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6年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试卷及答案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要问每年的高分考生做什么题提分最有效,答案只有一个:高考真题。但是很多人对于真题的想法很多,有的觉得用处不是很大,甚至觉得没啥用,那其实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姿势。对历年高考真题的研究很重要,做完真题后的查漏补缺也很重要。以下是2016年北京卷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供学生练习。
2016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2.(4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3.(4分)“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利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4.(4分)黄宗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4分)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11.(4分)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①革命常人把广告当作发起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4分)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13.(4分)“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4分)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4分)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19世纪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16.(4分)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17.(4分)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环境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20.(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平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终稿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以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2.(8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海存在争议。
(1)阅读表格,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细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海昏侯墓将规划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列举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3.(8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官位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2016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分析】本题以周朝的分封制图为切入点,考查《诗经》的内容。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到齐、魏、秦、陈,卫等,可判断出此图为周朝的分封制图,可以确定这个时期是周朝。A项选自《诗经》,故A项正确。
B项涉及两个人:西汉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C项涉及汉代的李广将军,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D项涉及的是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A。
【点评】《诗经》也叫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十五国风,就是各地区的曲调,共160篇。雅即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西周时的作品,小雅74篇,大部分是西周作品,少部分是东周时作品。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比较舒缓,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诗经》内容大致分为六类: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2、农事诗。3、燕飨诗。4、怨刺诗。5、战争徭役诗。6、婚姻爱情诗。
2.(4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考查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被削弱。
【解答】从材料“节度使”可知,有节度使的朝代只有两个,唐朝和宋朝。可排除A项。
从材料“中书省”可知中书省的朝代只有唐朝和元朝,可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中央集权被削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材料的叙述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很尖锐。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唐朝的政治制度:(1)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三省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协助机构;政事堂是合议军国大事的中央机构。全国一切大权均集中皇帝手中;分相权为三,既削弱相权,又使其互相牵制,降低三省长官的品级;削分相权,加强皇权。
(2)地方实行道、州、县制三级制。
3.(4分)“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利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解答】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D选项正确;A、B、C项内容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真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4分)黄宗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商业发展,重点了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中商帮,了解商帮的特点和影响。
【解答】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宗德经营棉布、粮食等,说明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故①正确;但“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说明受农业是根本传统影响,故②正确;③④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我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理解在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下,古代商人一直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6.(4分)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了解“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基本情况。
【解答】A项内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也只是说引起轰动,并没有说普遍接受,故排除;
“在西方引起轰动”说明儒学思想引起了西方许多的关注才出现的结果,故B正确;
C项“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不符合史实,也与材料不符,材料中并没有说是在传教士中引起轰动。故C排除;
D项与史实不符,推动西方政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故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了解在中西方的交流中,文化交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是两种文明的碰撞,要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11.(4分)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①革命常人把广告当作发起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以两则广告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解答】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而题干的时间是1911年10月和11月,即武昌起义已经结束,故①错误;
通过图片中的广告看不出商人投身中国政治变革,故②错误;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民主共和成为历史趋势,商人抓住这个变局将广告由“救廿十世纪贫血症之良药”改为了“专制与共和之过渡”,故③④正确。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辛亥革命是高考的常考点,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背景、经过、成果、历史功绩以及教训。
12.(4分)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陈独秀的历史事迹。
【解答】由“20世纪一二十年代”“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可以判断出此人是陈独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大”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书记,故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陈独秀的历史事迹:
政治上:先是支持维新派,后来在李大钊影响下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连任中国共产党五届中央政治局总书记,晚年参与托派(托洛茨基派,就是和斯大林也就是共产国际对着干的那个阵营)。
思想上: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并和胡适一起发动了文学革命,著有《独秀文存》。
文学上:精通古文与文字学,晚年编著《小学识字教本》,也为中国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13.(4分)“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过程,了解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和内容。认识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经历史了由“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过程。
【解答】材料中容闳和康有为在了解和学习西方过程中,在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更主要学习西方的制度,主张革新制度。故①符合;
改变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是鸦片战争后,故②不符合;
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这些书籍,正是我国当时进行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作用,故③符合;
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是在新中国成立时,故④错误;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相关知识,要求学习了解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认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14.(4分)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重点是把握它们殖民扩张行为的共性。
【解答】16﹣18世纪,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早期殖民扩张给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广阔的海外市场,①④正确;
英国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时候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建立,所以②③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从时间上突破,明确“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是因为它们的殖民扩张。
15.(4分)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19世纪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重要的是解读地图能力。
【解答】A、16世纪前期在德国进行的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1871年卑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所以A错误;
B、18世纪末19世纪初默罕默德•阿里改革推动了埃及的现代化,实际上使埃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但是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所以B项描述不符合史实。
C、19世纪后期在③处即俄国进行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项与史实相符。
D、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所以D项描述不符合史实。
故选:C。
【点评】本题将宗教改革、默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凯末尔改革放一起考,综合性强,难度大,要注意区分这些改革涉及的国家和改革的措施、影响。
16.(4分)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了解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和代议制的确立,着重了解政党制的形成。
【解答】由“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两党制,故选B项;
A项出现于美国独立后和1787年宪法前,与题干时间不符;
C项与美国史实不符;D项错误,1787年宪法就确定了美国是民主共和制了。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了解美国代议制的确立过程。认识政党制是西方代议制的重要内容。注意区别美国代议制与欧洲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
17.(4分)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环境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干涉别国内政的代名词,它的提出,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解答】题干中电影主题转变的时间是1948年,转变后的主题是“威胁”,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故①正确;
1949年,为了在军事上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牵头成立了北约,故②正确;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故③错误;
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独立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独立而酝酿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20.(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平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终稿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以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分析】(1)本题考查董仲舒和昆体良的思想。考查他们在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
(3)本题考查西方的教育观点。考查英国教育争论的背景、观点。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依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找准有效信息。由“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看出他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由材料“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材料中“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由“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重视品德教育,由“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莫定其雄厚基础”可以概括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试题,对学生要求较高,既需要阅读理解材料摆出自己的观点,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做此类题目首先注意把观点摆出来,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的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
故答案为: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观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
论述: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当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如环境污染、物种灭绝加快、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等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中西方教育的相关知识。应注意一个重要的知识: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2.(8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海昏侯刘贺(前92﹣前59年)墓
墓葬位置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与文献记载一致
墓葬形制和结构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
出土器物具有汉代特征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
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刘贺”“海昏侯臣贺”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海存在争议。
(1)阅读表格,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细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海昏侯墓将规划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列举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查细高穴墓和海昏侯墓。
【解答】(1)本小问的原因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抓住“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等信息归纳概括即可。
(2)本小问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有:增加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旅游资源种类,扩展旅游路线,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改善。
故答案为:
(1)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2)增加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旅游资源种类,扩展旅游路线,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改善。
【点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3.(8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官位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以及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解答】本题对于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剧;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
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
【点评】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中西方思想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更重要的是将中西方思想进行比较来掌握。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要问每年的高分考生做什么题提分最有效,答案只有一个:高考真题。但是很多人对于真题的想法很多,有的觉得用处不是很大,甚至觉得没啥用,那其实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姿势。对历年高考真题的研究很重要,做完真题后的查漏补缺也很重要。以下是2016年北京卷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供学生练习。
2016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2.(4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3.(4分)“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利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4.(4分)黄宗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4分)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11.(4分)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①革命常人把广告当作发起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4分)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13.(4分)“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4分)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4分)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19世纪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16.(4分)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17.(4分)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环境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20.(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平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终稿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以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2.(8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海存在争议。
(1)阅读表格,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细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海昏侯墓将规划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列举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3.(8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官位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2016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分析】本题以周朝的分封制图为切入点,考查《诗经》的内容。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到齐、魏、秦、陈,卫等,可判断出此图为周朝的分封制图,可以确定这个时期是周朝。A项选自《诗经》,故A项正确。
B项涉及两个人:西汉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C项涉及汉代的李广将军,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D项涉及的是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A。
【点评】《诗经》也叫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十五国风,就是各地区的曲调,共160篇。雅即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西周时的作品,小雅74篇,大部分是西周作品,少部分是东周时作品。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比较舒缓,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诗经》内容大致分为六类: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2、农事诗。3、燕飨诗。4、怨刺诗。5、战争徭役诗。6、婚姻爱情诗。
2.(4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考查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被削弱。
【解答】从材料“节度使”可知,有节度使的朝代只有两个,唐朝和宋朝。可排除A项。
从材料“中书省”可知中书省的朝代只有唐朝和元朝,可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中央集权被削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材料的叙述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很尖锐。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唐朝的政治制度:(1)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三省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协助机构;政事堂是合议军国大事的中央机构。全国一切大权均集中皇帝手中;分相权为三,既削弱相权,又使其互相牵制,降低三省长官的品级;削分相权,加强皇权。
(2)地方实行道、州、县制三级制。
3.(4分)“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利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解答】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D选项正确;A、B、C项内容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真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4分)黄宗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商业发展,重点了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中商帮,了解商帮的特点和影响。
【解答】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宗德经营棉布、粮食等,说明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故①正确;但“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说明受农业是根本传统影响,故②正确;③④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我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理解在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下,古代商人一直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6.(4分)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了解“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基本情况。
【解答】A项内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也只是说引起轰动,并没有说普遍接受,故排除;
“在西方引起轰动”说明儒学思想引起了西方许多的关注才出现的结果,故B正确;
C项“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不符合史实,也与材料不符,材料中并没有说是在传教士中引起轰动。故C排除;
D项与史实不符,推动西方政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故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了解在中西方的交流中,文化交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是两种文明的碰撞,要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11.(4分)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①革命常人把广告当作发起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以两则广告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解答】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而题干的时间是1911年10月和11月,即武昌起义已经结束,故①错误;
通过图片中的广告看不出商人投身中国政治变革,故②错误;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民主共和成为历史趋势,商人抓住这个变局将广告由“救廿十世纪贫血症之良药”改为了“专制与共和之过渡”,故③④正确。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辛亥革命是高考的常考点,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背景、经过、成果、历史功绩以及教训。
12.(4分)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陈独秀的历史事迹。
【解答】由“20世纪一二十年代”“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可以判断出此人是陈独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大”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书记,故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陈独秀的历史事迹:
政治上:先是支持维新派,后来在李大钊影响下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连任中国共产党五届中央政治局总书记,晚年参与托派(托洛茨基派,就是和斯大林也就是共产国际对着干的那个阵营)。
思想上: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并和胡适一起发动了文学革命,著有《独秀文存》。
文学上:精通古文与文字学,晚年编著《小学识字教本》,也为中国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13.(4分)“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过程,了解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和内容。认识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经历史了由“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过程。
【解答】材料中容闳和康有为在了解和学习西方过程中,在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更主要学习西方的制度,主张革新制度。故①符合;
改变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是鸦片战争后,故②不符合;
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这些书籍,正是我国当时进行改革开放初期,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作用,故③符合;
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是在新中国成立时,故④错误;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相关知识,要求学习了解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认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14.(4分)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重点是把握它们殖民扩张行为的共性。
【解答】16﹣18世纪,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早期殖民扩张给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广阔的海外市场,①④正确;
英国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时候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建立,所以②③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从时间上突破,明确“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是因为它们的殖民扩张。
15.(4分)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19世纪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重要的是解读地图能力。
【解答】A、16世纪前期在德国进行的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1871年卑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所以A错误;
B、18世纪末19世纪初默罕默德•阿里改革推动了埃及的现代化,实际上使埃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但是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所以B项描述不符合史实。
C、19世纪后期在③处即俄国进行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项与史实相符。
D、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所以D项描述不符合史实。
故选:C。
【点评】本题将宗教改革、默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凯末尔改革放一起考,综合性强,难度大,要注意区分这些改革涉及的国家和改革的措施、影响。
16.(4分)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了解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和代议制的确立,着重了解政党制的形成。
【解答】由“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两党制,故选B项;
A项出现于美国独立后和1787年宪法前,与题干时间不符;
C项与美国史实不符;D项错误,1787年宪法就确定了美国是民主共和制了。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了解美国代议制的确立过程。认识政党制是西方代议制的重要内容。注意区别美国代议制与欧洲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
17.(4分)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环境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干涉别国内政的代名词,它的提出,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解答】题干中电影主题转变的时间是1948年,转变后的主题是“威胁”,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故①正确;
1949年,为了在军事上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牵头成立了北约,故②正确;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故③错误;
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独立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独立而酝酿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20.(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平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终稿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以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分析】(1)本题考查董仲舒和昆体良的思想。考查他们在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
(3)本题考查西方的教育观点。考查英国教育争论的背景、观点。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依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找准有效信息。由“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看出他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由材料“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材料中“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由“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重视品德教育,由“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莫定其雄厚基础”可以概括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试题,对学生要求较高,既需要阅读理解材料摆出自己的观点,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做此类题目首先注意把观点摆出来,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的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
故答案为: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观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
论述: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当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如环境污染、物种灭绝加快、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等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中西方教育的相关知识。应注意一个重要的知识: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2.(8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海昏侯刘贺(前92﹣前59年)墓
墓葬位置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与文献记载一致
墓葬形制和结构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
出土器物具有汉代特征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
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刘贺”“海昏侯臣贺”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海存在争议。
(1)阅读表格,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细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海昏侯墓将规划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列举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查细高穴墓和海昏侯墓。
【解答】(1)本小问的原因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抓住“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等信息归纳概括即可。
(2)本小问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有:增加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旅游资源种类,扩展旅游路线,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改善。
故答案为:
(1)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2)增加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旅游资源种类,扩展旅游路线,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改善。
【点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23.(8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官位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以及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解答】本题对于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剧;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
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
【点评】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中西方思想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更重要的是将中西方思想进行比较来掌握。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