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5年浙江高考历史试题试卷及解析

2019-01-28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球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要强化训练,这一步复习侧重点是综合归纳,提升能力。长沙新东方高考频道建议同学们要注意有效训练,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因为历年高考真题是备考的最佳资料。以下是2015年浙江高考历史真题试卷,供学生练习。

  2015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4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分)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3.(4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4.(4分)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5.(4分)“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6.(4分)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浙江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解析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7.(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8.(4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9.(4分)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10.(4分)如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浙江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解析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11.(4分)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列宁格勒战役

  12.(4分)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二、非选择题

  13.(26分)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14.(26分)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三、自选模块历史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10分)

  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材料二 克伦威尔说:“真正的绅士我固愿尊敬有加,但与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这班队伍以“铁骑军”著称于世,“铁骑军”的雅号起初赠与他们的领袖,但不久即为全军所公用。

  ﹣﹣摘编自屈勒味林《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颁布歧视性法令的目的和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铁骑军”的来源及选拔军官的标准。

  五、“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见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

  浙江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解析

  2015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4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查陆王心学和泰勒斯思想主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①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②不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③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④正确,因此排除②,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2.(4分)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历史评价。

  【解答】材料中“唐人史著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说明史学家认识影响到历史事件的评价,故A项正确;历史人物评价不是不能定论,只是评价的标准不同,故B项错误;历史真相的反映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故C项错误;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评价的理解。

  3.(4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分析】依据题干,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宗法制。

  【解答】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体现宗法制及影响,不符合题意;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体现宗法制及影响,不符合题意;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体现宗法制及影响,不符合题意;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注意对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4.(4分)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汉武帝发巴蜀兵临“滇”,以其地置益州郡;唐代扬州在蜀冈下筑起了南北十五里、东西七里的“罗城”;北宋初年,扬州成了隔江而治的边防;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演变中存在一个规律,即“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大,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小”。根据这个规律,越靠后的朝代地方行政区划级别越低,权力越小。元代最靠后,元代的顺宁府就是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基础知识,通过比较法得出答案。需要学生对汉到元地方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进行识记和掌握。

  5.(4分)“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以及丝绸之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全球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所以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和融汇,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物种引进,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创造人类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6.(4分)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为排序题。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对历史时间的掌握,要注意不同时期的不同标志性名词。

  7.(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考查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解答】由题目中的信息“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一蹶不振”可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

  8.(4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分析】本题考点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意在考查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解答】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

  材料中由一家天下到反对帝制,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重大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要结合孙中山的时代背景来阅读分析材料。

  9.(4分)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潮。

  【解答】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只是材料中反映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压迫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说明实业家具有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材料中论及的背景,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了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10.(4分)如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分析】本题以图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殖民扩张、一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材料中的时间限制。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之后的事情,而材料却是“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在时间上是不吻合的,综上所述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只能是B。

  故选:B。

  【点评】本题可采取排除法。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殖民扩张、一战、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11.(4分)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列宁格勒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考查莫斯科战役,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从题干中“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可知时间是1941年。莫斯科战役发生在1941年10月﹣1942年1月期间,它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故A项正确。

  库尔斯克战役发生于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C项。

  列宁格勒战役发生于1941﹣1944年,把德军拖住在苏联的西北战场,与题干“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莫斯科战役发生于1941年10月﹣1942年1月期间,苏德方双都投入百万以上军队,开始德国军队的进攻很顺利,但由于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进展速度缓慢,一直拖到冬天。苏联的冬天奇冷,德军战斗人员不断在减员,坦克也开不起来,后勤补给也中断了,而这是苏军已经完成了军队的集结和战略反攻的准备。结果德军惨败,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莫斯科战役一局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面,也成了二战的战略转折点。莫斯科战役后苏联进入了战略进攻,而德国则进入了战略防御。

  12.(4分)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分析】本题考点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欧洲一体化。

  【解答】欧元的问世是欧盟一体化具体表现,说明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经济的稳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主要是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说明美国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欧洲一体化一起考查,难度大,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非选择题

  13.(26分)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分析】(1)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应把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以及华盛顿体系的相关知识。应把握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以及《九国公约》的影响。

  (3)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以及“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应把握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4)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应把握近现代中国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的相关知识。

  (5)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中“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时间,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之后来判断作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来回答。

  (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九国公约》影响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局面进行回答。

  (3)第一小问方针,依据材料三“平等原则”并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来回答,依据材料中“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得出“一国两制”;第二小问主张,依据所学从“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影响的角度回答。

  (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依据材料中并结合所学从“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的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

  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

  主张: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影响: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主题: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

  【点评】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近现代中国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以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以及“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等知识。考查的知识点多,跨度大,在答题时应注意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归纳总结。

  14.(26分)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分析】(1)本题考查牛顿和经典力学。应把握牛顿的贡献和经典力学的影响。

  (2)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应把握洛克的思想主张以及影响。

  (3)本题考查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相关知识。应把握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

  (4)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以及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应把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5)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名字,依据材料一中“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可知是牛顿;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从经典力学对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三小问主张,依据材料一中“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得出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据“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得出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据“当统治者滥用权力,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得出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第四小问影响,依据所学从对英国和其他国家反封建斗争的角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概述,依据材料二中“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并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从权力制衡和调和中央和地方矛盾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发明创造,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关于美国的发明创造从“爱迪生、贝尔、福特以及德雷克”等人的发明回答。

  (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只要选取其中一种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可以从“师夷长技”、维新派主张以及革命派提出主张以及影响“的角度阐述;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的观点可以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以及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等角度说明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故答案为:

  (1)伟人:牛顿。

  意义: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主张: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影响: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2)概述: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发明创造: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3)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

  侧重①:“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②: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应注意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结合。

  三、自选模块历史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10分)

  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材料二 克伦威尔说:“真正的绅士我固愿尊敬有加,但与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这班队伍以“铁骑军”著称于世,“铁骑军”的雅号起初赠与他们的领袖,但不久即为全军所公用。

  ﹣﹣摘编自屈勒味林《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颁布歧视性法令的目的和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铁骑军”的来源及选拔军官的标准。

  【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应把握英国殖民扩张的目的和英荷战争的结果。

  (2)本题考查关于克伦威尔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政策。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一中“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可得出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据“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可得出巩固英国海上权威。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英荷战争结果的角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来源,据材料二“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信奉清教的自耕农;第二小问标准,依据材料二“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依据材料二“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可得出废除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

  故答案为:

  (1)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巩固英国海上权威。

  结果:英荷战争爆发,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2)来源:信奉清教的自耕农。

  标准: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废除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

  五、“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见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北京明清故宫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建筑,依据材料一中“皇帝的九龙金漆宝”以及图片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从“规模以及装饰”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小问功能,结合太和殿的功能从重大节日和活动典礼的角度回答。

  (2)依据材料二中“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可得出体现真实性,据材料二“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可得出体现完整性。

  故答案为:

  (1)建筑:太和殿。

  特点:故宫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主殿;

  功能:举行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及登基即位、命将出征等重大活动典礼。

  (2)原则:故宫修复侧重体现真实性;颐和园高压线改设侧重体现完整性。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明清故宫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作答是应注意:①尊重材料是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②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延伸阅读: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及解析大汇总

  历年高三历史模拟卷预测卷汇总

  2019高考最新动态汇总

  2019高三寒假学习计划

  2019大学专业解读

  历年分数线专题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高考>高考备考>高考试题>历史>正文
    2015年浙江高考历史试题试卷及解析
    2019-01-28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球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要强化训练,这一步复习侧重点是综合归纳,提升能力。长沙新东方高考频道建议同学们要注意有效训练,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因为历年高考真题是备考的最佳资料。以下是2015年浙江高考历史真题试卷,供学生练习。

      2015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4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分)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3.(4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4.(4分)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5.(4分)“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6.(4分)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浙江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解析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7.(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8.(4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9.(4分)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10.(4分)如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浙江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解析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11.(4分)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列宁格勒战役

      12.(4分)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二、非选择题

      13.(26分)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14.(26分)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三、自选模块历史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10分)

      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材料二 克伦威尔说:“真正的绅士我固愿尊敬有加,但与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这班队伍以“铁骑军”著称于世,“铁骑军”的雅号起初赠与他们的领袖,但不久即为全军所公用。

      ﹣﹣摘编自屈勒味林《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颁布歧视性法令的目的和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铁骑军”的来源及选拔军官的标准。

      五、“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见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

      浙江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解析

      2015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4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查陆王心学和泰勒斯思想主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①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②不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③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④正确,因此排除②,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2.(4分)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历史评价。

      【解答】材料中“唐人史著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说明史学家认识影响到历史事件的评价,故A项正确;历史人物评价不是不能定论,只是评价的标准不同,故B项错误;历史真相的反映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故C项错误;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评价的理解。

      3.(4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分析】依据题干,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宗法制。

      【解答】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体现宗法制及影响,不符合题意;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体现宗法制及影响,不符合题意;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体现宗法制及影响,不符合题意;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注意对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4.(4分)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汉武帝发巴蜀兵临“滇”,以其地置益州郡;唐代扬州在蜀冈下筑起了南北十五里、东西七里的“罗城”;北宋初年,扬州成了隔江而治的边防;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演变中存在一个规律,即“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大,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小”。根据这个规律,越靠后的朝代地方行政区划级别越低,权力越小。元代最靠后,元代的顺宁府就是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基础知识,通过比较法得出答案。需要学生对汉到元地方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进行识记和掌握。

      5.(4分)“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以及丝绸之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全球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所以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和融汇,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物种引进,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创造人类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6.(4分)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为排序题。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对历史时间的掌握,要注意不同时期的不同标志性名词。

      7.(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考查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解答】由题目中的信息“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一蹶不振”可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

      8.(4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分析】本题考点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意在考查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解答】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

      材料中由一家天下到反对帝制,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重大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要结合孙中山的时代背景来阅读分析材料。

      9.(4分)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潮。

      【解答】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只是材料中反映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压迫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说明实业家具有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材料中论及的背景,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了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10.(4分)如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分析】本题以图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殖民扩张、一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材料中的时间限制。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之后的事情,而材料却是“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在时间上是不吻合的,综上所述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只能是B。

      故选:B。

      【点评】本题可采取排除法。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殖民扩张、一战、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11.(4分)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列宁格勒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考查莫斯科战役,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从题干中“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可知时间是1941年。莫斯科战役发生在1941年10月﹣1942年1月期间,它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故A项正确。

      库尔斯克战役发生于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C项。

      列宁格勒战役发生于1941﹣1944年,把德军拖住在苏联的西北战场,与题干“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莫斯科战役发生于1941年10月﹣1942年1月期间,苏德方双都投入百万以上军队,开始德国军队的进攻很顺利,但由于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进展速度缓慢,一直拖到冬天。苏联的冬天奇冷,德军战斗人员不断在减员,坦克也开不起来,后勤补给也中断了,而这是苏军已经完成了军队的集结和战略反攻的准备。结果德军惨败,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莫斯科战役一局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面,也成了二战的战略转折点。莫斯科战役后苏联进入了战略进攻,而德国则进入了战略防御。

      12.(4分)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分析】本题考点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欧洲一体化。

      【解答】欧元的问世是欧盟一体化具体表现,说明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经济的稳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主要是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说明美国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欧洲一体化一起考查,难度大,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非选择题

      13.(26分)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分析】(1)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应把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以及华盛顿体系的相关知识。应把握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以及《九国公约》的影响。

      (3)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以及“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应把握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4)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应把握近现代中国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的相关知识。

      (5)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中“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时间,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之后来判断作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来回答。

      (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九国公约》影响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局面进行回答。

      (3)第一小问方针,依据材料三“平等原则”并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来回答,依据材料中“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得出“一国两制”;第二小问主张,依据所学从“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影响的角度回答。

      (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依据材料中并结合所学从“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的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

      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

      主张: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影响: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主题: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

      【点评】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近现代中国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以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以及“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等知识。考查的知识点多,跨度大,在答题时应注意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归纳总结。

      14.(26分)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分析】(1)本题考查牛顿和经典力学。应把握牛顿的贡献和经典力学的影响。

      (2)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应把握洛克的思想主张以及影响。

      (3)本题考查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相关知识。应把握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

      (4)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以及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应把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5)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名字,依据材料一中“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可知是牛顿;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从经典力学对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三小问主张,依据材料一中“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得出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据“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得出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据“当统治者滥用权力,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得出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第四小问影响,依据所学从对英国和其他国家反封建斗争的角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概述,依据材料二中“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并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从权力制衡和调和中央和地方矛盾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发明创造,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关于美国的发明创造从“爱迪生、贝尔、福特以及德雷克”等人的发明回答。

      (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只要选取其中一种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可以从“师夷长技”、维新派主张以及革命派提出主张以及影响“的角度阐述;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的观点可以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以及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等角度说明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故答案为:

      (1)伟人:牛顿。

      意义: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主张: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影响: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2)概述: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发明创造: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3)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

      侧重①:“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②: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应注意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结合。

      三、自选模块历史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10分)

      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材料二 克伦威尔说:“真正的绅士我固愿尊敬有加,但与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这班队伍以“铁骑军”著称于世,“铁骑军”的雅号起初赠与他们的领袖,但不久即为全军所公用。

      ﹣﹣摘编自屈勒味林《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颁布歧视性法令的目的和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铁骑军”的来源及选拔军官的标准。

      【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应把握英国殖民扩张的目的和英荷战争的结果。

      (2)本题考查关于克伦威尔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政策。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一中“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可得出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据“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可得出巩固英国海上权威。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英荷战争结果的角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来源,据材料二“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信奉清教的自耕农;第二小问标准,依据材料二“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依据材料二“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可得出废除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

      故答案为:

      (1)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巩固英国海上权威。

      结果:英荷战争爆发,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2)来源:信奉清教的自耕农。

      标准: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废除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

      五、“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见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北京明清故宫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建筑,依据材料一中“皇帝的九龙金漆宝”以及图片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从“规模以及装饰”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小问功能,结合太和殿的功能从重大节日和活动典礼的角度回答。

      (2)依据材料二中“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可得出体现真实性,据材料二“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可得出体现完整性。

      故答案为:

      (1)建筑:太和殿。

      特点:故宫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主殿;

      功能:举行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及登基即位、命将出征等重大活动典礼。

      (2)原则:故宫修复侧重体现真实性;颐和园高压线改设侧重体现完整性。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明清故宫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作答是应注意:①尊重材料是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②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延伸阅读: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及解析大汇总

      历年高三历史模拟卷预测卷汇总

      2019高考最新动态汇总

      2019高三寒假学习计划

      2019大学专业解读

      历年分数线专题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