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5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试卷及解析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在备考高考历史时,同学们要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历年高考真题是备考的最佳资料,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对我们理解新课标,理解高考的要求,复习备考,大有裨益。以下是2015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试卷,供学生练习。
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2.(3分)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3.(3分)“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4.(3分)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5.(3分)如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6.(3分)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7.(3分)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8.(3分)“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9.(3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10.(3分)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11.(3分)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二、非选择题
12.(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图1)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图2)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13.(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14.(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1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1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1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2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1和图2,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分析】考查儒家思想中民本思想。
【解答】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
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注意要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并结合现实,理解民本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
2.(3分)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时期地方官吏任免制度。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解答】宗法体系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而且占有重要地位,且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避亲”,可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因此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膨胀,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地方机构的设置问题,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并没有强调完善监察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从古代地方管理的角度设计题目,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区分地方管理与地方监察的不同及其联系。本题考查的是为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政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联系唐宋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其他有效措施,如宋代的重用文官等,综合分析认识其意义。
3.(3分)“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B项正确;
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但并不能表现出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交流强调的并不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而是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4.(3分)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政府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答】依据题干中的材料“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而题干强调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洋务派正在关注西方技术,故B项错误;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的主张时“中体西用”,而并不学习英、美、法等国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此时期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并没有强调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的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
5.(3分)如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改革后对中国的侵略。
【解答】英国主要是在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中占据主导,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德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时开始侵略中国,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以及对中国贸易变化图不符,故B项错误;
俄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时就开始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与题干所给的开始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以及数据变化,可知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通过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相关史实的认识。
6.(3分)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不是更名的原因,故A项错误;
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并不是更名的原因,故B项错误;
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由此可见更名的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故C项正确;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时间是在193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国民大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7.(3分)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中史学观念(革命史观),考查的知识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戊戌变法等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解答】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
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
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性质分类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戊戌变法等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内容。
8.(3分)“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启蒙运动。
【解答】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并没有能力驾驭自然,是要拜托宗教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自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时期也没有能力驾驭自然,它追求的是宗教信仰中要靠自己,体现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提出信仰的就,并不能驾驭自然,故B项错误;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的应该是天文学革命,但并不能体现人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出科学、民主、法制等主张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的驾驭能力又体现了对自然的驾驭能力。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阅读与分析来考查学生对欧洲启蒙运动的了解。
9.(3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美国和苏联的工业,相关知识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斯大林模式。
【解答】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而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持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
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
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
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图表题,考查了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在于阅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迁移。
10.(3分)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分析】本题考查了 中英关系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至1972年,中美处于严重对抗阶段,故与英国从承认到建交这一特点不符,所以A排除;这一时期的欧洲基本上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建立外交关系,都是从两国的利益和现实需要出发所做出的调整,意识形态的区别与对抗依然存在,故D错误,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中英关系的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11.(3分)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浪漫主义美术、现代主义美术和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解答】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项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B项错误;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故C项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流派作品产生的背景的了解掌握。
二、非选择题
12.(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图1)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图2)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商业的发展,应把握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应把握两宋时期城市发展的有关知识。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应把握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
【解答】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分析历史图片,注意图片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归纳总结“历史现象”。联系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结合前一小问的内容回答之间的“联系”。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回答时注意是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故联系所学的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找出材料中没有揭示的内容,结合材料分析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答案。
13.(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学生应具备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题目,回答时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首先要注意材料的时间“1980年”,改革才刚刚开始,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及
所学的相关知识。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等内容。首先归纳出图片的历史信息,再进行分析解答。同时注意观点明确,论证有力,证据充分。
故答案为:
1、时代背景: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
2、图片信息及阐述: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说明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点评】本题是历史阐述题,解题的方法:①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结合时代背景”;②提取历史信息;③进行历史解释;④进行历史表述。
14.(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美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解答】(1)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即可得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即可得出“工业革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的结论。
(2)前者认识依据“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分析作答;后者认识依据目录中政治革命与英国革命的从属关系(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组成部分)分析作答。
(3)首先分析出全球化这一研究视角,然后依据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对东方的掠夺和侵略等说明。
故答案为:
(1)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点评】本题以全球化史观切入考查以欧洲(英国)为中心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1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学生应具备结合所学以及材料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以及材料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注意分析材料,揭示的是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而这一变化是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商鞅等的变法改革起了重要作用,联系商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点评】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变法改革,它所开创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商鞅变法为不同版本教材历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高考时经常涉及,考查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1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共和的实践。考查对孙中山让位的认识。
【解答】回答首先要结合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如成果、意义、评价以及孙中山对个人得失的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态度,再结合材科“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具体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
建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
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
【点评】以孙中山的答记者问而设计了一道高考历史题目,较为新颖。看似简单,实际上内涵丰富,把当时国内各派力量的对比、政治态度及孙中山本人政治品质融为一体,同时又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既可自由发挥,又不会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紧紧围绕对“民主共和”的态度,将孙中山对个人得失的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态度呈现在广大考生面前,对于今天而言,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1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2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1和图2,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反法西斯联盟的认识。
【解答】本题是阐述见解题,首先注意题目的要求: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于中国而言,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合作,一是国内层面的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合作;一是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合作。这两个合作对于争取抗日战争和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对中国意义更为重大。
故答案为: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点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基础上结合起来,构成了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体力量,使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在备考高考历史时,同学们要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历年高考真题是备考的最佳资料,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对我们理解新课标,理解高考的要求,复习备考,大有裨益。以下是2015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试卷,供学生练习。
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2.(3分)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3.(3分)“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4.(3分)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5.(3分)如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6.(3分)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7.(3分)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8.(3分)“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9.(3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10.(3分)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11.(3分)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二、非选择题
12.(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图1)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图2)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13.(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14.(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1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1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1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2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1和图2,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分析】考查儒家思想中民本思想。
【解答】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
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注意要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并结合现实,理解民本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
2.(3分)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时期地方官吏任免制度。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解答】宗法体系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而且占有重要地位,且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避亲”,可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因此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膨胀,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地方机构的设置问题,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并没有强调完善监察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从古代地方管理的角度设计题目,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区分地方管理与地方监察的不同及其联系。本题考查的是为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政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联系唐宋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其他有效措施,如宋代的重用文官等,综合分析认识其意义。
3.(3分)“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B项正确;
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但并不能表现出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交流强调的并不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而是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4.(3分)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政府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答】依据题干中的材料“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而题干强调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洋务派正在关注西方技术,故B项错误;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的主张时“中体西用”,而并不学习英、美、法等国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此时期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并没有强调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的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
5.(3分)如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改革后对中国的侵略。
【解答】英国主要是在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中占据主导,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德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时开始侵略中国,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以及对中国贸易变化图不符,故B项错误;
俄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时就开始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与题干所给的开始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以及数据变化,可知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通过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相关史实的认识。
6.(3分)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不是更名的原因,故A项错误;
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并不是更名的原因,故B项错误;
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由此可见更名的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故C项正确;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时间是在193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国民大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7.(3分)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中史学观念(革命史观),考查的知识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戊戌变法等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解答】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
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
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性质分类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戊戌变法等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内容。
8.(3分)“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启蒙运动。
【解答】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并没有能力驾驭自然,是要拜托宗教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自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时期也没有能力驾驭自然,它追求的是宗教信仰中要靠自己,体现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提出信仰的就,并不能驾驭自然,故B项错误;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的应该是天文学革命,但并不能体现人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出科学、民主、法制等主张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的驾驭能力又体现了对自然的驾驭能力。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阅读与分析来考查学生对欧洲启蒙运动的了解。
9.(3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美国和苏联的工业,相关知识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斯大林模式。
【解答】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而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持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
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
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
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图表题,考查了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在于阅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迁移。
10.(3分)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分析】本题考查了 中英关系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至1972年,中美处于严重对抗阶段,故与英国从承认到建交这一特点不符,所以A排除;这一时期的欧洲基本上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建立外交关系,都是从两国的利益和现实需要出发所做出的调整,意识形态的区别与对抗依然存在,故D错误,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中英关系的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11.(3分)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浪漫主义美术、现代主义美术和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解答】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项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B项错误;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故C项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流派作品产生的背景的了解掌握。
二、非选择题
12.(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图1)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图2)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商业的发展,应把握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应把握两宋时期城市发展的有关知识。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应把握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
【解答】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分析历史图片,注意图片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归纳总结“历史现象”。联系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结合前一小问的内容回答之间的“联系”。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回答时注意是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故联系所学的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找出材料中没有揭示的内容,结合材料分析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答案。
13.(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学生应具备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题目,回答时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首先要注意材料的时间“1980年”,改革才刚刚开始,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及
所学的相关知识。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等内容。首先归纳出图片的历史信息,再进行分析解答。同时注意观点明确,论证有力,证据充分。
故答案为:
1、时代背景: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
2、图片信息及阐述: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说明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点评】本题是历史阐述题,解题的方法:①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结合时代背景”;②提取历史信息;③进行历史解释;④进行历史表述。
14.(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美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解答】(1)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即可得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即可得出“工业革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的结论。
(2)前者认识依据“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分析作答;后者认识依据目录中政治革命与英国革命的从属关系(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组成部分)分析作答。
(3)首先分析出全球化这一研究视角,然后依据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对东方的掠夺和侵略等说明。
故答案为:
(1)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点评】本题以全球化史观切入考查以欧洲(英国)为中心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1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学生应具备结合所学以及材料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以及材料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注意分析材料,揭示的是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而这一变化是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商鞅等的变法改革起了重要作用,联系商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点评】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变法改革,它所开创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商鞅变法为不同版本教材历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高考时经常涉及,考查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1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共和的实践。考查对孙中山让位的认识。
【解答】回答首先要结合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如成果、意义、评价以及孙中山对个人得失的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态度,再结合材科“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具体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
建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
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
【点评】以孙中山的答记者问而设计了一道高考历史题目,较为新颖。看似简单,实际上内涵丰富,把当时国内各派力量的对比、政治态度及孙中山本人政治品质融为一体,同时又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既可自由发挥,又不会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紧紧围绕对“民主共和”的态度,将孙中山对个人得失的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态度呈现在广大考生面前,对于今天而言,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1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2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1和图2,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反法西斯联盟的认识。
【解答】本题是阐述见解题,首先注意题目的要求: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于中国而言,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合作,一是国内层面的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合作;一是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合作。这两个合作对于争取抗日战争和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对中国意义更为重大。
故答案为: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点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基础上结合起来,构成了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体力量,使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