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试卷及解析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在高考备考二、三轮阶段,同学们一定要利用好历年高考真题,练习要少而精,关键是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段时间还要注意回头重新看自己在一年的复习过程中做错的题目,分析自己的思路的缺陷,知识的缺陷等等,查漏补缺。以下是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真题试卷,供学生练习。
2015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2.(2分)“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 )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
3.(2分)“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
A.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
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
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
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
4.(2分)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太尉 B.皇帝 C.郡守、县令 D.丞相
5.(2分)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6.(2分)“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 )
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 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
C.汉武帝时代的情况 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
7.(2分)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就《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三国志》 B.《三国演义》 C.《三国》 D.《三国英杰传》
8.(2分)以下史实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 )
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
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
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
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
9.(2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10.(2分)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 )
A.沈括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徐光启
11.(2分)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
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12.(2分)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 )
A.抗击沙俄入侵 B.设置伊犁将军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收复台湾
13.(2分)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圈地运动的发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宗教改革的发端
14.(2分)“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持以上观点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霍布斯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15.(2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政治纲领是( )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16.(2分)“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 )
A.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
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
D.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
17.(2分)观察如图图表,其中乙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18.(2分)1868年日本改元“明治”推行新政,新政的首要举措是( )
A.展开“修约运动” B.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C.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D.推行教育改革
19.(2分)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 )
A.夷场 B.冒险家的乐园 C.文明的窗口 D.外人居留地
20.(2分)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1.(2分)以下这幅漫画的主旨是( )
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
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
C.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
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
22.(2分)在 19 世纪上半期的西欧,一个人要建立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农业发达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23.(2分)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 )
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24.(2分)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25.(2分)如图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A.俾斯麦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
26.(2分)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场景出现在(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改订新约运动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
27.(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
28.(2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果由你来为学校策划一个“共同记忆:影像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展,可选择下列那些资料?( )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30.(2分)“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
35.(3分)根据所学知识及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
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
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6.(3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37.(3分)《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 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 D.谏臣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5分)
39.(3分)雅典民主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历史情景剧。
公元前5世纪后期,一个外邦官员访问雅典,一天,他应邀旁听公民大会,为雄辩滔滔的演说而激动,又为无情的陶片放逐而感慨,对此他既好奇又困惑。这时他巧遇一位雅典智,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外邦官员:请问,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雅典智者:回答A
外邦官员:我很好奇,这种制度何以能够产生?据我所知,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这种制度。
雅典智者:回答B
听完智者的回答,外邦官员陷入了沉思,然后说道:看来,你们的制度真不错,不过它真的完美无缺吗?
雅典智者:回答C
请你扮演雅典智者,回答外邦官员的问题。(在空格A、B、C处填上内容)
40.(3分)一份奏折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41.(12分)霸权的兴衰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试以“霸权的兴衰”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过程。
42.(14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43.(3分)“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友分,女友归。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近自天演之说鸣,竞争之义视为至理。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
﹣﹣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三: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发其谬。而我孔孟之说幸末渐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亦天下丧斯文之一征也。
﹣﹣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
材料四: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遥远的美梦,……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无意义。
﹣﹣傅郎克(Otto Franke)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之世“的特点。
(2)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
(3)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2015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的理解。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还有自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以来,发展的历程一直没有中断,延续两千多年。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两千年大一统”涉及的信息,故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2.(2分)“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 )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需要掌握《吉尔伽美什》的内容和特点。解题的突破口是“…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结合《吉尔伽美什》的内容和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这表明该文学作品出现在两河流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故A项正确。
BC两项是印度的文学作品,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是古希腊的文学作品,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考查对《吉尔伽美什》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3.(2分)“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
A.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
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
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
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
【解答】汉穆拉比法典仅适用于古巴比伦王国、“解负令”仅适用于债务奴隶、《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均与题目中的信息“适用于全人类”不符,故排除A、B、C三项;
D项属于万民法,适用于被罗马帝国征服的所有地区,与题目中的信息“适用于全人类”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难度中等。
4.(2分)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太尉 B.皇帝 C.郡守、县令 D.丞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郡县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知道秦朝的啬夫即主管诉讼和赋税征收的乡官。
【解答】秦朝的啬夫即主管诉讼和赋税征收的乡官,由郡县的长官任免,故本题应选C项;
太尉负责军事,皇帝负责郡县及以上的官员的任免,丞相协助皇帝主管行政,均与乡官“啬夫”的任免无关,故排除A、B、D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秦朝的郡县制的了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
5.(2分)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纪念方法,属于历史常识考查题。
【解答】首先根据公元前202年可知的公元前3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公元元年为界,公元前,相对数字越大,距当今越远,反之越近。故这一年应是公元前3世纪末期。故D正确。
AB明显错误,故排除。
公元前3世纪初应该是公元前290年左右,故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公元纪年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6.(2分)“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 )
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 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
C.汉武帝时代的情况 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
【分析】本题考查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的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可知,描述的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大量兼并土地的现象,说明东汉豪强势力膨胀,故D项正确。
西周实行的是井田制,不符合“井田之变”,故A项错误。
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不符合“州郡”,故B项错误。
汉武帝时代大力抑制土地兼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状况,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分)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就《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三国志》 B.《三国演义》 C.《三国》 D.《三国英杰传》
【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解答】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三国志》是在当时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正确;
BCD是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排除。
故选:A。
【点评】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史料是历史学家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充分发掘史料并翔实地占有史料,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8.(2分)以下史实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 )
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
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
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
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需要掌握唐朝的民族关系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唐代的民族交往”,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唐代的民族交往”,A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事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的历史事实,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是在元朝,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考查对唐朝的民族关系史实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9.(2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都省”“十省”。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都省”“十省”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了解,基础题,难度不大。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10.(2分)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 )
A.沈括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徐光启
【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需要掌握中西方交流的内容和代表人物。解题的突破口是关键信息“大地是球形的”以及对选项中的人物事迹的识记。
【解答】依据题干“大地是球形的”这一概念是新航路开辟的成果,因此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就是其代表,故C项正确。沈括是北宋的科学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马可•波罗是元朝来华的意大利商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徐光启是这些概念的接受者,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对中西方交流的内容和代表人物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
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需要掌握朝贡贸易的含义、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朝贡贸易的含义、特点的识记和理解。
【解答】朝贡贸易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贸易行为,其原则是“厚往薄来”,故A项正确,D项错误。
朝贡贸易的主导者是明清政府,各朝贡国贡期不一样,故BC两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考查对朝贡贸易的含义、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12.(2分)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 )
A.抗击沙俄入侵 B.设置伊犁将军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的历史功绩。康熙帝的历史功绩: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解答】这首诗是1683年康熙所写,诗中壮志是因施琅收复台湾而发。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康熙帝的历史功绩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3.(2分)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圈地运动的发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宗教改革的发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内容。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中,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因此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新航路开辟只有三个大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宗教方面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次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本题解析的内容;第三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对世界的影响、对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不同的影响。
14.(2分)“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持以上观点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霍布斯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句子“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
【解答】题目中的信息“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体现了霍布斯提倡君主专制的主张,故本题应选B项;
洛克倡导社会契约论,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均与题目中的信息“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霍布斯思想主张的了解,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5.(2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政治纲领是( )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文件,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如下原则:人人生而平等、人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以及政府必须经人民的同意而组成,应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人民有权起来革命以推翻不履行职责的政府。这些原则成为以后美国的意识形态,为美国此后2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它也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解答】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政治纲领是《独立宣言》。
故选:C。
【点评】《独立宣言》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创设了新思想,而是在于,它以官方文件形式把当时大家都了解的东西,作为原则加以肯定,以适应当时之需,且认为这是普适全人类的大原则。另外,尽管在美国历史上,《宣言》被经典化、神圣化,但作为建国的核心文件,其适用性、弹性很强,每一句话都有很强的功能,可应用于诸多主题和场合,一切争取权利的人都可用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宣言》已成为美国政治价值观念的体现、象征和标志。
16.(2分)“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 )
A.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
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
D.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的历史功绩。拿破仑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
【解答】在拿破仑战争中,他所到之处,没收王室和贵族土地,将其置于帝国的统治之下,从而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势力,并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到这些地区,动摇了当地封建统治的基础。所以恩格斯这样评价他,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也是拿破仑的主要活动事迹,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拿破仑的正确评价,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拿破仑捍卫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时期的成果,保护了法兰西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既得利益。使得1815年法国的君主专制最终复辟之时,受到了人们的反对。拿破仑颁布的统治措施不仅在法国国内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还影响了他的征服国。拿破仑通过征战,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不同程度地传播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造成的社会影响已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势不可挡的势力。拿破仑在奠定资产阶级的政治体系和推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7.(2分)观察如图图表,其中乙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分析】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考查德国的统一与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乙国工业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由于技术革新落后,逐渐失去领先优势地位,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中比重下降,与题干乙国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法国远远落后与美国与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中比重下降,与题干乙国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俄国是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题干乙国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1871年德国统一后,工业发展迅速,仅次于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工业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与题干乙国的信息符合,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分析理解,注意图中乙国的发展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识记。
18.(2分)1868年日本改元“明治”推行新政,新政的首要举措是( )
A.展开“修约运动” B.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C.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D.推行教育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拥有无限权力。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首要举措是废藩置县、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故B正确;
ACD均是明治维新的措施,但不是首要措施,排除。
故选:B。
【点评】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9.(2分)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 )
A.夷场 B.冒险家的乐园 C.文明的窗口 D.外人居留地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需要掌握评价和认识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运用评价和认识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的方法对选项的分析。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最淡化价值判断”,夷场体现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是天朝上国的体现,不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A项错误。
冒险家的乐园包含对外国人在租界罪恶勾当的谴责,不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B项错误。
文明的窗口是对租界作为了解西方文明窗口的过分褒奖,不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C项错误。
外人居留地属于客观描述,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对评价和认识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的方法的把握,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分)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从“1860年”“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切入,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思考。
【解答】从材料中的“186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排除A、D,因为《南京条约》签订时间是1842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
从“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排除C,因为《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熟记能力。
21.(2分)以下这幅漫画的主旨是( )
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
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
C.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
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
【分析】本题考查“一战”的背景。关键词是“你知道,这是英国人的”。“1885年。”
【解答】漫画体现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德国和俄国开始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构成威胁,引发英国不满。故A正确。
由于争夺殖民地,德国和英国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矛盾,故排除B,
C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22.(2分)在 19 世纪上半期的西欧,一个人要建立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农业发达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来分析材料。
【解答】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蒸汽机,所以要想提高产量,必须采用蒸汽机作为工厂的主要动力,而蒸汽机主要依靠没来推动,商业繁荣地区只会促进产品的销售,不会提高产量。
B.盛产煤矿的地区有利于煤矿的直接利用,满足蒸汽机的能源消耗提高产量。
C.农业发达地区与工厂建立没有必然关系。
D.19世纪上半期还没有使用电力。
故选:B。
【点评】蒸汽机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普遍推广使用了蒸汽机。蒸汽机不但首先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到冶金、印染、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23.(2分)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 )
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符合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商鞅立木为信的评价。司马光借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材料中司马光赞赏商鞅立木为信,这是“书善”而不是“书恶”,故A项错误;
“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反映的是梁启超“新史学”观,故C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史家自身素质,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对商鞅立木为信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桥梁”。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及进行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
24.(2分)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梁启超的文章文笔犀利,饱含激情,通俗新颖,富有哲理性。宣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认为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解答】材料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的信息体现的是三民主义思想,应该出自《民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是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应该出自《时务报》,故A正确;
《天演论》介绍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故BC错误;
《海国图志》是魏源著作的一部介绍世界地理方面的书籍,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可操纵国民生计)。
25.(2分)如图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A.俾斯麦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生平,马克思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解答】《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马克思的著作,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26.(2分)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场景出现在(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改订新约运动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和平”“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胜利”。
【解答】根据题干中“和平永奠、V”“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可知是几个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一次伟大的胜利,即抗日战争,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
27.(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切入,结合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进行思考。
【解答】从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话出自《共同纲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共同纲领》,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记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28.(2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果由你来为学校策划一个“共同记忆:影像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展,可选择下列那些资料?( )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区分一战和二战的主要事件。
【解答】图①是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的惨状;
图②是二战后期苏军攻克柏林的场景;
图③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图④是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史实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认知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29.(2分)如图,图中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 )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解答】“小麦亩产3530斤”与事实不符,夸大其词,是“大跃进”时期,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30.(2分)“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解答】材料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演讲词倡导求同存异,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周恩来关于“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求同而不模糊界限,存异而不放弃斗争。在尖锐的矛盾中求同,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异,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原则,也体现了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刻而鲜明的体现,因此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原则。这一方针后来也充分体现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
二、不定项选择
35.(3分)根据所学知识及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
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
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西欧的封建制度。需要掌握西欧的封建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西欧的封建制度的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可知,西欧封建制度是契约关系,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不同,故A项错误。
封君相对国王而言是封臣,因此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但不能全面表达图中信息,故B项错误。
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但也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C项错误。
图中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领主给予附庸土地,附庸效忠领主,提供军事支持,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西欧的封建制度,考查对西欧的封建制度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6.(3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切入,结合儒家思想的形成进行思考。
【解答】根据材料“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可知,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37.(3分)《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 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 D.谏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设立多个宰相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解答】唐代,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故A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
唐代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宰相中也有谏臣,故C、D两项的表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全面;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与题目中的信息“高宗…恐宰臣”不符,故排除B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5分)
39.(3分)雅典民主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历史情景剧。
公元前5世纪后期,一个外邦官员访问雅典,一天,他应邀旁听公民大会,为雄辩滔滔的演说而激动,又为无情的陶片放逐而感慨,对此他既好奇又困惑。这时他巧遇一位雅典智,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外邦官员:请问,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雅典智者:回答A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外邦官员:我很好奇,这种制度何以能够产生?据我所知,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这种制度。
雅典智者:回答B 小国寡民、工商业发达、政治家改革
听完智者的回答,外邦官员陷入了沉思,然后说道:看来,你们的制度真不错,不过它真的完美无缺吗?
雅典智者:回答C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制度,直接民主过于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请你扮演雅典智者,回答外邦官员的问题。(在空格A、B、C处填上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特点、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特点、局限性的识记。
【解答】第一小问的好处,结合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产生,结合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有地理环境方面,经济基础、政治家的努力解答即可。第三小问的完美无缺,结合雅典民主政抬的缺陷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A、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B、小国寡民、工商业发达、政治家改革。
C、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制度,直接民主过于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点评】本题以外邦官员访问雅典时与雅典智者的对话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特点、局限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40.(3分)一份奏折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分析】(1)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该国王已故”“皆其国之权臣,不受约束”“粤省烧毁之烟”“该权臣之物”切入,结合鸦片战争进行思考;
(2)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如何看待切入,结合鸦片战争进行思考。
【解答】(1)从材料“该国王已故”“皆其国之权臣,不受约束”“粤省烧毁之烟”“该权臣之物”可知琦善获得的情报有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
(2)解答本题关键是从正反两方面认识这份奏折,能从人物本身的立场,偏见,视角进行评价。
故答案为:
(1)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
(2)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考查学生能区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并能从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的能力,以及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偏见等对文本进行评价的能力。
41.(12分)霸权的兴衰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试以“霸权的兴衰”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主要考查两次大战对美两国的影响,从政治、经济和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比较英美两在两次大战前后的地位变化。
【解答】本题主要通过史实进行归纳英美两国在近百年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变化。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殖民霸主国家,又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虽然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地位有的下降,但仍是世界霸权国家,但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经济重创、殖民地逐渐丧失,世界金融地位下降,成为世界二流国家,而美国则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大战初期的大发战争横财和战争后期参战掌握世界主动权,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大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故答案为:
一战前,英国是世界殖民霸权国家,一战后英国的世界霸权逐渐走向衰落,美国的势力迅速膨胀,双方的力量对比差距不断缩小。经济上,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美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政治上,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美国确立了在亚太地区的优势,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丧失。《威斯敏斯特法案》颁布后,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二战彻底改变了美英的力量对比。经济上,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构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英国则因经济困难,只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政治上,美苏两国迅速崛起,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而英国只能依附于美国领导下的西方阵营。此外,战后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其在核能、空间技术、互联网上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注要在利用史实时,抓住双方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地位的变化及原因,表述时要简洁精炼。
42.(14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分析】第(1)问,解答的关键是从“早在汉代之前”切入,结合史料的作用进行思考;
第(2)问,解答的关键是从“最有助于”切入,结合史料的价值进行思考;
第(3)问,解答的关键是从“除文献外”切入,结合证据链进行思考;
第(4)问,解答的关键是从中原封建王朝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合力支撑,中外商人商品贸易的推动、不同社会的政治、宗教、生活方式、物种等交流的需求等角度分析。
【解答】第(1)问,解答时注意史料与材料选择的时序感,懂得运用两重证据法。不难得出史料A、B、D在时间上都出现在汉代以前,与第二种观点在时间上一致,且史料A、B、D的文献和考古成果可以相互印证。
第(2)问,能根据具体问题,判断不同类型史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如最有效的证据是直接史料,即沉船。因为沉船既能了解沿途航行路线,同时船上的物品也能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出土的瓷器相互印证。
第(3)问,能阅读地图,解决证据链问题。如由地图信息可知,沉船主要发现了中国的东海和南海,这还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还需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继续寻找沉船,以补充更多的实物证据。
第(4)问,能根据情景,进行多维度的解释,如丝绸之路长盛不衰的原因,可从中原封建王朝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合力支撑,中外商人商品贸易的推动、不同社会的政治、宗教、生活方式、物种等交流的需求等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
(1)史料A、B、D,在时间上都出现在汉代以前,与第二种观点在时间上一致,且史料A、B、D的文献和考古成果可以相互印证。
(2)沉船。因为沉船既能了解沿途航行路线,同时船上的物品也能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出土的瓷器相互印证。
(3)由地图信息可知,应该在马六甲海峡、非洲东海岸等沿海地区继续寻找古沉船。
(4)丝绸之路的长期延续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合力支撑。中外商人通过商品贸易获取财富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社会的政治、宗教、生活方式、物种等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延续。
【点评】本题考查了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史料作用和史料价值的能力。
知识积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43.(3分)“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友分,女友归。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近自天演之说鸣,竞争之义视为至理。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
﹣﹣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三: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发其谬。而我孔孟之说幸末渐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亦天下丧斯文之一征也。
﹣﹣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
材料四: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遥远的美梦,……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无意义。
﹣﹣傅郎克(Otto Franke)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之世“的特点。
(2)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
(3)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分析】(1)本题考查“大同之世“的特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2)本题考查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国与国陈兵相视、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
(3)本题考查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中国开始艰难的探索,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文化,但是西方文明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解答】(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2)“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我孔孟之说幸末渐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亦天下丧斯文之一征也”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国与国陈兵相视、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背道而驰。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2)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国与国陈兵相视、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背道而驰。
(3)近代西方殖民扩张,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中国在这个“竞争世界”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艰难的探索,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文化,但是西方文明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中国一些思想家不同程度的回到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大同理想”既是对竞争世界对人类造成深重灾难的回应,也是对中国现实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挖掘。
【点评】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是中国19世纪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站在时代前沿,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努力扩大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造就维新变法的人材,形成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在高考备考二、三轮阶段,同学们一定要利用好历年高考真题,练习要少而精,关键是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段时间还要注意回头重新看自己在一年的复习过程中做错的题目,分析自己的思路的缺陷,知识的缺陷等等,查漏补缺。以下是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真题试卷,供学生练习。
2015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2.(2分)“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 )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
3.(2分)“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
A.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
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
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
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
4.(2分)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太尉 B.皇帝 C.郡守、县令 D.丞相
5.(2分)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6.(2分)“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 )
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 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
C.汉武帝时代的情况 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
7.(2分)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就《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三国志》 B.《三国演义》 C.《三国》 D.《三国英杰传》
8.(2分)以下史实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 )
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
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
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
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
9.(2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10.(2分)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 )
A.沈括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徐光启
11.(2分)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
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12.(2分)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 )
A.抗击沙俄入侵 B.设置伊犁将军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收复台湾
13.(2分)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圈地运动的发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宗教改革的发端
14.(2分)“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持以上观点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霍布斯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15.(2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政治纲领是( )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16.(2分)“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 )
A.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
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
D.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
17.(2分)观察如图图表,其中乙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18.(2分)1868年日本改元“明治”推行新政,新政的首要举措是( )
A.展开“修约运动” B.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C.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D.推行教育改革
19.(2分)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 )
A.夷场 B.冒险家的乐园 C.文明的窗口 D.外人居留地
20.(2分)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1.(2分)以下这幅漫画的主旨是( )
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
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
C.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
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
22.(2分)在 19 世纪上半期的西欧,一个人要建立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农业发达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23.(2分)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 )
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24.(2分)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25.(2分)如图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A.俾斯麦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
26.(2分)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场景出现在(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改订新约运动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
27.(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
28.(2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果由你来为学校策划一个“共同记忆:影像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展,可选择下列那些资料?( )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30.(2分)“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
35.(3分)根据所学知识及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
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
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6.(3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37.(3分)《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 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 D.谏臣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5分)
39.(3分)雅典民主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历史情景剧。
公元前5世纪后期,一个外邦官员访问雅典,一天,他应邀旁听公民大会,为雄辩滔滔的演说而激动,又为无情的陶片放逐而感慨,对此他既好奇又困惑。这时他巧遇一位雅典智,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外邦官员:请问,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雅典智者:回答A
外邦官员:我很好奇,这种制度何以能够产生?据我所知,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这种制度。
雅典智者:回答B
听完智者的回答,外邦官员陷入了沉思,然后说道:看来,你们的制度真不错,不过它真的完美无缺吗?
雅典智者:回答C
请你扮演雅典智者,回答外邦官员的问题。(在空格A、B、C处填上内容)
40.(3分)一份奏折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41.(12分)霸权的兴衰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试以“霸权的兴衰”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过程。
42.(14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43.(3分)“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友分,女友归。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近自天演之说鸣,竞争之义视为至理。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
﹣﹣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三: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发其谬。而我孔孟之说幸末渐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亦天下丧斯文之一征也。
﹣﹣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
材料四: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遥远的美梦,……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无意义。
﹣﹣傅郎克(Otto Franke)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之世“的特点。
(2)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
(3)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2015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的理解。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还有自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以来,发展的历程一直没有中断,延续两千多年。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两千年大一统”涉及的信息,故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2.(2分)“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 )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需要掌握《吉尔伽美什》的内容和特点。解题的突破口是“…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结合《吉尔伽美什》的内容和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这表明该文学作品出现在两河流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故A项正确。
BC两项是印度的文学作品,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是古希腊的文学作品,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考查对《吉尔伽美什》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3.(2分)“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
A.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
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
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
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
【解答】汉穆拉比法典仅适用于古巴比伦王国、“解负令”仅适用于债务奴隶、《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均与题目中的信息“适用于全人类”不符,故排除A、B、C三项;
D项属于万民法,适用于被罗马帝国征服的所有地区,与题目中的信息“适用于全人类”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难度中等。
4.(2分)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太尉 B.皇帝 C.郡守、县令 D.丞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郡县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知道秦朝的啬夫即主管诉讼和赋税征收的乡官。
【解答】秦朝的啬夫即主管诉讼和赋税征收的乡官,由郡县的长官任免,故本题应选C项;
太尉负责军事,皇帝负责郡县及以上的官员的任免,丞相协助皇帝主管行政,均与乡官“啬夫”的任免无关,故排除A、B、D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秦朝的郡县制的了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
5.(2分)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纪念方法,属于历史常识考查题。
【解答】首先根据公元前202年可知的公元前3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公元元年为界,公元前,相对数字越大,距当今越远,反之越近。故这一年应是公元前3世纪末期。故D正确。
AB明显错误,故排除。
公元前3世纪初应该是公元前290年左右,故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公元纪年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6.(2分)“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 )
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 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
C.汉武帝时代的情况 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
【分析】本题考查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的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可知,描述的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大量兼并土地的现象,说明东汉豪强势力膨胀,故D项正确。
西周实行的是井田制,不符合“井田之变”,故A项错误。
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不符合“州郡”,故B项错误。
汉武帝时代大力抑制土地兼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状况,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分)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就《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三国志》 B.《三国演义》 C.《三国》 D.《三国英杰传》
【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解答】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三国志》是在当时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正确;
BCD是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排除。
故选:A。
【点评】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史料是历史学家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充分发掘史料并翔实地占有史料,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8.(2分)以下史实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 )
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
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
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
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需要掌握唐朝的民族关系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唐代的民族交往”,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唐代的民族交往”,A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事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的历史事实,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是在元朝,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考查对唐朝的民族关系史实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9.(2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都省”“十省”。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都省”“十省”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了解,基础题,难度不大。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10.(2分)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 )
A.沈括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徐光启
【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需要掌握中西方交流的内容和代表人物。解题的突破口是关键信息“大地是球形的”以及对选项中的人物事迹的识记。
【解答】依据题干“大地是球形的”这一概念是新航路开辟的成果,因此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就是其代表,故C项正确。沈括是北宋的科学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马可•波罗是元朝来华的意大利商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徐光启是这些概念的接受者,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对中西方交流的内容和代表人物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
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需要掌握朝贡贸易的含义、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朝贡贸易的含义、特点的识记和理解。
【解答】朝贡贸易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贸易行为,其原则是“厚往薄来”,故A项正确,D项错误。
朝贡贸易的主导者是明清政府,各朝贡国贡期不一样,故BC两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考查对朝贡贸易的含义、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12.(2分)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 )
A.抗击沙俄入侵 B.设置伊犁将军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的历史功绩。康熙帝的历史功绩: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解答】这首诗是1683年康熙所写,诗中壮志是因施琅收复台湾而发。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康熙帝的历史功绩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3.(2分)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圈地运动的发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宗教改革的发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内容。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中,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因此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新航路开辟只有三个大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宗教方面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次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本题解析的内容;第三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对世界的影响、对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不同的影响。
14.(2分)“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持以上观点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霍布斯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句子“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
【解答】题目中的信息“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体现了霍布斯提倡君主专制的主张,故本题应选B项;
洛克倡导社会契约论,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均与题目中的信息“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霍布斯思想主张的了解,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5.(2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政治纲领是( )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文件,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如下原则:人人生而平等、人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以及政府必须经人民的同意而组成,应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人民有权起来革命以推翻不履行职责的政府。这些原则成为以后美国的意识形态,为美国此后2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它也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解答】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政治纲领是《独立宣言》。
故选:C。
【点评】《独立宣言》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创设了新思想,而是在于,它以官方文件形式把当时大家都了解的东西,作为原则加以肯定,以适应当时之需,且认为这是普适全人类的大原则。另外,尽管在美国历史上,《宣言》被经典化、神圣化,但作为建国的核心文件,其适用性、弹性很强,每一句话都有很强的功能,可应用于诸多主题和场合,一切争取权利的人都可用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宣言》已成为美国政治价值观念的体现、象征和标志。
16.(2分)“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 )
A.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
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
D.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的历史功绩。拿破仑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
【解答】在拿破仑战争中,他所到之处,没收王室和贵族土地,将其置于帝国的统治之下,从而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势力,并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到这些地区,动摇了当地封建统治的基础。所以恩格斯这样评价他,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也是拿破仑的主要活动事迹,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拿破仑的正确评价,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拿破仑捍卫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时期的成果,保护了法兰西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既得利益。使得1815年法国的君主专制最终复辟之时,受到了人们的反对。拿破仑颁布的统治措施不仅在法国国内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还影响了他的征服国。拿破仑通过征战,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不同程度地传播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造成的社会影响已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势不可挡的势力。拿破仑在奠定资产阶级的政治体系和推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7.(2分)观察如图图表,其中乙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分析】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考查德国的统一与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乙国工业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由于技术革新落后,逐渐失去领先优势地位,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中比重下降,与题干乙国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法国远远落后与美国与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中比重下降,与题干乙国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俄国是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题干乙国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1871年德国统一后,工业发展迅速,仅次于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工业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与题干乙国的信息符合,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分析理解,注意图中乙国的发展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识记。
18.(2分)1868年日本改元“明治”推行新政,新政的首要举措是( )
A.展开“修约运动” B.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C.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D.推行教育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拥有无限权力。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首要举措是废藩置县、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故B正确;
ACD均是明治维新的措施,但不是首要措施,排除。
故选:B。
【点评】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9.(2分)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 )
A.夷场 B.冒险家的乐园 C.文明的窗口 D.外人居留地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需要掌握评价和认识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运用评价和认识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的方法对选项的分析。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最淡化价值判断”,夷场体现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是天朝上国的体现,不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A项错误。
冒险家的乐园包含对外国人在租界罪恶勾当的谴责,不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B项错误。
文明的窗口是对租界作为了解西方文明窗口的过分褒奖,不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C项错误。
外人居留地属于客观描述,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对评价和认识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的方法的把握,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分)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从“1860年”“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切入,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思考。
【解答】从材料中的“186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排除A、D,因为《南京条约》签订时间是1842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
从“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排除C,因为《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熟记能力。
21.(2分)以下这幅漫画的主旨是( )
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
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
C.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
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
【分析】本题考查“一战”的背景。关键词是“你知道,这是英国人的”。“1885年。”
【解答】漫画体现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德国和俄国开始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构成威胁,引发英国不满。故A正确。
由于争夺殖民地,德国和英国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矛盾,故排除B,
C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22.(2分)在 19 世纪上半期的西欧,一个人要建立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农业发达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来分析材料。
【解答】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蒸汽机,所以要想提高产量,必须采用蒸汽机作为工厂的主要动力,而蒸汽机主要依靠没来推动,商业繁荣地区只会促进产品的销售,不会提高产量。
B.盛产煤矿的地区有利于煤矿的直接利用,满足蒸汽机的能源消耗提高产量。
C.农业发达地区与工厂建立没有必然关系。
D.19世纪上半期还没有使用电力。
故选:B。
【点评】蒸汽机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普遍推广使用了蒸汽机。蒸汽机不但首先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到冶金、印染、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23.(2分)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 )
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符合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商鞅立木为信的评价。司马光借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材料中司马光赞赏商鞅立木为信,这是“书善”而不是“书恶”,故A项错误;
“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反映的是梁启超“新史学”观,故C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史家自身素质,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对商鞅立木为信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桥梁”。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及进行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
24.(2分)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梁启超的文章文笔犀利,饱含激情,通俗新颖,富有哲理性。宣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认为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解答】材料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的信息体现的是三民主义思想,应该出自《民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是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应该出自《时务报》,故A正确;
《天演论》介绍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故BC错误;
《海国图志》是魏源著作的一部介绍世界地理方面的书籍,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可操纵国民生计)。
25.(2分)如图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A.俾斯麦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生平,马克思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解答】《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马克思的著作,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26.(2分)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场景出现在(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改订新约运动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和平”“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胜利”。
【解答】根据题干中“和平永奠、V”“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可知是几个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一次伟大的胜利,即抗日战争,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
27.(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切入,结合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进行思考。
【解答】从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话出自《共同纲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共同纲领》,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记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28.(2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果由你来为学校策划一个“共同记忆:影像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展,可选择下列那些资料?( )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区分一战和二战的主要事件。
【解答】图①是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的惨状;
图②是二战后期苏军攻克柏林的场景;
图③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图④是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史实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认知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29.(2分)如图,图中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 )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解答】“小麦亩产3530斤”与事实不符,夸大其词,是“大跃进”时期,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30.(2分)“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解答】材料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演讲词倡导求同存异,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周恩来关于“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求同而不模糊界限,存异而不放弃斗争。在尖锐的矛盾中求同,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异,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原则,也体现了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刻而鲜明的体现,因此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原则。这一方针后来也充分体现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
二、不定项选择
35.(3分)根据所学知识及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
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
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西欧的封建制度。需要掌握西欧的封建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西欧的封建制度的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可知,西欧封建制度是契约关系,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不同,故A项错误。
封君相对国王而言是封臣,因此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但不能全面表达图中信息,故B项错误。
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但也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C项错误。
图中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领主给予附庸土地,附庸效忠领主,提供军事支持,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西欧的封建制度,考查对西欧的封建制度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6.(3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切入,结合儒家思想的形成进行思考。
【解答】根据材料“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可知,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37.(3分)《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 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 D.谏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设立多个宰相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解答】唐代,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故A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
唐代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宰相中也有谏臣,故C、D两项的表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全面;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与题目中的信息“高宗…恐宰臣”不符,故排除B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5分)
39.(3分)雅典民主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历史情景剧。
公元前5世纪后期,一个外邦官员访问雅典,一天,他应邀旁听公民大会,为雄辩滔滔的演说而激动,又为无情的陶片放逐而感慨,对此他既好奇又困惑。这时他巧遇一位雅典智,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外邦官员:请问,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雅典智者:回答A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外邦官员:我很好奇,这种制度何以能够产生?据我所知,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这种制度。
雅典智者:回答B 小国寡民、工商业发达、政治家改革
听完智者的回答,外邦官员陷入了沉思,然后说道:看来,你们的制度真不错,不过它真的完美无缺吗?
雅典智者:回答C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制度,直接民主过于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请你扮演雅典智者,回答外邦官员的问题。(在空格A、B、C处填上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特点、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特点、局限性的识记。
【解答】第一小问的好处,结合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产生,结合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有地理环境方面,经济基础、政治家的努力解答即可。第三小问的完美无缺,结合雅典民主政抬的缺陷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A、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B、小国寡民、工商业发达、政治家改革。
C、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制度,直接民主过于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点评】本题以外邦官员访问雅典时与雅典智者的对话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特点、局限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40.(3分)一份奏折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分析】(1)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该国王已故”“皆其国之权臣,不受约束”“粤省烧毁之烟”“该权臣之物”切入,结合鸦片战争进行思考;
(2)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如何看待切入,结合鸦片战争进行思考。
【解答】(1)从材料“该国王已故”“皆其国之权臣,不受约束”“粤省烧毁之烟”“该权臣之物”可知琦善获得的情报有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
(2)解答本题关键是从正反两方面认识这份奏折,能从人物本身的立场,偏见,视角进行评价。
故答案为:
(1)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
(2)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考查学生能区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并能从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的能力,以及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偏见等对文本进行评价的能力。
41.(12分)霸权的兴衰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试以“霸权的兴衰”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主要考查两次大战对美两国的影响,从政治、经济和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比较英美两在两次大战前后的地位变化。
【解答】本题主要通过史实进行归纳英美两国在近百年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变化。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殖民霸主国家,又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虽然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地位有的下降,但仍是世界霸权国家,但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经济重创、殖民地逐渐丧失,世界金融地位下降,成为世界二流国家,而美国则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大战初期的大发战争横财和战争后期参战掌握世界主动权,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大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故答案为:
一战前,英国是世界殖民霸权国家,一战后英国的世界霸权逐渐走向衰落,美国的势力迅速膨胀,双方的力量对比差距不断缩小。经济上,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美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政治上,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美国确立了在亚太地区的优势,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丧失。《威斯敏斯特法案》颁布后,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二战彻底改变了美英的力量对比。经济上,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构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英国则因经济困难,只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政治上,美苏两国迅速崛起,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而英国只能依附于美国领导下的西方阵营。此外,战后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其在核能、空间技术、互联网上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注要在利用史实时,抓住双方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地位的变化及原因,表述时要简洁精炼。
42.(14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分析】第(1)问,解答的关键是从“早在汉代之前”切入,结合史料的作用进行思考;
第(2)问,解答的关键是从“最有助于”切入,结合史料的价值进行思考;
第(3)问,解答的关键是从“除文献外”切入,结合证据链进行思考;
第(4)问,解答的关键是从中原封建王朝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合力支撑,中外商人商品贸易的推动、不同社会的政治、宗教、生活方式、物种等交流的需求等角度分析。
【解答】第(1)问,解答时注意史料与材料选择的时序感,懂得运用两重证据法。不难得出史料A、B、D在时间上都出现在汉代以前,与第二种观点在时间上一致,且史料A、B、D的文献和考古成果可以相互印证。
第(2)问,能根据具体问题,判断不同类型史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如最有效的证据是直接史料,即沉船。因为沉船既能了解沿途航行路线,同时船上的物品也能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出土的瓷器相互印证。
第(3)问,能阅读地图,解决证据链问题。如由地图信息可知,沉船主要发现了中国的东海和南海,这还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还需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继续寻找沉船,以补充更多的实物证据。
第(4)问,能根据情景,进行多维度的解释,如丝绸之路长盛不衰的原因,可从中原封建王朝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合力支撑,中外商人商品贸易的推动、不同社会的政治、宗教、生活方式、物种等交流的需求等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
(1)史料A、B、D,在时间上都出现在汉代以前,与第二种观点在时间上一致,且史料A、B、D的文献和考古成果可以相互印证。
(2)沉船。因为沉船既能了解沿途航行路线,同时船上的物品也能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出土的瓷器相互印证。
(3)由地图信息可知,应该在马六甲海峡、非洲东海岸等沿海地区继续寻找古沉船。
(4)丝绸之路的长期延续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合力支撑。中外商人通过商品贸易获取财富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社会的政治、宗教、生活方式、物种等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延续。
【点评】本题考查了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史料作用和史料价值的能力。
知识积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43.(3分)“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友分,女友归。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近自天演之说鸣,竞争之义视为至理。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
﹣﹣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三: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发其谬。而我孔孟之说幸末渐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亦天下丧斯文之一征也。
﹣﹣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
材料四: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遥远的美梦,……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无意义。
﹣﹣傅郎克(Otto Franke)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之世“的特点。
(2)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
(3)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分析】(1)本题考查“大同之世“的特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2)本题考查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国与国陈兵相视、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
(3)本题考查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中国开始艰难的探索,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文化,但是西方文明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解答】(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2)“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我孔孟之说幸末渐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亦天下丧斯文之一征也”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国与国陈兵相视、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背道而驰。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2)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国与国陈兵相视、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背道而驰。
(3)近代西方殖民扩张,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中国在这个“竞争世界”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艰难的探索,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文化,但是西方文明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中国一些思想家不同程度的回到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大同理想”既是对竞争世界对人类造成深重灾难的回应,也是对中国现实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挖掘。
【点评】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是中国19世纪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站在时代前沿,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努力扩大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造就维新变法的人材,形成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