴藏着美感,却不过分强调。
不同于其他旅行指南,《d设计之旅:东京》以“旅行”为切入点,深入采访当地的匠人、音乐家、摄影师、艺术家、独立店主、资深生活家,捕捉当地人文、建筑、美食、民艺等易被忽视的设计细节,展现日本47地独特的美好生活方式。书中所选的每一处,无论是咖啡馆、町宿、料理店,都是当地人花了很长时间去创造出来、蕴含独特个性和风格的东西,也是会一直存在流传下去的东西。
作者长冈贤明,是“长效设计”(Long-lifedesign)的提倡者,倡导从“旧物”里提炼出“新美感”,他认为长时间可以保存的物件,是带有情感色彩的东西,而不是带有时代肤浅烙印的一瞬间。
但东京是一座“美丽城市”的含义,还不仅仅在于设计出来的魅力与历史的遗迹,还有东京每一处“规整”所叠加累积出来的整体印象。比如,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分界线高低有别,马路上的白线画得平直整齐,这些都是放眼望去对这个城市的直观感受。电动扶梯的台阶缝隙里没有垃圾、干干净净,扶手上也毫无污迹、一尘不染,这些都是游人在亲身接触时能够体会到的细节。就连东京的玻璃建筑的表墙所映出的景色,都不会因为不平整而出现歪斜。东京站、丸之内一带的规整程度,恐怕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找不出能与之匹敌的地方了。
东京没有美到可以做成明信片的风景,但东京的美好似光洁水润的肌肤,来自于对“细胞”的保养。日本人使用土木工程与建筑技术对建造与维护城市的精度追求,与精密机械技术中对精度的追求如出一辙。打磨好每一个细节,再经年累月地保持整洁和细心呵护,无数这样的心血凝聚在一起,就成了东京这座城市。
这对于日本人来说或许是一件普通的事,在世界看来却极不平凡。或许,这才是城市更新最终与每个人的关联处。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