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6年海南卷高考历史试题试卷及答案

2018-12-28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球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真题是检验高考阶段性复习成果的最好的工具,在备考后期同学们要反复练习高考真题。做多少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体会解题思路,别因为不会做丧失信心。以下是2016年海南卷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整理,供学生练习。

  2016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

  海南卷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

  A.商 B.周 C.秦 D.唐

  2.(2分)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3.(2分)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4.(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5.(2分)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6.(2分)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7.(2分)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8.(2分)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9.(2分)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10.(2分)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11.(2分)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12.(2分)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  )

  A.马丁•路德 B.俾斯麦 C.加尔文 D.歌德

  13.(2分)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14.(2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15.(2分)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16.(2分)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17.(2分)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18.(2分)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19.(2分)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20.(2分)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21.(2分)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22.(2分)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23.(2分)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海南卷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24.(2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名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25.(2分)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

  A.推行家庭鞋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9-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与要求作答.

  26.(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嚣千就其国市马”。从此,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史往来”。江西饶州人朱复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职达40余年。

  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成化十一年(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 请求增加朝贡次数。明嘉靖后期,倭寇袭扰琉球。琉球“遣兵邀击,大歼之”。此后,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万历四十四年(1616),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

  ﹣﹣据《明史•琉球传》

  (1)根据材料,概括琉球与明朝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

  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28.(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 ,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请考生从第29~3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馓的第一题计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9.(12分)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摘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0.材料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公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防效外洋。

  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1.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2.材料一

  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之一电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33.材料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证券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延安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2016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

  A.商 B.周 C.秦 D.唐

  【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影响以及古代手工业的相关知识。

  【解答】葡萄最早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故ABC三项错误,

  西汉武帝时是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从此两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葡萄、苜蓿等作物从西域传入中原。因此这面铜镜的制作是在唐朝,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冶金技术,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代。那时,丰富的冶铜技术就成为了中国冶金行业的源头,并迅速把整个青铜技术推到更高的阶段,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之后,我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又率先取得了突破:人们在漫长的冶炼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金属冶炼所需要的高温技术和较高水平的冶金处理技术。如柔化处理技术、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等。公元十五世纪,在明带中叶我国已大量开始生产金属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也具有较高的含锌量。而欧洲到了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此外,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等钢铁热处理工艺等。

  2.(2分)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考查小篆的相关知识。

  【解答】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故B项正确。

  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与小篆之后,并且不是国家强力推行的书体,故A项、C项和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中国书法发展历程是:岩石刻画符,陶器刻画符,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美术字。

  3.(2分)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考查宗法制的影响。

  【解答】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

  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

  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宗法制的影响:

  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

  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对现在社会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4.(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百家争鸣,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涉及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解答】“浩然正气”指浩大刚正的精神。这是对人的品德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真正的大丈夫,要有坚定的信念,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起大丈夫。这三句话,对后世中国人的品德修养和性格形成有深远影响。所以根据题干判断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努力完善个人品德。故应该选A,而BCD与题意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孔子和孟子、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5.(2分)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关键是了解刘邦推行分封制的目的。

  【解答】西周晚期诸侯纷争说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A项不正确;

  “汉承秦制”,西汉继承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所以BD两项不正确;

  西汉初年天下初定,为了稳定统治,汉初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而材料中“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是在强调继承者的资格,所以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从而分析其行为的主要目的。

  6.(2分)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重要的是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

  【解答】“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就是要争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不要广种薄收。说明贾思勰提倡精耕细作农业模式,是为了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所以应该选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从而分析其主要目的。

  7.(2分)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关键是掌握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中的民间崇拜。

  【解答】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

  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不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

  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就明白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

  8.(2分)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分析】由题干可知本题考查古代经济重心的发展历程,重点是掌握经济重心南迁的原因。

  【解答】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B项和C项的描述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但不是江南这些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故排除。

  故选:D。

  【点评】注意区分经济重心南迁的原因与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9.(2分)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重点是理解清代对传统伦理的反思。

  【解答】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德”与“才”是两个相悖的品质,“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妇德戒律。“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出女诗人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不认同,是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所以C项符合题意。

  A项的“普遍接受”在当时是不现实的,“德才兼备”是这位女诗人的标准而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所以AB两项是错误的。材料只是诗人对女子素养的新标准,材料没有显示维护自身权益这方面的意思。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10.(2分)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分析】本题以“雅典…公民大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公民大会可以不听取6位将军的申辩,就可以判处他们死刑,这说明公民大会的权利无法受到制约,其决定具有至上的权威,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雅典掌握司法权的是陪审法庭,故A项错误;被告人拥有法庭申辩的权利,公民大会可以不听,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的冲突,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要了解雅典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1.(2分)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要求了解天主教与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之间的区别,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

  【解答】材料中威廉•廷得尔主张教徒自由阅读《圣经》,体现了宗教改革的思想,触犯了天主教的权威。因此选D;A项和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既与材料不符也与史实不符。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欧洲宗教改革,要求了解改革的社会背景,在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天主教的改革具有必然性。

  12.(2分)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  )

  A.马丁•路德 B.俾斯麦 C.加尔文 D.歌德

  【分析】本题考查德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认识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重要活动和发挥的作用。

  【解答】德国统一中的关键人物是俾斯麦,他作为普鲁士首相,为统一作准备,进行了改革,并领导了三次王朝战争实完成了统一。故选B;AC两项是宗教改革中的领导人之一,D项歌德是德国的文学家,故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求能力不算高。注意了解德国统一和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的宪法》和德意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3.(2分)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解答】从材料中的时间和原棉数量剧增,说明当时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英国的经济与世界市场无法分离。故C符合。从材料中时间来看,ABD都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获取和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本题难度不大,单从材料提供的时间就可判断,注意掌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14.(2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要求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理解联邦制和共和制。

  【解答】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院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组成众议院体现的是共和制原则,因此C项正确。ABD项与史实不符,说法错误,故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了解美国1787宪法的主要内容,并能对其客观评价。

  15.(2分)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分析】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了解近代外来侵略下,中国被卷进资本主义市场,近代民族工业出现,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解答】从材料中生丝茶叶出口总量不断下降,并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说明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于地位,故A项符合;

  中国在20世纪初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列强也不可能允许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不符合;

  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有利于生丝茶叶等农产品的商品化发展,与出口下降不符合。故排除C;

  D项与史实不符,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中国是一个落后地区的农业国,没有出现产业结构的变化。故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注意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特别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理解其发展的艰难性和进步作用。

  16.(2分)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定国是诏的内容。

  【解答】“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

  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应排除。

  戊戌变法是改良,故B项错误。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17.(2分)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分析】本题以《大公报》的刊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A项错误,因为在清朝科举制日渐衰落,在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材料“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体现不出新式教育与科举融为一体,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反映题目的主旨,故可以排除;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科举制度影响的结果,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故选:D。

  【点评】分析材料,务必确定材料所涵盖的范围,依据材料得出有效信息。“1903年”、“乡试”可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教育改革措施的有限。

  18.(2分)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的新认识。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解答】A项材料不能体现参与政府管理,不符合题意;

  B项说法错误,当时广大民众不能决定国家政策,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有了新的认识,符合题意;

  D项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的新认识为切入点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在正确分析材料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史实用排除法排除。

  19.(2分)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了解大革命的过程和革命任务,并了解大革命期间中共领导的工农运动。

  【解答】材料中“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说明当时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体现口号说出了他们的心声,符合他们的利益要求,故A符合题意;

  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中工农武装割据是大革命失败后才出现,时间不符,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在新中国成立前都没有变化。故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主革命中如何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0.(2分)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了解中共为团结全民族抗战所采取的重要决策和重大活动,认识抗战胜利是民族团结一致抗战的结果,同时也要认识中共在抗战中所起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答】材料中的信息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减租减息运动,其目的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故B正确;ACD与材料或史实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抗战的史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21.(2分)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解答】根据材料“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可知这一模式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项符合题意。

  B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是个军事组织,不符合题意;

  C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不符合题意;

  D项是指的1947年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利益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崩溃。

  22.(2分)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要求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内容和特点,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解答】机器人的使用可以缓解劳动力的不足,但不可能缓解人口的压力,故A错误;

  机器人的使用代替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但并不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所以也不可能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故B排除;

  机器人的使用与经济全球化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排除;

  机器人的研制和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故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推动二战后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推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为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同时也要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如可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23.(2分)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1950年1970年

  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美国7.236.955.12.931.764.7

  日本26.031.742.33.643.048.4

  联邦德国10.749.639.63.351.745.0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表现和特点,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产业结束的影响。

  【解答】从题干的表中可看出,二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导致第三产业的兴起,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故A项正确;BCD对材料的错误理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战后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4.(2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名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大众传播媒介的变迁。考查新中国新闻宣传制度。

  【解答】“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说明各机关无权发布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故D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新闻宣传网络,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故B项错误。

  C项和材料无关,应排除。

  故选:D。

  【点评】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变迁,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原因、概况、特点以及影响。

  25.(2分)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

  A.推行家庭鞋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

  【解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四川,故A项错误。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

  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故D项错误。

  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故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由沿海的点到沿海的面,再向中西部推进,即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陆省会城市开放、边境城市开放。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9-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与要求作答.

  26.(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嚣千就其国市马”。从此,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史往来”。江西饶州人朱复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职达40余年。

  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成化十一年(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 请求增加朝贡次数。明嘉靖后期,倭寇袭扰琉球。琉球“遣兵邀击,大歼之”。此后,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万历四十四年(1616),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

  ﹣﹣据《明史•琉球传》

  (1)根据材料,概括琉球与明朝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

  【分析】(1)本题考查琉球与明朝的关系,可从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

  (2)本题从经济角度考查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

  【解答】(1)第一问依据材料“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得出接受明朝册封,接受明朝文化;依据材料“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得出支持明朝抵御倭寇,贸易往来密切,人员交流频繁。

  (2)第二问依据材料中”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等信息可以得出琉球主动寻求与明朝贸易;要求扩大贸易规模;明朝竭力将与琉球的贸易纳入到朝贡体制(官府控制)之下。

  故答案为:

  (1)接受明朝册封,接受明朝文化;支持明朝抵御倭寇,贸易往来密切,人员交流频繁。

  (2)琉球主动寻求与明朝贸易:要求扩大贸易规模:明朝竭力将与琉球的贸易纳入到朝贡体制(官府控制)之下。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琉球与明朝的关系以及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

  知识积累:

  琉球国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的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它们共同的对外自称).古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台湾和日本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受萨摩藩的入侵后也向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古琉球国多次遭受诸岛外部势力的入侵,特别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后,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内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1871年,日本在全国实施废藩置县,琉球国被当作令制国编入鹿儿岛县。1872年,琉球国被改设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并琉球,废除琉球藩,编入鹿儿岛县,同年,以琉球之地设置冲绳县。

  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考查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以及意义。

  【解答】(1)依据材料中“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等信息概括出认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可知,梁启超引进西学有利于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故答案为:

  (1)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

  (2)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点评】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民主思想:

  (1)维新运动时期﹣君主立宪思想;民权思想;教育改革。将批判专制﹣民权思想﹣发展学校教育相结合,(张扬民权和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

  (2)维新运动后﹣度更趋进步:一度倾向革命。

  2、梁启超思想的特点:①阐述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②维新运动后其思想更进步。

  28.(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 ,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以及影响。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主要有双方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想保持核优势地位,苏联想减少美苏争霸军备竞赛给其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等。

  (2)依据材料“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可概括得出,双方基本上达到了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了核垄断地位,并且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

  故答案为:

  (1)缓和双边关系,确保核安全,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要保持接优势;苏联欲减少因军各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

  (2)基本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核垄断地位: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困素;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

  【点评】关于美苏冷战,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原因目的、过程以及影响。

  请考生从第29~3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馓的第一题计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9.(12分)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摘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建文帝改革。考查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意义。

  【解答】(1)依据材料“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等信息概括出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等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等意义。

  故答案为:

  (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

  (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

  【点评】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方孝儒、齐泰、黄子澄等人推行的改革,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作为指导,遵循先圣之教诲而实行“德治宽政”,解决“朱元璋后”的严刑峻法、苛捐杂税、藩王拥兵等问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0.材料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公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防效外洋。

  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

  【分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思想。考查“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君民共主”思潮的评价。

  【解答】(1)依据材料“君民公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等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批判洋务派的中体两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设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院为君主服务。

  (2)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性。

  【点评】早期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派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西方思想的传入,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3、思想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4、影响: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1.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一战后的国际格局。考查《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在性质上的不同以及《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解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巴洛条约》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凡尔赛和约》是处理多国关系的条约;《拉巴洛条约》签约双方地位平等,《凡尔赛和约》地位不平等;《拉巴洛条约》内容主要是围绕合作,《凡尔赛和约》是分赃会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主要是从对俄国、对德国以及对国际格局上的影响,即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凡尔赛和约》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故答案为:

  (1)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

  (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点评】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更加成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开始冲击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秩序。而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却能打破外来干涉和颠覆,也说明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稳定性。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2.材料一

  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之一电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

  【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巴黎和会,要掌握五四运动与巴黎和会的关系。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巴黎和会、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要知道根据具体史实来评价人物。

  【解答】(1)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而软弱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未能捍卫国家的利益,而且镇压爱国学生,激起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运动。

  (2)材料一中吴佩孚等致电大总统徐世昌说明他对爱国学生有同情,材料二中吴佩孚拒绝日本有显示出他爱国的一面。但是材料二中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说明他有发动军阀的一面。

  故答案为: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

  (2)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工人运动;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抗战时保持民族气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和巴黎和会、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由此分析归纳吴佩孚发电报的背景,和形成对吴佩孚的全面评价。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33.材料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证券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延安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考查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以及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解答】(1)结合材料“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大运河延安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等信息概括得出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水上通道;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巩固了统一局面。

  (2)依据材料“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等信息概括得出原因是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故答案为:

  (1)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水上通道;巩固了统一局面;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

  (2)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点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延伸阅读: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大汇总

  201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及答案大汇总

  2018湖南新高考政策解读专题

  历年分数线专题

  2018湖南省大学排行榜

  2019大学专业解读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高考>高考备考>高考试题>历史>正文
    2016年海南卷高考历史试题试卷及答案
    2018-12-28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球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真题是检验高考阶段性复习成果的最好的工具,在备考后期同学们要反复练习高考真题。做多少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体会解题思路,别因为不会做丧失信心。以下是2016年海南卷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整理,供学生练习。

      2016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

      海南卷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

      A.商 B.周 C.秦 D.唐

      2.(2分)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3.(2分)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4.(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5.(2分)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6.(2分)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7.(2分)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8.(2分)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9.(2分)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10.(2分)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11.(2分)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12.(2分)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  )

      A.马丁•路德 B.俾斯麦 C.加尔文 D.歌德

      13.(2分)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14.(2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15.(2分)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16.(2分)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17.(2分)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18.(2分)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19.(2分)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20.(2分)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21.(2分)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22.(2分)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23.(2分)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海南卷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24.(2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名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25.(2分)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

      A.推行家庭鞋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9-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与要求作答.

      26.(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嚣千就其国市马”。从此,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史往来”。江西饶州人朱复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职达40余年。

      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成化十一年(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 请求增加朝贡次数。明嘉靖后期,倭寇袭扰琉球。琉球“遣兵邀击,大歼之”。此后,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万历四十四年(1616),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

      ﹣﹣据《明史•琉球传》

      (1)根据材料,概括琉球与明朝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

      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28.(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 ,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请考生从第29~3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馓的第一题计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9.(12分)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摘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0.材料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公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防效外洋。

      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1.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2.材料一

      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之一电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33.材料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证券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延安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2016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

      A.商 B.周 C.秦 D.唐

      【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影响以及古代手工业的相关知识。

      【解答】葡萄最早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故ABC三项错误,

      西汉武帝时是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从此两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葡萄、苜蓿等作物从西域传入中原。因此这面铜镜的制作是在唐朝,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冶金技术,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代。那时,丰富的冶铜技术就成为了中国冶金行业的源头,并迅速把整个青铜技术推到更高的阶段,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之后,我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又率先取得了突破:人们在漫长的冶炼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金属冶炼所需要的高温技术和较高水平的冶金处理技术。如柔化处理技术、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等。公元十五世纪,在明带中叶我国已大量开始生产金属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也具有较高的含锌量。而欧洲到了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此外,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等钢铁热处理工艺等。

      2.(2分)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考查小篆的相关知识。

      【解答】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故B项正确。

      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与小篆之后,并且不是国家强力推行的书体,故A项、C项和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中国书法发展历程是:岩石刻画符,陶器刻画符,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美术字。

      3.(2分)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考查宗法制的影响。

      【解答】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

      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

      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宗法制的影响:

      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

      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对现在社会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4.(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百家争鸣,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涉及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解答】“浩然正气”指浩大刚正的精神。这是对人的品德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真正的大丈夫,要有坚定的信念,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起大丈夫。这三句话,对后世中国人的品德修养和性格形成有深远影响。所以根据题干判断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努力完善个人品德。故应该选A,而BCD与题意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孔子和孟子、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5.(2分)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关键是了解刘邦推行分封制的目的。

      【解答】西周晚期诸侯纷争说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A项不正确;

      “汉承秦制”,西汉继承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所以BD两项不正确;

      西汉初年天下初定,为了稳定统治,汉初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而材料中“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是在强调继承者的资格,所以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从而分析其行为的主要目的。

      6.(2分)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重要的是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

      【解答】“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就是要争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不要广种薄收。说明贾思勰提倡精耕细作农业模式,是为了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所以应该选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从而分析其主要目的。

      7.(2分)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关键是掌握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中的民间崇拜。

      【解答】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

      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不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

      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就明白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

      8.(2分)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分析】由题干可知本题考查古代经济重心的发展历程,重点是掌握经济重心南迁的原因。

      【解答】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B项和C项的描述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但不是江南这些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故排除。

      故选:D。

      【点评】注意区分经济重心南迁的原因与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9.(2分)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重点是理解清代对传统伦理的反思。

      【解答】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德”与“才”是两个相悖的品质,“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妇德戒律。“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出女诗人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不认同,是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所以C项符合题意。

      A项的“普遍接受”在当时是不现实的,“德才兼备”是这位女诗人的标准而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所以AB两项是错误的。材料只是诗人对女子素养的新标准,材料没有显示维护自身权益这方面的意思。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10.(2分)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分析】本题以“雅典…公民大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公民大会可以不听取6位将军的申辩,就可以判处他们死刑,这说明公民大会的权利无法受到制约,其决定具有至上的权威,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雅典掌握司法权的是陪审法庭,故A项错误;被告人拥有法庭申辩的权利,公民大会可以不听,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的冲突,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要了解雅典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1.(2分)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要求了解天主教与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之间的区别,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

      【解答】材料中威廉•廷得尔主张教徒自由阅读《圣经》,体现了宗教改革的思想,触犯了天主教的权威。因此选D;A项和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既与材料不符也与史实不符。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欧洲宗教改革,要求了解改革的社会背景,在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天主教的改革具有必然性。

      12.(2分)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  )

      A.马丁•路德 B.俾斯麦 C.加尔文 D.歌德

      【分析】本题考查德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认识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重要活动和发挥的作用。

      【解答】德国统一中的关键人物是俾斯麦,他作为普鲁士首相,为统一作准备,进行了改革,并领导了三次王朝战争实完成了统一。故选B;AC两项是宗教改革中的领导人之一,D项歌德是德国的文学家,故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求能力不算高。注意了解德国统一和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的宪法》和德意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3.(2分)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解答】从材料中的时间和原棉数量剧增,说明当时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英国的经济与世界市场无法分离。故C符合。从材料中时间来看,ABD都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获取和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本题难度不大,单从材料提供的时间就可判断,注意掌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14.(2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要求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理解联邦制和共和制。

      【解答】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院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组成众议院体现的是共和制原则,因此C项正确。ABD项与史实不符,说法错误,故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了解美国1787宪法的主要内容,并能对其客观评价。

      15.(2分)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分析】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了解近代外来侵略下,中国被卷进资本主义市场,近代民族工业出现,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解答】从材料中生丝茶叶出口总量不断下降,并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说明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于地位,故A项符合;

      中国在20世纪初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列强也不可能允许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不符合;

      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有利于生丝茶叶等农产品的商品化发展,与出口下降不符合。故排除C;

      D项与史实不符,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中国是一个落后地区的农业国,没有出现产业结构的变化。故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注意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特别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理解其发展的艰难性和进步作用。

      16.(2分)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定国是诏的内容。

      【解答】“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

      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应排除。

      戊戌变法是改良,故B项错误。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17.(2分)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分析】本题以《大公报》的刊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A项错误,因为在清朝科举制日渐衰落,在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材料“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体现不出新式教育与科举融为一体,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反映题目的主旨,故可以排除;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科举制度影响的结果,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故选:D。

      【点评】分析材料,务必确定材料所涵盖的范围,依据材料得出有效信息。“1903年”、“乡试”可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教育改革措施的有限。

      18.(2分)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的新认识。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解答】A项材料不能体现参与政府管理,不符合题意;

      B项说法错误,当时广大民众不能决定国家政策,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有了新的认识,符合题意;

      D项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的新认识为切入点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在正确分析材料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史实用排除法排除。

      19.(2分)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了解大革命的过程和革命任务,并了解大革命期间中共领导的工农运动。

      【解答】材料中“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说明当时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体现口号说出了他们的心声,符合他们的利益要求,故A符合题意;

      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中工农武装割据是大革命失败后才出现,时间不符,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在新中国成立前都没有变化。故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主革命中如何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0.(2分)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了解中共为团结全民族抗战所采取的重要决策和重大活动,认识抗战胜利是民族团结一致抗战的结果,同时也要认识中共在抗战中所起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答】材料中的信息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减租减息运动,其目的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故B正确;ACD与材料或史实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抗战的史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21.(2分)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解答】根据材料“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可知这一模式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项符合题意。

      B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是个军事组织,不符合题意;

      C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不符合题意;

      D项是指的1947年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利益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崩溃。

      22.(2分)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要求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内容和特点,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解答】机器人的使用可以缓解劳动力的不足,但不可能缓解人口的压力,故A错误;

      机器人的使用代替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但并不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所以也不可能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故B排除;

      机器人的使用与经济全球化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排除;

      机器人的研制和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故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推动二战后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推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为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同时也要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如可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23.(2分)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1950年1970年

      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美国7.236.955.12.931.764.7

      日本26.031.742.33.643.048.4

      联邦德国10.749.639.63.351.745.0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表现和特点,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产业结束的影响。

      【解答】从题干的表中可看出,二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导致第三产业的兴起,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故A项正确;BCD对材料的错误理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战后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4.(2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名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大众传播媒介的变迁。考查新中国新闻宣传制度。

      【解答】“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说明各机关无权发布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故D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新闻宣传网络,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故B项错误。

      C项和材料无关,应排除。

      故选:D。

      【点评】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变迁,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原因、概况、特点以及影响。

      25.(2分)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

      A.推行家庭鞋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

      【解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四川,故A项错误。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

      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故D项错误。

      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故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由沿海的点到沿海的面,再向中西部推进,即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陆省会城市开放、边境城市开放。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9-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与要求作答.

      26.(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嚣千就其国市马”。从此,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史往来”。江西饶州人朱复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职达40余年。

      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成化十一年(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 请求增加朝贡次数。明嘉靖后期,倭寇袭扰琉球。琉球“遣兵邀击,大歼之”。此后,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万历四十四年(1616),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

      ﹣﹣据《明史•琉球传》

      (1)根据材料,概括琉球与明朝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

      【分析】(1)本题考查琉球与明朝的关系,可从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

      (2)本题从经济角度考查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

      【解答】(1)第一问依据材料“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得出接受明朝册封,接受明朝文化;依据材料“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得出支持明朝抵御倭寇,贸易往来密切,人员交流频繁。

      (2)第二问依据材料中”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等信息可以得出琉球主动寻求与明朝贸易;要求扩大贸易规模;明朝竭力将与琉球的贸易纳入到朝贡体制(官府控制)之下。

      故答案为:

      (1)接受明朝册封,接受明朝文化;支持明朝抵御倭寇,贸易往来密切,人员交流频繁。

      (2)琉球主动寻求与明朝贸易:要求扩大贸易规模:明朝竭力将与琉球的贸易纳入到朝贡体制(官府控制)之下。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琉球与明朝的关系以及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

      知识积累:

      琉球国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的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它们共同的对外自称).古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台湾和日本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受萨摩藩的入侵后也向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古琉球国多次遭受诸岛外部势力的入侵,特别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后,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内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1871年,日本在全国实施废藩置县,琉球国被当作令制国编入鹿儿岛县。1872年,琉球国被改设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并琉球,废除琉球藩,编入鹿儿岛县,同年,以琉球之地设置冲绳县。

      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考查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以及意义。

      【解答】(1)依据材料中“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等信息概括出认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可知,梁启超引进西学有利于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故答案为:

      (1)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

      (2)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点评】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民主思想:

      (1)维新运动时期﹣君主立宪思想;民权思想;教育改革。将批判专制﹣民权思想﹣发展学校教育相结合,(张扬民权和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

      (2)维新运动后﹣度更趋进步:一度倾向革命。

      2、梁启超思想的特点:①阐述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②维新运动后其思想更进步。

      28.(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 ,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以及影响。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主要有双方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想保持核优势地位,苏联想减少美苏争霸军备竞赛给其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等。

      (2)依据材料“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可概括得出,双方基本上达到了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了核垄断地位,并且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

      故答案为:

      (1)缓和双边关系,确保核安全,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要保持接优势;苏联欲减少因军各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

      (2)基本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核垄断地位: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困素;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

      【点评】关于美苏冷战,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原因目的、过程以及影响。

      请考生从第29~3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馓的第一题计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9.(12分)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摘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建文帝改革。考查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意义。

      【解答】(1)依据材料“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 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等信息概括出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等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等意义。

      故答案为:

      (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

      (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

      【点评】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方孝儒、齐泰、黄子澄等人推行的改革,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作为指导,遵循先圣之教诲而实行“德治宽政”,解决“朱元璋后”的严刑峻法、苛捐杂税、藩王拥兵等问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0.材料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公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防效外洋。

      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

      【分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思想。考查“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君民共主”思潮的评价。

      【解答】(1)依据材料“君民公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等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批判洋务派的中体两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设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院为君主服务。

      (2)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性。

      【点评】早期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派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西方思想的传入,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3、思想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4、影响: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1.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一战后的国际格局。考查《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在性质上的不同以及《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解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巴洛条约》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凡尔赛和约》是处理多国关系的条约;《拉巴洛条约》签约双方地位平等,《凡尔赛和约》地位不平等;《拉巴洛条约》内容主要是围绕合作,《凡尔赛和约》是分赃会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主要是从对俄国、对德国以及对国际格局上的影响,即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凡尔赛和约》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故答案为:

      (1)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

      (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点评】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更加成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开始冲击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秩序。而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却能打破外来干涉和颠覆,也说明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稳定性。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2.材料一

      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之一电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

      【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巴黎和会,要掌握五四运动与巴黎和会的关系。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巴黎和会、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要知道根据具体史实来评价人物。

      【解答】(1)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而软弱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未能捍卫国家的利益,而且镇压爱国学生,激起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运动。

      (2)材料一中吴佩孚等致电大总统徐世昌说明他对爱国学生有同情,材料二中吴佩孚拒绝日本有显示出他爱国的一面。但是材料二中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说明他有发动军阀的一面。

      故答案为: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

      (2)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工人运动;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抗战时保持民族气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和巴黎和会、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由此分析归纳吴佩孚发电报的背景,和形成对吴佩孚的全面评价。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33.材料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证券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延安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考查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以及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解答】(1)结合材料“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大运河延安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等信息概括得出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水上通道;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巩固了统一局面。

      (2)依据材料“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等信息概括得出原因是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故答案为:

      (1)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水上通道;巩固了统一局面;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

      (2)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点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延伸阅读: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大汇总

      201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及答案大汇总

      2018湖南新高考政策解读专题

      历年分数线专题

      2018湖南省大学排行榜

      2019大学专业解读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