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下的高考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正是有高考这种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制度,四十年来,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国家对教育的扶持加大力度,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到十二年义务教育 ,如今普通高等教育比例极大的提高,国民整体教育水平和素质随之提高。
时代大潮,风云迭变,不变的是高考引领更多人走上求知的道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把他们带向更美好的未来。
每一段泽被后人的历史,都会有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我们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历史。当年,伴随着恢复高考的脚步,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徐徐打开。如今,从之前的一声“春雷”到“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如火如荼,从千军万马相争的“独木桥”到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全球化背景下越发开放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配置让更多的人梦想成真。
恢复高考重启个体“命运之门”,
也为国家发展积蓄新能量
1977年,关闭十年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多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考场。正在地质队担任物探操作员的黄大年白天在外上班,晚上在昏昏油灯下刻苦攻读……最终,他叩开了大学的校门,人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像黄大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据统计,1977年和1978年两届考生共有1160万人,通过1977年冬季和1978年春季的两次高考,全国共有27万考生迈入大学校门。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1977级山东考生刘相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场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夫妻携手同进一个考场,同挤“独木桥”。参加考试的人非常多,但最终过了成绩、政审、体检关进入校门的寥寥无几。
“如果没有高考,我现在不可能在大学里做学问。”在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历史学者雷颐看来,中国人后来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印证着恢复高考后,知识被重新赋予了足够的尊严与价值。
事实上,恢复高考不仅是这些“追梦人”改变命运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转折点。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
“回想40多年前,我国还在强调‘两基攻坚’,即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那时,高等教育尚处在精英教育阶段。”聊起难忘历程,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很有感触。他说,而今,教育改革在人民群众期待中砥砺前进,在国家发展实践中积极求解,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不断向着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方向努力。高考制度将不仅为个人成长,更为国家发展进步积蓄更多能量。
考试内容和学生专业选择的变化,
折射经济社会发展脚步
有人说,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的确如此!事实上,大幕拉开后的40多年来,高考考试内容和考生专业选择的变化,更印证着时代的进步,折射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脚步。
1978年夏天,已是大一新生的甘福保去高招办买了一份当年的高考试卷。从那以后,他上瘾一样每年都收藏一份。如今,他已经连续收藏了39份高考试卷。这位家住江西南昌蓼洲街社区的71岁老人,无疑成为高考风雨变迁40多年的见证者。
闲暇之际,甘福保喜欢研究这些试卷,喜欢琢磨每份试卷的时代印记。“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毁树容易种树难”“隐形的翅膀”“袁隆平的获奖感言”……他反复翻阅这些年的语文试卷——从恢复高考当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再到二十一世纪的十几年——随着时间推移,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作文题逐渐从宏大的政治命题,转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当下、关注个体。
除此之外,考生专业选择的变化同样见证着改革不断前进的浪潮。
公开资料显示,在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13个学科门类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经济学。然而,今天的人们可能很难想到,在恢复高考之初经济学并不受欢迎。
1978年参加高考的证监会前任主席肖钢曾透露,他高考志愿填报的是中文专业,录取未果后,自己被调整到金融专业。其实,当时他“搞不清什么叫金融”。北京大学法学院前任院长朱苏力曾在其博客中写道:“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大学文史哲院系的学生,总体而言都是当时最优秀的文科考生。”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带来的切切实实的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学科逐渐站立时代潮头,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看来,考生专业选择冷热的变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大学专业的冷与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的变化。”周孝正说,从经济发展规律看,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
高考仍肩负人才培养和选拔重任
恢复高考,夯实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教育基础。40多年来,以高考为入口的高等教育硕果累累,中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公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上亿人次。2016年,全国共有118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72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
“表面上看,高考是一种应试考试,但能否选拔出合适的人进入大学深造,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指出,恢复高考后三年的考生中,有90多万人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支柱力量。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近几年,我国关于高考的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涉及高考的改革事项稳妥推进,这既反映了高考改革的国家意志,也反映了人民意愿。今天,975万考生将走进考场,接受人生大考。虽然一张张考卷早已不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唯一凭证,更不是成长成才的唯一钥匙,但它依然寄托着莘莘学子不负青春的誓言,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
“从历史进程中,考试制度改革是时代的反映。甚至可以说,考运与国运紧紧相连,与社会进步紧紧相连。”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认为,我们进行的考试制度改革不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明天,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已是“不惑”之年的高考制度将继续肩负选拔人才、服务国家的神圣使命,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戴家干说,他相信已经驶入改革快车道的中国高考,一定能够答好改革这一时代命题。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正是有高考这种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制度,四十年来,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国家对教育的扶持加大力度,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到十二年义务教育 ,如今普通高等教育比例极大的提高,国民整体教育水平和素质随之提高。
时代大潮,风云迭变,不变的是高考引领更多人走上求知的道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把他们带向更美好的未来。
每一段泽被后人的历史,都会有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我们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历史。当年,伴随着恢复高考的脚步,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徐徐打开。如今,从之前的一声“春雷”到“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如火如荼,从千军万马相争的“独木桥”到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全球化背景下越发开放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配置让更多的人梦想成真。
恢复高考重启个体“命运之门”,
也为国家发展积蓄新能量
1977年,关闭十年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多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考场。正在地质队担任物探操作员的黄大年白天在外上班,晚上在昏昏油灯下刻苦攻读……最终,他叩开了大学的校门,人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像黄大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据统计,1977年和1978年两届考生共有1160万人,通过1977年冬季和1978年春季的两次高考,全国共有27万考生迈入大学校门。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1977级山东考生刘相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场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夫妻携手同进一个考场,同挤“独木桥”。参加考试的人非常多,但最终过了成绩、政审、体检关进入校门的寥寥无几。
“如果没有高考,我现在不可能在大学里做学问。”在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历史学者雷颐看来,中国人后来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印证着恢复高考后,知识被重新赋予了足够的尊严与价值。
事实上,恢复高考不仅是这些“追梦人”改变命运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转折点。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
“回想40多年前,我国还在强调‘两基攻坚’,即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那时,高等教育尚处在精英教育阶段。”聊起难忘历程,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很有感触。他说,而今,教育改革在人民群众期待中砥砺前进,在国家发展实践中积极求解,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不断向着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方向努力。高考制度将不仅为个人成长,更为国家发展进步积蓄更多能量。
考试内容和学生专业选择的变化,
折射经济社会发展脚步
有人说,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的确如此!事实上,大幕拉开后的40多年来,高考考试内容和考生专业选择的变化,更印证着时代的进步,折射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脚步。
1978年夏天,已是大一新生的甘福保去高招办买了一份当年的高考试卷。从那以后,他上瘾一样每年都收藏一份。如今,他已经连续收藏了39份高考试卷。这位家住江西南昌蓼洲街社区的71岁老人,无疑成为高考风雨变迁40多年的见证者。
闲暇之际,甘福保喜欢研究这些试卷,喜欢琢磨每份试卷的时代印记。“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毁树容易种树难”“隐形的翅膀”“袁隆平的获奖感言”……他反复翻阅这些年的语文试卷——从恢复高考当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再到二十一世纪的十几年——随着时间推移,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作文题逐渐从宏大的政治命题,转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当下、关注个体。
除此之外,考生专业选择的变化同样见证着改革不断前进的浪潮。
公开资料显示,在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13个学科门类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经济学。然而,今天的人们可能很难想到,在恢复高考之初经济学并不受欢迎。
1978年参加高考的证监会前任主席肖钢曾透露,他高考志愿填报的是中文专业,录取未果后,自己被调整到金融专业。其实,当时他“搞不清什么叫金融”。北京大学法学院前任院长朱苏力曾在其博客中写道:“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大学文史哲院系的学生,总体而言都是当时最优秀的文科考生。”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带来的切切实实的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学科逐渐站立时代潮头,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看来,考生专业选择冷热的变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大学专业的冷与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的变化。”周孝正说,从经济发展规律看,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
高考仍肩负人才培养和选拔重任
恢复高考,夯实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教育基础。40多年来,以高考为入口的高等教育硕果累累,中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公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上亿人次。2016年,全国共有118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72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
“表面上看,高考是一种应试考试,但能否选拔出合适的人进入大学深造,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指出,恢复高考后三年的考生中,有90多万人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支柱力量。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近几年,我国关于高考的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涉及高考的改革事项稳妥推进,这既反映了高考改革的国家意志,也反映了人民意愿。今天,975万考生将走进考场,接受人生大考。虽然一张张考卷早已不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唯一凭证,更不是成长成才的唯一钥匙,但它依然寄托着莘莘学子不负青春的誓言,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
“从历史进程中,考试制度改革是时代的反映。甚至可以说,考运与国运紧紧相连,与社会进步紧紧相连。”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认为,我们进行的考试制度改革不仅是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明天,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已是“不惑”之年的高考制度将继续肩负选拔人才、服务国家的神圣使命,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戴家干说,他相信已经驶入改革快车道的中国高考,一定能够答好改革这一时代命题。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