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湖南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读文方法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考纲》对散文阅读的要求是: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散文阅读的读文方法
第一步 初读文本,明确类属
根据散文阅读的经验,先初步明确散文属于哪种类型,如下:
(1)写人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写景状物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属抒情散文。
(3)哲思散文:这类散文表现作者某种哲思。它也注重情感的抒发,但更重于理智。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4)文化散文:主要是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创作的、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第二步 抓住文眼,理清思路——关于文眼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
1、找概括强的语句或词语。
比如,文中的总结句往往有文眼。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如郁达夫自己所说,在散文中“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不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态就成为“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笼上了一层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情。这就是以情驭景,以情显景的写景抒情。
2、找文章的中心段,段中点出文眼。
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如《胡同文化》按照课文由表及里的行文顺序和由简易到繁难的思维规律,逐段概括它们的要点并进行整合。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第二段中心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第三段写胡同的宽窄、多少大。
第四段为读者描绘了胡同的安静。
第五段的关键句是“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第六段的主要意思不是第一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而在第二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因为本段下面的材料都是写北京人不愿“挪窝儿”的。“安土重迁”只是“封闭文化”的一种表现,并非惟一表现,这可以从下面的段落中找到根据。
第七段写北京人追求住家要“独门独院”,其本质也是自我封闭,他们宁愿把自己关进比胡同更小的盒子一般的四合院里。
第八段从物质生活方面写北京人的封闭文化。他们满足现有的一切,拒绝外界事物到了固执的程度,说“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同样写出北京人的易满足。
第九段写了北京人在政治方面的封闭,他们生为“民主运动策源地”的“民”,却对民主运动漠然视之,其思想本质仍是满足于现有的生活。
第十到第十二段对“胡同文化”的封闭性质作更深入的剖析,指出其精义是“忍”。封闭的胡同文化所期望的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心理满足,当这种期望的水平或层次被人为地不断压低时,满足会变得愈来愈不容易,这时“忍”就成了维持这种文化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在这三段中,作者各选取一个典型材料来表现“忍”。所以说它们典型,是因为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北京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境中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来暴露正是“忍”在支撑着胡同文化。
最后三段(第十三至十五段)写了胡同文化的发展趋向,随着胡同的衰败、没落,胡同文化也在走向消亡。
全文的意思大致如下:以封闭保守为表现,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曾长期支配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现在这一切正在不可逆转地走向过去。
在完成上述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总结概括要点的规律,如勾画关键语句、从具体材料中分析写作意图等等。
3、抓感情的凝聚点。
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关于思路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议论性的文章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阅读时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我们把握文章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条理性是很有益处的。
以上简单来说:理清思路,归纳勾连,浓缩成文。
首先: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其次:合并,即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提取,即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最后: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
第三步 以形解神,深层解读
散文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重在“形散而神不散”。要想领略要旨,首先要有一个整体把握,获得一个全局印象,得到一个理解的支点。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从形象入手把握主旨
散文如同诗歌,通过形象来表情达意。散文中的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要领会散文的主旨,就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点、意义及背景。
2、从理清文脉入手把握主旨
文章脉络是作者思维的方向,是文章构筑的框架。一般分为文脉、语脉,文脉指上下文意义的内在联系,语脉是上下文照应,衔接的语言线索。语脉是思路的外部标志。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清,更多的是一个寻找语言线索到理清思路的过程,从而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3、 从材料入手,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有些散文的主旨比较明确而集中,把握起来相对容易,只需要找出文中能直接表达作者感情或观点态度的关键语句稍加锤炼即可。但大部分散文主旨比较含蓄而分散,这就需要从各种材料中归纳提炼,进行全面把握。
第四步 品味鉴赏,揣摩意蕴
整体阅读把握主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层理解文章,品味鉴赏文章,需要细读文本,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思考。
1、作者选用哪些材料
这里说的材料,除了语言材料外,更多是指形象材料,事理材料。形象材料就是作者为表现主题所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一种景物,一种情景,还有可以是一些画面。事理材料是作者选取的能表现文章主旨的事例和理论。历史文化散文是抓住一些文化古迹的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2、运用哪些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都是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应该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语境,不能架空分析。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借代、设问、反问等等。阅读散文,不仅要能够把握主旨,也要学会欣赏这些表达技巧的妙处,以便对一篇散文有个全方位的把握,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3、抓重要语句,准确理解其含意
对语言的理解是阅读散文必不可少的环节。
散文中的重要语句有两大类,具体形象性语言和抽象概括性语言。具体形象性语句主要指那些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语句,还包括含有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动词、名词的语句以及含有意蕴丰富的词语的语句,准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直接影响到文章主旨的把握。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可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来理解。
意蕴丰富,含义新颖的词语,要结合其在文中的位置来理解;含有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动词、名词等词语的语句,要结合其语境和这些词本身的特点来理解;抽象概括的语句,有的是作为观点态度在文中出现,这类语句应结合阐述这一观点态度的材料来理解;有的是作为材料在文中出现,这类语句应结合它支持的观点来理解。另外,有些抽象概括的语句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来具体透彻理解。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考纲》对散文阅读的要求是: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散文阅读的读文方法
第一步 初读文本,明确类属
根据散文阅读的经验,先初步明确散文属于哪种类型,如下:
(1)写人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写景状物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属抒情散文。
(3)哲思散文:这类散文表现作者某种哲思。它也注重情感的抒发,但更重于理智。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4)文化散文:主要是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创作的、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第二步 抓住文眼,理清思路——关于文眼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
1、找概括强的语句或词语。
比如,文中的总结句往往有文眼。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如郁达夫自己所说,在散文中“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不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态就成为“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笼上了一层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情。这就是以情驭景,以情显景的写景抒情。
2、找文章的中心段,段中点出文眼。
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如《胡同文化》按照课文由表及里的行文顺序和由简易到繁难的思维规律,逐段概括它们的要点并进行整合。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第二段中心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第三段写胡同的宽窄、多少大。
第四段为读者描绘了胡同的安静。
第五段的关键句是“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第六段的主要意思不是第一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而在第二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因为本段下面的材料都是写北京人不愿“挪窝儿”的。“安土重迁”只是“封闭文化”的一种表现,并非惟一表现,这可以从下面的段落中找到根据。
第七段写北京人追求住家要“独门独院”,其本质也是自我封闭,他们宁愿把自己关进比胡同更小的盒子一般的四合院里。
第八段从物质生活方面写北京人的封闭文化。他们满足现有的一切,拒绝外界事物到了固执的程度,说“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同样写出北京人的易满足。
第九段写了北京人在政治方面的封闭,他们生为“民主运动策源地”的“民”,却对民主运动漠然视之,其思想本质仍是满足于现有的生活。
第十到第十二段对“胡同文化”的封闭性质作更深入的剖析,指出其精义是“忍”。封闭的胡同文化所期望的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心理满足,当这种期望的水平或层次被人为地不断压低时,满足会变得愈来愈不容易,这时“忍”就成了维持这种文化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在这三段中,作者各选取一个典型材料来表现“忍”。所以说它们典型,是因为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北京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境中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来暴露正是“忍”在支撑着胡同文化。
最后三段(第十三至十五段)写了胡同文化的发展趋向,随着胡同的衰败、没落,胡同文化也在走向消亡。
全文的意思大致如下:以封闭保守为表现,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曾长期支配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现在这一切正在不可逆转地走向过去。
在完成上述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总结概括要点的规律,如勾画关键语句、从具体材料中分析写作意图等等。
3、抓感情的凝聚点。
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关于思路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议论性的文章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阅读时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我们把握文章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条理性是很有益处的。
以上简单来说:理清思路,归纳勾连,浓缩成文。
首先: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其次:合并,即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提取,即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最后: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
第三步 以形解神,深层解读
散文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重在“形散而神不散”。要想领略要旨,首先要有一个整体把握,获得一个全局印象,得到一个理解的支点。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从形象入手把握主旨
散文如同诗歌,通过形象来表情达意。散文中的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要领会散文的主旨,就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点、意义及背景。
2、从理清文脉入手把握主旨
文章脉络是作者思维的方向,是文章构筑的框架。一般分为文脉、语脉,文脉指上下文意义的内在联系,语脉是上下文照应,衔接的语言线索。语脉是思路的外部标志。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清,更多的是一个寻找语言线索到理清思路的过程,从而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3、 从材料入手,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有些散文的主旨比较明确而集中,把握起来相对容易,只需要找出文中能直接表达作者感情或观点态度的关键语句稍加锤炼即可。但大部分散文主旨比较含蓄而分散,这就需要从各种材料中归纳提炼,进行全面把握。
第四步 品味鉴赏,揣摩意蕴
整体阅读把握主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层理解文章,品味鉴赏文章,需要细读文本,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思考。
1、作者选用哪些材料
这里说的材料,除了语言材料外,更多是指形象材料,事理材料。形象材料就是作者为表现主题所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一种景物,一种情景,还有可以是一些画面。事理材料是作者选取的能表现文章主旨的事例和理论。历史文化散文是抓住一些文化古迹的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2、运用哪些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都是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应该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语境,不能架空分析。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借代、设问、反问等等。阅读散文,不仅要能够把握主旨,也要学会欣赏这些表达技巧的妙处,以便对一篇散文有个全方位的把握,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3、抓重要语句,准确理解其含意
对语言的理解是阅读散文必不可少的环节。
散文中的重要语句有两大类,具体形象性语言和抽象概括性语言。具体形象性语句主要指那些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语句,还包括含有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动词、名词的语句以及含有意蕴丰富的词语的语句,准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直接影响到文章主旨的把握。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可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来理解。
意蕴丰富,含义新颖的词语,要结合其在文中的位置来理解;含有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动词、名词等词语的语句,要结合其语境和这些词本身的特点来理解;抽象概括的语句,有的是作为观点态度在文中出现,这类语句应结合阐述这一观点态度的材料来理解;有的是作为材料在文中出现,这类语句应结合它支持的观点来理解。另外,有些抽象概括的语句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来具体透彻理解。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