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湖南高考文言阅读高频词归类(二)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一般有两题,题型为选择题和主观题。高考对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将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每年仍有小的变化,考生只要读懂了原文,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文言阅读高频词归类
九、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怨、患、疾
1.恶:讨厌,不喜欢。
如《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厌:讨厌,厌恶。
如《史记·主父偃传》:诸公宾客多厌之。
3.憎:恨,厌恶。
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甚憎齐。
4.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与“褒”相对。
如矛盾《雨天杂写之一》:秦始与汉武并称,而今褒汉武而贬秦始。
5.怨:怨恨,仇恨。
如《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6.患:憎恶,讨厌,厌恶。
如《左传·晋灵公不君》: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7.疾:恨,憎恶。
如《宋史·樊知古传》:吾疾贫富不均。
十、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过:责备。
如《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2.责:责备、责罚。
如《史记·殷本纪》:悔过自责。
3.咎:责怪、责备。
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咎其欲出者。
4.诛:责备、谴责。
如李陵《重报苏武书》:汉厚诛陵以不死。
5.让:责备,责怪。
如李陵《左传·僖公五年》:寺人披请求进见,公使让之。
6.谴:责备。
如《战国策·东周策》:太卜谴之曰。
7.尤:指责,归罪。
如《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
8.折:指责。
如《三国志·魏书·傅嘏(gǔ)传》:季布面折其短。
十一、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容:宽容,容忍。
如《史记·汲黯传》:不能容人之过。
2.贷:宽恕,宽容。
如《后汉书·袁安传》: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
3.恕:宽恕,原谅。
如《战国策·赵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
4.宽:宽宏,度量大。
如《汉书·吴王刘濞传》: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王日益横。(横:蛮横,残暴。)
十二、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
1.乐:快乐,高兴。
如《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欣(然):喜悦,高兴。然:……的样子。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于是、然后。衡:通“横”。)
3.悦(说):高兴,愉快。
如《史记·吴起传》:吴起不悦。
十三、表哀怒的:怒、愤、忿恚、涕泣、切厉、罹、诟
1.怒:生气,愤怒。
如《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愤:愤怒。
如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
3.忿恚:恼怒,发怒。
如《史记·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故:副词,故意。忿恚:使……发怒,恼怒。尉:官名,都尉。)
4.涕泣:哭泣,流泪。
如《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5、切厉:严厉。
如《后汉书·窦武传》: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戒:告诫,警告。)
6.罹:忧患,苦难。
如《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7.诟:怒骂,辱骂。
如《左传·哀公八年》:曹人诟之。(曹人:高山族的族群之一。)
十四、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后写作“谘”)
1.谓:告诉,对……说。
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王谓田鸠曰。
2.诏:告诉,告诫。
如《庄子·盗跖》: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3.诰:告诉。
如《尚书·太甲下》:伊尹申诰于王。(伊尹:人名。申:再,重。)
4.告:告诉。
如《庄子·庚桑楚》:吾固告汝曰。(固:本来。)
注意:告,诰,诏。“告”和“诰”原来都是告诉的意思,后来用法不同,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诰”或“诏”。秦以后“诏”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宋以后“诰”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级官吏或封爵时用。
5.敕:告诫,嘱咐
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关西兵精悍。(精悍:精锐强劲。)
6.白:告诉,陈述。
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
7.陈:陈述。
如《史记·韩非传》: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8.对:回答,应答。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赵惠王)问:“何以知之?”对曰……
9.语:告诉。
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弗:不。)
10.谕:告诉,使人知道。
如《汉书·张骞传》: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
(致:送达。赐:赏赐的财物。指:通“旨”,意图。)
11.喻:告诉,使人知道。
如《淮南子·修务》:故作书以喻意。
注意:谕,喻。二字古代通用,后来逐渐有了分工,在比喻的意义上用“喻”,在告诉的意义上用“谕”。
12.晓:告知。
如《汉书·元后传》:未晓大将军。
13.辩:辩论,申辩。
如《孟子·滕文公下》: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14.问:问,询问,与“答”相对。
如《论语·阳货》:子张问仁于孔子。
15.谢:道歉;推辞;辞别;告诉。
如《战国策·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徐:缓慢。谢:道歉。)
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欲徙王赵:要把代王迁到赵国去做王。代:国名。边:边疆。谢:推辞。)
如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挥手谢公卿。(谢:辞别。)
如《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告诉。戒:警戒。慎:小心。)
16.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如刘禹锡《天论》: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
(天说:指柳宗元《天说》。)
17.诘:责问,追问。
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士庄伯不能诘。(士庄伯:人名。)
18.诉:诉说,诉苦;告状;诽谤。
如白居易《琵琶行》:似诉平生不得志。(诉:诉说。)
如《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数廷诉嘉。(诉:告状。)
如《左传·成公十六年》:诉公于晋侯。(诉:诽谤。公:鲁公。)
19.咨(后写作“谘”):商议,咨询。
如诸葛亮《出师表》: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十五、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谤、谏
1.说:劝说,说服。
如《史记·项羽本纪》:鲰生说我曰
2.劝:劝说,劝告。
如韩愈《讳辩》: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3.规:规劝,谏诤。
如《左传·昭公十六年》:子宁以他事规我。
4.讽:用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
如《韩非子·八经》:故使之讽。
5.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如《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之。
6.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如《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强:竭力。)
十六、表害怕的:畏、惧、惮、骇、遽
1.畏、惧、惮:害怕,恐惧,畏惧。
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如蒲松龄《狼》:屠惧,投以骨。
如《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
2.骇:害怕,吃惊,惊骇。
如《左传·定公十年》:齐师至矣,郈人大骇。(郈:古地名,在今山东东平县。)
3.遽:恐惧。
如《世说新语·雅量》:孙、王诸人色并遽。(色:脸色。并:一起。)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一般有两题,题型为选择题和主观题。高考对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将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每年仍有小的变化,考生只要读懂了原文,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文言阅读高频词归类
九、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怨、患、疾
1.恶:讨厌,不喜欢。
如《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厌:讨厌,厌恶。
如《史记·主父偃传》:诸公宾客多厌之。
3.憎:恨,厌恶。
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甚憎齐。
4.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与“褒”相对。
如矛盾《雨天杂写之一》:秦始与汉武并称,而今褒汉武而贬秦始。
5.怨:怨恨,仇恨。
如《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6.患:憎恶,讨厌,厌恶。
如《左传·晋灵公不君》: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7.疾:恨,憎恶。
如《宋史·樊知古传》:吾疾贫富不均。
十、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过:责备。
如《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2.责:责备、责罚。
如《史记·殷本纪》:悔过自责。
3.咎:责怪、责备。
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咎其欲出者。
4.诛:责备、谴责。
如李陵《重报苏武书》:汉厚诛陵以不死。
5.让:责备,责怪。
如李陵《左传·僖公五年》:寺人披请求进见,公使让之。
6.谴:责备。
如《战国策·东周策》:太卜谴之曰。
7.尤:指责,归罪。
如《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
8.折:指责。
如《三国志·魏书·傅嘏(gǔ)传》:季布面折其短。
十一、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容:宽容,容忍。
如《史记·汲黯传》:不能容人之过。
2.贷:宽恕,宽容。
如《后汉书·袁安传》: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
3.恕:宽恕,原谅。
如《战国策·赵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
4.宽:宽宏,度量大。
如《汉书·吴王刘濞传》: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王日益横。(横:蛮横,残暴。)
十二、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
1.乐:快乐,高兴。
如《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欣(然):喜悦,高兴。然:……的样子。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于是、然后。衡:通“横”。)
3.悦(说):高兴,愉快。
如《史记·吴起传》:吴起不悦。
十三、表哀怒的:怒、愤、忿恚、涕泣、切厉、罹、诟
1.怒:生气,愤怒。
如《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愤:愤怒。
如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
3.忿恚:恼怒,发怒。
如《史记·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故:副词,故意。忿恚:使……发怒,恼怒。尉:官名,都尉。)
4.涕泣:哭泣,流泪。
如《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5、切厉:严厉。
如《后汉书·窦武传》: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戒:告诫,警告。)
6.罹:忧患,苦难。
如《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7.诟:怒骂,辱骂。
如《左传·哀公八年》:曹人诟之。(曹人:高山族的族群之一。)
十四、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后写作“谘”)
1.谓:告诉,对……说。
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王谓田鸠曰。
2.诏:告诉,告诫。
如《庄子·盗跖》: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3.诰:告诉。
如《尚书·太甲下》:伊尹申诰于王。(伊尹:人名。申:再,重。)
4.告:告诉。
如《庄子·庚桑楚》:吾固告汝曰。(固:本来。)
注意:告,诰,诏。“告”和“诰”原来都是告诉的意思,后来用法不同,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诰”或“诏”。秦以后“诏”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宋以后“诰”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级官吏或封爵时用。
5.敕:告诫,嘱咐
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关西兵精悍。(精悍:精锐强劲。)
6.白:告诉,陈述。
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
7.陈:陈述。
如《史记·韩非传》: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8.对:回答,应答。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赵惠王)问:“何以知之?”对曰……
9.语:告诉。
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弗:不。)
10.谕:告诉,使人知道。
如《汉书·张骞传》: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
(致:送达。赐:赏赐的财物。指:通“旨”,意图。)
11.喻:告诉,使人知道。
如《淮南子·修务》:故作书以喻意。
注意:谕,喻。二字古代通用,后来逐渐有了分工,在比喻的意义上用“喻”,在告诉的意义上用“谕”。
12.晓:告知。
如《汉书·元后传》:未晓大将军。
13.辩:辩论,申辩。
如《孟子·滕文公下》: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14.问:问,询问,与“答”相对。
如《论语·阳货》:子张问仁于孔子。
15.谢:道歉;推辞;辞别;告诉。
如《战国策·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徐:缓慢。谢:道歉。)
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欲徙王赵:要把代王迁到赵国去做王。代:国名。边:边疆。谢:推辞。)
如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挥手谢公卿。(谢:辞别。)
如《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告诉。戒:警戒。慎:小心。)
16.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如刘禹锡《天论》: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
(天说:指柳宗元《天说》。)
17.诘:责问,追问。
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士庄伯不能诘。(士庄伯:人名。)
18.诉:诉说,诉苦;告状;诽谤。
如白居易《琵琶行》:似诉平生不得志。(诉:诉说。)
如《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数廷诉嘉。(诉:告状。)
如《左传·成公十六年》:诉公于晋侯。(诉:诽谤。公:鲁公。)
19.咨(后写作“谘”):商议,咨询。
如诸葛亮《出师表》: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十五、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谤、谏
1.说:劝说,说服。
如《史记·项羽本纪》:鲰生说我曰
2.劝:劝说,劝告。
如韩愈《讳辩》: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3.规:规劝,谏诤。
如《左传·昭公十六年》:子宁以他事规我。
4.讽:用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
如《韩非子·八经》:故使之讽。
5.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如《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之。
6.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如《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强:竭力。)
十六、表害怕的:畏、惧、惮、骇、遽
1.畏、惧、惮:害怕,恐惧,畏惧。
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如蒲松龄《狼》:屠惧,投以骨。
如《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
2.骇:害怕,吃惊,惊骇。
如《左传·定公十年》:齐师至矣,郈人大骇。(郈:古地名,在今山东东平县。)
3.遽:恐惧。
如《世说新语·雅量》:孙、王诸人色并遽。(色:脸色。并:一起。)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